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01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在因后部冲撞(rear end collisions)等而对车体向前方作用有外力时使 头枕向前方移动的连结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下述车辆座椅,其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 设置在座椅靠背内部的可动部件、可操作地连结上述头枕和可动部件 的连结机构,当就座者(vehicle seat occupant)因后部冲撞而相对 于车辆座本f相对地向后方移动时,可动部件;故就座者推压而向后方移 动,该可动部件向后方的移动经由连结才几构<吏头才允向前方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9619号公报上述现有技术的连结机构基本上被配置在座椅靠背的垫子的背 側,存在使垫子的性能降低的问题。即,连结机构在前后方向上位于 与就座者重叠的位置上,所以垫子的设计上存在制约。此外,现有技术的可动部件的可移动范围较窄,因此,可使头枕 向前方移动的距离也较短,弥补该距离不足而进行的设计是很麻烦的。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可动部件的较少的移动量增 加后传递到头枕的头枕用连结机构。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增加可 动部件的移动量的头枕用连结机构。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本上不会与座椅的垫子 干涉的头枕用连结机构。


图1是车辆座椅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座椅靠背框架、头枕用连结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头枕用连结机构的側视图。 图4是座椅靠背框架、和头枕用连结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连结机构的下部连杆机构的放大側视图。 图6是连结机构的第1连杆的剖视图。 图7是连结机构的上部连杆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表示令第1连杆从图7的状态向上动作后的状态的放大側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具有 座椅靠背2A、座椅底座2B、设置在座椅靠背2A的上部的头枕3。座椅 靠背2A的座椅靠背框架16具有一对側部框架40、上部框架41、下部 框架42,呈四边框状。在上述上部框架41附近,配置有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16可动的 横向上部可动部件10。在可动部件10上,固定用于插入上述头枕3的 立柱6的下部的纵向的立柱支承件11。立柱6;波立柱支承件11高度调 节自如地支承着。上述上部可动部件10的左右两側经由上部连杆机构15分别被安 装在座椅靠背框架16上。各上部连杆机构15如图2、 3、 7所示,具 有纵长的第1连杆17、臂18、第2连杆23。上述上部可动部件10的 端部被固定在第1连杆17的上部,臂18被轴21转动自如地轴固定在 L型托架20上,所述L型托架20被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6的上部。 第2连杆23被轴25转动自如地轴固定在托架20上。臂18的末端被 轴19轴固定在第1连杆17的上下中间部,第2连杆23的末端被轴24 轴固定在第1连杆17的下部。上述第2连杆23的另一端^f皮轴28轴固 定在纵长的连结杆27的上部。上述上部连杆机构15的第1连杆17、臂18、第2连杆23优选被 预先组装在托架20上。这样,将带连杆机构的托架作为单元模块而容 易组装到座椅靠背框架16上。此外,对于带连杆机构的托架,保管部 件的管理变得容易,维护带来的更换作业也变得容易。如图2、 6所示,上部弹簧29的一端被连结到上述第1连杆17的 下部,上部弹簧29的另一端被连结到侧部框架40上。第1连杆17通常在弹簧29的弹力等作用下被保持在图7的下部待机位置,由此头 枕3也被保持在通常的位置。当第1连杆17上动到图8的实线所示的 位置上时,上部可动部件10向前方移动,头枕3被向前方推出。在上述侧部框架40、 40之间,配置有横向延伸的下部可动部件30。 当因后部冲撞而使车辆座椅相对于就座者相对地向前方移动时,下部 可动部件30被就座者推压而向后方移动。下部可动部件30的两侧分 别通过轴38连结在下部连杆机构32的下部连杆31的一端,在下部连 杆31的另一端,通过轴36连结上述连结杆27的下部。下部连杆31 优选是双臂曲柄(bell crank)。上述下部连杆31的中央部被轴36 轴固定在固定于侧部框架40上的下部托架35上。如图2所示,下部弹簧39的一端连结在下部可动部件30上,下 部弹簧39的另一端连结在侧部框架40上。下部可动部件30在弹簧39 的弹力作用下被保持在前方的通常位置,当发生后部沖撞时,被就座 者推压,克服弹簧39的弹力而向后方移动。下部可动部件30向后方的移动在图3、 5中使下部连杆31以轴36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向下方牵引连结杆27。由此,第2连杆23以轴 25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使第1连杆17克服上部弹簧29的弹力而上动。 此时,由于轴25和轴28的i 巨离比轴25和轴24的i 巨离短,所以第2 连杆23将连结杆27 (下部可动部件30)的移动量增加后传递到第1 连杆17,第1连杆17的上部被臂18引导,如图8所示,第2连杆23 基本上向前方移动,经由上部可动部件IO使头枕3向前方移动,在后 部沖撞发生时保护就座者的颈推。这样,本发明的上部连杆机构15具有通过下部可动部件30的较 少的移动量使头枕3向前方较大地移动的功能。上述座椅靠背框架16的侧部框架40由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既定的 宽度的金属板形成,上述上部连杆机构15、连结杆27及下部连杆31 与側部框架40邻近地配置。而且,上部连杆机构15的各部件及下部 连杆31由基本上与侧部框架40平行的板形成,被左右方向的轴支承。 此外,上部可动部件IO基本上与座椅靠背框架16的上部框架41重叠。 因而,使下部可动部件30的移动传递到头枕3的机构基本上不会与座 椅靠背2A的垫子5干涉。这会使传递机构的动作变得顺滑,防止垫子 5的性能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框架、头枕、被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可动地安装且能借助后部冲撞而向后方移动的下部可动部件、被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可动地安装且支承上述头枕的上部可动部件、将上述下部可动部件的向后方的移动传递到上述上部可动部件的连结机构,上述连结机构具有分别连结上述上部可动部件的右端及左端的一对上部连杆机构、和分别连结上述下部可动部件的右端及左端的一对下部连杆机构,上述下部连杆机构经由连结杆分别连结在上述上部连杆机构上,上述上部连杆机构使上述下部可动部件向后方的移动量增加,而使上述头枕向前方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上部连杆机构具备纵长的第1连杆,具有固定上述上部可动 部件的端部的上端部;臂,轴固定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上,且连结在 上述第1连杆的中间部上;和第2连杆,轴固定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 上,且具有被第1轴连结在上述第1连杆的下端部上的第1端部;上 述连结杆的上端被第2轴连结在上述第2连杆的第2端部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其特征 在于,上述各下部连杆机构具有双臂曲柄状的下部连杆,上述下部连 杆的第1端部连结在上述下部可动部件的端部上,上述下部连杆的第2 端部连结在上述连结杆的下端上。
4. 如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靠背框架的侧部框:配置。
、° ; ^ 、'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側部框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既定宽度的板状,上迷上部连 杆机构的各部件及上述下部连杆形成为与上述侧部框架平行的板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有支承头枕(3)的上部可动部件(10)、设置在座椅靠背内部的下部可动部件(30)、连结上述上部可动部件和上述下部可动部件的连结机构。上述连结机构具有位于侧部框架(40)的上部且与上述上部可动部件连结的上部连杆机构(15)、位于上述侧部框架的下部且与上述下部可动部件连结的下部连杆机构(32)、和沿着上述侧部框架延伸而连结上部连杆机构和下部连杆机构的杆(27)。上述上部连杆机构使上述下部可动部件向后方的移动量增加而使上述头枕向前方移动。
文档编号A47C7/38GK101272930SQ2005800516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佐野浩司, 宇野晃二, 寺内达也, 新妻健一, 松本伴纪, 根岸宽兴, 田边仁一 申请人: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