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扩头及其油缸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04057阅读:来源:国知局
0113的大小都是可以变化的。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
[0033]在初始状态下,中油腔20112内的油通过第一油孔2012排出,通过第二油孔2013向上油腔20111内进油,通过第三油孔2014向下油腔20113内进油。由此上活塞2021和上活塞杆2023向下移动且下活塞2022和下活塞杆2024向上移动,进而上挤扩臂50的上端在下活塞杆2024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下挤扩臂60的下端在上活塞杆2023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向邻近油缸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收缩。
[0034]其中,上活塞杆2023和下活塞杆2024之间的距离越小,即上活塞杆2023和下活塞杆2024靠的越近,上挤扩臂50与下挤扩臂60之间的夹角越大,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越趋向于排列在同一竖直直线上。由此可以使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在该旋扩头的径向上的尺寸变小,即上挤扩臂50的下端和下挤扩臂60的上端与油缸2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变小,以便使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伸入到孔内。
[0035]当需要扩孔时,旋挖挤扩钻机1的旋转动力头(图中未示出)通过驱动轴30带动油缸20旋转,进而油缸20带动套筒40旋转,套筒40带动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以油缸20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线进行旋转。而且,通过第一油孔2012向中油腔20112内进油,上油腔20111内的油通过第二油孔2013排出,下油腔20113内的油通过第三油孔2014排出。
[0036]由此上活塞2021和上活塞杆2023向上移动且下活塞2022和下活塞杆2024向下移动。进而上挤扩臂50的上端在下活塞杆2024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下挤扩臂60的下端在上活塞杆2023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向远离油缸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扩张,以便进行扩孔。
[0037]其中,上活塞杆2023和下活塞杆2024之间的距离越大,即上活塞杆2023和下活塞杆2024靠的越远,上挤扩臂50与下挤扩臂60之间的夹角越小,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越趋向于排列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由此可以使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在该旋扩头的径向上的尺寸变大,即上挤扩臂50的下端和下挤扩臂60的上端与油缸2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变大,以便进行扩孔。
[0038]由于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均受中油腔20112内的油的驱动,因此上活塞2021和上活塞杆2023的移动速度与下活塞2022和下活塞杆2024的移动速度相同。由此上挤扩臂50的上端的移动速度与下挤扩臂60的下端的移动速度相同,从而可以使上挤扩臂50的下端和下挤扩臂60的上端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就是说,当上挤扩臂50的上端向下移动、下挤扩臂60的下端向上移动时,上挤扩臂50的下端和下挤扩臂60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并不移动。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在扩孔过程中始终接触土体,从而可以使扩孔壁更加稳定、不易坍塌,由此可以更好地进行扩孔。
[0039]扩孔完毕后,可以安装上述方式使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向邻近油缸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收缩,以便上挤扩臂50和下挤扩臂60退出该孔。
[0040]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扩头可以更好地进行扩孔。
[0041]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旋挖挤扩钻机1包括旋转动力头(图中未不出)、驱动轴30、双回转装置10和旋扩头。
[0042]双回转装置10包括外环件101、内环件102、连接环1081、连接件1082、第一子盘轴1035、第二子盘轴1036、第一轮盘104、第二轮盘105、第一油管1061、第二油管1062。
[0043]如图2-图4所示,外环件101套装在内环件102上,该旋转动力头用于驱动内环件102旋转。
[0044]内环件102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内环件102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便在外环件101的内周壁与内环件102的外周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油槽1021和环形的第二油槽1022。
