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72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硬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清洗硬表面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诸如玻璃、瓷砖等硬质材料构成的表面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及家庭生活中。但是该类硬表面清理比较繁琐。

下面以玻璃为例进行说明。传统的清理办法通常是用湿的清洁布先对玻璃擦拭,使灰尘混合在液体中,然后再用干的清洁布去除湿清洁布留下在玻璃上的液体,从而达到清理的效果。这样的清洁方式较繁琐,用户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效率较低。

因而出现了一种便携式的硬表面清洁抽吸装置,该硬表面清洁装置具有吸嘴和抽吸机组以及分离装置和脏液体箱,所述抽吸机组与吸嘴流动连通,以用于从硬表面吸取液体空气混合物,分离装置用于从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液体,脏液体箱用于容纳被分离的液体。在实际对玻璃、瓷砖等硬表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需要先对硬表面喷涂清洁用液体,再用清洁布对喷洒有清洁用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涂抹,以清除硬表面的污渍,最后再用硬表面清洁抽吸装置的吸嘴从硬表面抽取混合着污渍的液体及空气的混合物,以达到最终清洁硬表面的目的。

对硬表面喷涂清洁用液体后,通过清洁布可以将硬表面的污渍、灰尘等与清洁用液体充分混合,以方便吸嘴对硬表面液体及空气混合物的抽取。因此,一般此类硬表面清洁装置都会设置清洁布与吸嘴的切换结构,用清洁布对喷洒清洁用液体的硬表面清洁之后再切换用吸嘴对混有污渍的清洁用液体进行抽吸。

在现有市面上的产品中,清洁布与吸嘴设置在同一枢转结构上,通过枢转结构转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对清洁布与吸嘴的切换。这样的切换装置,枢转结构一般都要设置偏置弹性元件,用户在进行切换及切换后的作业过程中,用户需要一直克服弹性元件的偏置力,因此用户使用过程中及吸嘴与清洁布切换过程中会觉得非常的费力,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期待一种改进的硬表面清洁抽吸装置,在使用吸嘴和清洁布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切换,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硬表面清洁设备,用户可以很轻松实现硬表面清洁装置吸嘴和清洁单元功能的切换,以满足不同使用工序的需求,操作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壳体;马达,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吸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抵靠并吸取硬表面上的液体;清洁单元,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对硬表面进行擦拭;抽吸单元,由所述马达驱动产生气流,所述气流带动液体通过所述吸嘴;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对硬表面进行擦拭的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清洁单元远离所述吸嘴,所述吸嘴可抵靠并吸取硬表面上的液体;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清洁单元靠近所述吸嘴,清洁单元可抵靠并擦拭硬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控制所述清洁单元移动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绕第一枢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元件,所述控制开关相对所述导向元件在一定角度范围之内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元件包括弧形滑轨,弧形滑轨两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卡槽,所述控制开关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弹性元件,控制开关可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作用下卡接于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和清洁单元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控制开关的转动转化为清洁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控制开关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用以将控制开关的转动传递给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为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控制开关上的相互啮合的齿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二枢轴与所述清洁单元枢转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三枢轴,控制开关驱动所述连接件围绕第三枢轴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单元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清洁单元枢转连接的支架,用于将所述清洁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的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便于刮取液体的第一刮唇和第二刮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唇和第二刮唇相对的面上沿纵长方向均布满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清洁布及用于安装清洁布的基座,所述清洁布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喷液系统,所述喷液系统可把用于清洗的液体喷洒至硬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位于所述吸嘴与所述抽吸单元之间,用于从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液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储液单元,所述储液单元连接所述分离单元,用于接收并储存从所述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硬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单元可操作地在远离和靠近吸嘴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轻松实现吸嘴功能和清洁单元功能的切换,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

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相同的标号和符号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

图1是现有技术中硬表面清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硬表面清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所要保护的硬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硬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硬表面清洁装置前端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部分硬表面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部分硬表面清洁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部分硬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的部分硬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10、吸嘴 12、壳体 14、手柄

