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4561发布日期:2020-01-15 00:4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管廊在施工过程中,是先利用底板模具浇筑出管廊底面,再利用内模板浇筑出管廊立墙,最后再利用顶板模板浇筑出管廊顶板;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廊内模较大且厚重,每次安装必须要利用吊机配合,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随时移动模板,从而保证安装孔位能够对正并装配在一起,在管廊的内模安装过程中,需要对内模进行安装、拆卸和移动时均需要工人在内模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行走滑轮,以保证内模能够在管廊槽体内来回移动行走,但是每次需要拆卸或安装内模时,均需要对滑轮进行相应的安装和拆卸,因此会消耗大量的人工同时还导致施工周期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用以方便的目的。

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包括行走滑轮、伸缩调节轴、伸缩调节轴支架、垂直定位卡和伸缩长度调节螺栓,

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设为方形框结构,所述方形框结构的中心设有竖杆,所述竖杆靠近所述方形框结构的底部设置,所述方形框结构的左侧边框设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行走滑轮,所述伸缩调节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并利用所述伸缩长度调节螺栓将所述伸缩调节轴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左侧,

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中心搭设在所述竖杆的上方,所述伸缩调节轴靠近所述行走滑轮的一端利用所述垂直定位卡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右侧,所述行走滑轮伸出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右侧。

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且还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轴向来回运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调节轴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垂直定位卡上设有插片,且所述垂直定位卡和所述插片的截面形成e型结构,所述插片用于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

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且还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轴向来回运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右端上下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垂直定位卡的上下两侧设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螺孔相互配合设置。

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且还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轴向来回运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竖杆靠近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弧形卡槽,所述第一弧形卡槽和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一侧相互配合设置;

所述垂直定位卡设为u型结构框架,中心竖向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有第二弧形卡槽,所述第二弧形卡槽的槽内设有插片,所述第二弧形卡槽用于卡设所述伸缩调节轴。

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来回的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所述行走滑轮能够顺利的在管廊槽体左右内壁上来回滑动行走,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调节轴设为多个相互套合并卡接而成的可伸缩的多连杆结构,所述伸缩调节轴远离所述行走滑轮的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控制器,所述行走滑轮上设有测距仪,所述测距仪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器。

当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尺寸到达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过短或过长的时候,则会导致所述行走滑轮不能很好的贴合在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上,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在伸缩尺寸达到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依然还能进行微调实现在所述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滑动行走的目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行走滑轮包括u型支架、弹簧、滑轮支架和滑轮本体,所述u型支架的u型槽底部用于安装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u型支架的一侧连接所述滑轮支架;

所述滑轮支架设为u型结构,其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和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滑轮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滑轮本体,

所述u型支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供所述u型支架上设置的活动块来回活动;所述活动块设在所述u型支架的两个端部,且向外延伸设置的卡设在所述活动槽内。

当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尺寸到达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过短或过长的时候,则会导致所述行走滑轮不能很好的贴合在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上,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在伸缩尺寸达到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依然还能进行微调实现在所述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滑动行走的目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块槽设为长条结构的开孔,所述活动槽供所述活动块左右来回活动,所述活动块靠近所述u型支架的u型凹槽内设有轴槽,所述轴槽和滑轮轴轴向活动设置,所述滑轮轴设在所述滑轮本体的两端轴向中心位置。

为减少工人的施工工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用于安装在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面,所述行走滑轮伸出所述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边沿,并与管廊左右两侧的内壁贴合行走。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通过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端通过所述伸缩长度调节螺栓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左侧,并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连杆穿过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之后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滑轮端伸出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右侧,再将所述垂直定位卡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上方,使所述垂直定位卡和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中心设置的所述竖杆把所述伸缩调节轴进行限位,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的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偏轴的情况,由此即形成了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将所述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固定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再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滑轮端延伸至所述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的外侧,使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施工时,将内模放置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上,并推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此时所述行走滑轮即可贴合管廊槽体的左右两侧壁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了不需要将滑轮重复安装或拆卸于所述内模和所述管廊槽体左右侧壁之间,由此减少了工人多次重复施工的情况,即可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减少施工周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垂直定位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第二固定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第一弧形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行走滑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走滑轮,2-伸缩调节轴,3-伸缩调节轴支架,4-垂直定位卡,5-伸缩长度调节螺栓,6-定位槽,7-插片,8-竖杆,9-第一固定孔,10-第二固定孔,11-第一弧形卡槽,12-第二弧形卡槽,13-弹簧,14-u型支架,15-滑轮支架,16-活动槽,17-活动块,18-滑轮轴,19-滑轮本体,20-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包括行走滑轮1、伸缩调节轴2、伸缩调节轴支架3、垂直定位卡4和伸缩长度调节螺栓5,

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3设为方形框结构,所述方形框结构的中心设有竖杆8,所述竖杆8靠近所述方形框结构的底部设置,所述方形框结构的左侧边框设有第一固定孔9,

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行走滑轮1,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9内,并利用所述伸缩长度调节螺栓5将所述伸缩调节轴2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3的左侧,

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中心搭设在所述竖杆8的上方,所述伸缩调节轴2靠近所述行走滑轮1的一端利用所述垂直定位卡4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3的右侧,所述行走滑轮1伸出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3的右侧。

