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6592发布日期:2018-10-19 19:0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饮设备,具体是一种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



背景技术:

餐饮业是我国较早放的行业。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不断涌进,对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餐饮行业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

人们在选择就餐食物中往往喜欢点一份汤汁作为饭后的饮品,热气腾腾的鲜汤,常使人垂涎欲滴,特别是在冬春季,汤既能助人取暖,又能使人的胃口大开。煲汤往往选择富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最好用牛、羊、猪骨和鸡、鸭骨等。

现有的汤炉在熬制鲜汤时往往需要加热较长时间,目的便是将骨料中营养价值高的汁料充分析出,但是现有的汤炉仅仅通过加热熬制析出汤汁的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汤汁的析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包括加热炉、汤锅、叶轮和翻板,所述加热炉上部设置有圆柱凹槽,凹槽内坐入汤锅,汤锅上部设置锅盖,锅盖通过铰链连接汤锅外壁,锅盖下表面粘结一圈橡胶圈,橡胶圈严密抵接汤锅上缘;所述汤锅下方设置一圈凸缘,凸缘上搭接有滤盘,滤盘上方设置有密封盘,密封盘边缘贴合汤锅内壁,且滤盘与密封盘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密封盘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提手,提手抵接锅盖下表面;所述密封盘上表面周向等距分布多个压力阀,压力阀上方设置有叶轮,叶轮固定连接转轴,转轴密封套合密封盘中央,且转轴下端轴承转动连接滤盘,转轴下部周向等距固定多个翻板;所述炉体上部侧方固定连接水箱,水箱底部通过导气管连通汤锅上部,且水箱下方连通放液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汤锅采用金属材质所制,加热炉采用电磁炉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盖端部转动连接连杆,连杆下端转动连接活塞杆,活塞杆密封滑动连接液压缸,液压缸固定连接汤锅外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汤锅底部连通汤汁管,汤汁管穿过加热炉外壁并与之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汤汁管中部转动连接第二旋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炉导线连接电源和开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炉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汤锅通过加热炉对汤锅内加热产生大量蒸汽,高压的蒸汽从压力阀中排出驱动叶轮和转轴转动,转轴驱动翻板转动对滤盘上的食材与沸水进行充分混合,使得食材中营养价值高的汤汁充分析出,熬制效果更佳,同时蒸汽中的热量和少许汤汁被水箱内的水液吸收,在进行二次熬制添水时可直接从水箱中取含有少量汤汁且吸收热量后的水液,达到汁料和热量循环利用的功效,滤盘可有效将汤汁与食材分离,便于取汁。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中叶轮和压力阀的俯视图。

图3为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中滤盘和翻板的俯视图。

图中:1-加热炉;2-汤锅;3-锅盖;4-橡胶圈;5-铰链;6-连杆;7-活塞杆;8-液压缸;9-滤盘;10-密封盘;11-固定杆;12-压力阀;13-叶轮;14-转轴;15-翻板;16-提手;17-水箱;18-导气管;19-注水口;20-放液管;21-第一旋阀;22-汤汁管;23-第二旋阀;24-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利用蒸汽压力翻动型汤炉,包括加热炉1、汤锅2、叶轮13和翻板15;所述加热炉1上部设置有圆柱凹槽,凹槽底部设置加热面板,凹槽内坐入汤锅2,汤锅2采用金属材质所制,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炉1采用电磁炉体,加热炉1导线连接电源和开关,加热炉1为现有技术的应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具体来说,电磁炉体内部设置整流电路和控制电路,利用整流电路将50hz/60hz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磁力线通过汤锅2的底部时,会在汤锅2的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旋涡流,使汤锅2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加热汤锅2内的食物,由于是现有技术,故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所述汤锅2上部设置锅盖3,锅盖3通过铰链5连接汤锅2外壁,锅盖3下表面粘结一圈橡胶圈4,橡胶圈4严密抵接汤锅2上缘,利用橡胶圈4将锅盖3与汤锅2严密抵接达到密封效果;所述汤锅下方设置一圈凸缘,凸缘上搭接有滤盘9,滤盘9表面均匀分布多个滤孔,滤盘9上方设置有密封盘10,密封盘10边缘贴合汤锅2内壁,且滤盘9与密封盘10之间通过固定杆11固定连接,密封盘10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提手16,提手16抵接锅盖3下表面,当需要熬制汤汁时,打开锅盖3通过上拉提手16将密封盘10与滤盘9取出,在滤盘9上放置骨料等食材,再将滤盘9和密封盘10放入汤锅2内关闭锅盖3,滤盘9可将骨料等食材与汤锅2底部的汤汁分离。