16、排气口 18、气流通道 20、分离单元

22、储液单元 24、抽吸单元 26、马达

28、喷液系统 30、动力源 32、水箱

34、抽取管道 36、喷洒管道 38、喷液口

40、第一外壳 42、第一内壳 44、第二内壳

46、第二外壳 48、第一开口 50、第二开口

52、第三开口 54、中空凸台 55、导向元件

56、控制开关 58、开关基体 59、卡槽

60、开关套壳 61、弹性元件 62、凸块

64、第二齿轮 66、连接件 68、第一齿轮

70、清洁单元 72、支架 74、收容部

76、安装部 100、硬表面清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见图1、图2,图中所示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硬表面清洁装置100,本部分内容主要是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工作原理等的一般描述,而不涉及本发明的核心发明点,本发明的核心发明点将在后续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硬表面是指不具有弹性或者弹性系数极小的物体表面,通常常见的例如玻璃表面、瓷 砖表面、硬塑料表面、屏幕表面等。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用于对硬表面进行清洁,尤其适用于大块面积的硬表面。

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壳体12,壳体12上设置有吸嘴10,吸嘴10用于抵靠硬表面以从硬表面吸取液体。吸嘴10的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便于刮取液体的第一刮唇和第二刮唇,刮唇刮取硬表面液体后,液体通过刮唇进入吸嘴10内部。刮唇可以与硬表面以较小的间隙接触,刮唇是由塑胶材料或其他软性材料制成的。刮唇一般采用长条形形状,第一刮唇和第二刮唇相对的面上沿纵长方向均布满凸起,凸起的设置使得刮唇在刮取硬表面上的液体时第一刮唇和第二刮唇之间不会出现粘连而影响吸嘴10吸取硬表面液体的效果。壳体12上还设置有供用户握持的手柄14,用户可通过手柄14握持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对硬表面进行清洁作业。

在对硬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后,硬表面上混合着污渍的液体会通过吸嘴10被吸入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内部。壳体12内部还设置有抽吸单元24和马达26,抽吸单元24通过马达26驱动进行运转,从而产生吸取硬表面上液体的气流。抽吸单元24包括风扇,马达26驱动风扇围绕一轴线进行运转,从而产生气流。风扇优选采用离心式风扇,因为离心式风扇相比于轴流式风扇可以提供更好的吸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的是,抽吸单元24可以采用风扇的形式,除此之外,泵,等其他一些设备,只要是可以驱动产生吸力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气流从外界经过吸嘴10进入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内部,最终所形成的气流从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流出。为了使抽吸单元24运转后形成的气流可以顺利流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内部,在吸嘴10和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之间设置有一条完整的气流通道18。

用户启动马达26驱动抽吸单元24转动,抽吸单元24转动后形成一股气流,气流从吸嘴10流入,沿着硬表面清洁单元内设的气流通道18流动,最终从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流出。在对硬表面进行清洁时,通常需要首先在硬表面上喷洒清洁液体,再用清洁布对硬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将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与清洁液体充分混合,最后启动马达26驱动抽吸单元24转动,将吸嘴10抵靠硬表面。抽吸单元24转动产生带有吸力的气流,气流会带动硬表面上经过清洁处理后的清洁液体进入吸嘴10,并最终进入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内部。气 体、液体混合体从吸嘴10进入气流通道18后,优选的,在最终从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排出之前,还需要将气体和液体的混合体进行分离。因此,在吸嘴10和抽吸单元24之间的气流通道上优选设有将从吸嘴10吸入的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分离单元20及储存分离后的液体的储液单元22。

分离单元20会将从吸嘴10进入气流通道18的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出来的气体在抽吸单元24产生吸力的作用下继续沿着硬表面清洁装置内设的气流通道18流进,最终从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流出。而分离出来的液体则会流向储液单元22,并通过储液单元22进行收集。储液单元22连接分离单元20,分离单元20把液体从气体、液体的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液体进入储液单元22进行储存。储液单元22可以是罐体的形式,有至少一个开口用于倾倒液体。储液单元22也可以设计成可拆卸地安装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上,方便对储液单元22内部进行清洗。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还设置有给马达26提供动力的单节电池或电池包(图中未示出),当然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能源不仅限于单节电池或电池包,其他还可以采用外接交流电源等形式。

