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以及抽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11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装置以及抽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装置及使用该制动装置的抽屉的改良,使可移动地支持在 固定体上的各种活动体的移动从其规定的往动位置开始变慢。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l所记载,关闭抽屉、抽屉轨道向后方移动时,通过捕捉到该
完全成为推入状态,并且由流体阻尼装置向该滑动架的移动施加制动力。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l所记载的装置中,为了使滑动架在抽屉的规定推入 位置捕捉到传动栓,必须在设置时准确地进行两者的位置对准。另外,即使 准确进行了位置对准,因抽屉装载量不同,传动栓的位置下降等可能会导致 滑动架没有在规定的推入位置上捕捉到传动栓。特表2006-506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点在于,提供即使不严格进行像上述以往装置那 样的位置对准、也能够设置的活动体的制动装置及具有制动装置的抽屉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中,制动装置具有以下(1) ~ (5)的结构。
(1) 抵接体,在活动体的规定往动位置上与设置在固定体和可移动地支 持在该固定体上的活动体中任一方上的被抵接部抵接,并且由该抵接后的活动 体的往动而连带移动;
(2) 向阻尼器活动部的活动提供制动力的阻尼器部件;
(3) 伴随抵接体的移动而移动、使阻尼器活动部活动的联系体;以及
(4) 装入上述部件、使它们单元化的壳,
(5) 利用磁力将被抵接部与抵接体吸附在一起。
根据上述结构,只要被抵接部由磁力与抵接体吸附就可以了,即使两者没 有进行严格的位置对准,活动体的移动也能从规定的往动位置开始变慢。另外,
利用磁力将被抵接部与抵接体吸附在一起,所以伴随着活动体的复动,支持体 复归到连带移动前的位置上,随之联系体和阻尼器部件的阻尼器活动部也复归 到动作前的位置上,活动体可以进行下一次的往动。吸附由》兹力实现,所以在 规定往动位置上上述吸附被解除,不妨碍活动体的复动。由壳使抵接体、阻尼 器部件和联系体单元化,只要有能够安装壳的空间,就能够用于各种活动体的 制动。
若将阻尼器部件和联系体在与活动体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成并列 状,能够将安装制动装置的空间设置为最小。
阻尼器部件是活塞或气缸沿活动体移动方向活动的阻尼器活动部,而且是 使该活塞或气缸与联系体连接的活塞阻尼器时,由活动体的往动,能够使阻尼 器活动部通过抵接体和联系体活动,从而能够将活塞阻尼器的制动力提供给活 动体。
具有沿活动体移动方向引导联系体移动的引导装置时,由抵接体的移动, 能够使联系体沿活动体移动方向有规则地移动、以使阻尼器部件的阻尼器活动 部活动。
允许上述抵接体的抵接面的方向或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变时,抵接体与被 抵接部抵接时,即使该被抵接部与抵接体的抵接面偏离预期的方向也能进行修 正,以使使两者正确吸附。
将上述制动装置安装在抽屉的外壳上构成抽屉装置,使其抵接体在抽屉推 入时将抽屉里端部作为被抵接部并与之抵接时,该抽屉能够安静地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只要被抵接部由磁力与抵接体吸附就可以,所以 即使两者没有进行严格的位置对准等,活动体的移动也能从其规定的往动位 置开始变j曼。


图l是抽屉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结构图。
图2是抽屉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结构图。 图3是抽屉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结构图。 图4是制动装置3的侧视图(安装面331侧)。 图5是该俯视图。
图6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7是图2中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图2中的C-C线剖视图。
图9是图2中的D-D线剖视图。
图10是图3中的E-E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固定体 2活动体 2c被抵接部 3制动装置 30抵接体 31阻尼器部件 312阻尼器活动部 32联系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IO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这里,图1 ~图3分别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3的抽屉装置的主 要部分,图1表示抽屉2a的里端部2b抵接到在处于待机位置的制动装置3
复动(拉出操作)、从该里端部2b离开之前的状态],图2表示从图1的状态 完全推入抽屉2a的状态,图3表示从前方看该制动装置3的状态。图4 ~图 IO分别表示上述制动装置3。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动装置3是使可移动地支持在固定体1上的各种活动 体2的移动从其规定的往动(推入)位置开始变慢的制动装置。
