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及含有该铰链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及含有该铰链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我国,行人相对较多,交通秩序相对混乱,随着高速公路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和事故中伤亡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事故中行人头部和小腿是关键受伤害部位,根据统计,发动机罩后端铰链位置是成人头部撞击后受到伤害较为恶劣的区域。发动机罩铰链分为单轴铰链和多连杆铰链两种,多连杆铰链结构复杂、成本高,因此现有的发动机罩铰链多采用单轴结构。例如图I所示的单轴铰链,与车身连接的下支架40和与发动机罩内外板连接的上支架50都为“L”形,当行人头部撞击到铰链时,不易发生 变形,因此会对人头部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可以看出,传统技术的单轴铰链结构,为了满足自身强度和承载发动机罩的要求,与汽车车身连接的下座结构通常是“L”形,这种设计强度很大且不易变形,但是,如果成人头部撞击到汽车这个位置会产生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及含有该铰链装置的车辆,所述铰链装置不仅可以满足承载发动机罩开启关闭的强度要求,还可以在人头部撞击到铰链结构时,降低对头部的伤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一端和下支架通过铰接部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用于分别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相连接并通过铰接部与所述上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架上还设置有压溃孔;所述铰接部包括垂直设置于上支架的第一连接面和设置于下支架上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还相应地设置有旋转孔,旋转销通过所述旋转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设置有弯折的压溃孔。进一步地,所述压溃孔包括第一压溃孔和第二压溃孔,所述第一压溃孔和第二压溃孔为矩形压溃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溃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压溃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所述第二压溃孔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第一压溃孔的几何中心为10 30mmo[0012]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压溃孔的长边为20 40mm,短边为10 2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60° 120°。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25° 45°。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的开放式螺栓孔和封闭式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 30 55mm。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发 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上支架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分别与车身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及含有该铰链装置的车辆,通过上支架与下支架的第一支撑部间的夹角,即可以满足承载发动机罩开启关闭的自身结构强度要求,又可以保证行人撞击到上支架时,上支架发生向下的旋转。此外,下支架上设置的压溃孔发生压溃,有效地降低了行人头部受到的撞击加速度,减小了对行人头部伤害。
图I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图2所示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上支架和下支架铰接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和白车身连接的结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做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包括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上支架10的一端和下支架20通过铰接部转动连接,铰接部包括垂直设置于上支架10的第一连接面101和设置于下支架20上的第二连接面205,所述第一连接面101和第二连接面205上还相应地设置有旋转孔1003,旋转销通过旋转孔1003连接第一连接面101和第二连接面205形成铰接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铰接结构,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形式的铰接,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支架10上设置有开放式螺栓孔1001和封闭式螺栓孔1002,如图6所示螺栓通过开放式螺栓孔1001和封闭式螺栓孔1002将上支架和发动机罩内外板紧固连接,螺栓连接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它方式与发动机罩内外板连接,例如焊接,或者将上支架与发动机罩内外板直接铸造成一体式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支架20包括第一支撑部200和第二支撑部201,其中,第一支撑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201的底部优选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优选为30 55mm,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201的底部还可以采用适合固定和安装的其它形状和尺寸。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2003,第二支撑部20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2004,螺栓通过这两个安装孔将下支架和车身紧固连接。相似地,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架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它方式与车身连接,例如焊接,或者直接与车身铸造成一体式结构。如图I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0的顶部与第二支撑部201的顶部相连接,并通过铰接部与上支架10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部200与第二支撑部201呈“A”形状,第一支撑部200和第二支撑部201具有第一夹角P,角度P优选的范围为60° 120°,如果角度P过小,会导致第二支撑部201的强度降低,在支撑部承受一定的发动机罩开启关闭力后易发生疲劳而导致支撑功能失效。上支架10与下支架20中的第一支撑部200具有第二夹角9,夹角0优选地为25° 45°。由于铰链主要用于连接发动机罩和 车身,而且发动机罩开启关闭较为频繁,所以铰链本身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装置中第一支撑部200和第二支撑部201的夹角形状可以确保铰链自身的强度要求。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0与第二支撑部201可以是弯折而成的一体式下支架结构,也可以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焊接而成,具体可结合实际情况及强度的需要采用不同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压溃孔2001和第二压溃孔2002,第一压溃孔2001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第二压溃孔2002设置在第二支撑部,并且第二压溃孔2002的几何中心距离第一压溃孔2001的几何中心为10 3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溃孔2001和第二压溃孔2002为矩形压溃孔,其长边优选为20 40mm,短边优选为10 20mm,并且第一压溃孔2001和第二压溃孔2002为弯折的压溃孔,优选地,第一压溃孔2001和第二压溃孔2002的沿着矩形的几何中心弯折,弯折角度优选为120° 150°。本实用新型在行人头部撞击到铰链结构时,铰链下支架可以在第一压溃孔2001和第二压溃孔2 002处顺序发生压溃,使得铰链下板结构更充分吸收撞击能量,降低行人头部撞击加速度,从而减小行人头部伤害。当然,上述压溃孔的数量、结构和位置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一个或多个压溃孔同样可实现压溃效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上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应用于车辆,如图6所示,所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上支架10与发动机罩内外板2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第一支撑部200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201的底部分别与车身3固定连接。具体地,利用上支架10的开放式螺栓孔1001和封闭式螺栓孔1002与发动机罩内外板2固定连接;利用第一支撑部200的底部的安装孔2003和第二支撑部201的底部的安装孔2004与车身3固定连接。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及含有该铰链装置的车辆通过在铰链中下支架结构中设置夹角从而确保铰链装置自身的强度要求,另外通过上支架在下支架上的旋转及下支架上设置的压溃孔可以有效地降低碰撞中行人头部受到的撞击加速度,减小行人头部的伤害。[0035]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一端和下支架通过铰接部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用于分别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相连接并通过铰接部与所述上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架上还设置有压溃孔; 所述铰接部包括垂直设置于上支架的第一连接面和设置于下支架上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还相应地设置有旋转孔,旋转销通过所述旋转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设置有弯折的压溃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孔包括第一压溃孔和第二压溃孔,所述第一压溃孔和第二压溃孔为矩形压溃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溃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压溃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所述第二压溃孔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第一压溃孔的几何中心为10 3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压溃孔的长边为20 40mm,短边为10 20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60° 120°。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夹角为25° 45°。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的开放式螺栓孔和封闭式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30 55mm。
10.一种包含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上支架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的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分别与车身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单轴铰链装置及含有该铰链装置的车辆,所述铰链装置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的一端和下支架通过铰接部转动连接,上支架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罩内外板固定连接;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部用于分别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顶部相连并通过铰接部与上支架转动连接,下支架上还设置有压溃孔;铰接部包括垂直设置于上支架的第一连接面和设置于下支架上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还相应地设置有旋转孔,旋转销通过旋转孔连接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本实用新型既满足了承载发动机罩开启关闭的强度要求,还在人头部撞击到铰链结构时,降低对头部的伤害。
文档编号E05D5/02GK202520123SQ20122017267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
发明者孙金霞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