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77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用于在用户手动操作汽车等的门把手部分时,响应于对例如用户的手指或者手的检测来通过 锁机构释放锁。
背景技术
根据在JP2007-254995A中公开的、已知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由树脂制成的 用于配置门把手的第一和第二门把手部件安装在外部板上。电子部件,例如发送天线和开 锁电极,置于由上述第一和第二门把手部件所形成的内部部分。根据上述配置,当检测到在 上述开锁电极和上述外部板之间的静电电容改变时,输出门开锁信号。而且,装在上述第一 和第二门把手部件底部的连接器被接到线束上。在JP2007-254995A中公开的上述门把手装置配置了智能进入系统。更具体地,装 在车内单元上的上述发送天线发送请求码。该请求码由便携设备接收,并且该便携设备发 送调制信号。当上述调制信号由接收天线接收时,上述车内单元执行比较从上述便携设备 发送的信号中所获得的识别码(ID码)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识别码(ID码)的处理。当从 上述便携设备发送的信号中所获得的识别码与上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识别码匹配时,上锁 和开锁信号电路被激活。在上述上锁和开锁信号电路正被激活的状态,当检测到在上述开 锁电极和上述外部板之间的静电电容改变时,门的开关机构转换为上锁状态或开锁状态。概括地说,根据在专利JP2007-254995A中公开的上述门把手装置,当携带上述便 携设备的用户靠近上述车辆时,建立起门锁可被释放的状态,当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放在上 述门把手和上述外部板之间时,门的锁释放,于是,用户拉动门把手把门打开。另外,根据在US6239693B1中公开的另一种已知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用于 构成门把手的杠杆安装在板上,以便在上述板的外部表面和上述杠杆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并且第一和第二传感器被安装为对着上述空间。上述第一传感器在红外波段或者类似波段 发射光信号。上述第二传感器接收由上述第一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当上述第二传感器检 测到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插入上述空间时,上述第二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电子控制模块。另外,根据在专利JP2006-328899A中公开的另一种已知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 置,各自形成凹形的端盖和锁眼盖以互相配合的方式连接到上述门板上,从而在上述门板 上形成凹进部分。门把手可枢转地安装在上述凹进部分。上述锁眼盖由导磁材料制成。与 便携设备通信的天线被容纳在形成在上述端盖的内部表面(朝着门的内侧的表面)的天线 容纳部分中。根据上述配置,当在上述天线和上述便携设备通信期间上述便携设备被识别时, 控制装置把锁机构转换为开锁状态。然后,用户拉着门把手把门打开。然而,在例如JP2007-254995A的配置中,在上述传感器被容纳于上述把手的内部 时,为了把上述把手连接到门板上,可能需要把安装在上述门的内部的上述传感器的线和 锁单元的线通过连接器之类的东西相互连接。在采用光学设备的情况下,除了用于上述传感器的电源线,可能还需要用于上述光学设备的电源线。结果,线的数量可能增加,在上述 门板的开口处形成以在其中布线的开口部分的尺寸可能增加。于是,上述门板的强度可能 下降。另外,在把手相对门板完全可移动、以便机械释放门的门闩的配置中,把门闩连接 到安装在把手内部的传感器上的线可能需要具有可挠性变形的特性,并可能需要用于允许 上述线变形的配置。因而,在上述传感器置于把手内的配置中,上述线的组装可能变得复杂,工序的数 量可能增加,并且在制造时,可能需要把线相互连接起来的工序。另一方面,根据例如专利US6239693B1的配置,在传感器安装在门板上的情况下, 通过连接器把门板一侧的线和门把手一侧的线连接起来的工作可能没有必要了,于是,为 了在门板中布线而在门板上形成 的开口部分的尺寸可以减小。为了在上述门板上安装上述传感器,把上面连接有上述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的部件 从上述门板的内侧配合到形成于上述门板上的开口中。并且,盖子从上述门板的外侧连接 到上述门板上,以便遮盖形成在上述门板上的开口。