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35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强装置,尤指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
背景技术
依据美国专利第5265924号的专利中所揭示的两元件安装组合,将另外两元件安装于内部可接受外力作用,但由于各元件为独立元件,因此不牢固,容易使各元件脱离开产生故障。
美国专利公告第5666833号为本案主要创作人的先前专利,如图1至图8所示,台湾专利公告第83216969号“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构造”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主要构造包括套盘3、转动环4以及扭力弹簧5。
所述的套盘3为盘状体,于盘状体的内部具有第一底板30与第二底板31,第一底板30与第二底板31之间具有环状壁32,在第二底板31的中央具有孔33,孔33与成形于第二底板31上的二侧槽34相连通;在第二底板31与环状壁32间形成凹室35,二突出元件36成形于第一底板30上,其与第一底板30上所具有的二通孔37成间隔设置。
所述的转动环4为环状板体,具有第一端40与第二端41,其第一端40具有沿径向向内的凸柱42与二个沿辐射向向外的凸耳43;其第二端41具有沿辐射向向外的凸缘44;二轴向的突出部分45成形于凸缘44上,而与环状板体的外圆周具有一间隔;二辐射向向外的凸块46成形于凸缘44上,与突出部分45成间隔设置。
所述的扭力弹簧5,具有二摺脚51,其被套在转动环4的环状板体外圆周上,使二摺脚51分别抵靠于转动环4的轴向的突出部分45上。
在工厂组合过程,如图1、2、3所示,套盘3的突出元件36与第一底板30的板面成倾斜角度设置,因此,将扭力弹簧5套在转动环4上,再将转动环4的第一端40的二凸耳43与套盘3的二侧槽34成对正方向置入套盘3的凹室35中,直到转动环4上的凸耳43伸过套盘3的第二底板31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将转动环4由图2所示的位置对套盘3旋转一个角度形成如图4所示的位置,此时转动环4上所套设的扭力弹簧5的二摺脚51的间隔恰与套盘3在左方的突出元件36相对正,再用工具(图中未示出)使套盘3上的突出元件36与第一底板30所形成的倾斜角度缩小,使扭力弹簧5的二摺脚51能准确抵靠于套盘3的突出元件36上,形成如图4、5所示的组合,使转动环4与扭力弹簧5能准确保持在套盘3上,而且不会与套盘3产生轴向分离。
在实际安装使用时(如图6所示),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构造的转动环4的凸柱42可对正套入已安装在门板31上的习用喇叭锁的驱动管8的轴向槽81中,并将把手9以习用的方法套在驱动管8上,再用螺丝(图中未示出)锁入套盘的通孔37中与门板另一侧的组件结合锁紧,使其牢固地结合于门板13上,一般锁体为了美观起见,在套盘3的外侧以习用的方法套上套盘板10,以覆盖套盘3的外侧或依据各种不同外观造型变化的需要,于套盘3与套盘板10的间隙中额外加入其他视物,如环状板件14来增强套盘板3的强度使套盘板3的外表面受到外力作用不致产生凹陷。
如图7、8所示,在组装完成后,无论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旋转把手9皆能使驱动管8作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转动环4产生转动,使转动环4的轴向突出部分45推顶扭力弹簧5的一摺脚51,同时扭力弹簧5的另一摺脚51抵靠于套盘3的突出元件36上,使得扭力弹簧5产生变形,形成一应力,使把手9能回复到操作前的最初位置。在图7或8中,可很清楚地看出转动环4被旋转一角位移后,转动环4上的凸块46恰好可顶住套盘3的突出元件36,以限制转动环4的转动角度,使扭力弹簧5的变形量保持在弹性限度以内,以防止把手9受到强大的扭力作用下使喇叭锁体内部结构元件产生破坏。
但上述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构造复杂,组装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具有构造简单、组合容易、稳定性高且能维持把手在长期使用下可恢复原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包括套盘,套盘具有凹室,并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转动环具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具有抵靠于该套盘突出部的摺脚,套盘具有供转动环与扭力弹簧安装固定在套盘的凹室内的预定弯折面。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套盘所具有的预定弯折面为两个呈弧线型的预定弯折面或环状型的预定弯折面。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套盘所具有的预定弯折面为一组隔开设置的预定弯折面。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板具有轴向设置的内环,内环具有沿径向向内设置的凸柱。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板的内环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凸部。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板沿径向向外设置有突出部。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板的周缘具有轴向设置的凸块,该凸块与内环成隔开设置。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第二侧板呈盘状体,其具有一孔,该孔与外圆周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与凸部相对应啮合的凹槽。
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中该第二侧板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一侧板的凸块成对应设置并啮合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生产中比习用结构易于生产,在组装作业前,利用套盘的预定弯折面与套盘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大于转动环的第二侧板的外缘与第二侧板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以方便整体组合时,转动环和扭力弹簧很容易安装于套盘的凹室内,在安装作业后,转动环与扭力弹簧安装于套盘的凹室内之后,用工具将套盘上的预定弯折面弯折成预定角度后,使预定弯折面与套盘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小于转动环的第二侧板的外缘至第二侧板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如此便可达到保持转动环,扭力弹簧于套盘的凹室中成定位的功效。