所述密封盘10上表面周向等距分布多个压力阀12,压力阀12上方设置有叶轮13,叶轮13固定连接转轴14,转轴14密封套合密封盘10中央,且转轴14下端轴承转动连接滤盘9,转轴14下部周向等距固定多个翻板15,当汤锅2内的水液被加热后产生大量蒸汽,虽然密封盘10边缘与汤锅2内壁上存在缝隙,但是缝隙不足以及时排出汤锅2内产生的蒸汽,其道理同普通的汤锅,普通汤锅在煮沸时即使锅盖与普通汤锅之间存在缝隙,但是大量的蒸汽依旧会顶开锅盖,汤锅2中大量的蒸汽使得汤锅2中的压强不断增大,由于提手16抵接锅盖3下表面,故滤盘9与密封盘10均不可上下移动,压强增大到设定值后通过压力阀12排出蒸汽,此时喷出的蒸汽带动叶轮13转动,叶轮13驱动转轴14和翻板15转动对滤盘9上的骨料等食材进行翻动,使得骨料充分与沸水混合析出汤汁。

所述炉体1上部侧方固定连接水箱17,水箱17底部通过导气管18连通汤锅2上部,水箱17上部开设有注水口19,且水箱17下方连通放液管20,放液管20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旋阀21,从压力阀12排出的蒸汽通过导气管19进入水箱17内,大量蒸汽被水箱17内的水液吸收,少量未充分吸收的蒸汽通过注水口19溢出,避免的传统的汤炉在熬制汤汁时压力阀喷出大量蒸汽造成厨房视野模糊的问题,同时蒸汽中的热量和少许汤汁被水箱17内的水液吸收,在进行二次熬制添水时可直接从水箱17中取含有少量汤汁且吸收热量后的水液,达到汁料和热量循环利用的功效;所述汤锅2底部连通汤汁管22,汤汁管22穿过加热炉1外壁并与之固定连接,汤汁管22中部转动连接第二旋阀23,加热炉1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24,通过转动第二旋阀23可将汤锅2底部的汤汁从汤汁管22中放出,而骨料等实在滞留于滤盘9上,达到汁骨分离功能。

实施例2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完善和详实,现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另一行之有效的方案,该方案相较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对锅盖3的固定方式作进一步限定,所述锅盖3端部转动连接连杆6,连杆6下端转动连接活塞杆7,活塞杆7密封滑动连接液压缸8,液压缸8固定连接汤锅2外壁,通过活塞杆7伸缩驱动连杆6带动锅盖3摆动,实现锅盖3的开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加热炉通电工作对汤锅进行加热,通过橡胶圈4将锅盖3与汤锅2严密抵接达到密封效果,需要熬制汤汁时,打开锅盖3通过上拉提手16将密封盘10与滤盘9取出,在滤盘9上放置骨料等食材,再将滤盘9和密封盘10放入汤锅2内关闭锅盖3,滤盘9可将骨料等食材与汤锅2底部的汤汁分离,当汤锅2内的水液被加热后产生大量蒸汽,虽然密封盘10边缘与汤锅2内壁上存在缝隙,但是缝隙不足以及时排出汤锅2内产生的蒸汽,汤锅2中大量的蒸汽使得汤锅2中的压强不断增大,由于提手16抵接锅盖3下表面,故滤盘9与密封盘10均不可上下移动,压强增大到设定值后通过压力阀12排出蒸汽,此时喷出的蒸汽带动叶轮13转动,叶轮13驱动转轴14和翻板15转动对滤盘9上的骨料等食材进行翻动,使得骨料充分与沸水混合析出汤汁,从压力阀12排出的蒸汽通过导气管19进入水箱17内,大量蒸汽被水箱17内的水液吸收,少量未充分吸收的蒸汽通过注水口19溢出,避免的传统的汤炉在熬制汤汁时压力阀喷出大量蒸汽造成厨房视野模糊的问题,同时蒸汽中的热量和少许汤汁被水箱17内的水液吸收,在进行二次熬制添水时可直接从水箱17中取含有少量汤汁且吸收热量后的水液,达到汁料和热量循环利用的功效,通过转动第二旋阀23可将汤锅2底部的汤汁从汤汁管22中放出,而骨料等实在滞留于滤盘9上,达到汁骨分离功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加热炉、液压缸为现有技术的应用,利用压力阀喷出的蒸汽带动叶轮转动进而驱动翻板转动对滤盘上的食材与沸水进行充分混合,更加利于汤汁的析出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汤锅单纯的通过煮沸将食材中营养价值高的汤汁析出,析出效果不佳需要反复熬制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