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的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88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的烹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调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的烹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烹饪手法不断革新、对食物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开放型的烹调器。该烹调器一般由炉头、烤盘以及底座组成,烤盘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炉头设置于烤盘上方,通过炉头设置的光波管通电产生的光能和高温热能,将放置在烤盘上的食物进行加热、烤制,实现烹调煮食的目的。使用时,由于烹调器具有能随时放置或取出食物,随时向烤盘内食物投放调料,以及随时翻动食物,且节能、环保、加热均匀、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广大人们所喜爱。

现有技术的烹调器,由于炉头的发热装置在工作状态时产生的热量大,需要及时散热,因此,生产厂家在炉头设置为发热装置散热的风机,炉头的顶面设置散热孔,位于散热孔的下方设置该散热风机,风机将发热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炉头的散热孔吹出外部。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进行烹调煮食的过程中,或清洗设备的时候,容易将水液洒滴到炉头上,由于炉头顶面设置了散热孔,散热孔下方正对着发热装置的散热风机,若水液从炉头顶面的散热孔渗入炉头内部,将直接渗入风机上,导致风机渗水烧坏,因此,现有技术的生产厂家为了解决风机渗水问题,只能将顶面的散热孔位置与风机位置错位设置,不让渗入的水液直接落入风机上,但由于水液的渗入轨迹难以控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炉头渗水,导致为发热装置散热的风机容易烧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烹调器,既能为炉头的发热装置进行有效的散热,又能解决煮食或清洗过程中渗入炉头的水液,导致风机烧坏的问题,有效地延长烹调器使用寿命,让用户可安心地进行烹调煮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的烹调器,包括炉头、支撑臂以及底座,所述炉头内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烤盘;所述炉头通过支撑臂支撑在底座上;所述炉头包括发热部和连接部,所述发热装置上不设置散热用风机;所述连接部与支撑臂连接,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发热部与连接部之间还包括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一端与发热装置连通,另一端连接第一通风口;所述散热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向发热装置吹风或抽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的烹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炉头内的发热装置上不设置散热用风机,从而避免外部水液从炉头顶面散热孔渗入,直接洒落到散热风机导致风机烧坏的状况发生。但为了解决发热装置的散热问题,实用新型人研究得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在炉头的发热部和连接部之间设置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一端与发热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连接部的第一通风口连接;散热风道内设置风机,将外部冷风从第一通风口抽入散热风道内,向发热装置吹风;或将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从散热风道向第一通风口抽出,从而实现对炉头发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让用户可不用顾忌炉头的渗水问题,安心使用烹调器进行煮食或清洗设备。

另外,由于炉头的发热装置位于整机前方的炉头发热部,发热部的重量较重,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导致发热部逐渐下垂,影响支撑效果。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炉头散热结构,由于发热部不具有发热装置的散热风机,让炉头发热部的重量得以减轻,又能节省发热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发热装置发出的热量从炉头表面的散热孔排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另一角度地,能让炉头的体积制造的更细小,进而降低生产制造及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将风机设置在位于发热部与连接部之间的散热风道内,让炉头整体的载重量后移,使炉头的载重量得以平衡,维持水平状态,进一步延长炉头的使用寿命,让烹调器更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炉头发热部的上表面无散热口,杜绝直接从炉头顶面进水的可能,有效地避免炉头内部组件,如发热装置、散热风机等,被渗水烧坏的状况发生。

进一步对第一通风口的设置作改进,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连接部背部。由于用户操作烹调器一般位于炉头的前方,即发热部的前端,因此,将排出热量的第一通风口设置在炉头连接部的背部,让排出的热量在背部排出,避免对用户方向喷射,造成烫伤,保障用户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还设有与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让发热装置的热量,迅速地排出外部,加快炉头的散热效率。

对本实用新型的炉头散热结构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臂上还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散热风道向支撑臂延伸,并与第三通风口连通。将散热风道延伸到支撑臂,让对炉头内部的散热气流,覆盖到支撑臂内,进而对支撑臂也提供散热效果,将热量从支撑臂上的第三通风口排出外部。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风机设于第二通风口与发热装置之间,将外部冷风从第一通风口和/或第二通风口抽入散热风道,向发热装置吹风散热;或将发热装置的热量向第一通风口和/或第二通风口排出外部。通过风机同时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抽入冷风,向发热装置吹风散热;或将发热装置热量向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同时排出,进一步加强对炉头发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对风机的设置方案作改进,所述风机为离心式风机,设于炉头连接部与支撑臂的连接处,将发热装置的热量抽向第三通风口;或将外部冷风从第三通风口抽入散热风道,向发热装置吹风散热。离心式风机设有两个风口,一端为径向进风口,另一端为轴向出风口,风机内设置有电机驱动的叶轮。工作时,气流由径向进风口进入,随叶轮的转动改变风向,再由轴向出风口吹出;在叶轮的旋转过程中,风力随叶轮的离心力惯性旋转而增大。因此,将离心式的风机设置在炉头连接部与支撑臂的连接处,使得散热风流从第三通风口进入支撑臂,经过离心风机的叶轮旋转而提高风力,再向发热装置吹风;或将炉头热量抽出,经过离心式的风机迅速从第三通风口排出。以便将炉头的散热结构延伸到支撑臂,对支撑臂进行散热,提高炉头散热结构的扩展性能。

