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2494发布日期:2019-02-10 22:5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被用来容纳城市的地下管道,可以将城市的各种地下管道综合在一起,收入到地下综合管廊中,便于维护和检修。

地下综合管廊还能够改善城市的“马路拉链”问题,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大力推动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许多位于山区的滨河城镇。这些城镇一般沿河发展,用地面积极度紧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实现诸多城市市政规划功能存在困难。在山区城镇的滨河区域修建传统单一结构型式的综合管廊,虽然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城市管网建设,但是也面临着综合管廊周围地形地质复杂,协同城市各专项规划设计,同时兼顾市政道路及防洪功能等诸多问题。

针对山区滨河城镇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功能要求较高,在空间极其有限的区域管廊总体布置难度较大的问题,急需一种能够兼顾综合管廊、市政道路、防洪工程、路基支挡等功能的新型结构型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山区滨河城镇用地面积紧张问题,提高滨河地区空间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同时兼顾综合管廊、市政道路、防洪工程、路基支挡,解决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功能性要求较高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排涝舱、综合管廊综合舱、道路护栏、趾板结构、支挡结构、支挡结构扶肋,所述支挡结构的底部右侧依次设有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综合管廊排涝舱、综合管廊综合舱和支挡结构的底面位于河床底面的下侧,支挡结构的右侧连接有多个支挡结构扶肋,支挡结构扶肋的底端连接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的顶面。

所述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并排设置,其顶面与底面分别平齐。

所述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均为矩形舱体结构,二者之间设有隔墙。

所述支挡结构的底面与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的底面平齐,支挡结构的顶面与路面平齐,所述路面为河岸道路的路面。

所述支挡结构的底部有水平设置的趾板结构,伸向河中心方向,所述趾板结构位于河床底面的下侧。

所述支挡结构的顶面设有道路护栏。

所述支挡结构扶肋为三角形板状结构,其板面垂直于支挡结构的右侧面,也垂直于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的顶面。

所述支挡结构扶肋的顶面低于支挡结构的顶面2m~3m之间,支挡结构扶肋的底面的长度与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的顶面总宽度相同。

所述综合管廊排涝舱、综合管廊综合舱、支挡结构、支挡结构扶肋均为钢筋混凝土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设置有综合管廊排涝舱、综合管廊综合舱,综合管廊综合舱的左侧,也就是临河一侧设置综合管廊排涝舱,用于收集排放市政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雨水,因此综合管廊排涝舱具备防涝减灾的功能;综合管廊综合舱设置在远离河道一侧,用于收容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和通信等管线;有利于防涝减灾及综合利用滨河地下空间。

2、由于使用了综合管廊排涝舱、综合管廊综合舱、道路护栏、支挡结构,有利于同时兼顾综合管廊、市政道路、防洪工程、路基支挡,解决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功能性要求较高的问题。

3、由于使用了支挡结构,支挡结构的底面位于河床底面之下,其顶面与路面平齐,有利于支撑起滨河地下空间,并且与路面相连,具备观景、滨河道路设置的优点。

4、由于使用了支挡结构扶肋,并且支挡结构扶肋的板面垂直于支挡结构的右侧面,也垂直于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的顶面,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有利于滨河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综合管廊排涝舱;2、综合管廊综合舱;3、支挡结构;4、支挡结构扶肋;5、填土;6、路面;7、趾板结构;8、河床底面;9、高洪水位;10、道路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为了解决山区滨河城镇用地面积紧张问题,提高滨河地区空间利用效率,同时兼顾综合管廊、市政道路、防洪工程、路基支挡,解决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功能性要求较高的问题,本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排涝舱1、综合管廊综合舱2、道路护栏10、趾板结构7、支挡结构3、支挡结构扶肋4、趾板结构7,所述支挡结构3的底部右侧依次设有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趾板结构7、综合管廊排涝舱1、综合管廊综合舱2和支挡结构3的底面位于河床底面8的下侧,支挡结构3的右侧连接有多个支挡结构扶肋4,支挡结构扶肋4的底端连接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顶面。