图1是习用构造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盘、转动环、扭力弹簧在工厂安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习用构造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盘、转动环、扭力弹簧在工厂安装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5-5剖面示意图;图4是习用构造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盘、转动环、扭力弹簧组装完成后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7-7剖面示意图;图6是习用构造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构造与习用喇叭锁结合于门板上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是习用构造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转动环、扭力弹簧被把手旋转一角位移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习有构造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转动环、扭力弹簧,以另一方向被把手旋转一角位移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主要包括套盘300、转动环400及扭力弹簧500,套盘300具有第一底板310与第二底板340,第一底板310连接第一环状壁320与第二环状壁330,第二底板340连接第二环状壁330与第三环状壁350,第一环状壁320与第二环状壁330之间形成凹室360,凹室360内具有两个成角度隔开设置的两突出部370;第一环状壁320内侧形成孔321,第二底板340具有两个轴向突出而呈弧型的预定弯折面341a。预定弯折面341a与套盘300的中心线的距离界定出尺寸R。
转动环400具有第一侧板410与第二侧板420,第一侧板410的板体具有轴向设置的内环411,内环411内部形成孔412,内环411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内设置的凸柱413与四个轴向延伸而隔开设置的凸部414;第一侧板410的板体外缘具有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突出部415与两个隔开设置的轴向延伸的凸块416;第二侧板420呈圆盘状体,中央具有孔421,孔421与外圆周间具有四个与第一侧板410的四个凸部414对正设置的凹槽422和两个与第一侧板410的凸块416对正设置的凹槽423,供彼此相啮合,转动环400的第二侧板420的外缘与第二侧板240的中心线的距离界定出尺寸r。在组装作业前,前述套盘300的预定弯折面341a与套盘300的中心线的距离R大于转动环400的第二侧板420的外缘与第二侧板420的中心线的距离r,以方便整体组合安装作业。
扭力弹簧500,具有二摺脚510,其被安装于第一侧板410与第二侧板420的板体之间且套在第一侧板410的内环411的外围;而且扭力弹簧500的每一摺脚510分别抵靠于第一侧板410对应设置的第一凸块416上。
在整体组合时,将转动环400,容置于套盘300的凹室360内,并使扭力弹簧500的每一摺脚510分别抵靠于套盘300所对应设置的突出部370成定位设置,然后将套盘300的两个呈弧型的预定弯折面341a分别以助具弯折成一预定角度后,使每一预定弯折面341a与套盘300的中心线距离界定一个尺寸R’小于转动环400的第二侧板420的外缘与第二侧板420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一个尺寸r,如图9与图10所示,以保持转动环400与扭力弹簧500与凹室360中成定位而可接受外力作用。
前述第一具体实施中的套盘300的第二底板340所具有的两个呈弧型的预定弯折面341a,在实施中可将两个呈弧型的预定弯折面341a连接成圆环型341b,形如图11所示,或者将两个呈弧型的预定弯折面341a改变成若干个成隔开设置的预定弯折面341c,形如图12所示,亦可等效的达到保持转动环400于凹室360中成定位而可接受外力动作用。上述无论本实用新型的套盘300的第二底板340所具有的两个弧型的预定弯折面341a或一个圆环型的预定弯折面341b或若干个成隔开设置的预定弯折面341c,此等结构皆是与套盘300一体成型。
而且在组装作业前,前述套盘300的预定弯折面341a、341b、341c与套盘300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大于转动环400的第二侧板420的外缘与第二侧板420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以方便整体组合时,转动环400和扭力弹簧500很容易安装于套盘300的凹室360内,而在组装作业后,可将转动环400与扭力弹簧500安装于套盘300的凹室360内之后,用工具(图中未示出)将套盘300上的预定弯折面341a或341b、341c弯折预定角度后,使预定弯折面341a或341b、341c与套盘300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小于转动环400的第二侧板420的外缘至第二侧板420的中心线的距离所界定的尺寸r,如此便可达到保持转动环400,扭力弹簧500于套盘300的凹室360中成定位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包括套盘,该套盘具有凹室,并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转动环具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具有抵靠于该套盘突出部的摺脚,其特征在于该套盘具有供转动环与扭力弹簧安装固定在套盘的凹室内的预定弯折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盘所具有的预定弯折面为两个呈弧线型的预定弯折面或环状型的预定弯折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盘所具有的预定弯折面,为一组隔开设置的预定弯折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具有轴向设置的内环,内环具有沿径向向内设置的凸柱。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的内环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凸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沿径向向外设置有突出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的周缘具有轴向设置的凸块,该凸块与内环成隔开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板呈盘状体,其具有一孔,该孔与外圆周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与凸部相对应啮合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板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一侧板的凸块成对应设置并啮合的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水平把手的补强装置,其包括套盘,该套盘具有凹室,并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转动环具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具有抵靠于该套盘突出部的折脚,该套盘具有供转动环与扭力弹簧安装固定在套盘的凹室内的预定弯折面。套盘的凹室内安装转动环与扭力弹簧后,以助具将轴向设置的预定弯折面弯折一预定角度后,以保持转动环于凹室中成定位而可接受外力作用。
文档编号E05B3/00GK2623799SQ0325046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
发明者吴荣法, 郭清传, 陈柏仰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