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间隙元件的中空玻璃单元的间隔框架的间隔型材和中空玻璃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4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用于具有间隙元件的中空玻璃单元的间隔框架的间隔型材和中空玻璃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披露了用作间隔型材框架的一部分的间隔型材(1),其适用于安装在中空玻璃单元(50)的边缘区域中和/或沿其安装以形成和维持玻璃板(51,52)之间的间隙空间(53),其中所述间隔型材沿纵向方向(z)延伸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横截面(x-y)中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横向方向(x)上的第一宽度(b1)并且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和所述横向方向(x)的高度方向(y)上的第一高度(hi)并且包括所述高度方向(Y)上布置成在所述间隔型材框架的组装好的状态下面向所述间隙空间(53)的内侧(13)和布置成背向所述内侧(13)的外侧(14),所述间隔型材(1)进一步包括型材本体(10),所述型材本体由第一绝热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看出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小于所述第一宽度(b1)的距离(b2)的外侧壁(11,12),每个侧壁(11,12)具有朝向所述相对的侧壁(12,11)凸起相同的第二高度(hp)的内凸起(16a,16b),以及扩散屏蔽膜(30),其与所述型材本体(10)牢固地结合,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看出,在所述间隔型材的所述外侧上在所述型材本体(10)上方延伸并且在所述侧壁的外侧上在所述高度方向(y)上延伸到其和/或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高度(hp)并且延伸到所述凸起(16a,16b)中。
【专利说明】用于具有间隙元件的中空玻璃单元的间隔框架的间隔型材和中空玻璃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间隔型材和包含间隔型材的中空玻璃单元,所述中空玻璃单元在玻璃板之间的间隙中具有诸如屏风、百叶窗或类似间隙元件的元件。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具有至少两个玻璃板的中空玻璃单元,窗格在中空玻璃单元中保持彼此分开。中空玻璃单元通常由无机或有机玻璃或由其他材料(如树脂玻璃)形成。因此,窗格也称为玻璃板。通常,玻璃板由间隔框架(参见图8中的参考标记I)分开固定。间隔框架使用的连接件是由若干个片组装或者由一个片弯曲,这样使得间隔框架可由连接件在仅一个位置关闭。
[0003]已经将各种设计用于意欲提供良好的绝热的中空玻璃单元。根据一种设计,窗格之间的间隙空间优选地填充有惰性、绝热气体,例如像氩气、氪气、氙气等。当然,不应允许此填充气体泄漏出窗格之间的间隙空间。因此,必须相应地密封窗格之间的间隙空间。此夕卜,当然不应允许周围空气中含有的氮气、氧气、水等进入窗格之间的间隙空间。因此,必须设计间隔型材设计以防止此扩散。在以下描述中,当关于间隔型材和/或形成间隔型材的材料使用术语“扩散不渗透性”时,打算将蒸汽扩散不渗透性以及还有用于本文相关气体的气体扩散不渗透性涵盖在其意义内。
[0004]此外,边界连接(S卩,中空玻璃单元的框架、玻璃板和间隔框架的连接)的热传递对于实现这些中空玻璃单元的低热传导尤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本领域中使用此术语时,确保沿边界连接的高绝热的中空玻璃单元实现“热边界”条件。
[0005]传统上,间隔型材由金属制成,然而,这些金属间隔型材不能实现“热边界”条件。因此,为了改进这些金属间隔型材,在例如US 4,222,213或DE 102 26 268 Al中描述在金属间隔型材上提供合成材料。
[0006]尽管可以预期专门地由具有低特定导热系数的合成材料构成的间隔来实现“热边界”条件,但是扩散不渗透性和强度的要求将会非常难以满足。
[0007]其他已知解决方案包括由合成材料制成的间隔型材,所述型材具备作为扩散屏蔽膜和增强层的金属薄膜,如例如EP O 953 715 A2 (同族专利US 6,192,652)或EP I 017923(同族专利 US 6,339,909)或 DE 10 2010 006 127 Al (同族专利 US 2012/0297708 Al)
中所示。
[0008]这些复合间隔型材使用由具有金属薄膜的合成材料制成的型材本体,所述金属薄膜应尽可能薄以满足“热边界”条件但是必须具有某个最小厚度以保证扩散不渗透性和强度。这种现有技术“热边界”间隙元件通常仅是为了在中空玻璃单元(诸如双层镶嵌玻璃系统)中获得“热边界”条件的目的来设计,且因此不能用作对于将安装在其中的间隙元件(诸如屏风或百叶窗)的支撑。换言之,这些“热边界”间隙元件不具有通常可以在挤压成型的铝元件或弯曲/折叠金属板中获得的物理性质,且因此不能用作对于将安装在中空玻璃单元(诸如双层镶嵌玻璃系统)中的间隙元件(诸如屏风或百叶窗)的支撑。
