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377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浇筑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施工建设的超高层项目越来越多,超深基坑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浇筑已成为行业内研究的热门课题。通常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往往使用汽车泵和拖泵来浇筑混凝土,但是对于这种超深坑基动则成千上万方混凝土的浇筑量而言,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进而影响施工工期。另外使用汽车泵和拖泵,同时也增加了施工费用,不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中采用了溜槽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减少了泵车浇筑混凝土的费用,节约了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施工速度。但是对于一些坑壁角度较大的坑基,甚至呈90度垂直状态的坑壁,就无法在继续使用溜槽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坑壁角度较大的坑基中输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抛洒的凝土浇筑导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浇筑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溜桶,所述溜桶为变径圆筒,任意一个变径圆筒的小口端能够插入到与其相邻变径圆筒的大口端内且沿其轴线方向转动,所述变径圆筒靠近其小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变径圆筒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有两个耳轴,所述变径圆筒靠近其大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变径圆筒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有两条沿所述变径圆筒周向延伸的条形孔,条形孔与所述变径圆筒的内腔连通,所述变径圆筒的大口端端口以所述变径圆筒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一端连通的缺口,当所述变径圆筒的小口端插入到相邻所述变径圆筒的大口端且转动时,两个所述耳轴能够分别通过所述缺口进入到条形孔内且转动至条形孔的另一端,耳轴的末端能够穿过所述条形孔伸出到相邻所述变径圆筒外,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变径圆筒能够挂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变径圆筒相对于溜槽,在混凝土输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针对坑壁角度较大的坑壁,能够避免混凝土从溜桶内抛洒出去。另外溜桶通过插入到相邻溜桶内部方式,也避免了混凝土从两个溜桶之间的间隙处外泄。在溜桶安装的过程中,只需要在变径圆筒小口端插入到相邻变径圆筒大口端的时候,使筒身上的两个耳轴插入缺口中并转动变径圆筒,使耳轴旋转至条形孔的另一端,这样相邻两个变径圆筒就能够通过耳轴挂接在一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作为优化,所述变径圆筒内设有缓冲杆且位于所述变径圆筒的中部,缓冲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变径圆筒的轴线方向,缓冲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变径圆筒的内壁上,相邻两个所述变径圆筒内的缓冲杆分别在沿所述变径圆筒轴线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在坑壁角度较大的坑基施工中,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现象,会影响到浇筑质量。而每个变径圆筒中的缓冲杆能够在混凝土下落过程中对混凝土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减缓混泥土的下落速度,减轻离析现象的发生。另外相邻两个变径圆筒内的呈相互垂直的缓冲杆还能够对混凝土起到搅拌作用,进一步减轻离析现场的发生。

作为优化,所述条形孔远离所述缺口的一端朝向所述变径圆筒大口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挂孔,挂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耳轴的直径。当耳轴从缺口处旋入到条形孔的另一端时,在变径圆筒重力的影响下,会使耳轴卡入到挂孔中,同时也因重力影响,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耳轴不会从条形孔内滑出,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为坑壁角度较大的坑基中输送混凝土,同时还能够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抛洒,很好的控制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邻两个溜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混凝土浇筑导流装置,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溜桶,所述溜桶为变径圆筒1,任意一个变径圆筒1的小口端能够插入到与其相邻变径圆筒1的大口端内且沿其轴线方向转动,所述变径圆筒1靠近其小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变径圆筒1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有两个耳轴2,所述变径圆筒1靠近其大口端的筒身上以所述变径圆筒1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有两条沿所述变径圆筒1周向延伸的条形孔3,条形孔3与所述变径圆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变径圆筒1的大口端端口以所述变径圆筒1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3一端连通的缺口4,当所述变径圆筒1的小口端插入到相邻所述变径圆筒2的大口端且转动时,两个所述耳轴2能够分别通过所述缺口4进入到条形孔3内且转动至条形孔3的另一端,耳轴2的末端能够穿过所述条形孔3伸出到相邻所述变径圆筒1外,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变径圆筒1能够挂接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径圆筒1内设有缓冲杆5且位于所述变径圆筒1的中部,缓冲杆5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变径圆筒1的轴线方向,缓冲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变径圆筒1的内壁上,相邻两个所述变径圆筒1内的缓冲杆5分别在沿所述变径圆筒1轴线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孔3远离所述缺口4的一端朝向所述变径圆筒1大口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挂孔,挂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耳轴2的直径。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述耳轴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能够避免耳轴2从挂孔6或条形孔3中滑出,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缓冲杆5截面为水滴形且水滴形的尖端部朝向变径圆筒1的大口端方向,这样能够减轻混凝土在下降过程中对缓冲杆5顶部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