因而,有了对在上述门板上有传感器单元、并且以更容易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车辆 上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包括安装在外部板外部表面上 的门把手,当手动操作所述门把手时,其释放门闩机构;以及安装在上述外部板内以对着所 述门把手的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包括电极机构,当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插入上述门把手和 上述外部板之间时,该电极机构的静电电容改变,以便根据上述静电电容的改变,通过锁机 构执行开锁操作或上锁操作;并包括天线,其发送用于识别便携设备的请求信号到上述用 户携带的上述便携设备上。于是,上述门把手安装在上述外部板的外部表面上,上述检测单元安装在上述外 部板的内侧,对着所述门把手。因此,与例如在上述门把手上安装传感器单元的配置相比, 可以避免一些缺点,比如对线的复杂处理。而且,上述检测单元安装在上述外部板的内侧。 因此,可以恰当地执行根据上述电极机构的静电电容的改变来检测上述用户的手的功能。 并且,来自安装在上述检测单元上的天线的请求信号被发送到上述用户携带的便携设备 上,以便响应于识别而释放门锁。因而,上述用于车辆的、在上述门板上有传感器单元的门 把手装置以更简捷的方式安装在车辆上。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上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上述电极机构和上述天线容 纳在外壳中,并且上述外壳安装在上述外部板上形成的开口处。因而,通过形成在上述门板上的开口检测到静电电容的改变,并且,上述请求信号 通过上述开口发送。因此,上述门板较少地影响对于手的检测和上述请求信号的发送。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上述开口的宽度设置为小于上述门把手的宽度,并且 上述门把手被安装为与上述开口的纵向边交迭。因而,开口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被设置为小于门把手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 上的宽度。因此,上述门把手使得看不见上述开口,并且,从上述车辆的外面,视觉上不能意识到上述开口。因而,就不需要用于改善上述开口附近的外观的附加部件或特殊工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其中,上述电极机构配置有用于执行上述开锁操作的开锁检测电极和用于执行上述上锁操作的上锁检测电极。因而,根据上述开锁检测电极和上述上锁检测电极,分别执行上述开锁操作和上 述上锁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上述开锁检测电极和上述上锁检测电极沿着上述车辆 的纵向相互串联安装。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上述电极机构和上述天线置于上述外壳内。


参考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加清楚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特色和特点,附图 中图1是电路框图,图示出门把手装置的配置;图2是部分切开的侧视图,图示出门把手;图3是透视图,图示出上述门把手;图4是沿着图1中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流程图,图示出开锁控制;图6是流程图,图示出上锁控制;图7是剖面图,图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门把手;图8是沿着图7中VII-VII线的剖面图;图9是透视图,图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外壳连接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以下称为门把手装置)的实施方式。[基本配置]用于车辆的门把手H(下面称为门把手H)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的门1上。如在 图1到图4中所图示出的,上述门把手装置被配置有上述门把手H和检测单元D。门把手 H被支承在形成上述门1的外壁的外部板IP上,所述检测单元D安装在上述外部板IP的 背面(上述门1的内部)。上述门把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例如,插入凹进处1Q(后面描 述)的用户的手等的传感器单元,以便通过安装在上述门上的锁机构11来执行上锁操作。