[0009]从WO 2006/000219 Al和US 2,915,793已知具有百叶窗作为间隙元件的双层窗格组件,其使用由折叠金属板或挤压成型的金属型材制成的间隙元件作为用于间隙百叶窗的引导元件。EP O 688 934 A2 (同族专利US 5,313,761)披露用于形成间隔框架的中空玻璃单元的间隔组件,将使用夹子装置来将安装条组件固定到间隔框架,夹子装置通过在间隔框架处连接到凸缘的闩锁固定到间隔框架。
[0010]EP O 230 160 Al、US 4,604,840、EP I 129 270 BK JP 2000-319091 A、CN 2329746 Y、WO 03/087519 Al和GB 2 432 179 A还描述间隙百叶窗元件布置。US
6,108,999, GB 2 411 201 A和DE 42 26 883 Al描述布置具有特定类型的外玻璃板和布置在间隙中以用于提供抗冲击、防火或额外绝缘的不同类型的窗格的双层玻璃单元。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间隔型材,其使得能够实现“热边界”条件和将间隙元件(诸如百叶窗)安装在中空玻璃单元的间隙中。
[0012]该目标是通过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间隔型材或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玻璃单元来实现的。
[0013]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体现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中。
[0014]附加技术特征和目标讲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在a)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在10中示出间隙元件保持装置的实施例,在c)中示出由间隔型材的凸起来容留间隙元件保持装置的实施例,以及在d)中示出将该实施例的间隙元件保持装置插入到间隔型材的定位凹槽中;
图2示出间隔型材角连接以形成间隔框架;
图3在a)中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间隔框架的双层镶嵌玻璃系统的透视图,其中一个窗格被移除并且其中在中心处插入屏风或百叶窗(却未结合),并且在b)中示出图3a)的双层镶嵌玻璃系统的截面图,其中一个窗格被移除并且其中屏风或百叶窗被结合;
图4在a)中示出图3的双层镶嵌玻璃系统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其中窗格和屏风或百叶窗都被结合,并且在b)中示出图4a)的双层镶嵌玻璃系统的截面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层镶嵌玻璃系统的截面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双层镶嵌玻璃系统的详细截面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透视截面图;以及图8a)和b)分别示出常规的中空玻璃单元中的玻璃板和间隔型材的配置的透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有图中相同的特征/元件由相同参考数字标记。为了清楚起见,并未将所有参考数字插入到所有图中。图1和8中所示的3维(x,y,z)参考系统应用于图1至8中所示的型材、其横截面和纵向方向。纵向方向对应于方向Z,横向方向对应于方向X且高度方向对应于与型材有关的方向Y。
[0017]现在将参照图1至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间隔型材I和使用该间隔型材的中空玻璃单元50 (其中百叶窗用作间隙元件)。
[0018]在图1a)和C)、图3b)、图4b)、图5和图6中,间隔型材I被展示在垂直于横向方向z的横截面中,即,沿x-y平面切开,并且以此恒定的横截面在纵向方向z上延伸。间隔型材I在高度方向I上具有高度hi并且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型材本体10。第一材料优选地是弹塑可变形的、导热差(绝热)的材料。
[0019]本文中,术语“弹塑性可变形”优选地意味着在弯曲过程之后弹性恢复力在材料中起作用,如典型地是合成材料的情况,仅一部分弯曲以塑性、不可逆变形发生。另外术语“不良导热”优选地意味着特定导热系数(热导率)λ小于或等于约0.3 ff/(HiK)0
[0020]第一材料优选地是合成材料,更优选地是聚烯烃,且更优选地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或聚碳酸酯。此聚丙烯的实例是Novolen? 1040K。第一材料优选地具有小于或等于2200 N/mm2的弹性模量和小于或等于约0.3 W/(mK)、更优选小于或等于约0.2 W/(mK)的特定导热系数入。
