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50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榨汁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原汁机。



背景技术:

原汁机是在常规榨汁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压榨果蔬时,原汁机主体带动螺杆做低速转动并使水果越往下运动挤压力越大,在挤压过程中果汁通过滤网流出,果渣则继续被螺杆带动向下运动,至排渣口并被挤出,完成果汁与果渣的分离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将水果蔬菜类食材榨成果蔬汁饮品,以提高饮用口感并尽可能的保留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现有技术中,原汁机大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网孔筒与螺杆形成榨汁腔的,第二种是螺杆与榨汁杯形成榨汁腔的,第一种可以在网孔筒的外侧设置刮刷从而提高原汁机的出汁率,但是这种原汁的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和装配;而第二种相对于第一种少了一个部件,其结构简单,但是第二种仍然存在侧壁过高、杯内部空间小而造成清洗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洗方便的原汁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汁机,包括主机和榨汁结构,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榨汁结构设置在所述主机上,所述榨汁结构包括底座、外罩和螺杆,所述底座上设有出汁口和排渣口,所述外罩的上端设有送料口,下端为敞口,所述螺杆的下部设置有滤网部,滤网部内部设有汁液流通空间,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主机的上侧,所述外罩的敞口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外罩内,所述螺杆与所述外罩以及底座之间形成榨汁腔,汁液可通过滤网部进入汁液流通空间,所述出汁口与汁液流通空间连通,所述排渣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汁液流通空间的外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榨汁杯设计为两个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由于外罩和底座可以拆卸分离,因此在安装和清洗给部件时,没有了原榨汁杯内部空间的限制,使得各部件的安装更加的快捷方便,榨汁杯的清洗更加方便和彻底。

进一步,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组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外罩之间。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所述底座周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外罩与所述底座锁扣时,所述外罩周壁内侧与所述密封圈相互抵靠,该密封结构可以防止汁液泄漏。

优选的,所述外罩的敞口处设有倒“L”形壁沿,所述倒“L”形壁沿的竖向壁沿下端 设有开口向外罩内侧的“匚”形卡槽,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密封槽下侧设有卡块,所述倒“L”形壁沿的竖向壁沿的内侧与所述密封圈相互抵靠,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可旋转卡接,使用这种结构使外罩与底座的装配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底座的中部,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侧并且螺杆的下端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外罩更加的便于清洗,所述外罩包括端盖和侧部罩体,所述送料口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侧部罩体的两端敞口,所述端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侧部罩体的上端敞口上。

进一步,所述外罩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道,所述送料口设置在所述送料管道的顶部,所述外罩侧部呈现锥形结构,使用户在投放物料的时候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滤网部包括挤压支架和依次设置在所述挤压支架外侧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大于所述第二滤网的网孔,由于残渣越往下研磨压力越大,残渣也会随之被压榨得越小,因此第二滤网的网孔比第一滤网的网孔要小,防止残渣进入螺杆的内部,混交在汁液中。

进一步,所述螺杆还包括转轴、连接部和切削刃,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螺杆的上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滤网部平顺过度,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并且转轴的顶端穿过所述连接部,下端延伸至所述滤网部内侧,所述切削刃呈螺旋状布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滤网部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螺杆呈锥形,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滤网部逐渐变宽,使落料更加的便捷,有效防止卡料的现象发生。

优选的,除了上述使用密封圈来防止汁液泄漏的方法外,还可以设置凸起来进行防止,即在所述底座端面上环设一排渣槽,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排渣槽连通,所述排渣槽的内周沿上设有凸起,所述出汁口与所述凸起内侧的底座端面连通,这样既可将汁液积聚于凸起内侧,防止汁液外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原汁机,包括主机1和榨汁结构2,所述主机1内设有驱动电机11,所述榨汁结构2设置在所述主机1上,所述榨汁结构2包括底座23、外罩21和螺杆 22,所述底座23上设有出汁口231和排渣口232,所述外罩21的上端设有送料口211,下端为敞口212,所述螺杆22的下部设置有滤网部223,滤网部223内部设有汁液流通空间210,所述底座23设置在所述主机1的上侧,所述外罩21的敞口端21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23上,所述驱动电机11的驱动轴111穿过所述底座23的中部,所述螺杆22设置在所述底座23的上侧并且螺杆22的下端与驱动电机11的驱动轴111连接,所述螺杆22设置在所述外罩21内,所述螺杆22与所述外罩21以及所述底座23之间形成榨汁腔220,汁液可通过滤网部223进入汁液流通空间210,所述出汁口231与所述汁液流通空间210连通,所述排渣口232设置在所述底座23上,并且所述排渣口232与所述汁液流通空间210的外部连通。

所述外罩21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道213,所述送料口211设置在所述送料管道213的顶部,所述外罩21侧部呈现锥形结构,使用户在投放物料的时候更加方便。

上述滤网部223包括挤压支架2231和依次设置在所述挤压支架外侧的第一滤网2232和第二滤网2233,所述第一滤网2232的网孔大于所述第二滤网2233的网孔,由于残渣越往下研磨压力越大,残渣也会随之被压榨得越小,因此第二滤网2233的网孔比第一滤网2232的网孔要小,防止残渣进入螺杆22的内部,混合在汁液中。

该螺杆22还包括转轴221、连接部222和切削刃224,所述连接部222设置在所述螺杆22的上部,所述连接部222与所述滤网部223平顺过度,所述转轴22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22内并且转轴221的顶端穿过所述连接部222,下端延伸至所述滤网部223内侧,所述切削刃224呈螺旋状布置在所述连接部222和滤网部223外壁上。优选的,所述螺杆22呈锥形,自所述连接部222向所述滤网部223逐渐变宽,进一步使落料更加的便捷,有效防止卡料的现象发生。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为了防止汁液泄漏,所述底座23和所述外罩21之间设有所述密封圈233设于。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在所述底座23周壁上设有密封槽233,所述密封槽233内设有密封圈3,所述外罩21与所述底座23锁扣时,所述外罩21周壁内侧与所述密封圈3相互抵靠。该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外罩21的敞口212处设有倒“L”形壁沿216,所述倒“L”形壁沿216的竖向壁沿2161一端设有开口向外罩21内侧的“匚”形卡槽2162,所述底座23上位于所述密封槽233下侧设有卡块4,所述倒“L”形壁沿216的竖向壁沿2161的内侧与所述密封圈3相互抵靠,所述卡块4与所述卡槽2162可旋转卡接,使用这种结构使外罩21与底座23的装配更加的方便。

除了上述的防止汁液外泄的方式外,还可以设置凸起5来进行防止,即在所述底座23端面上环设一排渣槽234,所述排渣口232与所述排渣槽234连通,所述排渣槽234的内周沿上设有凸起5,所述出汁口231与所述凸起5内侧的底座23端面连通,这样既可将汁液积聚于凸起5内侧,防止汁液外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为了使外罩21更加的便于清洗,所述外罩21包括端盖215和 侧部罩体214,所述送料口211设置在所述端盖215上,所述侧部罩体214的两端敞口(图未示出),所述端盖215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侧部罩体214的上端敞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榨汁杯设计为两个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由于外罩21和底座23可以拆卸分离,因此在安装和清洗给部件时,没有了原榨汁杯内部空间的限制,使得各部件的安装更加的快捷方便,榨汁杯的清洗更加方便和彻底。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