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349发布日期:2018-11-07 21:0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居住小区、商业区、写字楼等出入和停放的小汽车日益增多,对现有住宅区的环境、安全以及传统的居住小区规划技术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居住小区中的停车问题,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小区停车位泊位已经满足不了住户的需求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困扰。

因此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立体停车库通常包括上下至少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对应一个升降机构,而且在正常运行时,必须要空一个车位,车位利用效率不能达到100%。即使是简易式双层停车设备也不能随意提车和取车,必须是让下层的车开走后才能对上层进行存取,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无避让停取车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

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包括:

两个框架,平行间隔相对设置,单个所述框架上开设有凹槽;

两根传输链条,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凹槽内;

两个第一动力源、两个主动链轮及两个从动链轮,所述第一动力源通过所述主动链轮带动所述传输链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链轮转动;

两个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滑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输链条上,随所述传输链条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杆上;及

上载车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前支柱及后支柱,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前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一端相连,所述后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柱为外凸形圆弧形状,所述后支柱的两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载车板,所述下载车板位于所述上载车板的下方,所述下载车板位于两个所述框架之间,且相对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框架的下横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链条包括链条本体及直板,所述直板外伸于所述链条本体,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直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向背向于所述上载车板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动轮,所述上载车板通过所述滑动轮沿所述框架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上载车板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上载车板固定于所述传动杆上,所述第二动力源通过驱动所述传动杆转动以带动所述上载车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源为电机,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传杆及第二传杆,所述第一传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杆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上述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当需要将上层的车辆下降到地面时,第一动力源驱动主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传输链条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传输链条逆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架移动,直到支撑架沿着框架由顶部从一端运动到地面,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滑杆及第四连杆均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上载车板上的车辆可驶出上载车板,完成取车。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可以从两个框架之间的另一端停放。

当需要将地面的车停放到上层停车位时,第一动力源驱动主动链轮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传输链条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输链条顺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沿框架将支撑架及上载车板向上拉动,支撑架先带动第二连杆向上转动一定角度,然后第二连杆带动第三连杆向上转动,同时使滑杆跟随第三连杆在第四连杆的滑槽内滑动,当支撑架与上载车板上升到上层停车位时,第三连杆及滑杆拉动第四连杆向上转动,直到上载车板听到框架的正上方,完成停车。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可以从两个框架之间的另一端停放。因此上下两层停车位可以存在车辆停放过程,两层停车位之间的停放不会互相产生影响,可以实现无避让停取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省去了第一动力源、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

图3为图2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处于另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处于再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可以实现上下两层停车位在停取车时互不影响的目的。具体地,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包括两个框架100、两根传输链条200、两个第一动力源310、两个主动链轮320、两个从动链轮330、两个连杆机构400、支撑架500及上载车板600。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两个框架100平行间隔相对设置,单个框架100上开设有凹槽,两根传输链条200分别设置于凹槽内。具体地,单个框架100包括上横梁110、下横梁120、前支柱130及后支柱140,上横梁110与下横梁120平行间隔设置,前支柱130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0的一端及下横梁120的一端相连,后支柱140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0的另一端及下横梁120的另一端相连。

前支柱130为外凸形圆弧形状,后支柱140的两端与上横梁110的另一端及下横梁120的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上层停车位可以通过两根前支柱130之间的空间停放车,下层停车位可以通过两根后支柱140之间的空间停放车,互不影响。

第一动力源310通过主动链轮320带动传输链条200运动,从而带动从动链轮330转动。具体地,第一动力源310可以为步进电机,因此可以带动传输链条200顺时针或逆时针(以图1中所示的顺时针和逆时针为参照)运动。传输链条200包括链条本体及直板,直板外伸于链条本体。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传输链条200可以为单侧直板链条,或者双侧直板链条。例如,直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对。

连杆机构400包括第一连杆410、第二连杆420、第三连杆430、第四连杆440及滑杆450。第一连杆410的一端设置于传输链条200上,随传输链条200的运动而运动。具体地,第一连杆410的一端通过直板设置于传输链条200上,且第一连杆410的一端铰接于直板上。因此,传输链条200在沿框架100的凹槽运动时,上载车板600可以始终与地面保持近似水平状态。

第一连杆410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500与第二连杆420的一端铰接。具体地,第一连杆410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架500上,第二连杆420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500上。第二连杆420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430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430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440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440的另一端与框架100铰接,滑杆450的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430上,滑杆450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四连杆440上。具体地,第四连杆440上开设有滑槽441,滑杆450的另一端穿设于滑槽441内,并可沿滑槽441滑动。

上载车板600设置于支撑架500上,可随支撑架500的移动而移动。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还包括滑动轮61,上载车板600通过滑动轮610沿框架100移动。例如,可以在上载车板600上突出形成凸柱,滑动轮610可转动地设置于凸柱上,滑动轮610直接与框架100接触,可沿框架100移动,因此可以有效减小框架100与上载车板600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架50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柱510,支撑柱510向背向于上载车板600的方向延伸。当支撑架500沿框架100运动到地面时,支撑柱510用于起支撑作用,支撑该支撑架500及上载车板600。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能省去支撑柱510。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还包括下载车板700,下载车板700位于上载车板600的下方,下载车板700位于两个框架100之间,且相对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框架100的下横梁120上,下载车板700用于承载停在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下载车板700,而直接将车辆停在地面上。

请参阅图5,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还包括旋转机构800,旋转机构800设置于支撑架500上,旋转机构800包括第二动力源810及传动杆820,第二动力源810用于驱动上载车板600相对于支撑架500转动。具体地,第二动力源810可以为电机,例如步进电机。上载车板600固定于传动杆820上,第二动力源810通过驱动传动杆820转动以带动上载车板600转动。

具体地,传动杆820包括第一传杆821及第二传杆822,第一传杆821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一传杆821的另一端与第二传杆822固定连接,第二传杆822与支撑架500固定连接。当上载车板600的方向与道路不同时,可以通过旋转机构800驱动上载车板600转动一定角度,使上载车板600与道路的方向相同,方便车辆驶入和驶出上载车板600。例如,可以从图3所示的状态通过旋转机构的动作,将上载车板600转动一定角度,变成图4所示的状态。

上述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当需要将上层的车辆下降到地面时,第一动力源310驱动主动链轮320转动,从而带动传输链条200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传输链条200逆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410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架500移动,直到支撑架500沿着框架100由顶部从一端运动到地面,第二连杆420、第三连杆430、滑杆450及第四连杆440均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上载车板600上的车辆可驶出上载车板600,完成取车。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可以从两个框架100之间的另一端停放。

当需要将地面的车停放到上层停车位时,第一动力源310驱动主动链轮320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传输链条200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输链条200顺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410沿框架100将支撑架500及上载车板600向上拉动,支撑架500先带动第二连杆420向上转动一定角度,然后第二连杆420带动第三连杆430向上转动,同时使滑杆450跟随第三连杆430在第四连杆440的滑槽441内滑动,当支撑架500与上载车板600上升到上层停车位时,第三连杆430及滑杆450拉动第四连杆440向上转动,直到上载车板600听到框架100的正上方,完成停车。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可以从两个框架100之间的另一端停放。因此上下两层停车位可以存在车辆停放过程,两层停车位之间的停放不会互相产生影响,可以实现无避让停取车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