优选的,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壳体12内部还设置有喷液系统28。喷液系统28用于对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喷洒后用清洁布对硬表面进行擦拭,将喷洒出的清洁液体与硬表面的灰尘与污渍等进行充分混合,最后再通过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嘴10对硬表面的混合着灰尘等污渍的液体进行抽吸,从而彻底清洁硬表面。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不内置喷液系统时,可以使用外部独立的喷涂装置先对硬表面喷涂清洁液体。当然这样带来的弊端是进行清洁操作时需要携带大量的不同工具来满足不同的清洁需求,操作非常的不便捷。因此,优选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壳体12的内部设置喷液系统28。

喷液系统28主要包括喷液口38、动力源30和水箱32。水箱32内存储有清洗液体。喷液口38设置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壳体12上。喷液口38与动力源30通过喷洒管道36连接,动力源30又和水箱32通过抽取管道34连接。水箱32内的清洗液体经过动力源30后通过喷洒管道36最终传送到喷液口38,并最终从喷液口38喷洒到硬表面。动力源30主要包括水泵和马达。水泵的作用是抽取水箱32内的清洗液体,并通过喷洒管道36从喷液口38喷洒出。而马达的作用是提供动力,实际应用中马达可以另外单独设置,也可以使用给抽吸 单元24提供动力的马达26。

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操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用户通过手柄14握持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进行操作,启动喷液系统28,动力源30中水泵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运转,水泵通过抽取管道34抽取水箱32中的清洁液体,并通过喷洒管道36输送到喷液口38,最终通过喷液口38喷洒到硬表面。其次用户通过清洁布对喷洒过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将硬表面上的灰尘和污渍等与清洁液体充分混合。最后用户通过手柄14握持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并将吸嘴10抵靠擦拭过的硬表面,启动马达26后,马达26驱动抽吸单元24进行运转,抽吸单元24运转产生的吸力会通过气流带动在硬表面进行清洁操作后混合着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通过刮唇进入吸嘴10并最终进入到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内部。吸嘴10与排气口16之间设有气流通道18,吸嘴10和抽吸单元24之间,优选设置有分离单元20和储液单元22,储液单元22与分离单元20相连。进入气流通道18内的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经过分离单元20后,气体和液体会被分离,分离的液体进入储液单元22进行收集,而分离后的气体则继续沿着气流通道18前行并最终通过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排出。当然,使用一段时间后,储液单元22储存的脏液体会满,用户需要将储液单元22内的脏液体倾倒并对储液单元22内部进行清洁处理以满足后续对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使用需求。

上述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一般的硬表面清洁装置各组成部分、相应功能及工作原理的描述,而不涉及到本发明的发明点,下文将对本发明的核心发明点进行详细的描述。

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还包括与壳体12相连的清洁单元70,用户在使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进行清洁操作时,启动喷液系统28将清洁液体喷洒至硬表面后可以通过清洁单元70对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将清洁液体与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进行充分混合,再通过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将硬表面混合着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通过吸嘴10吸入,经过分离单元20将空气和混合着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混合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存储到储液单元22,而分离后剩余的气流则沿着气流通道18继续前进,并最终从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排出。

本发明中清洁单元70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远离吸嘴10,吸嘴10可抵靠并吸取硬表面上的液体;在第二位置时,清洁单元70靠近吸嘴10,清洁单元70可抵靠并擦拭硬表面。

请参见图3,图3是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单元70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远离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嘴10,用户可将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嘴10抵靠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以从硬表面吸取清洁后剩余的混合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请参见图4,图4是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单元70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在第二位置时,清洁单元70靠近吸嘴10,用户可在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后使用清洁单元70抵靠硬表面并对硬表面进行擦拭,以将清洁液体与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充分混合。用户在对硬表面进行清洁时由于灰尘和一些顽固污渍的存在,所以必须要喷洒清洁液体,而喷洒后如果直接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对清洁液体进行吸取的话还是无法清除灰尘及一些顽固污渍,因而在对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之后需要用清洁单元70对硬表面进行擦拭以将灰尘和污渍与清洁液体充分混合,充分混合之后再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对清洁液体进行吸取的话会获得很好的清洁效果。