在构成抽屉装置的的外壳la上安装上述制动装置3,构成该抽屉装置的 抽屉2a在推入时,后述的^fe接体30将抽屉2a的里端部2b作为#皮纟氏接部2c 并与之抵接,该抽屉2a就能够安静地关上。
上述制动装置3具有抵接体30、阻尼器部件31和联系体32。这些组装在 壳33内后单元化。图示例中,壳33具有宽度较大的两面331、 332,其一面
侧作为安装面331安装在构成抽屉装置的外壳la的内侧部lb上。图中符号 333表示的是其安装用的螺丝的通孔。图示例中,壳33安装在外壳la的抽屉 容纳部里侧中位于抽屉2a的支持轨道lc下方。后述的抵接体30设置为从壳 33的另一面332侧向内侧突出,在抽屉2a完全推入之前,该抽屉2a的里端 部2b从前方抵接该抵接体30。(图1 )通过该抵接,抵接体30在抽屉2a完 全推入之前, 一起向后方(图1中的左侧)移动,并且由阻尼器部件31向该 后方移动提供制动力,抽屉2a安静地关闭。(图2 )制动装置3也可以分别安 装在外壳la中夹着抽屉2a的左右两侧的内侧部lb上。这时,安装在外壳la 左侧的制动装置3中的各部件的设置要与安装在右侧的制动装置3中的各部 件设置对称。
本实施方式中,抵接体30与可移动地支持在作为固定体1的外壳la上的 作为活动体2的抽屉2a上设置的被抵接部2c (上述里端部2b ),在活动体2 的规定往动位置上抵接,并且由该抵接后的活动体2的往动,连带移动。图 示例中,上述抵接体30在联系体32的后端部321上与该联系体32形成为一 体。中间隔开部334将壳33的一面(安装面331)和另一面332之间形成的 前后长的空间大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联系体32形成为前后较长的细长板状, 并且可前后移动地容纳在壳33上侧空间334a内,^氐4妄体30与其后端部321 形成为一体。壳33的后端侧中,另一面332上前后形成有长的开;^文部335, 抵接体30通过该开放部335从壳33的另一面332侧向外壳la内侧突出。抽 屉2a拉出时,抵接体30位于开放部335前侧的待机位置上。(图1)
图示例中,抵接体30由筒轴线沿前后方向的筒状体301、圆板状永磁铁 302、环状的阻尼体303组合构成。筒状体301的筒前端由中央形成1字状割 沟301a的板部301b堵住。该板部301b的外面作为与抽屉2a里端部2b抵接 的抵接面301c发挥作用。永磁铁302从筒状体301开放的筒后端进入该筒状 体301内,进入到以一侧的磁极面302a为顶端、使该磁极面302a与板部301b 抵接的位置,该进入状态由形成在筒状体301侧部的弹性卡合片301d来维持, 该弹性卡合片301d在进入过程中暂时向外弹性变形,在完全进入的位置上弹 性复归,从而与永^兹铁302另一面的磁极面302b卡合。阻尼体303嵌入筒状 体301的抵接面301c和侧部之间的边缘部,4氐4妄面301c ^皮该阻尼体303力口
边。阻尼体303由橡胶或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塑料构成。阻尼体303的圆周方 向上,隔着与相邻凸部303a之间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了从^U妻面301c略 向前突出多个凸部303a,由该阻尼体303防止抽屉2a推入引起的其里端部 2b与抵接体30抵接发生的沖击声,并且使抵接面301c与由磁性材料构成的、 作为活动体2的被抵接部2c的抽屉2a里端部2b之间不会被永磁铁302的磁 力牢固地过度吸附。
阻尼器部件31具有阻尼器活动部312,并对该阻尼器活动部312的活动 提供制动力。
图示例中,上述阻尼器部件31是未图示的活塞沿活动体2移动方向活动 的阻尼器活动部312,且是使该活塞与联系体32连接的活塞阻尼器311。上 述活塞阻尼器311具有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气缸311a和与容纳在该 气缸311a内的未图示的活塞连接、从气缸311a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活塞才奉 311b。图示例中,利用与壳33下侧空间334b连通、从安装面331侧开放的 活塞阻尼器311的嵌入用开放部336,在气缸311a位于后侧的状态下嵌入活 塞阻尼器311,将该气缸311a固定在壳33上。活塞棒311b的突出端上安装 了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板状、左右两侧分别具有沿活塞棒311b的轴线的骨架 311d的滑块311c。该滑块311c以如下方式被支持在壳33上在壳33的安 装面331侧,其骨架311d从壳33内侧可滑动地进入嵌入用开放部336中的 活塞棒311b的进入沟336a内,并且,在壳33的另一面332侧,其骨架311d 从壳33内侧可滑动地进入形成在另一面332侧上的导向沟332b内,能够沿 活塞移动轴线无松动地滑动。作为上述活塞阻尼器311,只要使用只对活塞推 入施加大阻力的装置,则在如后述拉出抽屉2a时,由磁力追随其移动到待机 位置的抵接体30的该移动都不会妨碍拉出操作。另外,活塞阻尼器311中也 可以内置活塞推入解除时使该活塞复归到推入前位置的弹簧等。对于活塞, 可以由封入气缸内的粘性流体和空气等作用来提供阻力。其典型的一个方法 就是,在活塞上设置流孔,推入活塞时,粘性流体等只通过该流孔来移动, 由此能够对活塞移动提供阻力。也可以与图示例不同,将活塞棒311b固定在 壳33上,并且不将气缸311a固定在壳33上,当活动体2的被抵接部2c抵 接到抵接体30时,气缸311a通过联系体32向后方移动,相对地,活塞被推
入该气缸311a内。
联系体32的前端部322被左右分支。 一对分支板322a、 322a的内面间架 设了轴部322b。另外,滑块311c上部形成了从壳33上侧空间334a与壳33 下侧空间334b之间的连通部337向上方突出的突片311e,并且该突片311e 上形成有使上述轴部322b可转动地嵌入的凹部311f ,轴部322b嵌入该凹部 311f后,联系体32在其前端部322侧通过滑块311c与阻尼器部件31连接。