[0045]有利地,第一油槽1021的上方设有第一密封圈1091,第一油槽1021的下方设有第二密封圈1092,第二油槽1022的上方设有第三密封圈1093,第二油槽1022的下方设有第四密封圈1094。换言之,从上向下依次排列有第一密封圈1091、第一油槽1021、第二密封圈1092、第三密封圈1093、第二油槽1022和第四密封圈1094。由此可以防止第一油槽1021和第二油槽1022内的油泄露。
[0046]其中,第二密封圈1092和第三密封圈1093可以是同一个密封圈。
[0047]外环件101内设有与第一油槽1021相连的第一油路(图中未示出)以及与第二油槽1022连通的第二油路(图中未示出),内环件102内设有与第一油槽1021相连的第三油路1023以及与第二油槽1022连通的第四油路1024。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五油管1065与该第一油路相连,第六油管1066与该第二油路相连。
[0048]如图4所示,具体地,该第一油路和该第二油路中的每一个沿外环件101的径向延伸,第三油路1023和第四油路1024中的每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
[004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双回转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上端盖1071、下端盖1072、上轴承1073和下轴承1074。上端盖1071固定在外环件101的上端,下端盖1072固定在外环件101的下端。有利地,上端盖1071和下端盖1072均为环形,内环件102的上沿向上伸出上端盖1071(即内环件102的上沿位于上端盖1071的上方),内环件102的上沿向下伸出下端盖1072(即内环件102的下沿位于下端盖1072的下方)。
[0050]上轴承1073设在外环件101的上部,下轴承1074设在外环件101的下部,内环件102的上部支承在上轴承1073上,内环件102的下部支承在下轴承1074上。由此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内环件102。
[0051 ]如图4所示,外环件101的上部构造有上台阶部1013,外环件101的下部构造有下台阶部1014。其中,上轴承1073夹持在上端盖1071与上台阶部1013之间,下轴承1074夹持在下端盖1072与下台阶部1014之间。由此可以使双回转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
[0052 ]如图2-图4所示,连接环1081水平地设置,连接环1081的径向和周向分别与内环件102的径向和周向一致(相同)。连接环1081位于内环件102和外环件101的下方,连接环1081通过连接件1082与内环件102相连。也就是说,连接件1082的上端与内环件102相连,连接件1082的下端与连接环1081相连。由此内环件102可以通过连接件1082带动连接环1081旋转。
[0053]有利地,连接件1082可以是连接板,即连接件1082可以是板状,由此可以使内环件102更好地通过连接件1082带动连接环1081旋转,即板状的连接件1082可以更好地传递动力(扭矩)。
[0054]而且,通过利用连接件1082将内环件102和连接环1081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小内环件102的长度,即利用连接件1082取代内环件102的一部分。驱动轴30向下穿过内环件102和连接环1081。在利用旋挖挤扩钻机1钻孔、扩孔时,驱动轴30可能会偏离原来的位置,通过减小内环件102的长度,从而可以在驱动轴30发生偏离时,减小驱动轴30对内环件102的破坏,尤其是减小驱动轴30对内环件102的密封结构的破坏。
[0055]有利地,连接件1082可以是弹性连接板。由此在驱动轴30发生偏离时,连接件1082可以通过弹性变形释放掉一部分力,从而可以使内环件102不致受到损坏,确保内环件102的密封精度。
[0056]有利地,连接件1082为多个,多个连接件1082沿连接环1081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
[0057]如图4所示,第一子盘轴1035和第二子盘轴1036均与连接环1081的外周面相连,第一子盘轴1035和第二子盘轴1036位于连接环1081的同一径向上。当然,第一子盘轴1035和第二子盘轴1036也可以位于连接环1081的不同径向上。第一轮盘104可旋转地套装在第一子盘轴1035上,第二轮盘105可旋转地套装在第二子盘轴1036上。
[0058]第一子盘轴1035的周壁上设有沿第一子盘轴1035的周向延伸的第三凹槽以便在第一子盘轴1035与第一轮盘104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三油槽1031,第二子盘轴1036的周壁上设有沿第二子盘轴1036的周向延伸的第四凹槽以便在第二子盘轴1036与第二轮盘105之间形成环形的第四油槽1032。
[0059]如图4所示,有利地,在第一子盘轴1035的轴向上,在第三油槽10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密封圈1095和第六密封圈1096,在第二子盘轴1036的轴向上,在第四油槽103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七密封圈1097与第八密封圈1098。由此可以防止第三油槽1031和第四油槽1032内的油泄露。
[0060]第一子盘轴1035内设有与第三油槽1031连通的第五油路1033,第二子盘轴1036内设有与第四油槽1032连通的第六油路1034。第一轮盘104内设有与第三油槽1031连通的第七油路1041,第二轮盘105内设有与第四油槽1032连通的第八油路1051。
[0061 ] 如图4所示,具体地,第五油路1033和第六油路10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