上述门1包括形成上述门1的内壁(限定车辆内部的壁)的内部板。上述内部板 和上述外部板IP —起构成门板。上述锁机构11安装在上述内部板和上述外部板IP之间 所产生的间隔部分(下面称为上述门1的内部)处。上述门把手装置包括由安装在车身上的系统E⑶20和安装在上述门1内部的单 元的组合配置而成的锁系统。上述锁系统执行和上述用户携带的便携设备S之间的无线通 讯以识别上述便携设备S、检测用户是否发送了开锁命令或上锁命给上述车辆、并且根据对 上述开锁或上锁命令的检测执行上述门1的开锁或上锁操作。虽然上述锁系统分别可运用 到一个或多个上述门把手H上,但是以下描述针对的是把上述开锁系统只运用在一个门把 手H上的情况。在说明书中“ECU”表示“Electronic 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装置)”。
[门把手装置]如图1中所图示出的,上述门把手H由柄部分2、铰接部分3和臂部分4集成配置而成。所述柄部分基本上形成为长形,用户用他或她的手抓住或拉动它,所述铰接部分3在 上述柄部分2的一个纵向端形成,所述臂部分在上述柄部分2的另一纵向端形成。上述门 把手H被连接在上述外部板上,以便上述柄部分2与上述外部板IP的外部表面基本上对 齐。上述铰接部分3与安装在上述外部板IP内部的门框5的支撑部件6配合。上述臂部 分4被定位为可与安装在上述外部板IP内侧的释放部件7相接触。根据这样的配置,当上 述用户用手拉上述柄部分2时,上述臂部分4相对于上述外部板IP向外运动,绕上述铰接 部分3与上述支撑部件6相接合处的点枢转。因而,上述释放部件7产生位移,门闩机构12 移动而打开上述门1。上述铰接部分3和上述臂部分4分别插进在上述外部板IP上形成的两个开口里。 而且,在上述外部板IP的外部表面安装门端盖8,使其与上述门把手H的上述臂部分4相 邻。上述门端盖8包括用于通过钥匙手动开关上述门1的锁芯9。上述释放部件7机械地连接到安装在上述门1的内部的上述锁机构11上,同时, 上述锁芯9的可旋转臂9A也机械地连接到上述锁机构11上。而且,上述锁机构11机械地 连接到安装在上述门1的内部的上述门闩机构12上。只有当相符的钥匙插进上述锁芯9 并且上述钥匙在其中转动时,上述锁芯9的可旋转臂9A才转动。上述门闩机构12与安装在车身上、从车身突出的撞栓等机械啮合,从而让门1保 持在关闭状态。上述锁机构11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在上锁状态和开锁状态之间转换,在上锁 状态,当用户手动操作门把手H时施加的操作力不传递给门闩机构12,在开锁状态下,所述 操作力传递给门闩机构12。通过锁机构11执行上锁操作和开锁操作的方式将在后面描述。借助于从锁芯9的可旋转臂9A传递来的操作力,锁机构11选择性地在开锁状态 和上锁状态之间转换。锁机构11包括驱动上锁操作和开锁操作的锁致动器11A。锁致动器 IlA由电马达,电磁螺线管等配置而成。在外部板的与柄部分2对应的部分形成以平滑弯曲的方式凹进的凹进部分1Q。在 凹进部分IQ和柄部分2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作工作空间,允许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插入其中。连接到门框5的一对子框架5A安装在凹进部分IQ的背面(门1的内部),以与上 述两个开口(上面已描述)相邻。如图1到图4中所图示出的,狭缝IS(开口)的在车辆 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s)设置为小于柄部分2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h),当从外部板 IP 一侧(垂直于门板的厚度方向)看时,该狭缝IS形成在外部板IP的与柄部分2对应的 部分上,以便布置在所述一对子框架5A之间。狭缝IS的在车辆的水平方向的长度设置为 长于狭缝IS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门把手H的柄部分2被形成为当柄部分2与狭 缝IS平行安装时,柄部分2在车辆水平方向上的延伸要长于狭缝1S。柄部分2被布置为在 水平方向上与狭缝IS的纵向边交迭。由树脂制成的外壳13安装在狭缝IS里,以便外壳13的一部分露在门1的外面,并 且,由所述一对子框架5A支撑在那里。检测单元D被配置为LF (低频)天线14(天线)、 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置于外壳13内。LF天线14被配置为将导体绕在铁 氧体棒上形成线圈。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都是由良导体,例如,铜板、铜线 等制成的。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构成电极机构。