为减少工人的施工工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用于安装在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面,所述行走滑轮1伸出所述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边沿,并与管廊左右两侧的内壁贴合行走。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端通过所述伸缩长度调节螺栓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左侧,并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连杆穿过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之后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滑轮端伸出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的右侧,再将所述垂直定位卡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上方,使所述垂直定位卡和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中心设置的所述竖杆把所述伸缩调节轴进行限位,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的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偏轴的情况,由此即形成了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将所述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的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固定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再将所述伸缩调节轴的滑轮端延伸至所述智能行走平台的上下两侧的外侧,使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施工时,将内模放置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上,并推动所述智能行走平台,此时所述行走滑轮即可贴合管廊槽体的左右两侧壁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了不需要将行走滑轮重复安装或拆卸于所述内模和所述管廊槽体左右侧壁之间,由此减少了工人多次重复施工的情况,即可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减少施工周期的目的。

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来回的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所述行走滑轮能够顺利的在管廊槽体左右内壁上来回滑动行走,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调节轴2设为多个相互套合并卡接而成的可伸缩的多连杆结构,所述伸缩调节轴2远离所述行走滑轮1的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控制器,所述行走滑轮1上设有测距仪,所述测距仪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器。使用时,所述测距仪通过测量所述行走滑轮和所述管廊槽体左右侧壁之间的间距,并实时将测量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为8051单片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行走滑轮和管廊侧壁之间的间距,随时利用所述电机对所述伸缩调节轴进行拉伸或收缩,从而实现所述行走滑轮能够随时贴合在所述管廊侧壁的目的,减少所述行走滑轮出现架空或卡顿的情况。

根据图2和图4所示,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且还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轴向来回运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调节轴2上设有定位槽6,所述垂直定位卡4上设有插片7,且所述垂直定位卡4和所述插片7的截面形成e型结构,所述插片7用于插设在所述定位槽6内。所述定位槽设为条形结构的槽口,供所述插片在所述条形结构的槽口内来回活动,由于所述插片和所述定位槽固定后,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连杆就不会出现轴向旋转的情况,由此保证所述行走滑轮能够始终保持一个方向,并在所述管廊内壁上来回行走的目的。

根据图2和图4所示,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且还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轴向来回运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3的右端上下设有第二固定孔10,所述垂直定位卡4的上下两侧设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孔10和所述螺孔相互配合设置。通过利用所述第二固定孔10,将所述垂直定位卡和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固定为一体,保证所述智能平台宽度可调行走滑轮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所述垂直定位卡4和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3脱开的情况,由此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根据图4和图5所示,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卡设在所述伸缩调节轴支架上,且还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能够轴向来回运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竖杆8靠近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一侧设有第一弧形卡槽11,所述第一弧形卡槽11和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一侧相互配合设置;

所述垂直定位卡4设为u型结构框架,中心竖向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有第二弧形卡槽12,所述第二弧形卡槽12的槽内设有插片7,所述第二弧形卡槽12用于卡设所述伸缩调节轴2。所述第二弧形卡槽12和所述第一弧形卡槽11分别将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伸缩部进行限位,减少所述伸缩调节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轴从而导致所述伸缩调节轴的多连杆结构出现卡顿的情况,由此提高了所述伸缩调节轴2的使用寿命。

根据图6所示,当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尺寸到达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过短或过长的时候,则会导致所述行走滑轮不能很好的贴合在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上,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在伸缩尺寸达到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依然还能进行微调实现在所述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滑动行走的目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行走滑轮1包括u型支架14、弹簧13、滑轮支架15和滑轮本体19,所述u型支架14的u型槽底部用于安装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所述u型支架14的一侧连接所述滑轮支架15;

所述滑轮支架15设为u型结构,其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和所述u型支架14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滑轮支架15用于安装所述滑轮本体19,

所述u型支架1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活动槽16,所述活动槽16供所述u型支架14上设置的活动块17来回活动;所述活动块17设在所述u型支架14的两个端部,且向外延伸设置的卡设在所述活动槽16内。

根据图6所示,当所述伸缩调节轴的伸缩尺寸到达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过短或过长的时候,则会导致所述行走滑轮不能很好的贴合在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上,为保证所述伸缩调节轴在伸缩尺寸达到极限后,所述行走滑轮依然还能进行微调实现在所述管廊槽体的左右侧壁滑动行走的目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块17槽设为长条结构的开孔,所述活动槽16供所述活动块17左右来回活动,所述活动块17靠近所述u型支架14的u型凹槽内设有轴槽20,所述轴槽20和滑轮轴18轴向活动设置,所述滑轮轴18设在所述滑轮本体19的两端轴向中心位置。所述滑轮轴可在所述轴槽20内轴向旋转运动,所述滑轮本体贴合所述管廊侧壁后,推动所述智能移动平台,即可实现所述滑轮本体在所述管廊侧壁上行走移动的目的。所述活动槽17设为长条结构的开孔,可保证所述活动块能够在所述活动槽内来回的活动,从而使得所述弹簧来回收缩或拉伸时,所述滑轮支架也能来回活动的目的。

使用时,远离所述u型支架的u型槽口的一面连接所述伸缩调节轴2,所述u型支架的u型槽口内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滑轮支架,当所述滑轮本体在所述管廊侧壁滑动使用时,所述管廊侧壁上若有下凹面时,所述弹簧则拉开,所述活动块在所述活动槽的靠右侧位置,所述滑轮本体在凸起面上滑行移动;当所述管廊侧壁出现凸起面时,所述滑轮本体和所述凸起面接触,所述凸起面将所述滑轮本体向所述内模方向挤压,所述弹簧收缩,所述活动块向所述活动槽的左侧运动,此时所述滑轮即可在所述管廊侧壁的凸起面上来回活动。由此可保证所述滑轮本体19在所述管廊侧壁不论是凸起面或下凹面,均可贴合在所述管廊侧壁上来回滑动行走的目的。保证了所述伸缩调节轴在达到收缩或拉伸极限后,还能通过所述行走滑轮进行调整的目的,保证了所述行走滑轮始终贴合在管廊侧壁上并实现来回行走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