[0021]型材本体10与整体式扩散屏蔽膜30牢固地结合(例如,熔合和/或黏结)。扩散屏蔽膜30由第二材料形成。第二材料优选地是塑性可变形材料。本文中,术语“塑性可变形”优选地意味着实际上在变形之后没有弹性恢复力起作用。这通常是例如当金属超出其弹性极限(明显的屈服极限)弯曲时的情况。优选地,第二材料是金属、更优选地是不锈钢或具有由锡(或锡涂层)或锌的防腐蚀的钢。如果必需或需要,则可以将铬涂层或铬酸盐涂层涂覆到其上。
[0022]本文中,术语“牢固地结合”优选地意味着型材本体10和扩散屏蔽膜30例如通过型材本体与扩散屏蔽膜的共挤压和/或如果必要则通过涂覆黏合材料来彼此持久地连接。优选地,连接的结合性足够大以使得材料在根据DIN 53282的剥离试验中不可分开。
[0023]此外,扩散屏蔽膜额外地还优选地用作增强元件。其厚度(材料厚度)dl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0.3 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2 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15 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12 mm且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10 mm。此外,厚度dl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10 mm、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08 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05 mm且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03 mm。最大厚度被选择成对应于所希望的特定导热系数和稳定性。随着将膜制造得越薄,将越能实现“热边界”条件。图中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优选地具有在0.05 mm至0.13 mm范围内的厚度。
[0024]用于扩散屏蔽膜的优选材料是具有小于或等于约50 W/(mK)、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25 W/(mK)且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5 W/(mK)的特定导热系数λ的钢和/或不锈钢。第二材料的弹性模量优选地属于约170-240 kN/mm2的范围中且优选地为210 kN/mm2。第二材料的断裂伸长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15%且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20%。不锈钢薄膜的实例是根据DIN EN 10 08812的具有0.05 mm的厚度的钢薄膜1.4301或1.4016,且镀锡铁皮的实例是由Antralyt E2, 8/2,8T57制成的具有0.125 mm的厚度的薄膜。
[0025]型材本体10包括在高度方向y上分开距离h4的内壁21和外壁22,以及在横向方向X上分开距离b2并且基本上在高度方向y上延伸的两个侧壁11、12。侧壁11、12通过内壁21和外壁22连接以使得形成用于容纳吸湿材料的腔室20。腔室20在横截面中的其相应侧由型材本体10的壁11、12、21、22限定。腔室20包括高度方向y上的高度h4。侧壁11、12被形成为用于安装到玻璃板的内侧的附着基座。换言之,间隔型材优选地通过这些附着基座结合到玻璃板的相应内侧(参见图3、4、5)。
[0026]内壁21在本文被定义为“内”壁是因为其向内面向中空玻璃单元的组装好的状态下的玻璃板之间的间隙空间53。间隔型材的面向镶嵌玻璃(例如窗户)窗格之间的间隙空间的那侧在以下描述中被命名为间隔型材I的高度方向I上的内侧13。布置在腔室20的相对侧上的高度方向I上的外壁22背向组装好的状态下的玻璃板之间的间隙空间53且因此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外”壁。间隔型材的背向镶嵌玻璃(例如窗户)窗格之间的间隙空间的那侧在以下描述中被命名为间隔型材I的高度方向I上的外侧14。
[0027]根据图1a)中所示的起伏配置,形成侧壁11、12与外壁22之间的连接的部分各自包括在从外侧14观察时凹入的部分22a、22b。当然,形成侧壁11、12与外壁22之间的连接的部分的其他配置是可能的,诸如直斜部分,例如以45°斜角、90°拐角部分等。除了与侧壁的连接部分之外,外壁22优选地是平面的,如图1a)中所示。
[0028]侧壁11、12在高度方向y上延伸超出内壁21,在所示实施例中在高度h3上方。侦U壁11、12的延伸超出内壁21的这些部分在以下称为侧壁腿lib、12b。侧壁11、12的限定腔室20的部分(即,与腿llb、12b相邻的那些部分)在以下被指示为上侧壁部分lla、12a。如图1a)和Ic)中可以看出,型材I在腿llb、12b所处的下部具有其最大宽度bl。在上侧壁部分lla、12a的区域中,型材I具有稍小的宽度b4从而使得创建具有高度或宽度d3的台阶状过渡。当间隔型材I位于玻璃板51、52之间时由此小台阶创建的空间允许在稍后描述的上侧壁部分11a、12a (参见图3至5)的区域中存在结合材料(主要密封剂)61,而腿lib、12b可以在没有中间结合材料的情况下接触玻璃板51、52。