为了保证较好的清洁效果,用户需要在使用吸嘴10和使用清洁单元70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需要将本发明中清洁单元70在远离吸嘴10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开关56,用户可操作控制开关56从而控制清洁单元70在远离吸嘴10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控制开关56的形式不限,例如控制杆或者控制按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的是,控制开关56其他还有很多种形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凡是可以实现操作清洁单元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装置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清洁单元70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远离吸嘴10,吸嘴10可抵靠并吸取硬表面上的液体;在第二位置时,清洁单元70靠近吸嘴10,清洁单元70可抵靠并擦拭硬表面。实际使用中,用户在对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并需要对硬表面进行擦拭的时候,操作控制开关56使清洁单元70处于第二位置,用户可使用清洁单元70对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将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与清洁液体充分混合;而用户在需要对喷洒清洁液体并擦拭 后的硬表面的剩余清洁液体进行吸取的时候,操作控制开关56使清洁单元70处于第一位置,用户可使用吸嘴10的功能,启动马达,从而通过吸嘴10将硬表面剩余的清洁液体吸入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内部,并从气体、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液体,再将分离出的脏液体通过储液单元22进行存储。

清洁单元70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远离吸嘴10,吸嘴10可抵靠并吸取硬表面上的液体;在第二位置时,清洁单元70靠近吸嘴10,清洁单元70可抵靠并擦拭硬表面。清洁单元7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可以轻松实现吸嘴功能与清洁单元功能的切换,操作非常便捷,满足了用户在不同清洁工序中的使用需求。

清洁单元70包括清洁布及用于安装清洁布的基座。在这里清洁布应做广义的理解,并不是将清洁布狭义的限定为传统意义上的布,凡是可以对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的元件都属于本发明中的清洁布,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基座呈长条状沿纵长方向延伸,清洁布的大小形状与基座相适配。在特定情况下,例如需要清洁的硬表面是面积较小且呈连续的多块分布时,基座和清洁布仍采用长条状时会非常不方便进行清洁操作,因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基座也可以采用面积较小的方形,并适配相应形状的清洁布以方便进行清洁操作。清洁布可拆卸地安装到基座上,例如通过魔术贴的方式将清洁布安装到基座上。可拆卸方式的设计是为了方便用户更换清洁布,当然,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魔术贴的方式,其他可以实现可拆卸安装功能的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见图5、图7,图5是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与硬表面接触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沿图6所示硬表面清洁装置100沿A-A方向的剖视图。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与硬表面的接触端由四层壳体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外壳40、第一内壳42、第二内壳44和第二外壳46,四层壳体拼接构成了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与硬表面的接触端。第一外壳40与第一内壳42之间安装有一层刮唇,而另一层刮唇则位于第一内壳42和第二内壳44之间。第一内壳42和第二内壳44相互拼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空间的通道,该通道构成气流通道18的一部分。刮唇刮取的硬表面的清洁液体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第一内壳42和第二内壳44之间形成的通道。第一外壳40和第二外壳46包覆第一内壳42和第二内壳44, 主要起到对第一内壳42和第二内壳44的防护作用。第一外壳4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48、第一内壳4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50、第二内壳44上设置有第三开口52、第二外壳46上设置有中空凸台54。第一开口48、第二开口50、第三开口52和中空凸台54位于同一自上而下的轴线上,当第一外壳40、第一内壳42、第二内壳44和第二外壳46拼装时,中空凸台54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三开口52、第二开口50,并最终抵靠第一外壳40与第一内壳42配接的内侧面。

