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58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芳纶复合材料的钻孔加工,具体涉及ー种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航空航天制造业中。芳纶复合材料是ー种非常难加工的材料,该材料结构在钻孔加工时,被加工表面粗糙度低,易出现分层现象。而现有的复合材料铣削加工刀具主要是螺旋刃整体合金钻头,该钻头的钻尖结构设不合理,而且钻头均无侧刃,因此,使得钻头的钻尖和侧刃刃ロ不锋利、切削阻カ大,加剧了刀具的磨损,最終,导致了钻头加工效率低、加工质量差以及寿命短的效果,而且,芳纶复合材料被加工表面粗糙度低,易出现分层或抽丝现象。因此,很难满足芳纶复合材料优质高效的加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特别提供ー种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该鱼鳞钻结构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方便,克服了传统钻头的缺陷,切削阻力小、可以实现高速切削,侧刃达到了以铣 代磨的效果,钻尖结构适用于薄壁结构的钻孔,提高了芳纶复合材料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并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包括鱼鳞钻的刃部(1),以及与刃部
(I)连接的柄部(2),其中,所述刃部⑴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向心角(3)为14° 16°,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后角(12)为40° 45°,所述刃部(I)的上侧刃是由切削单元组成;所述刃部(I)上侧刃的螺旋角(4)为28。 30° ;所述切削単元的切削长度(5)为O. 05 O. 1mm,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前角(6)为14° 16°,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角(8)为20° 25°,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刀面沿圆柱面宽度(9)为O O. 01mm。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后角(12)为40° 45°。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切削单元是由左右对称交错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螺旋槽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多2条。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左螺旋槽
(13)为16条;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右螺旋槽(14)为14条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螺旋槽深度为刀具直径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I)上侧刃螺旋槽深度(7)为 I. 2mmο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鱼鳞钻的钻芯厚度(11)为O. 5mmο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鱼鳞钻上设置有排屑槽,排屑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10)为50mm。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切削単元的主切削刃长为O. 05 O. 1mm。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向心角⑶为14° 16°,形成“三尖两刃钻”的结构,刃部⑴的侧刃是由切削单元组成的,切削刃鋒利,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切削阻力,而且可以实现高速切削,侧刃达到了以铣代磨的效果,钻尖结构又适用于薄壁结构的钻孔,因此,提高了芳纶复合材料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图I为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I中刃部通过刀具轴线沿螺旋槽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图I中沿C-C线剖面图;图4为图I中沿A-A线剖面图;图5为图I中沿B-B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包括鱼鳞钻的刃部(I),以及与刃部(I)连接的柄部(2),其中,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向心角(3)为14°,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后角(12)为40°,所述刃部(I)的上侧刃是由切削单元组成;所述刃部⑴上侧刃的螺旋角⑷为28。;所述切削単元的切削长度(5)为O. 05mm,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前角(6)为14° 16°,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角(8)为22°,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刀面沿圆柱面宽度(9)为0mm。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切削单元是由左右对称交错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形成。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螺旋槽深度为刀具直径的7%。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I)上侧刃螺旋槽深度
(7)为 I. 2mm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螺旋槽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多2条。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左螺旋槽(13)为16条;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右螺旋槽(14)为14条。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鱼鳞钻的钻芯厚度(11)为O. Omm0[0028]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鱼鳞钻上设置有排屑槽,排屑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10)为50mm。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切削単元的主切削刃长为
O.05mmo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包括鱼鳞钻的刃部(I),以及与刃部(I)连接的柄部(2),其中,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向心角(3)为16°,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后角(12)为45°,所述刃部(I)的上侧刃是由切削单元组成;所述刃部(I)上侧刃的螺旋角(4)为30° ;所述切削単元的切削长度(5)为O. 1mm,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前角(6)为14° 16°,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角(8)为为24°,切削単元 的切削刃后刀面沿圆柱面宽度(9)为O. 01mm。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切削单元是由左右对称交错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形成。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螺旋槽深度为刀具直径的8%。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I)上侧刃螺旋槽深度
(7)为 I. 2mm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螺旋槽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多2条。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左螺旋槽(13)为16条;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右螺旋槽(14)为14条。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鱼鳞钻的钻芯厚度(11)为
O.Omm0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鱼鳞钻上设置有排屑槽,排屑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10)为50mm。本实施例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中,所述切削単元的主切削刃长为
O.Imm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包括鱼鳞钻的刃部(1),以及与刃部(I)连接的柄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向心角(3)为14° 16°,所述刃部⑴上侧刃的螺旋角⑷为28° 30°所述刃部⑴的上侧刃是由切削单元组成;所述切削単元的切削长度(5)为O. 05 O. 1_,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前角(6)为14° 16°,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角(8)为20° 25°,切削単元的切削刃后刀面沿圆柱面宽度(9)为O O. 01mm。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钻上设置有排屑槽,排屑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10)为50mm。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钻的钻芯厚度(11)为 O. 5mmο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I)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后角(12)为40° 45°。
5.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单元是由左右对称交错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形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深度为刀具直径的7% 8%。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干所述刃部(I)上侧刃螺旋槽深度(7)为I. 2mm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的左螺旋槽(13)比右螺旋槽(14)多2条。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左螺旋槽(13)为16条;所述刃部上侧刃的右螺旋槽(14)为14条。
10.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単元的主切削刃长为O. 05 O. I臟。
专利摘要一种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包括鱼鳞钻的刃部(1),以及与刃部(1)连接的柄部(2),其中,所述刃部(1)上钻尖的两条主切削刃的向心角(3)为14°~16°,所述刃部(1)的上侧刃是由切削单元组成;所述刃部(1)上侧刃的螺旋角(4)为28°~30°;本实用新型特别提供的加工芳纶复合材料鱼鳞钻,该鱼鳞钻结构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方便,克服了传统钻头的缺陷,切削阻力小、可以实现高速切削,侧刃达到了以铣代磨的效果,钻尖结构适用于薄壁结构的钻孔,提高了芳纶复合材料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并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6F1/16GK202480160SQ2012200644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刘沛禹, 唐臣升, 李晓峰, 李研, 王玉娇, 苏万强 申请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