[0029]腿lib、12b具有横向方向X上的厚度dl并且上侧壁部分IlaUlb具有横向方向X上的厚度d2。内壁21在高度方向y上具有厚度d4且外壁22在高度方向y上具有厚度d5。厚度dl和d2基本上是基于稳定性标准来选择,而厚度d4和d5是根据稳定性标准而且考虑到绝热性标准来选择。厚度d4和d5可以选择为相同,但是优选地厚度d5小于厚度d4,因为屏蔽膜层30将有助于外壁22的稳定性。
[0030]代表侧壁11、12与外壁22之间的连接/过渡的凹入部分22a、22b具有横向方向x上从上侧壁部分lla、12a的外侧至形成到外壁22中的直接过渡的最后一个垂直部分的宽度b5。宽度b5被选择成尽可能小但是仍允许凹入部分的底部比上侧壁部分lla、12a的尖端更靠近侧壁13。宽度b5优选地在宽度b4 (即,上侧壁部分lla、12a的外侧之间的距离b4)的5至15%的范围中。
[0031]腿lib、12b在横向方向X上具有距离b2。腿和内壁21限定了一个向内侧13开口的凹口 40。在横向方向X上彼此面对的腿lib、12b的那侧上具有高度h2=hp的凸起16a、16b。该凸起在横向方向X上的距离b3小于开口的凹口 40的宽度b2。在平面x-y中看出,凸起16a、16b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且沿纵向方向z延伸,如图1d)和图2中可以看出。因此,定位凹槽17a、17b由凸起16a、16b、对应的侧壁11、12以及内壁21 (特别是内壁21的与凸起16a、16b和侧壁11、12相邻的部分)限定。定位凹槽17a、17b对凹口 40打开。它们在高度方向y上具有高度hr和横向方向X上的深度d7 (d7 = 1/2 (b2_b3))。或者,例如可以由不同的凸起16a、16b或由不同的凹槽在两个横向侧上提供凹槽的不同深度d7’、d7’’。显然,在不使用内壁21的情况下,可以由侧壁11、12和凸起16a、16b限定定位凹槽17a、17b,因为凸起16a、16b在高度方向y上定义朝向间隙空间53 (内侧13)的凹槽17a、17b。当然,还有可能在侧壁11、12中每一个上使用凸起来定位凹槽。在每种情况下,有可能定位凹槽。然而,优选地两次使用内壁21来定位腔室和凹槽。
[0032]凸起16a、16b在高度方向y上具有高度或厚度d6。
[0033]在图la)、lc)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腿在高度方向上在高度h6上方从凸起16a、16b延伸离开外侧14。取决于间隔型材I的应用,腿llb、12b的这些部分可以比图1a)中所示的显著短或长或者可以被省略。
[0034]在内壁21中形成开口 15 (仅在图8中示出但是在其他图中未示出),这样使得内壁21未形成为防扩散的。此外或替代地,为了实现非防扩散设计,还有可能选择用于整个型材本体和/或内壁的材料,以使得材料允许在不形成这些开口 15的情况下的均等扩散。然而,形成开口 15是优选的。在任何情况下,优选地确保了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玻璃板与腔室20中的吸湿材料之间的间隙空间53之间的湿气交换。
[0035]在外壁22和侧壁11、12的背向腔室20的外侧上形成扩散屏蔽膜30。膜30在高度方向y上(从外侧14看)沿侧壁11、12延伸到腔室20的高度h4并且随后在侧壁11、12中延伸到凸起16a、16b的(相同)高度h2=hp并且在凸起中水平地延伸到深度b6。替代地,在不同的高度提供凸起16a、16b。扩散屏蔽膜30的L形或凸缘形部分31a、31b是各自具有型材31a、31b的压型部分。本文中,术语“型材”优选地意味着细长部分不仅意味着扩散屏蔽膜30的线性伸长,而非在x-y平面中的横截面的二维图中形成二维型材,该型材由例如细长部分31a、31b或31c、31d中的一个或多个弯曲和/或角度形成。
[0036]根据图1a)中所示的实施例,型材31a、31b包括与其直接相邻的弯曲(90° )和部分(凸缘),该部分(凸缘)在横向方向X上从对应侧壁11、12的外侧朝向内部延伸长度b7。
[0037]如图3至5中所示,使用结合材料(主要是密封剂)61 (例如,基于聚异丁烯的丁基密封剂)将形成为附着基座的侧壁11、12与玻璃板51、52的内侧结合。因此,由两个镶嵌玻璃(例如窗户或门)窗格51、52和间隔型材I限定了玻璃板之间的间隙空间53。间隔型材I的内侧13面对窗户窗格51、52之间的间隙空间53。在高度方向y上背向玻璃板之间的间隙空间53的外侧14上,将机械稳定的密封材料(次要密封剂)62 (例如,基于多硫化物、聚氨酯或硅)引入到窗户窗格的内侧之间的剩余空的空间中以填充该空的空间。此密封剂还保护扩散屏蔽膜层免受机械或其他腐蚀/老化影响。
[0038]凸起16a、16b和凹槽17a、17b形成为能够维持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图1b)中在垂直于纵向方向z的横截面x-y中示出间隙保持元件70的实施例,并且在图1c)中示出其被插入以由定位凹槽17a、17b中的凸起16a、16b保持。