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开关56,用户可操作控制开关56从而控制清洁单元70在远离吸嘴10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控制开关56的形式不限,例如控制杆或者控制按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的是,控制开关56其他还有很多种形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凡是可以实现操作清洁单元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装置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将对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56的构成进行详细的描述。控制开关56包括开关基体58、开关套壳60,开关基体58与开关套壳60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61,具体来说弹性元件61可以是但不限定于弹簧,任何可以实现相应偏压功能的元件都可以用在本实施例中,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控制开关56具有第一枢轴X1,控制开关56可绕第一枢轴X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轴X1为一根枢转销,控制开关56上设置有供枢转销穿过的通孔,而中空凸台54上相应的设置一组安装孔。实际装配时,枢转销依次穿过中空凸台54上的一个安装孔、控制开关56上的通孔及中空凸台上的另一个安装孔,安装完成后,控制开关56可绕枢转销相对于中空凸台54转动,即控制开关56可绕第一枢轴转动。当然,控制开关56相对于中空凸台54实现枢转安装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枢转销和安装孔的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可以同样实现枢转安装的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控制开关56安装到中空凸台54上后,控制开关56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三开口52、第二开口50和第一开口48,最终从第一开口48延伸到第一外壳40之外。

壳体12上还相对平行的设置有一组导向元件55,控制开关56相对导向元件55在一定的角度范围之内转动。导向元件55包括设置在中空凸台54上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第一开口48上的与第一部分相适配的第二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元件55为弧线滑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的是,导向元件55的形式很多,包括但不限定于弧形滑轨,其他还可以采用滑槽等形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凡是可以实现导向功能的元件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控制开关56的开关套壳60上还对称的设置有一组凸块62,控制开关56通过枢转销枢转安 装到中空凸台54后,一组凸块62与一组导向元件55相互适配,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即凸块62与弧形滑轨相互配接。控制开关56绕第一枢轴X1转动时,带动凸块62沿弧形滑轨转动,实现控制开关56绕第一枢轴X1沿弧形滑轨转动。

弧形滑轨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卡槽59,控制开关56相对导向元件55在导向元件55两端的卡槽59之间转动。导向元件55包括设置在中空凸台54上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第一开口48上的与第一部分相适配的第二部分。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弧形的滑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弧形轨道相互平行,拼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供控制开关56滑动的完整的导向的轨道。控制开关56绕第一枢轴X1转动时,凸块62沿弧形轨道滑动,控制开关56的开关基体58与开关套壳60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61,因此开关套壳60在压缩弹性元件61安装到开关基体58上后一直受到弹性元件61施加的与安装方向相反的偏压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滑轨之间限定出供凸块62滑动的空间,第二部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控制开关56的卡槽59,用于定位的卡槽59朝向弹性元件61偏压力的方向延伸,当控制开关56滑动至卡槽59时,在弹性元件61偏压力的作用下,凸块62卡接在卡槽59处,即控制开关56被卡接在卡槽59之内。由于卡槽59和弹性元件61偏压力的作用,控制开关56牢固的固定在卡槽59之内,而当再次需要滑动控制开关56时,用户需要先对开关套壳60施加一个与偏压力相反的力从而使得凸块62从卡槽59内脱离,并转动控制开关56离开卡槽59位置,离开卡槽59之后,控制开关56可以自由转动。因此,控制开关可相对弧形滑轨并在弧形滑轨两端的卡槽59之间滑动。

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控制开关56和清洁单元70的连接件66,连接件将控制开关56的转动转化为清洁单元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连接件66具有第三枢轴X3,连接件66可绕第三枢轴X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枢轴X3为一根枢转销。连接件66上设置有可供枢转销穿过的第一通孔,相应的中空凸台54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安装孔,实际安装时枢转销穿过中空凸台54上的一个安装孔后再穿过连接件66上的第一通孔,最后从中空凸台54上的另一个安装孔穿出,安装好后,连接件66可绕枢转销相对中空凸台54转动。下面对连接件66如何将控制开关56的转动转化为清洁单元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连接件66与控制开关56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将控制开关56的运动传递给连接件66。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6与控制开关56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当然,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想象的是,传动装置包括但不限定于齿轮传动,其他可以实现传动的装置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6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68,控制开关56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64,当连接件66和控制开关56分别通过各自的枢转销安装到中空凸台54上时,连接件66上的第一齿轮68和控制开关56上的第二齿轮64相互啮合。转动控制开关56绕第一枢轴X1转动时,控制开关56上的第二齿轮64也转动,由于第一齿轮68和第二齿轮64相互啮合,第二齿轮64的转动传递给第一齿轮68,第一齿轮68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转动。通过这样的设计,控制开关56的转动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传递给连接件66。