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沿着车辆的纵向互相串联安装。门1的内部板和外部板IP都是由钢板制成。因此,内部板和外部板IP用作对电磁 波的屏蔽。因而,从LF天线14输出的无线电波通过狭缝IS被发送到车辆的外部。然而, 在外部板IP是由树脂,例如FRP (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 璃钢)等制成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狭缝1S。 [锁系统]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锁系统。锁系统包括在车身上、作为控制核心的系统E⑶20, 和在相应门1上的门E⑶30。系统ECU 20包括微处理器单元(CPU) 21。系统E⑶20还包 括用于执行预定程序的程序执行模块22、用于接性从便携设备S输出的响应信号的接收控 制模块23、用于识别便携设备S的识别模块24、用于管理多个门1的门管理模块25以及第 一输入输出接口 26。系统ECU 20还包括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 器以及传递信息的数据总线等。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UHF(超高频)天线27接收信号的接收单元28安装在车身 上。由接收单元28接收的信号发送给接收控制模块23。接收控制模块23、识别模块24和 门管理模块25都是由软件配置而成。或者,接收控制模块23、识别模块24和门管理模块 25都可由硬件配置而成,或由软件和硬件组合配置而成。门E⑶30包括微处理器单元(CPU)31。门E⑶30还包括用于发送请求信号的发 送控制模块32、控制通过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来进行的检测的检测控制模 块33、通过锁机构11来执行上锁操作和开锁操作的锁控制模块34以及第二输入输出接口 35。发送控制模块32、检测控制模块33和锁控制模块34都是由软件配置而成。或者, 发送控制模块32、检测控制模块33和锁控制模块34都可由硬件配置而成,或由软件和硬件 组合配置而成。如上所述,锁机构11和门闩机构12安装在门1的内部。锁机构11包括用于形成 锁机构11的开锁状态和上锁状态的锁致动器,和用于检测锁机构11是否处于上锁状态或 处于开锁状态的锁传感器。用于检测门1的开关状态的开关检测开关安装在门1的内部。另外,用于发送来自LF天线14的无线电波信号的发送控制单元36、用于测量开锁 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各自静电电容的静电电容测量单元37以及锁控制单元38 都安装在门1的内部。在门E⑶30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 35和开关检测开关17、锁致动器11A、锁传感器 lis、发送控制单元36、静电电容测量单元37以及锁控制单元38中的每个之间建立信令系 统,以便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控制方式]根据以上所述的锁系统,当基于对用户携带的便携设备S比如智能钥匙的用户ID 的识别使用户得到授权时,执行开锁操作。随后通过开锁检测电极15,以非接触的方式检 测到携带便携设备S的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插在门把手H的柄部分2和外部板IP之间的间 隙处。另一方面,当用户打开门1,并在走出车辆后关上门1时,启动上锁操作,然后通过上 锁检测电极16,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到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插在门把手H的柄部分2和外 部板IP之间的间隙处。这样的控制是以下述方式执行的系统ECU 20的程序执行模块22执行预定程序,门ECU 30根据由系统ECU 20输入的信息执行所需的控制。与这种控制相 应的开锁控制程序和上锁控制程序将在下文描述。[开锁控制程序]开锁控制程序在图5示出的流程图中图示出。系统ECU 20的门管理模块25发送 控制信号给门1的门ECU 30,该控制信号命令发送请求信号。因而,门1的门ECU 30的发 送控制模块32控制发送控制单元36,以便发送控制单元36调制低频波段(LF)(大约130 千赫兹)载波,以传送请求信息,由此产生携带信息比如门ID和门1的被锁状态等的请求 信号。并且通过LF天线14,周期性地把产生的请求信号发送到车辆的外部。请求信号在车辆附近的预定区域内传递,并且当用户在该预定区域内时,由用户 携带的便携设备S能接收到请求信号。当请求信号被便携设备S接收时,便携设备S发送 响应信号。