在抵接体30的待机位置中,滑块311c在最前面的位置上,活塞棒311b 从气缸中突出最多。(图1 )若抽屉2a的里端部2b与抵接体30抵接后向后方 移动,则联系体32也向后方移动,随之,活塞棒311b通过滑块311c推入气 缸311a内,阻尼器部件31的制动力作用于抽屉2a。(图2)完全推入后的抽 屉2a在拉出时,抵接体30由磁力被抽屉2a里端部2b吸附,所以抵接体30 被强制性地移动到待机位置,再次位于抽屉2a推入之前的待机位置上,并且 联系体32也向前方移动,活塞棒311b回到从气缸突出最多的状态。(图l)
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部件31与联系体32,在与活动体2的移动方向x 垂直的方向y上,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为并列状。
具体来说,由上述壳33,在活塞阻尼器311上方设置联系体32,由这样 设置的联系体32向后方的移动,使活塞阻尼器311的活塞被推入。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活动体2侧面安装制动装 置3的安装空间最小。(图3)
另外,上述壳33上具有引导联系体32沿活动体2移动方向x移动的引导 装置。
图示例中,联系体32容纳在壳33上侧空间334a中、构成安装面331的 板部331a与构成另一面332的板部332a之间。将形成在联系体32后端部331 上的突部321a在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容纳在内的沟部338,形成在4氐接体30的 开放部335形成处的、构成安装面331的板部331a内面。壳33的顶部339 上形成有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割沟339a,容纳从联系体32的后端部321向上方 突出的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突片321b。
由此,图示例中,由抵接体30的移动,能够使联系体32沿活动体2移动 方向x规则移动,从而使阻尼器部件31的阻尼器活动部312活动。
上述抵接体30的抵接面301c的方向或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变。 图示例中,将联系体32的前端部322组装成通过沿着轴线的轴部322b 可以相对滑块311c在左右方向上可转动,并且上述沟部338的沟宽度比突部 321a的上下尺寸稍宽,且上述割沟339a的沟宽度也比壳33后侧端的上述突 片321b的厚度稍宽。由此,图示例中,联系体32以其前端部322侧为中心, 后端部321侧可上下稍孩i活动,允许相对于抵接体30的《|氏接面301c的垂直 线的角度变化,并且允许抵接面301c的位置变化。
由此,图示例中,^氐接体3 0与被抵接部2 c抵接时,该被抵接部2c与抵 接体30的抵接面301c没有在预期的方向上相对时,也能够进行修正以使两 者正确吸附。
除了图示例,还可以是抵接体30自身具有沿前后方向松动地支持抵接面 301c的结构,或者联系体32与滑块301c在前后方向上松动连接,以使抵接 面301c前后方向的位置也在一定范围内可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制动装置,具有:抵接体,在活动体的规定往动位置上与设置在固定体和可移动地支持在该固定体上的活动体中任一方上的被抵接部抵接,并且由该抵接后的活动体的往动而连带移动;向阻尼器活动部的活动提供制动力的阻尼器部件;伴随抵接体的移动而移动、使阻尼器活动部活动的联系体;以及装入上述部件、使它们单元化的壳,其特征在于,利用磁力将被抵接部与抵接体吸附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尼器部件和联系体 在与活动体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为并列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尼器部件是活塞或 气缸沿活动体移动方向活动的阻尼器活动部,且是使该活塞或气缸与联系体连 接的活塞阻尼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活动体移动方向引导联系体移动的引导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允许抵接体的抵接面的方向或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变。
6. —种抽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 装置安装在该抽屉的外壳上d吏其抵接体在抽屉推入时将抽屉里端部作为被抵 接部并与之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即使没有严格进行位置对准也能够设置的活动体(2)的制动装置(3)及具有制动装置(3)的抽屉装置。具有抵接体(30),在活动体(2)的规定往动位置上与设置在活动体(2)上的被抵接部(2c)抵接,并且由该抵接后的活动体(2)的往动而连带移动;向阻尼器活动部(312)的活动提供制动力的阻尼器部件(31);伴随抵接体(30)的移动而移动、使阻尼器活动部(312)活动的联系体(32)。利用磁力将被抵接部(2c)与抵接体(30)吸附在一起。
文档编号A47B88/04GK101385592SQ200810213588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木村元彦, 穴泽信宽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