连接件66还具有第二枢轴X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枢轴X2同样为一枢转销,连接件66上设置有供该枢转销穿过的通孔,清洁单元70上相应的设置有供连接件66连接安装的安装部76。安装部76为一对耳部,耳部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耳部上设置有位于同一中心线的通孔。实际安装时,将连接件66上设置的供枢转销穿过的通孔移动至安装部76的耳部之间,枢转销穿过安装部76的一个耳部的通孔,接着穿过连接件66上的通孔,最后从安装部76的另一个耳部的通孔穿出。安装部76的通孔与连接件66上的通孔位于同一中心线,枢转销穿过通孔后,连接件66与清洁单元70连接,并且可以绕枢转销相对清洁单元70转动。通过这样的设计,连接件66通过第二枢轴X2与清洁单元70枢转连接。

硬表面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分别与壳体12和清洁单元70枢转连接的支架72,支架72的数量是两个,沿纵长方向对称设置在清洁单元70的两端。支架72不是规则的形状,在纵长方向呈现山脊形状。支架72纵长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供枢转销穿过的通孔。支架72的一端与清洁单元70相连,连接采取与连接件66连接清洁单元类似的方式,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枢转销穿过支架72及清洁单元70上相应的配接部位以实现支架72可相对清洁单元70转动。同样的,支架72的另一端与第二外壳46也通过枢转销的方式进行枢转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架72数量为两个,两个的连接方式等均相同,不再对支架72分别进行描述。另外,第二外壳46的底面沿纵长方向上还对称设置有收容支架72的收容部74。当清洁单元70转动至第二外壳46的底部时,支架72刚好可以分别收容在相应的设置在第二外壳46底部的收容部74内。通过这样的设计,控制开关56的转动可以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传递给连接件66,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转动并将控制开关56的转动转化为清洁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之间的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远离吸嘴10,吸嘴10可抵靠并吸取硬表面上的液体,平时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不工作时的储藏状态也是清洁单元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紧贴第二外壳46的底部布置,这样的设置使得硬表面清洁装置100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便于存放。本实施例中,实现枢转连接都是通过枢转销的方式来实现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的是枢转连接的方式很多,并不仅仅局限与枢转销,凡是可以实现枢转连接的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中清洁单元70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清洁单元70远离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嘴10,用户可将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嘴10抵靠喷洒清洁液体并进行充分混合后的硬表面,以从硬表面吸取清洁后剩余的混合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在第二位置时,清洁单元70靠近吸嘴10,用户可在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后使用清洁单元70抵靠硬表面并对硬表面进行擦拭,以将清洁液体与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充分进行混合。用户在对硬表面进行清洁时由于灰尘和一些顽固污渍的存在,所以必须要喷洒清洁液体,而喷洒后如果直接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对清洁液体进行吸取的话还是无法清除灰尘及一些顽固污渍,因而在对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之后需要用清洁单元70对硬表面进行擦拭以将灰尘和污渍与清洁液体充分混合,充分混合之后再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对清洁液体进行吸取的话会获得很好的清洁效果。为了保证较好的清洁效果,用户需要在使用吸嘴10和使用清洁单元70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需要将本发明中清洁单元70在远离吸嘴10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以下将对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单元70如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单元70处于第一位置,清洁单元70远离吸嘴10,并贴近第二外壳46,相应的支架72收容在第二壳体46的收容部74内。此时的应用场景是:用户已经对硬表面喷洒了清洁液体,并通过抹布等将清洁液体与硬表面上的污渍和灰尘进行了充分的混合。用户将清洁单元70调节到第一位置,从而可以使用吸嘴10吸取硬表面混合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在第一位置时,控制开关56的凸块62位于弧形滑轨远离吸嘴10一端的卡槽59内。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清洁单元7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凸块62在弹性元件61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卡接在弧形滑轨的远离吸嘴10的一端的卡槽59内。连接件66与清洁单元70连接的部位也转动至离吸嘴10最远的位置。清洁单元70在连接件66和一对支架72的共同作 用下固定在第一位置。

