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756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便桥和一根H型钢,每个所述半圆形便桥均包括平面钢板和球面钢板,所述平面钢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吊环结构,所述平面钢板的下表面和所述球面钢板相对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平面钢板的所述球面钢板的底面边沿上焊接有半环形凸台;所述H型钢与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的直径边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的直径边插入所述H型钢的凹槽内并与所述H型钢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要部件为三个,安装极为方便,而且由于组成部件较少,运输起来也较为方便,并且安装搭建投入使用后,基本不需要进行维护,安装搭建极为方便,对后续施工的影响极小,有利于降低后续施工的时间成本。
【专利说明】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涉及地下工程的项目也逐渐增多。城市中地下工程项目绝大多数采用非开挖技术进行施工,由于该技术对地表活动干扰较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果,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即便是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地下工程项目仍需要开挖出工作井,然后通过工作井进行地下施工。如果工作井的位置在日常使用的道路内,为了保证开挖有工作井的道路路面被破除后在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仍能继续安全通行,通常会采用在工作井上方搭建临时便桥。为了保证车辆及行人的安全通行,临时便桥多采用钢制材料搭建。而现有钢制便桥多采用桁架结构、横梁、纵梁与钢板结合搭建,不仅运输不便而且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进度也比较缓慢,同时桁架维护和检修也较为繁琐,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运输方便、易安装且可提高后续施工效率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的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便桥和一根H型钢,每个所述半圆形便桥均包括平面钢板和球面钢板,所述平面钢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吊环结构,所述平面钢板的下表面和所述球面钢板相对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平面钢板的所述球面钢板的底面边沿上焊接有半环形凸台;所述H型钢与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的直径边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的直径边插入所述H型钢的凹槽内并与所述H型钢可拆卸连接。
[0005]上述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所述半圆形便桥还包括位于所述平面钢板与所述球面钢板之间的连接筋板;所述平面钢板和所述球面钢板分别与所述连接筋板焊接。
[0006]上述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所述球面钢板的球面直径为11米。
[0007]上述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所述H型钢的两个相对的侧面钢板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定位孔;与所述H型钢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半圆形便桥的直径边设有第二定位孔;与所述H型钢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半圆形便桥和所述H型钢通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定位销可拆卸连接。
[0008]上述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所述半环形凸台沿所述半圆形便桥直径方向的宽度为25厘米。
[0009]上述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所述平面钢板的直径为2.4米,所述球面钢板在所述平面钢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球面钢板的面积大小相等。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要部件为三个,安装极为方便,而且由于组成部件较少,运输起来也较为方便,并且安装搭建投入使用后,基本不需要进行维护,由于安装搭建极为方便,所以对后续施工的影响极小,有利于降低后续施工的时间成本。
[0012]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球面钢板作为承力构件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的结构预应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承重能力,提高便桥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少便桥装置因大型或重型车辆或装置快速通过时出现位置偏移,进而避免行人或车辆掉进工作井或基坑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的平面钢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的球面钢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的半圆形便桥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半圆形便桥,2-平面钢板,3-球面钢板,4-第一定位孔,5-第二定位孔,6-H型钢,7-吊环结构,8-半环形凸台,9-定位销,10-直径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001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便桥I和一根H型钢6,每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均包括平面钢板2和球面钢板3,所述平面钢板2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吊环结构7,所述平面钢板2的下表面和所述球面钢板3相对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平面钢板2的所述球面钢板3的底面边沿上焊接有半环形凸台8 ;所述H型钢6与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的直径边10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的直径边10插入所述H型钢的凹槽内并与所述H型钢6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吊环结构7目的是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吊装或移除,降低施工难度,从而提高施工速度。
[0019]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与拆卸,所述H型钢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钢板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定位孔4 ;与所述H型钢6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半圆形便桥I的直径边10上设有第二定位孔5,这样与所述H型钢6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半圆形便桥I和所述H型钢6可以通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4和所述第二定位孔5的定位销9可拆卸连接。
[0020]为了便于所述平面钢板2和所述球面钢板3之间的固定连接,除了采用直接焊接之外,还可以加设连接筋板,所述平面钢板2和所述球面钢板3分别与所述连接筋板焊接,这样可以减小直接焊接形成的焊接点的应力,提高所述半圆形便桥I的使用寿命。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面钢板3优选球面直径为11米的球面钢板,所述半环形凸台8优选沿所述半圆形便桥I直径方向的宽度为25厘米的半环形凸台,而所述平面钢板2优选直径为2.4米的平面钢板,且所述球面钢板3在所述平面钢板2上的投影与所述球面钢板3的面积大小相等。
[002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球面钢板3作为承力结构,不仅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间部分受力传递到本实用新型与地面接触部分,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预应力,保证了所述平面钢板2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承重能力,而且由于球面钢板能够使中间部位承受的压力向四周分散,减少受力面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小长时间承受压力下出现的范性形变对本实用新型的影响,从而提高便桥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所述球面钢板3与平面钢板相比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大型或重型车辆或装置快速通过时,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在大型或重型车辆或装置快速通过之后,本实用新型不会出现位置偏移,进而避免行人或车辆因便桥装置发生移动而陷落于工作井或基坑内的事故。
[0023]为了便于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在加工所述半圆形便桥I时,可以将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与所述H型钢6焊接在一起,然后将另一块所述半圆形便桥I与所述H型钢6通过所述定位销9可拆卸连接。
[0024]施工时,将两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通过所述H型钢6固定连接好之后,再对将破除的道路进行简单修整,然后将拼装完成后的本实用新型将整体吊入提前挖好的槽内即可使用。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极为简单,拼装起来也极为方便,因而将本实用新型用在普通便桥的搭设上,可节省普通便桥在道路施工时,安装与拆除过程繁琐,节省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25]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半圆形便桥(I)和一根H型钢¢),每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均包括平面钢板(2)和球面钢板(3),所述平面钢板(2)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吊环结构(7),所述平面钢板(2)的下表面和所述球面钢板(3)相对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平面钢板⑵的所述球面钢板⑶的底面边沿上焊接有半环形凸台⑶;所述H型钢(6)与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I)的直径边(10)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半圆形便桥⑴的直径边(10)插入所述H型钢(6)的凹槽内并与所述H型钢(6)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便桥(I)还包括位于所述平面钢板(2)与所述球面钢板(3)之间的连接筋板;所述平面钢板(2)和所述球面钢板(3)分别与所述连接筋板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钢板(3)的球面直径为11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钢板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定位孔(4);与所述H型钢(6)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半圆形便桥⑴的直径边(10)设有第二定位孔(5);与所述H型钢(6)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半圆形便桥(I)和所述H型钢(6)通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4)和所述第二定位孔(5)的定位销(9)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凸台(8)沿所述半圆形便桥(I)直径方向的宽度为2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小型拼装式便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钢板(2)的直径为2.4米,所述球面钢板(3)在所述平面钢板(2)上的投影与所述球面钢板(3)的面积大小相等。
【文档编号】E01D15/12GK204080612SQ20142052889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聂树明, 温卫强 申请人:北京创岩佳合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