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6706发布日期:2020-12-01 10:5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制梁的横桥向湿接缝结构,通常将不同预制梁的预埋钢筋进行焊接连接,然后进行湿接缝其它钢筋的安装,并采用吊模进行湿接缝混凝土的浇筑。由于湿接缝的操作空间小,钢筋绑扎施工困难,现浇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影响了工程质量;在其浇筑前需支模及其之后的拆模需要大量人工,施工速度较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预制梁的横桥向湿接缝结构操作空间小,钢筋绑扎施工困难,现浇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影响了工程质量;混凝土浇筑的支模、拆模需要大量人工,施工速度较慢,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包括钢板梁、预制桥面板和现浇桥面板;

所述钢板梁成对竖直设置;

所述预制桥面板搭设于两个钢板梁的上端面之间,所述预制桥面板包括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所述左预制板靠近右预制板的一端设置有左环形钢筋,所述右预制板靠近左预制板的一端设置有右环形钢筋,所述左环形钢卷和右环形钢筋交错设置,所述左桥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左钢板,所述右桥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右钢板,所述左钢板一端和右钢板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现浇桥面板设置于预制桥面板顶面且将左环形钢筋和右环形钢筋包覆。

其中,两个所述钢板梁之间设置有上横隔板和下横隔板,所述上横隔板包括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左隔板的一端铰接有上连接板,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通过上连接板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横隔板与上横隔板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上横隔板和下横隔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上横隔板的连接座和下横隔板的连接座之间固定设置有斜撑。

其中,所述左钢板靠近右钢板的一端向上弯折呈90度,所述右钢板结构同左钢板,所述左钢板和右钢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现浇桥面板内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铺装钢筋和顺桥向钢筋,所述顺桥向钢筋垂直穿过左环形钢筋和右环形钢筋并分别与左环形钢筋和右环形钢筋捆扎。

其中,所述左钢板和右钢板上均设置有多个预制螺栓,多个所述预制螺栓一端固定连接于钢板,另一端延伸固定于预制桥面板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利用预制桥面板底面的钢板充当传统浇筑模板,浇筑完成后无需拆除,使得所费人工较少、施工难度更低;在钢板梁吊装前就可完成预制桥面板和钢板梁的固定连接,使得预制桥面板混凝土提早完成收缩徐变,且与钢板梁一同吊装避免安装预制桥面板时产生荷载使得钢板梁变形,可减小钢梁的应力;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内的环形钢筋两侧交错搭接,不需绑扎、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的部分俯视图;

标号说明:

1、钢板梁;11、上横隔板;111、上连接板;12、下横隔板;13、连接座;14、斜撑;

2、预制桥面板;21、左预制板;211、左环形钢筋;212、左钢板;22、右预制板;221、右环形钢筋;222、右钢板;23、预制螺栓;

3、现浇桥面板;31、铺装钢筋;32、顺桥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包括钢板梁1、预制桥面板2和现浇桥面板3;

所述钢板梁1成对竖直设置;

所述预制桥面板2搭设于两个钢板梁1的上端面之间,所述预制桥面板2包括左预制板21和右预制板22,所述左预制板21靠近右预制板22的一端设置有左环形钢筋211,所述右预制板22靠近左预制板21的一端设置有右环形钢筋221,所述左环形钢卷和右环形钢筋221交错设置,所述左桥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左钢板212,所述右桥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右钢板222,所述左钢板212一端和右钢板222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现浇桥面板3设置于预制桥面板2顶面且将左环形钢筋211和右环形钢筋221包覆。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利用预制桥面板底面的钢板充当传统浇筑模板,浇筑完成后无需拆除,使得所费人工较少、施工难度更低;在钢板梁吊装前就可完成预制桥面板和钢板梁的固定连接,使得预制桥面板混凝土提早完成收缩徐变,且与钢板梁一同吊装避免安装预制桥面板时产生荷载使得钢板梁变形,可减小钢梁的应力;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内的环形钢筋两侧交错搭接,不需要绑扎、施工方便。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钢板梁1之间设置有上横隔板11和下横隔板12,所述上横隔板11包括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左隔板的一端铰接有上连接板111,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通过上连接板111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横隔板12与上横隔板11结构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下横隔板和钢板梁进行焊接,吊装完成后只需利用以铰链与横隔板相连的连接板连接两端横隔板,避免了传统使用的焊接,简化了工序,节约了工时。