当用户处于这样的应用场景时:用户已经对硬表面喷洒了清洁液体,为了提高清洁效果,需要将硬表面的顽固污渍和灰尘与清洁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此时需要使用清洁布对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用户就需要将清洁单元70调节至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从而可以使用清洁单元70去对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在操作清洁单元7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用户需要按压控制开关56的开关套壳60从而克服弹性元件61的偏压力,并最终使控制开关56的凸块62脱离卡槽59。当凸块62脱离卡槽59后沿弧形滑轨朝另一卡槽59方向转动控制开关56。当控制开关56朝另一卡槽59方向转动时即控制开关56沿逆时针方向绕第一枢轴X1转动,由于第二齿轮64是固定连接在控制开关56上的,控制开关5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带动第二齿轮6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连接件6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68,第一齿轮68与第二齿轮64相互啮合,第二齿轮6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6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齿轮68与连接件66固定连接,第一齿轮6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件66与清洁单元70之间通过第二枢轴X2连接,清洁单元70可相对连接件66绕第二枢轴X2转动。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控制开关56沿逆时针方向绕第一枢轴X1沿弧形滑轨转动,最终控制开关56转动至距离吸嘴10较近的卡槽59。此时,凸块62在弹性元件61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卡接于卡槽59位置,最终,控制开关56卡接固定在距离吸嘴10较近的卡槽59位置。

此时,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并在该角度固定。同时,因为清洁单元70设置为可相对连接件66绕第二枢轴X2转动,在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时,清洁单元70绕第二枢轴X2沿逆时针方向相对连接件66转动一定的角度。当控制开关56固定在靠近吸嘴10的卡槽59时,连接件66绕第三枢轴X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并固定,清洁单元70绕第二枢轴X2沿逆时针方向相对连接件66转动一定角度,此时,清洁单元70在连接件66、一对支架72的共同作用下固定,此时,清洁单元70到达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此时,用户可以操作硬表面清洁装置100使用清洁单元70对喷洒清洁液体的硬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将清洁液体与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充分混合,从而方便后续的清洁工作。

支架72的设置方便将清洁单元70固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另外为保证清洁单元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平稳切换,第一枢轴X1、第二枢 轴X2和第三枢轴X3相互平行的设置。而当用户需要使用吸嘴10功能的时候,可以操作控制开关56返回远离吸嘴10的卡槽59,相应的清洁单元70会返回远离吸嘴10的第一位置,用户可以使用吸嘴10吸取硬表面的清洁液体。

请参见图8,图8是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单元70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之前已详细描述了硬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单元如何在控制开关56、连接件66、支架72等协同作用下实现在远离吸嘴10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吸嘴10的第二位置之间实现切换,在此就不再赘述。实际上本发明中连接件66、支架72、清洁单元70和壳体12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支架72对称分布在清洁单元70两侧,可以视为四连杆机构中的一根杆,而壳体12可以被视为一根位置固定的杆,从而构成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中,壳体12的位置固定,其他三根杆即连接件66、支架72和清洁单元70的位置会产生变化。控制开关56驱动四连杆中的连接件66这根杆并最终实现四连杆中清洁单元70这根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变化。四连杆机构的设置,使得清洁单元70的位置切换更加稳定可靠,且操作非常便捷。

当用户需要清洁硬表面时,首先使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对硬表面喷洒清洁液体;接着操作控制开关56使清洁单元70处于第二位置,使用清洁单元70对硬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将硬表面的灰尘和污渍与清洁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最后,操作控制开关56使清洁单元70处于第一位置,启动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将吸嘴10抵靠硬表面,通过气流将硬表面混合灰尘和污渍的清洁液体从吸嘴10带入硬表面清洁装置100内部,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在经过气流通道18时,液体被分离单元20分离并存储到储液单元22,而气体则继续前行并最终通过设置在壳体12上的排气口16排出,并最终完成对整个硬表面的清洁作业。本发明中清洁单元70可以轻松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操作便捷,满足了用户在不同清洁工序时的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但只要其采用的技术精髓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或者任何基于本发明做出的变化和替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