再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炉头散热结构作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第四通风口,所述散热风道穿过支撑臂,延伸到底座内,与第四通风口连通。将炉头的散热结构,从支撑臂延伸到底座内,进一步扩展散热风道的覆盖范围,让烹调器的内部形成环形散热风道,有效地增强整机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通风口设于底座表面和/或底座的底部,通过增加底座上的通风口,让热量迅速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结合底座的第四通风口的散热结构,进一步对风机的设置方案作改进,所述风机设于底座与支撑臂的连接处,将外部冷风从第四通风口抽入散热风道,并向炉头方向吹风散热。实用新型人经过多方面研究,一方面为了解决散热风道从炉头延伸到支撑臂,再到底座的整体结构的散热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不提高成本,不增加风机的情况下。将所述风机设置在底座与支撑臂的连接处,直接从底部向炉头方向吹风散热,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更大风力的风机,从而产生足够的风力对炉头方向吹风散热,进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又能将散热结构延伸到整机,进一步加强兼容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烹调器的整机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整机立体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炉头散热结构的烹调器。

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该烹调器,包括炉头1、支撑臂2以及底座3,所述炉头1内设有发热装置10,所述底座3上设有烤盘4;所述炉头1通过支撑臂2支撑在底座3上;所述炉头1包括发热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发热装置10上不设置散热用风机;所述连接部12与支撑臂2连接,连接部12上设有第一通风口51;所述发热部11与连接部12之间还包括散热风道6,所述散热风道6一端与发热装置10连通,另一端连接第一通风口51;所述散热风道6内设有风机7,所述风机7用于向发热装置10吹风或抽风。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风口51具体为设于连接部12背部,让排出的热量在烹调器背部排出,避免对用户所处方向喷射,造成烫伤,保障用户安全。

优选地,所述炉头1发热部11的上表面无散热口,杜绝直接从炉头1顶面进水的状况,有效地避免炉头1内部组件,如发热装置10、散热风机等,被渗水烧坏的状况发生。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3至4所示,所述连接部12的下表面还设有与散热风道6连通的第二通风口52,让发热装置10的热量,迅速地排出外部,加快炉头1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风机7设于第二通风口52与发热装置10之间,将外部冷风从第一通风口51和/或第二通风口52抽入散热风道6,向发热装置10吹风散热;或将发热装置10的热量向第一通风口51和/或第二通风口52排出外部,进一步加强对炉头1发热装置10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如图3、5所示,所述支撑臂2上设有第三通风口53,所述散热风道6向支撑臂2延伸,并与第三通风口53连通。进一步将散热风道6延伸到支撑臂2,让对炉头1内部的散热气流,覆盖到支撑臂2内,进而对支撑臂2也提供散热效果,将热量从支撑臂2上的第三通风口53排出外部。

优选地,所述风机7为离心式风机,设于炉头1连接部12与支撑臂2的连接处,将发热装置10的热量抽向第三通风口53;或将外部冷风从第三通风口53抽入散热风道6,向发热装置10吹风散热,将离心式的风机7设置在炉头连接部12与支撑臂2的连接处,使得散热风流从第三通风口53进入支撑臂2,经过离心风机7的叶轮旋转而提高风力,再向发热装置10吹风;或将炉头1热量抽出,经过离心式的风机7迅速从第三通风口53排出。以便将炉头1的散热结构延伸到支撑臂2,对支撑臂2进行散热,提高炉头1散热结构的扩展性能。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烹调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如图1、3、6所示,所述底座3上设有第四通风口54,所述散热风道6穿过支撑臂2,延伸到底座3内,与第四通风口54连通。所述第四通风口54可优选包括设于底座3表面和/或底座3的底部。进一步扩展散热风道6的覆盖范围,让烹调器的内部形成环形散热风道6,增强整机的散热效果。

为了结合上述底座3的第四通风口54的散热结构,可优选地,将所述风机7设于底座3与支撑臂2的连接处,将外部冷风从第四通风口54抽入散热风道6,并向炉头1方向吹风散热。所述风机7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更大风力的风机7,从而产生足够的风力对炉头1方向吹风散热,使得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又能将散热结构延伸到整机,进一步加强散热结构的兼容性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