调制超高频波段(UHF)(大约300兆赫)载波以便发送响应信息,从而生成具有 存储在便携设备S里的用户ID以及从从请求信号获取的门ID的响应信号。UHF天线27接收响应信号。并且,由UHF天线27接收的响应信号从接收单元28 发 送给系统E⑶20,以便接收控制模块23获得响应信号。在系统E⑶20里,识别模块24 比较存储的用户ID和从响应信号获得的用户ID。当两个用户ID匹配时,便携设备S被识 别(步骤#102到#104)。当便携设备S被识别时,门管理模块25发送上锁允许信号给门1的门E⑶30,该 信号由从响应信号获得的门ID标识。因而,门ECU 30的检测控制模块33激活静电电容测 量单元37的开锁检测电极15。(步骤#105)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插在门把手H的柄部分2和外部板IP之间 时,静电电容测量单元37检测到开锁检测电极15的静电电容的改变。响应于对静电电容 改变的检测,门ECU 30的锁控制模块34发送开锁控制信号给锁控制单元38。因而,锁控制 单元38控制锁致动器11A,以便锁机构11执行开锁操作。(步骤#106到#107)[上锁控制程序]上锁控制程序在图6示出的流程图中图示出。当根据从开关检测开关17等输出 的信息检测到门1被打开和关上,并且用户走出了车辆时,命令发送请求信号的控制信号 被发送到门1的门E⑶30。因而,每个门1的门E⑶30的发送控制模块32控制发送控制 单元36,以便发送控制单元36调制低频波段(LF)(大约130千赫兹)载波,以传送请求信 息,由此产生具有诸如门ID和门1的未锁状态等信息的请求信号,并且通过LF天线14周 期性地把产生的请求信号发送到车辆的外部。(步骤#201到#202)尽管没有被描述为锁系统的配置,但是锁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在车辆内的 检测系统。因为可能有一种情况是,对请求信号进行响应的响应信号是由在车辆内的便携 设备S发送的。通过检测系统检测用户是否在车辆内的处理在步骤#202执行。因此,用户 的位置可恰当地确定。请求信号在车辆附近的预定区域内传递,并且当用户在该预定区域内时,由用户 携带的便携设备S能接收到请求信号。当请求信号被便携设备S接收时,便携设备S发送 响应信号。调制超高频波段(UHF)(大约300兆赫)载波以传送响应信息,从而响应信号具 有存储在便携设备S里的用户ID以及从请求信号获得的门ID。UHF天线27接收响应信号,并且,由UHF天线27接收的响应信号从接收单元28被发送给系统E⑶20,以便接收控制模块23获得响应信号。在系统E⑶20里,识别模块24 比较存储的用户ID和从响应信号获得的用户ID。当两个用户ID匹配时,便携设备S被识 别。(步骤#203到#206)当便携设备S被识别时,门管理模块25发送上锁允许信号给门1的门E⑶30,该 信号由从响应信号获得的门ID标识。因而,门ECU 30的检测控制模块33激活静电电容测 量单元37的上锁检测电极16。(步骤#207)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把他或她的手插在门把手H的柄部分2和外部板IP之间 时,静电电容测量单元37检测到上锁检测电极16静电电容的改变。响应于该检测结果,门 ECU 30向系统ECU 20输入静电电容的改变信息。然后系统ECU 20输出上锁命令信息给所 有的门1的门ECU30。因而,所有门1(检测到用户的手的门1,以及其它的门1)的锁控制 模块34发送上锁控制信号给锁控制单元38。因而,锁控制单元38控制锁致动器11A,以便 锁机构11执行上锁操作。(步骤#208)根据传感器单元安装在门把手的柄部分的已知的门把手装置,可能需要一些麻烦 的工作,例如把电缆插入形成在外部板上的开口,通过连接器把插入的电缆连接到其它组 件。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检测单元D安装在外部板IP上(门1的内部)。 因此,这种麻烦的工作就不需要了。而且,LF天线14、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 置于检测单元D的外壳13中。因此,多根天线可作为一个单元(检测单元D)被连接到外 部板IP上,结果,天线可不必分别连接。外壳13是由树脂制成的,并且外壳13安装在外部板IP的形成狭缝IS的部分。因 此,从LF天线14输出的无线电波信号不会被外部板IP切断,从而传递到车辆的外部。而 且,外部板IP不会妨碍通过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的所进行的检测。外壳13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宽度(对应于狭缝IS的宽度Ws)被设定为小于柄 部分2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宽度。而且,柄部分2被布置为安装在车辆的水平方向与外壳 13 (安装在外部板IP的与狭缝IS对应的部分)交迭。