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8854发布日期:2019-11-06 02:4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边墙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无彻底解决施工缝缺陷,在解决施工缝缺陷方面主要依靠设置搭接板,未考虑对已浇仓混凝土施工缝面进行提前处理,已浇筑仓混凝土施工缝的缺陷容易造成后期施工缝更大缺陷,并且未对仓内施工缝部位侵入的异物提出明确的精细化清理要求,拆模后因侵入物产生大量缺陷难以修补,并且在台车模板立模时机选择不对,容易造成已浇仓混凝土施工缝面压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采用将已浇仓边缝打磨平整,并在边缝处进行环向切割形成施工缝,对施工缝和打磨区域进行清理,并在平整的打磨区域贴合双面胶,待浇仓浇筑前,台车模板与切割缝和双面胶压合密封,控制台车模板对双面胶压缩厚度,使台车模板与已浇仓边缝紧密贴合且不造成缝面压裂,搭接紧密,施工缝衔接、密封好,待浇仓浇筑时,不易压裂边缝,不易渗浆,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处理已浇仓搭接面;

步骤1-1,圈出混凝土不平整部位;

步骤1-2,对不平整部位进行打磨;

步骤1-3,检测平整度;

步骤2,切割施工缝;

步骤2-1,划切割线;

步骤2-2,环形切割;

步骤3,施工缝清理;

步骤3-1,切割面清理;

步骤3-2,打磨区域清理;

步骤4,搭接控制;

步骤4-1,贴合双面胶;

步骤4-2,控制台车顶丝力度;

步骤4-3,双面胶压缩厚度控制;

步骤4-4,检测搭接缝密合度。

所述步骤1-1中,采用悬垂从已浇仓与待浇仓连接处的顶部自由垂落,悬垂线靠近已浇仓内壁,采用记号笔圈出悬垂线与仓壁干涉点;

所述步骤1-2中,采用打磨机打磨已浇仓环向内壁边沿,在宽度8~12cm范围内着重打磨圈出点部分;

所述步骤1-3中,采用靠尺垂直紧贴已浇仓内壁打磨部分,当平整度小于2mm后停止打磨。

所述步骤2-1中,沿已浇仓边缝缺陷部位划线,离已浇仓边缝约1~3mm;

所述步骤2-2中,采用切割机切割边缝,切割机的切割片沿划线部位环向切割,深度控制在5~10mm。

所述步骤3-1中,采用与气源连接的气管,吹拂切割面,清理该环向缝隙的杂质;

所述步骤3-2中,采用吸尘器沿打磨区域从上到下环向吸附,清理表面杂质。

所述步骤4-1中,沿打磨区域贴合双面胶,双面胶宽度不超过打磨区,厚度为2mm;

步骤4-2中,当台车与已浇仓搭接时,已浇仓混凝土达到2.5mpa,台车模板与切割缝和双面胶相互贴合抵触,位于台车模板后侧专人控制台车顶丝调节;

步骤4-3中,台车顶丝调节后,当双面胶压缩至1mm左右后结束顶丝调节;该方法的目的在于,采用人工操作控制双面胶与台车模板挤压的压缩量,在双面胶压缩至1mm左右时,台车模板与双面胶处于最佳密封状态,避免待浇仓浇筑时渗浆的问题。

步骤4-4中,从台车模板内侧和台车模板外侧分别采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台车与已浇仓搭接处,以不漏光为原则。

一种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采用将已浇仓边缝打磨平整,并在边缝处进行环向切割形成施工缝,对施工缝和打磨区域进行清理,并在平整的打磨区域贴合双面胶,待浇仓浇筑前,台车模板与切割缝和双面胶压合密封,控制台车模板对双面胶压缩厚度,使台车模板与已浇仓边缝紧密贴合且不造成缝面压裂。本发明克服了原高边墙衬砌施工缝缝角缺陷、搭接密封不好、搭接时机选择偏差存在缺陷的问题,具有搭接紧密,施工缝缝角无缺损、衔接、密封好,待浇仓浇筑时,不易压裂边缝,不易渗浆,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已浇仓和待浇仓接缝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已浇仓1,打磨区域11,待浇仓2,切割缝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中,一种高边墙混凝土施工缝无缺陷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处理已浇仓1搭接面;