本实施例设置有综合管廊排涝舱1、综合管廊综合舱2,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左侧,也就是临河一侧设置综合管廊排涝舱1,用于收集排放市政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雨水,因此综合管廊排涝舱1具备防涝减灾的功能;综合管廊综合舱2设置在远离河道一侧,用于收容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和通信等管线;有利于防涝减灾及综合利用滨河地下空间。

由于使用了综合管廊排涝舱1、综合管廊综合舱2、道路护栏10、支挡结构3,有利于同时兼顾综合管廊、市政道路、防洪工程、路基支挡,解决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功能性要求较高的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并排设置,其顶面与底面分别平齐。

所述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均为矩形舱体结构,二者之间设有隔墙。

所述支挡结构3的底面与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底面平齐,支挡结构3的顶面与路面6平齐,所述路面6为河岸道路的路面。

在支挡结构3的右侧,支挡结构扶肋4之间和路面6的下方都设有填土5,起到支撑路面6及支挡结构3的作用。

其中支挡结构3与支挡结构扶肋4的顶面均高于高洪水位9。

由于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并排并且平齐设置,有利于扩大支挡结构3的支撑底面,加强支挡结构3的稳固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支挡结构3的底面与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底面平齐,支挡结构3的顶面与路面6平齐,所述路面6为河岸道路的路面。

所述支挡结构3的底部有水平设置的趾板结构7,伸向河中心方向,所述趾板结构7位于河床底面8的下侧。

所述支挡结构3的顶面设有道路护栏10。

支挡结构3的顶面高于高洪水位9,有利于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洪减灾。

由于支挡结构3的底部设置有趾板结构7,伸向河中心方向,进一步扩大了支挡结构3的底部支撑面,有利于增强整个结构的抗倾覆性能。

由于使用了支挡结构3,支挡结构3的底面位于河床底面之下,其顶面与路面6平齐,有利于支撑起滨河地下空间,并且与路面相连,具备观景、滨河道路设置的优点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支挡结构扶肋4为三角形板状结构,其板面垂直于支挡结构3的右侧面,也垂直于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顶面。

所述支挡结构扶肋4的顶面低于支挡结构3的顶面2m~3m之间,支挡结构扶肋4的底面的长度与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顶面总宽度相同

所述综合管廊排涝舱1、综合管廊综合舱2、支挡结构3、支挡结构扶肋4、趾板结构7均为钢筋混凝土构成。

由于使用了支挡结构扶肋4,并且支挡结构扶肋4的板面垂直于支挡结构3的右侧面,也垂直于综合管廊排涝舱1和综合管廊综合舱2的顶面,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有利于滨河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和使用方法如下:

施工过程:步骤一、管廊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施工一般在枯水期进行,按照场地要求在临河侧修筑防洪围堰,再进行基坑开挖作业。远离河道一侧的基坑侧壁,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边坡支护。

步骤二、综合管廊舱室施工:基坑开挖至综合管廊底板高程并且地基承载力检测满足要求后,浇筑新型结构底板和趾板结构,从下往上做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综合管廊排涝舱和综合管廊综合舱的顶板上预留连接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和支挡结构扶肋的钢筋。

步骤三、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和支挡结构扶肋施工:待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从下往上一起施做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和支挡结构扶肋。

步骤四、填土侧回填和路基路面施工:待支挡结构和支挡结构扶肋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根据压实度标准回填支挡结构背后填土到设计高程。最后施工道路路面和道路的附属设施。

使用方法:综合管廊排涝舱连接地面的排水系统,用于收集排放市政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雨水并在综合管廊排涝舱的下游尾端排入河道,综合管廊综合舱用于收容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和通信等管线,设置有供维护人员出入的通道用于管线的维护与检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