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07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包括:芯棒,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细段及粗段,所述粗段设置有中空腔;端帽,用于固定所述制动软管的一端部,并保持所述制动软管在预定位置上;模具,其由上盖与下盖枢设而成,在所述模具中形成有芯棒容置槽以及保护套容置槽。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安装保护套的效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设计及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乘用车的制动性能是乘用车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动软管是制动系统管路中最重要的一个零部件,连接着整车的制动硬管和制动卡钳,安装在整车悬架上,随着车辆上下运动和转向运动。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0003]制动软管一般包括设置于两端的金属接头,还包括软管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套,其中,保护套在制动软管上一般起定位和保护的作用。
[0004]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制动软管局部纵剖视图,其软管本体7外径A为Φ 10.5mm (即10.5mm直径),而现有的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手工把保护套装配到软管本体上的。图1中保护套8内径B—般处于Φ IlmnT Φ 11.5mm之间,即在保护套与软管之间存在有间隙,为了防止软管本体7与保护套8之间出现相对滑动,一般会在保护套8与软管本体7之间采用胶水(如502胶水或其他化学合成粘剂)粘接,即在保护套8与软管本体7之间形成有胶水层9。
[0005]但是,现有的这种制动软管的保护套装配方式,存在有如下的不足之处:
[0006]首先,现有的这种装配方式中,由于需要将保护套通过胶水逐个粘接,而一个制动软管上常常需要多个保护套,这种多次装配的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在粘接过程中保护套位置容易窜动,很难实现多个保护套的装配一次完成,以及很难实现每个保护套的精准定位。
[0007]其次,由于胶水是化学合成剂,采用胶水粘接保护套,会存在软管本体的橡胶可能会出现腐蚀开裂,或者由于胶水出现失效以使保护套非正常移动的现象,由于制动软管是高安全件,现有的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8]另外,在制动软管设计阶段需要不断调整保护套的位置,而现有的这种装配方法,由于采用胶水粘接固定,无法调整保护套的位置,需要重新制作新的制动软管的样件,增加了设计成本和时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可以提高安装保护套的效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生产及设计成本。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包括:
[0011]芯棒,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细段、粗段以,所述粗段设置有用于容纳制动软管的中空腔;
[0012]端帽,用于固定所述制动软管的一端部,并保持所述制动软管在预定位置上;[0013]模具,其由上盖与下盖枢设而成,在所述模具中形成有芯棒容置槽,在所述芯棒容置槽上间隔设置有保护套容置槽。
[0014]其中,进一步包括:牵引装置,与所述芯棒的细部相配合,牵引所述芯棒的细段使所述芯棒从所述模具的芯棒容置槽中抽离出来。
[0015]其中,所述模具与所述牵引装置均固定设置于一工装平台上,所述牵引装置连接有一卡板,所述卡板设置有缺口,所述芯棒的细段端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0016]其中,所述卡持部为锲形结构。
[0017]其中,所述模具的上盖与下盖通过一锁紧机构相锁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上盖上的扳手以及设置于下盖上的卡持片。
[0018]其中,所述保护套的内径比所述制动软管的外径小0.2^0.3mm。
[0019]其中,所述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芯棒容置槽的外径。
[0020]其中,所述端帽与所述工装平台相固定。
[0021]其中,在所述端帽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芯棒的轴向的棒状突起;
[0022]其中,所述端帽设置为不对称的偏心结构。
[0023]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4]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采用安装设备,对制动软管的保护套实现膨胀装配,可以实现一次性在一条制动软管上安装多个保护套,且可以保证每个保护套的精确定位,提闻了生广效率;
[0025]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的膨胀装配的方式,无需采用粘水粘接,不会出现保护套松脱以及其他安全性隐患,安全性好;
[0026]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制动软管与保护套之间为膨胀装配的关系,通过对滑移力进行控制,可以及时调整保护套的位置,方便设计更改,又不影响保护套的作用,从而降低的设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现有的一种制动软管局部纵剖视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制动软管的示意图;
