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木复合附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400阅读:5043来源:国知局
塑木复合附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安装用附框,尤其涉及一种塑木复合附框。



背景技术:

门窗作为建筑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配合墙体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减少居室能源流失,在建筑节能减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建筑的门窗洞口建成后,尺寸不规范,而附框对门窗起到一个定尺、定位的作用。大型工程均需要安装附框,这样规范性更强。在洞口处理完毕或者即将完毕,就可以安装附框,附框安装完毕,就可以比较精确的测定门窗加工尺寸,确定门窗尺寸和位置。

外墙门窗是建筑的门面,既要体现其美观大方,又要确保其连接牢固、防渗、节能、抵抗变形的功能要求。采用附框,可以使门窗的安装质量更容易得到控制,也减小塑料门窗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伸缩。在大规模生产附框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材料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附框安装存在的缺陷,现有的钢附框易腐蚀,并且成本高,加工难度大,提供一种新型塑木复合附框,隔热,耐腐蚀效果好,安装方便,节约材料,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格,确保了门窗和外墙的连接牢固,提高了门窗抵抗变形能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塑木复合附框,所述塑木复合附框包括四边形结构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和下边框4,在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中空腔5;所述左边框1和右边框2分别设有一条凹槽6;所述上边框3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7,所述下边框4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8,所述上边框3和下边框4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小凹槽9。

所述的主体一体成型的主体。

优选的,所述左边框1、右边框2与凹槽6一体成型。

所述凹槽6为圆弧形结构,在凹槽6的槽口两侧设有半圆形的第三凸起10。

优选的,分布在所述上边框3的小凹槽9两侧的第一凸起8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小凹槽9为V型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塑木复合附框一体成型,两边设置凹槽,并在凹槽的槽口设有半圆形的第三凸起,能够更好的和墙体紧密配合,增加了附框与墙体的安装牢固度;上边框的表面等间隔的设置多个凸起,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减少了安装过程中门窗外框与附框之间的摩擦力;在下边框表面的多个凸起增加了附框与墙体粉刷的接触面,增加了附框与墙体的粘结强度,便于安装操作;在上、下边框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小凹槽,便于在一体成型时找准中心位置,便于固定片的安装,同时有利于在安装门窗时施工人员找准附框中心,提高施工精确度、安全有效性。在主体内设置左右对称的两个中空腔,在达到节约原料成本的目的的同时不会影响附框的使用性能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木复合附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左边框,2-右边框,3-上边框,4-下边框,5-中空腔,6-凹槽,7-第一凸起,8-第二凸起,9-小凹槽,10-第三凸起。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塑木复合附框的门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中,11-附框,12-墙体,13-固定钢片,14-螺钉,15-水泥砂浆层,16-外框,17-扣件,18-自攻自钻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塑木复合附框结构,所述塑木复合附框包括一体成型的四边形结构的主体,所述主体由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和下边框4组成;在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中空腔5;所述左边框1和右边框2分别设有一条圆弧形结构的凹槽6,在凹槽6的槽口两侧设有半圆形的第三凸起10;所述上边框3和下边框4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小凹槽9;上边框3的小凹槽9两侧的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凸起7,所述的下边框5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8。

其中主体内设置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中空腔5,采用此种结构设计,在达到节约原料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附框的使用性能和承载能力。在上边框3和下边框4的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小凹槽9,便于在一体成型时找准中心位置,便于固定片的安装,同时有利于在安装门窗时施工人员找准附框中心,提高施工精确度、安全有效性。在左、右边框分别设置凹槽,并在凹槽的槽口设有半圆形的第三凸起,能够更好的和墙体紧密配合,增加了附框与墙体的安装牢固度。

本实施例的塑木复合附框与门窗的安装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附框与固定钢片的连接:将固定钢片13弯折成帽子状,通过螺钉14将固定钢片13帽顶部与下边框4的小凹槽9相连接。

附框与墙体的连接:附框11安装前,墙体12洞口粉刷一道水泥砂浆层15,使墙体洞口表面光洁、尺寸规整;附框安装前应复核洞口尺寸和附框尺寸,有预埋件的应先找准位置,确认无误后再安装。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附框11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附框11通过和其下边框4连接的固定钢片13与洞口墙体12固定,固定钢片13上设有与墙体连接的安装孔用于安装射钉或膨胀螺栓。附框安装后,在附框11周边与墙体12接缝处,利用发泡剂或水泥胶浆进行挤压塞缝密实,保证四周无渗漏,接缝小于或等于20mm时用发泡剂填实,大于20mm时用专用水泥胶浆塞缝密实;塞缝结束后,再次复查附框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附框与门窗外框的连接:附框安装和土建施工所有湿作业工程完成后,从室内侧进行门窗外框16安装;为了防止附框与墙体装饰层搭接处收缩缝渗水,附框宽度应小于或等于门窗外框的宽度,附框的室外侧边不得超出门窗外框的室外侧边。将门窗外框16推送到墙体12洞口内,使门窗外框16室内侧边与附框11室内侧边在同一条线位置,打入自攻自钻钉18使外框16通过扣件与上边框3的小凹槽9连接固定;外框安装后,外框16与附框11的安装缝隙应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和硅酮密封胶密封。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