[0039]图1b)中所示的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是由金属片形成的金属夹钳并且弯曲成图1b)中所示的横截面形状。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在纵向方向z上的长度不必与间隔型材的长度相同。取决于应用和有待保持的间隙元件,可以插入多个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并将其保持在开口的凹口 40中。夹钳的厚度被选择以为有待保持的间隙元件提供适当的保持力。有待保持的这些间隙元件80可以是百叶窗或屏风或其他间隙元件(诸如太阳电池板等)。
[0040]图1b)中所示的金属夹钳形式的间隙保持装置70包括由中间部分75连接的被保持的部分71 (图1b)中的上部))和保持部分73 (图1b)中的下部)。被保持的部分71包括限定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的横向方向X上的宽度b8的横向边缘72a、72b。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在高度方向y上具有高度h7。被保持的部分71在高度方向y上具有高度h8,该高度小于定位凹槽17a、17b的高度hr。中间部分75形成凹槽76a、76b,在横截面x-y中看出所述凹槽具有大于凸起16a、16b的突出量d7的深度和大于凸起16a、16b的厚度d6的高度h9。保持部分73的外侧分开距离bll,该距离小于腿llb、12b之间的距离b2。保持部分73包括钩状部分74a、74b,其中钩的尖端具有小于距离bll的距离blO。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的高度h7优选地小于开口的凹口 40的高度h3。
[0041]如从图1d)可以看出,可以通过将纵向方向z上的长度显著小于对应间隔型材I的长度的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在纵向方向z上插入来将其插入以保持在定位凹槽17a、17b中。
[0042]图1中所示的间隔型材I被设计成用作间隔型材框架100的一部分。此间隔型材框架可以由弯曲间隔型材I并且通过连接件(优选地线性连接件)连接间隔型材I的打开端来形成。在弯曲的情况下,可以在弯曲的适当位置切开腿llb、12b,例如以V形切口的形式。图中未示出这种形成间隔型材框架的方式。替代地,间隔型材I的线性部分可以通过使用拐角连接件101连接到间隔型材框架。图2中示出将间隔型材部分la、lb的打开端与拐角连接件101连接的方式。在此情况下,适当地切出间隔型材部分la、Ib的一端Ib的腿lib、12b。拐角连接件101的连接件部分被插入到间隔型材I的空间20中。这些形成间隔型材框架的方式是本领域中熟知的并且在此不再进一步解释。当组装诸如中空玻璃单元的中空玻璃单元时,间隔型材框架100由间隔型材I形成并且安装到玻璃板52,如图3a)中所示。安装通过使用如以上已经解释的结合材料61来执行。
[0043]如图3a)中可以很好看出,用于提供在中空玻璃单元的玻璃板之间的间隙空间53中的间隙元件80可以布置在该空间中。此间隙元件80被展示为百叶窗,如图3a)中的示例性间隙元件。百叶窗可以由多个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安装和保持,如图3a)中所示,所述装置已经被插入以由间隔型材保持,如之前解释和图3b)中所示。如图3a)中还可以看出,间隙元件保持装置不具有与间隙空间53的相同侧上的间隔型材相同的长度。因此,在图3a)中所示的情况下,用于将腔室20与间隙空间53连通的孔15在间隔型材I的几乎整个长度上不由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覆盖。替代地,可以使用单个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
[0044]在图3b)中,间隙元件80通过使用与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的钩状部分74a、74b互补地形成的钩状部分82a、82b来与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结合。当然,可以容易地想到用于将间隙元件80与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结合的结合装置的其他形状。图5和6中示出替代实施例,钩74a、b、82a、b的方向被逆转。
[0045]在安装间隙元件80并将其连接到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之后,使用结合材料61将第二玻璃板51安装到间隔型材框架100并且密封件62用已经描述的方式安装。图4a)和b)中示出对应的组件。图3、4中例示为百叶窗的间隙元件80包括操作装置83以将百叶窗元件在中空玻璃单元中上下移动。在实例中,操作单元83能够以不接触的方式被驱动,这样使得不需要到间隙空间53内的单独的直接连接。当然,如果要求直接连接的机械驱动件是必需的,则密封操作单元83的特定方法是必需的。如果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和/或间隙元件80在很大程度上覆盖间隔型材I的内侧13,从而使得阻碍气体或蒸汽通过内壁21的扩散,则间隙元件保持装置和/或间隙元件设有开口 /通道以允许气体从间隙空间53流动到腔室20。