进一步的,所述上横隔板11和下横隔板12上均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上横隔板11的连接座13和下横隔板12的连接座13之间固定设置有斜撑14。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下横隔板间斜撑的设置,提高了预制组合梁的受力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左钢板212靠近右钢板222的一端向上弯折呈90度,所述右钢板222结构同左钢板212,所述左钢板212和右钢板2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现浇桥面板3内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铺装钢筋31和顺桥向钢筋32,所述顺桥向钢筋32垂直穿过左环形钢筋211和右环形钢筋221并分别与左环形钢筋211和右环形钢筋221捆扎。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铺装钢筋和顺桥向钢筋的设置,使得湿接缝处的混凝土与铺装混凝土可以一起现浇,不仅加快施工进度,且提高桥梁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左钢板212和右钢板222上均设置有多个预制螺栓23,多个所述预制螺栓23一端固定连接于钢板,另一端延伸固定于预制桥面板2内部。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包括钢板梁1、预制桥面板2和现浇桥面板3;

所述钢板梁1成对竖直设置;

所述预制桥面板2搭设于两个钢板梁1的上端面之间,所述预制桥面板2包括左预制板21和右预制板22,所述左预制板21靠近右预制板22的一端设置有左环形钢筋211,所述右预制板22靠近左预制板21的一端设置有右环形钢筋221,所述左环形钢卷和右环形钢筋221交错设置,所述左桥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左钢板212,所述右桥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右钢板222,所述左钢板212一端和右钢板222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现浇桥面板3设置于预制桥面板2顶面且将左环形钢筋211和右环形钢筋221包覆;

两个所述钢板梁1之间设置有上横隔板11和下横隔板12,所述上横隔板11包括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左隔板的一端铰接有上连接板111,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通过上连接板111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横隔板12与上横隔板11结构相同;

所述上横隔板11和下横隔板12上均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上横隔板11的连接座13和下横隔板12的连接座13之间固定设置有斜撑14;

所述左钢板212靠近右钢板222的一端向上弯折呈90度,所述右钢板222结构同左钢板212,所述左钢板212和右钢板2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现浇桥面板3内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铺装钢筋31和顺桥向钢筋32,所述顺桥向钢筋32垂直穿过左环形钢筋211和右环形钢筋221并分别与左环形钢筋211和右环形钢筋221捆扎;

所述左钢板212和右钢板222上均设置有多个预制螺栓23,多个所述预制螺栓23一端固定连接于钢板,另一端延伸固定于预制桥面板2内部。

上述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的施工过程为:

1)提前将两段预制桥面板分别于钢板梁固定连接,并将两个钢板梁吊装到位后,在两钢板梁间上、下横隔板处转动上、下连接板并使用螺栓连接两侧横隔板,其后用螺栓连接两侧预制桥面板下部的左钢板和右钢板且采取使用密封条等措施防止露浆;

2)进行湿接缝内的顺桥向钢筋以及铺装层钢筋的绑扎,而后倒入现浇混凝土将预制组合梁浇筑成一个整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组合梁湿接缝结构,利用预制桥面板底面的钢板充当传统浇筑模板,浇筑完成后无需拆除,使得所费人工较少、施工难度更低;在钢板梁吊装前就可完成预制桥面板和钢板梁的固定连接,使得预制桥面板混凝土提早完成收缩徐变,且与钢板梁一同吊装避免安装预制桥面板时产生荷载使得钢板梁变形,可减小钢梁的应力;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内的环形钢筋两侧交错搭接,不需绑扎、施工方便;

上、下横隔板和钢板梁进行焊接,吊装完成后只需利用以铰链与横隔板相连的连接板连接两端横隔板,避免了传统使用的焊接,简化了工序,节约了工时;

通过上、下横隔板间斜撑的设置,提高了预制组合梁的受力能力;

通过铺装钢筋和顺桥向钢筋的设置,使得湿接缝处的混凝土与铺装混凝土可以一起现浇,不仅加快施工进度,且提高桥梁的整体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