步骤1-1,圈出混凝土不平整部位;

步骤1-2,对不平整部位进行打磨;

步骤1-3,检测平整度;

步骤2,切割施工缝;

步骤2-1,划切割线;

步骤2-2,环形切割;

步骤3,施工缝清理;

步骤3-1,切割面清理;

步骤3-2,打磨区域11清理;

步骤4,搭接控制;

步骤4-1,贴合双面胶;

步骤4-2,控制台车顶丝力度;

步骤4-3,双面胶压缩厚度控制;

步骤4-4,检测搭接缝密合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1-1中,采用悬垂从已浇仓1与待浇仓2连接处的顶部自由垂落,悬垂线靠近已浇仓1内壁,采用记号笔圈出悬垂线与仓壁干涉点;该方法的目的在于标记已浇仓1内壁凸起部分,当悬垂只有垂落后,由悬垂自重绷紧悬垂线,绷紧后的悬垂线垂直于地面,已浇仓1内壁不平整凸起部位与悬垂线干涉,便于标记。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1-2中,采用打磨机打磨已浇仓1环向内壁边沿,在宽度8~12cm范围内着重打磨圈出点部分;该方法的目的在于将已浇仓1内壁边沿打磨,对打磨区域的宽度进行控制,便于后续贴合双面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1-3中,采用靠尺垂直紧贴已浇仓1内壁打磨部分,当平整度小于2mm后停止打磨。该方法的目的在于,检测并控制打磨区的厚度,使其平整度小于后续贴合的双面胶的厚度,使双面胶在受力挤压后具有一定范围的伸缩量。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2-1中,沿已浇仓1边缝缺陷部位划线,离已浇仓1边缝约1~3mm;该方法的目的在于,采用划线的方式控制切割轨迹,避免切割时偏差量过大,影响后续待浇仓2浇筑时台车与边缝的搭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2-2中,采用切割机切割边缝,切割机的切割片沿划线部位环向切割,深度控制在5~10mm。该方法的目的在于,将已浇仓1的缺陷部分切除,该缺陷部位指的是,已浇仓1浇筑完后,在边缝形成的浮浆混凝土部分,切除后形成新的、无缺陷的搭接面。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3-1中,采用与气源连接的气管,吹拂切割面,清理该环向缝隙的杂质;该方法的目的在于,将切割后的搭接缝清理干净,避免缝面粘附的杂质与台车模板抵触,影响搭接缝的密实。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3-2中,采用吸尘器沿打磨区域11从上到下环向吸附,清理表面杂质。该方法的目的在于,将打磨区域11表面存在的尘埃清理干净,使双面胶粘附牢靠,采用吸尘器吸附,可避免尘埃和杂质飞扬使切割缝受到二次污染。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步骤4-1中,沿打磨区域11贴合双面胶,双面胶宽度不超过打磨区,厚度为2mm;该方法的目的在于,采用2mm厚度且不超过打磨区域11宽度的双面胶贴合于已浇仓1边缝处,形成与台车模板的接触面。

步骤4-2中,当台车与已浇仓1搭接时,已浇仓1混凝土达到2.5mpa,台车模板与切割缝3和双面胶相互贴合抵触,位于台车模板后侧专人控制台车顶丝调节;该方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搭接时机,已浇仓1达到2.5mpa后,在不承受荷载不影响已浇筑部分结构强度时进行,搭接时,台车模板与切割缝3和双面胶相互抵触,形成密封面。

步骤4-3中,台车顶丝调节后,当双面胶压缩至1mm左右后结束顶丝调节;该方法的目的在于,采用人工操作控制双面胶与台车模板挤压的压缩量,在双面胶压缩至1mm左右时,台车模板与双面胶处于最佳密封状态,避免待浇仓2浇筑时渗浆的问题。

步骤4-4中,从台车模板内侧和台车模板外侧分别采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台车与已浇仓1搭接处,以不漏光为原则。该方法的目的在于,采用简单的方法检测台车与已浇仓1搭接密封情况,即利用强光手电筒发出的光源,沿搭接缝内外进行照射,如一侧照射在另一侧有无透光时即可判断密封良好,操作简单方便。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