[0046]除了当明确说明或图中所示的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例有关的所有细节也适用于所有其他描述的实施例。
[0047]图7中示出间隔型材I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质上在于凸起16a、16b和腿I lb、12b内的扩散屏蔽膜的形状。屏蔽膜30的在侧壁11、12内延伸的部分被指示为31x、31y,并且它们包括具有延伸到凸起16a、16b中的180°弯曲的压型部分31c、31d。此外,部分31x、31y还延伸到腿llb、12b中,几乎下降到内侧13上的腿lib、12b的远端边缘。部分31x、31y的此形状被选择以为腿llb、12b并且为凸起16a、16b提供更大稳定性。具体来说,型材部分31c、31d将为凸起16a、16b提供更大稳定性,从而允许提供更大的保持力来将元件保持在定位凹槽17a、17b中。
[0048]以下论述实施例的其他可能修改。显然,如果间隙元件80适于被保持,则在不使用中间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维持装置17a、17b来直接保持间隙元件80。然而,优选的是使用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来确保更好的绝热性。具体来说,与间隙元件80的直接保持相比,可以形成间隙保持元件维持装置以提供尽可能小的热传导横截面。为了维持“热边界”特征,这可能非常重要。如果使用在间隙空间53中移动的元件(诸如百叶窗),则腿I lb、12b特别有用。
[0049]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也可以整合在间隔型材I中,例如通过以金属夹钳的形式将间隔型材与间隙保持装置共挤压。间隔型材I的腿llb、12b可以适于引导间隙元件80的移动部分。例如,腿llb、12b可以适于引导百叶窗的百叶板。在玻璃板的内侧上具有低发射率的涂层的中空玻璃单元的情况下,腿llb、12b可以适于防止间隙元件对其的接触/损坏,特别是通过提供甚至在玻璃板和/或间隙元件的热膨胀或其他变形的情况下防止这种接触的腿的形状和/或厚度。间隔型材I的腿llb、12b可以适于覆盖间隙元件80与间隔型材I之间的横向间隙。例如,腿llb、12b可以适于覆盖在中空玻璃单元顶部或在其底端的百叶窗盒之间的横向间隙,和/或它们可以适于覆盖百叶窗的百叶板的横向末端。例如,腿可以完全封闭百叶窗或其他间隙元件80的外垫并且隐藏任何末端缺点等。间隔型材可以制造成不同颜色。在使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尤其是PP)的情况下,可以在PP “内侧”提供色料并且薄膜或涂面并非必要,其可能遭受可见划痕。不同部分的颜色不同(诸如室内侧与室外侧之间的差异)是可能的。可以形成扩散屏蔽膜30并且将其放置在间隔型材I中,这样使得扩散屏蔽膜30在间隔型材I的与被保持的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或被保持的间隙元件80接触的那些部分上形成间隔型材I的表面。例如,这些接触部分是凸起16a、16b的在负载下在横向边缘72a、72b处接触被保持的部分71的那些部分。当扩散屏蔽膜30在间隔型材I的那些部分上形成间隔型材I的表面时,在接触部分上施加的重量负载下,将不会发生弹塑性可变形材料(诸如PP)的流动。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腿llb、12b中延伸的屏蔽膜部分31x、31y可以由例如在凸起中以180°弯曲分开的两个部分形成。在此状况下,下部基本上是添加到图1的屏蔽膜但是与其分开的基本上L形的部分。
[0050]中空玻璃单元可以用于门、窗户、外观构件、室内隔断、屋顶等。玻璃板的材料并不限于玻璃,而是可以是其他透明或半透明的镶嵌玻璃材料,如树脂玻璃或其他。
[0051]明确声明,为了原始披露的目的以及为了限制与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书中的特征的组成无关的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目的,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中披露的所有特征意欲彼此分开且独立地披露。明确声明,为了原始披露的目的以及为了限制所要求保护的发明(具体来说如值范围的极限)的目的,实体群组的所有值范围或指示披露每个可能的中间值或中间实体。
【权利要求】