因此,当从车辆的外面看门把手H及 其附近时,狭缝和外壳13被柄部分2挡住看不见了,变得难以从车辆的外面在视觉上辨认 狭缝IS和外壳13。因而,即使当外壳13的颜色不同于外部板IP的涂层颜色时,外壳13在 视觉上也不会突出。因而,就可以不需要用于改善外壳13附近的外观的附加部件或特殊工 艺。[其他实施方式]如图7到图9所图示出的,可以采用用拉的方式操作的门把手H。更具体地,用拉的方式操作的把手部分41安装在外部板IP上,与凹进部分IQ交迭。一对形成在把手部分 41的枢转臂42被可枢转地支承在被安装在门1内部的支撑轴43上。支撑轴43连接到一 对支撑臂5B的上端部,所述支撑臂5B形成在条状的子框架5A上,从那里向上伸出。子框架5A被形成为沿着凹进部分IQ的背面弯曲。在子框架5A的中间部分形成 一个切除部分。由树脂制成的外壳13配合到子框架5A的切除部分中。另外,狭缝IS形成 在凹进部分IQ的与外壳13对应的部分。通过狭缝1S,外壳13的一部分露在门1的外面。LF天线14、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锁检测电极16置于外壳13内,从而构成检测单 元D0狭缝IS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s被设置为小于把手部分41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h,并且把手部分41被布置为遮盖在车辆的水平方向上的狭缝1S。外壳13 的宽度对应于狭缝IS的宽度Ws,并且把手部分41被布置为遮盖在车辆的水平方向上的外 壳13。因此,借助于把手部分41外壳13被挡住看不见了,因而,由于把手部分41,视觉上 可以变得难以看出外壳13。因而,就可以不需要用于改善外壳13附近的外观的附加部件或 特殊工艺。
所述实施方式总的来说适用于车辆。所述实施方式也可适用于后门等。
权利要求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外部板(1P)外部表面上的门把手(H),当手动操作所述门把手(H)时,其释放门闩机构(12);以及安装在上述外部板(1P)内以对着所述门把手(H)的检测单元(D),该检测单元(D)包括电极机构(15,16),当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插入上述门把手(H)和上述外部板(1P)之间时,该电极机构的静电电容改变,以便根据上述静电电容的改变,通过锁机构(11)执行开锁操作或上锁操作;并包括天线(14),其发送用于识别便携设备(S)的请求信号到上述用户携带的上述便携设备(S)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中,上述检测单元(D)被配置为上述电极机构(15,16)和上述天线(14)容纳在外壳(13) 中,并且其中,上述外壳(13)安装在上述外部板(IP)上形成的开口(IS)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中,上述开口(IS)的宽度(Ws)设置为小于上述门把手(H)的宽度(Wh),并且其中, 上述门把手(H)被安装为与上述开口(IS)的纵向边交迭。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中,上述电极机构(15,16) 配置有用于执行上述开锁操作的开锁检测电极(15)和用于执行上述上锁操作的上锁检测 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中,上述开锁检测电极(15)和上述上锁检测电极(16)沿着上述车辆的纵向相互串联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中, 上述电极机构(15,16)和上述天线(14)置于上述外壳(13)内。
全文摘要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包括安装在外部板(1P)的外部表面上的门把手(H),当手动操作门把手(H)时,其释放门闩机构(12);以及安装在上述外部板(1P)内以对着所述门把手(H)的检测单元(D),该检测单元(D)包括电极机构(15,16),当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插入上述门把手(H)和上述外部板(1P)之间时,该电极机构的静电电容改变,以便根据上述静电电容的改变,通过锁机构(11)执行开锁操作或上锁操作;并包括天线(14),其发送用于识别便携设备(S)的请求信号到上述用户携带的上述便携设备(S)。
文档编号E05B1/00GK101839087SQ20101013831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8日
发明者家田清一, 虫明荣司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