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158发布日期:2019-02-19 18:4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工程中,通过钢筋混凝土圆管进行排水,在圆管与构筑物的连接处之间存在成沉降缝,如不妥善处理则极易出现沉降缝位置漏水,影响排水工程的正常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圆管,环套圆管设置的管套及连接管头,其中,

所述管套末端与圆管末端贴齐二者与连接管头之间留有连接缝,所述连接管头的外表面与管套外表面齐平;

所述连接缝内侧填充有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位于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外侧的第一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位于第一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外侧的橡胶止水带,位于橡胶止水带外侧的第二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及位于第二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外侧的第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所述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内侧与圆管内表面贴齐,第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外侧与连接管头及管套外表面贴齐。

所述管套包括管套混凝土层及设于管套混凝土层内的管套钢筋结构,所述连接管头包括连接管头混凝土层及设于连接管头混凝土层内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所述橡胶止水带两侧分别伸入管套混凝土层及连接管头混凝土层内,橡胶止水带两侧边缘分别与管套钢筋及连接管头钢筋结构通过铁丝绑牢。

所述管套及连接管头的下侧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宽度宽于管头,连接缝靠近混凝土垫层位置填充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所述管套钢筋结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均分别设有让位结构,使得橡胶止水带分别伸入管套钢筋结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圆管外壁凿毛并浇筑管套与连接管头实现连接,并在连接缝处通过橡胶止水带配合密封机构实现对连接缝处的密封,有效防止沉降,有利于保持圆管接头位置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管,2.管套,3.连接管头,4.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5.第一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6.橡胶止水带,7.第二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8.第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9.管套混凝土层, 10.管套钢筋结构,11.连接管头混凝土层,12.连接管头钢筋结构,13.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管1,环套圆管设置的管套2及连接管头3,其中,

所述管套末端与圆管末端贴齐二者与连接管头之间留有连接缝,所述连接管头的外表面与管套外表面齐平;

所述连接缝内侧填充有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4,位于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外侧的第一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5,位于第一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外侧的橡胶止水带6,位于橡胶止水带外侧的第二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7及位于第二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层外侧的第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8,所述第一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内侧与圆管内表面贴齐,第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层外侧与连接管头及管套外表面贴齐;

圆管外壁凿毛并浇筑管套及连接管头实现连接,并在连接缝处通过橡胶止水带配合密封机构实现对连接缝处的密封,有效防止沉降,有利于保持圆管接头位置的密封性。

双组份聚硫密封膏、聚乙烯泡沫塑料板、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均为已知的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将橡胶止水带横向浇筑于连接缝,在其上下两侧设置多道密封结构实现密封,橡胶止水带须准确埋设,使得其中间的空心圆环与沉降缝中心线重合,从而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本例中的橡胶止水带为环形。

具体的,所述管套包括管套混凝土层9及设于管套混凝土层内的管套钢筋结构10,所述连接管头包括连接管头混凝土层及设于连接管头混凝土层11内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12,所述橡胶止水带两侧分别伸入管套混凝土层及连接管头混凝土层内,橡胶止水带两侧边缘分别与管套钢筋及连接管头钢筋结构通过铁丝绑牢。

管套钢筋结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可分别由固定钢筋套构成,优选的管套钢筋结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在布筋时均分别留有让位处形成让位机构,使得橡胶止水带分别伸入管套钢筋结构、连接管头钢筋结构的内侧,防止橡胶止水带的移位。

优选的,可先在管套及连接管头的下侧浇筑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宽度宽于管头,连接缝靠近混凝土垫层位置填充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