1.用作间隔型材框架的一部分的间隔型材(1),所述间隔型材适用于在中空玻璃单元(50)的边缘区域中和/或沿边缘区域安装以形成和维持玻璃板(51,52)之间的间隙空间(53),其中所述间隔型材沿纵向方向(z)延伸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横截面(x-y)中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横向方向(X)上的第一宽度(bl),并且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和所述横向方向(X)的高度方向(y)上的第一高度(hi)以及包括所述高度方向(Y)上的布置成在所述间隔型材框架的组装好的状态时面向所述间隙空间(53)的内侧(13)和设置成背向所述内侧(13)的外侧(14),所述间隔型材(I)包括: 一型材本体(10),所述型材本体由第一绝热材料制成,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看出具有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外侧壁(11,12),该外侧壁(11,12)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距离(b2)小于所述第一宽度(bl),每个侧壁(11,12)具有一个内凸起(16a,16b),该内凸起(16a,16b)朝向所述相对的侧壁(12,11)突出且位于开口向所述内侧(13)的凹口(40)中,以及 一扩散屏蔽膜(30),所述扩散屏蔽膜由第二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型材本体(10)牢固地结合,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看出,所述扩散屏蔽膜在所述间隔型材外侧的型材本体(10)上方延伸并且继续在所述侧壁的外侧上沿高度方向(y)延伸到其和/或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高度(hp)并且延伸到所述凸起(16a, 16b)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型材,其还包括: 在与所述间隔型材(I)内侧(13)相对的一侧上在所述高度方向(y)上形成与所述凸起(16a, 16b)相邻的定位凹槽(17a,17b)。
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所述型材本体(10)在其内限定了一用于容纳吸湿材料的腔室(20),其中所述腔室:(i)由所述侧壁(11,12)在所述横向方向(X)上横向进行限定,(ii)在高度方向(y)上位于比所述凸起(16a,16b)更加远离所述间隔型材(I)的内侧(13),以及(iii)被形成以在所述高度方向(y)上朝向所述间隔型材(I)的内侧(13)为不防止扩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在所述横向方向(X)上在所述侧壁(11,12)之间延伸的内壁(21)限定朝向所述间隔型材内侧(13)的所述腔室(20)和/或限定朝向所述间隔型材(I)外侧(14)的定位凹槽(17a, 17b)。
5.用作间隔型材框架的一部分的间隔型材(1),所述间隔型材适用于安装在中空玻璃单元(50)的边缘区域中和/或沿边缘区域安装以形成和维持玻璃板(51,52)之间的间隙空间(53),其中所述间隔型材沿纵向方向(z)延伸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横截面(x-y)中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横向方向(X)上的第一宽度(bl)并且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和所述横向方向(X)的高度方向(y)上的第一高度(hi),以及包括所述高度方向(Y)上的布置成在所述间隔型材框架的组装好的状态时面向所述间隙空间(53 )的内侧(13 )和布置成背向所述内侧(13 )的外侧(14 ),所述间隔型材(I)包括 一型材本体(10),所述型材本体由第一绝热材料形成,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看出具有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外侧壁(11,12),该外侧壁(11,12)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距离(b2)小于所述第一宽度(bl),以及具有在所述横向方向(X )上在所述侧壁(11,12 )之间延伸的内壁(21),每个侧壁(11,12 )具有朝向所述相对的侧壁(12,11)突出的内凸起(16a,16b), 一扩散屏蔽膜(30),所述扩散屏蔽膜由第二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型材本体(10)牢固地结合,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看出,所述扩散屏蔽膜在所述间隔型材外侧上在所述型材本体(10)上方延伸并且继续在所述侧壁的外侧上沿高度方向(y)上延伸到其和/或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高度(hp)并且延伸到所述凸起(16a, 16b)中,以及 