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净高钢梁式悬灌梁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000发布日期:2018-12-14 22:49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净高钢梁式悬灌梁挂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悬灌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净高钢梁式悬灌梁挂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其施工普遍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而挂篮是悬臂浇筑法施工的关键设备,常用的挂篮结构形式有三角挂篮、菱形挂篮等。

在悬臂浇筑法施工过程中,节段混凝土的重量传递至挂篮主桁架机构承担。为保证受力稳定,挂篮的主桁架高度均采用三角形、菱形等结构,具有较大的结构高度。因此,现有挂篮存在以下问题:

(1)当桥面上方有高压线、桥梁等结构物,对桥面净空有限制时,常用的挂篮结构不能满足净空要求;

(2)因现有挂篮的高度较大,结构重心较高,如果安装精度不足,挂篮在走行过程中存在较大晃动,且走行所需力量较大,施工困难且安全隐患较大;

(3)现有挂篮的侧面受风面积较大,抗风能力较弱,在沿海、山区等风力较大的地区施工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低净高钢梁式悬灌梁挂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挂篮因高度较大所导致的施工安装困难且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低净高钢梁式悬灌梁挂篮,包括上承重机构、后锚机构、行走机构、悬吊机构和下承重机构;

所述上承重机构包括纵向钢梁,所述纵向钢梁上部的前端固定有前上横梁,所述纵向钢梁上部的中部固定有后上横梁;

所述后锚机构包括后锚梁桁架和锚杆,所述后锚梁桁架垂直搭接在所述纵向钢梁的上部,所述锚杆依次穿过所述后锚梁桁架、所述纵向钢梁和箱梁顶板;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轨道和用于支撑轨道的后锚支座、前支座,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箱梁顶板上,所述后锚支座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梁的后端,所述前支座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梁的中部;

所述悬吊机构为前悬吊杆和后悬吊杆;

所述下承重机构包括底纵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所述底纵梁固定在所述箱梁底板的下部,所述前下横梁固定在所述底纵梁的前端,所述后下横梁固定在所述底纵梁的后端,所述前悬吊杆的顶端与前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悬吊杆的底端与前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悬吊杆的顶端与后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悬吊杆的底端与后下横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纵向钢梁包括上下两层固定连接的工字钢,每层所述的工字钢之间固定连接,位于纵向钢梁端部的工字钢的外侧固定有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前上横梁通过锚栓与所述纵向钢梁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后上横梁通过锚栓与所述纵向钢梁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锚杆的上端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后锚梁桁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轨道通过预埋精轧螺纹钢和螺栓锚固在箱梁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前悬吊杆的顶端锚固在前上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后悬吊杆的顶端锚固在后上横梁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采用纵向钢梁作为挂篮上承重系统的纵向钢梁,比常规挂篮的纵向钢梁高度降低3米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挂篮高度、挂篮重心及侧面受风面积,适用于对桥面净空及抗风能力有特殊要求的悬灌梁施工。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菱形挂篮纵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悬灌梁挂篮纵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灌梁挂篮横断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悬灌梁挂篮纵向钢梁横断面图。

图中,1.1为纵向钢梁,1.2为前上横梁,1.3为后上横梁,2.1为锚杆,2.2为后锚梁桁架,3.1为轨道,3.2为后锚支座,3.3为前支座,4.1为前悬吊杆,4.2为后悬吊杆,5.1为后下横梁,5.2为前下横梁,5.3为底纵梁,6为箱梁顶板,7为箱梁底板,8为钢板,9为工字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一种低净高钢梁式悬灌梁挂篮,包括上承重机构、后锚机构、行走机构、悬吊机构和下承重机构;

所述上承重机构包括纵向钢梁1.1,所述纵向钢梁1.1上部的前端固定有前上横梁1.2,所述纵向钢梁1.1上部的中部固定有后上横梁1.3;

所述后锚机构包括后锚梁桁架2.2和锚杆2.1,所述后锚梁桁架2.2垂直搭接在所述纵向钢梁1.1的上部,所述锚杆2.1依次穿过所述后锚梁桁架2.2、所述纵向钢梁1.1和箱梁顶板6;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轨道3.1和用于支撑轨道3.1的后锚支座3.2、前支座3.3,所述轨道3.1固定在所述箱梁顶板6上,所述后锚支座3.2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梁1.1的后端,所述前支座3.3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梁1.1的中部;

所述悬吊机构为前悬吊杆4.1和后悬吊杆4.2;

所述下承重机构包括、底纵梁5.3、前下横梁5.2和后下横梁5.1,所述底纵梁5.3固定在所述箱梁底板7的下部,所述前下横梁5.2固定在所述底纵梁5.3的前端,所述后下横梁5.1固定在所述底纵梁5.3的后端,所述前悬吊杆4.1的顶端与前上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前悬吊杆4.1的底端与前下横梁5.2固定连接,所述后悬吊杆4.2的顶端与后上横梁1.3固定连接,所述后悬吊杆4.2的底端与后下横梁5.1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钢梁1.1包括上下两层固定连接的工字钢9,每层纵向钢梁1.1由三根I56a工字钢9组成,一共六根。每层所述的工字钢9之间固定连接,位于纵向钢梁1.1端部的工字钢9的外侧固定有钢板8。上下两层工字钢9之间翼板进行间断焊接,在工字钢9外侧焊接20mm厚钢板8,形成一个整体钢箱,钢板8与工字钢9之间焊接采用坡口焊。根据挂篮设计荷载不同,工字钢9的规格与数量可进行调整。

所述前上横梁1.2通过锚栓与所述纵向钢梁1.1固定。所述后上横梁1.3通过锚栓与所述纵向钢梁1.1固定。所述锚杆2.1的上端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后锚梁桁架2.2上。所述轨道3.1通过预埋精轧螺纹钢和螺栓锚固在箱梁顶板6上。所述前悬吊杆4.1的顶端锚固在前上横梁1.2上。所述后悬吊杆4.2的顶端锚固在后上横梁1.3上。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