一定位凹槽(17a,17b),所述定位凹槽在与所述间隔型材(I)的内侧(13)相对的一侧上在所述高度方向(y)上与所述凸起(16a,16b)相邻形成并且由所述凸起(16a,16b)和所述侧壁(21)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所述型材本体(10)在其内限定了一用于容纳吸湿材料的腔室(20),其中所述腔室:(i)由所述侧壁(11,12)在所述横向方向(X)上横向地限定,(ii)在所述高度方向(y)上位于比所述凸起(16a,16b)更加远离所述间隔型材(I)的所述内侧(13),以及(iii)被形成以在所述高度方向(y)上朝向所述间隔型材(I)的所述内侧(13)为不防止扩散,以及(iv)所述内壁(21)限定朝向所述间隔型材内侧(13)的所述腔室(2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所述扩散屏蔽膜(30)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Z)的所述横截面(x-y)中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凸起(16a,16b)中的压型细长部分(31a,31b,31c,31d)。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所述侧壁(11,12)制成以作为所述中空玻璃单元(50)的所述玻璃板(51,52)的附着基座。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所述扩散屏蔽膜(30)在所述横向方向(X)上延伸到所述凸起(16a,16b)中直到距所述侧壁(11,12)外侧的距离(b7)。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型材,其中 所述第一材料为合成材料,优选为聚烯烃,更优选为聚丙烯,并且所述第二材料为金属,优选为不锈钢或具有由锡(或锡涂层)或锌制成的防腐蚀的钢,和/或 所述第二材料优选具有在范围170-240 N/mm2中、优选约210 N/mm2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50 ff/(mK)、优选小于或等于25 ff/(mK)、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5 ff/(mK)的特定导热系数λ,和/或优选具有厚度大于或等于0.03 mm且小于或等于0.3 mm的扩散屏蔽膜(30)。
11.中空玻璃单元,包括: 至少两块玻璃板(51,52),其布置成以其间的分开距离彼此面对以在所述玻璃板(51,52)之间形成间隙空间(53),和由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型材(I)形成并且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玻璃板(51,52)之间的所述间隙空间(53)的间隔型材框架,其中所述间隔型材(I)作为附着基座的侧壁基本上沿其整个长度与防扩散黏合材料(61)并且至少部分地在高度方向上与面向侧壁的所述玻璃板(51,52)内侧黏合,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由所述凸起(16a,16b)定位,并且间隙元件(80)由所述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限定在所述玻璃板(51,52)之间的所述间隙空间(53)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玻璃单元,其中 所述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在所述横向方向(X)上具有大于所述凸起(16a,16b)在所述横向方向(X)上距离(b3)的宽度(b8)的被保持部分(71)和适于保持所述间隙元件(80)的保持部分(73)。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中空玻璃单元,其中所述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为金属夹钳。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玻璃单元,其中所述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和/或所述间隙元件(80)包括在与所述间隙元件保持装置(70)相对的一侧上用于允许气流从所述间隙空间(53)到达所述间隔型材(I)的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玻璃单元,其中所述间隔型材框架适于导引所述间隙元件(80)。
【文档编号】E06B9/264GK104185714SQ20138000858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亚历山大·佩里尼, 吉奥法尼·尼古拉斯, 卡尔·瑞克斯, 马蒂奥·多尔塞拉 申请人:泰诺风玻璃隔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佩里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