[0030]图3是图2中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将软管套设于芯棒中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将芯棒置于模具中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合上模具上盖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牵引芯棒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打开模具上盖的示意图;[003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取走芯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制动软管的示意图;并请结合图3中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制动软管至少包括有软管I以及套设于该软管I上的多个保护套2,不同的保护套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可以起定位或保护的作用。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保护套2的内径B为Φ IOmnT Φ 10.3mm,而,而软管I的外径A要比保护套2的内径大0.2^0.3mm。这样,在保护套2与软管I配合后,两者之间的滑移力一般会不小于50牛顿(N)。但是由于保护套2的内径要小于软管I的外径,故如何将保护套(特别是多个保护套)顺利装配到软管上并按照设计要求定位成为此种装配必须解决的课题,本实用新型需要借助一种安装设备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快速装配。
[0040]如图4所示,示出了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芯棒的结构示意图。并请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设备包括有芯棒3,该芯棒3包括相互连接的细段30与粗段31,其中,粗段31设置有用于容纳制动软管I的中空腔;该安装设备进一步包括有一端帽32用于固定该制动软管I的一端部(即制动软管I露出于芯棒粗段31之外的端部),并保持该制动软管I在预定位置上,起限位作用;而在细段30的端部设置有卡持部33,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可以为一锲形结构,即端部往中部逐渐变小。
[0041]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套2可以套设在芯棒3的细段30上。
[0042]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将芯棒置于模具中的示意图,并请一并结合图7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设备进一步包括有模具4,其由上盖40与下盖41枢设而成,在所述模具4中形成有芯棒容置槽42,在所述芯棒容置槽42上间隔设置有用来容置和固定保护套的容置槽43 ;该模具4的上盖40和下盖41可以合起来并通过锁紧机构锁固,具体地,该锁紧机构可以包括设置于上盖40上的扳手45以及设置于下盖41上的卡持片44。
[0043]而且,芯棒容置槽42的外径小于芯棒3的端帽32的外径,从而可以使该端帽32保持在模具4的外侧(前述的预定位置),由于其固定了制动软管I的一端,从而可以对该制动软管I进行限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芯棒容置槽42的外径大于芯棒3的端帽32的外径也可实现将端帽32卡在模具2外侧(预定位置)的目的,例如:可以在端帽32上设置有垂直于芯棒3的轴向的棒状突起(未示出);或者,将端帽32设置为不对称的偏心结构。当然,在很多实施例中,将芯棒容置槽42的外径小于芯棒3的端帽32的外径,这样便于加工。另外,也可以将端帽32与工装平台2相固定,同样可以实现对制动软管I实现限位的目的。
[0044]该模具4具体地固定于一工装平台5上,在该工装平台5上进一步设置有一牵引装置6,该牵引装置6连接一卡板61,该卡板61上设置有用于与芯棒细段30的卡持部33相配合的缺口。芯棒细段30端部的卡持部33可卡持固定于该卡板61的该缺口上。牵引装置6可以牵引该卡板61移动,从而带动芯棒30运动。具体地,在将至少一个保护套2设置于保护套容置槽43中,并使容纳有制动软管的芯棒3穿设于保护套3中,并合上模具4之后,通过该卡板61牵引芯棒的细段30,使所述芯棒30从模具的芯棒容置槽42中抽离,由于端帽32的限位作用,使制动软管I保留在芯棒容置槽42中,从而使保护套2滞留套设在制动软管I的相应位置上;可以理解的是,该牵引装置6可以通过诸如液压机构(液压气缸)提供牵引力。
[0045]现在结合图5至图10的示意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软管保护套的安装方法。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安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46]首先提供一种芯棒3,该芯棒3包括相互连接的细段30、粗段31以及端帽32,其中,粗段30设置有中空腔,更多的细节可参考前述的介绍;
[0047]将制动软管I穿设在芯棒粗段31的中空腔中,并端帽32固定该制动软管露于芯棒粗段31之外的端部,具体可参观见图5所示;
[0048]将至少一个保护套2放入模具4中的相应保护套容置槽43内,将所述穿设有制动软管的芯棒3穿过所述保护套2,容纳于模具4的芯棒容纳槽42中,并使芯棒3细段30端部的卡持部33卡持在卡板61的缺口中;具体可参观见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先将保护套2芽设于芯棒3上之后,然后再将芯棒放入|旲具4中;
[0049]合上模具4并利用锁紧机构进行锁固,此时,至少一个保护套2抵靠在模具4的保护套容置槽43上,且芯棒3容置于模具4的芯棒容置槽42中,并且使端帽32抵靠在模具4的芯棒容置槽42的入口外侧,具体可参观见图7所示;
[0050]牵引芯棒的细段30并抽离,并使2保护套滞留套设在制动软管I的相应位置上,具体地,牵引装置6带动其所连接的卡板61移动,由于芯棒的细段30端部的卡持部33卡持在该卡板61上,故从而牵引该芯棒的细段30移动,使芯棒3从所述模具4的芯棒容置槽42中抽离出来,由于端帽32固定了制动软管I的另一端,且保护套2抵靠在保护套容置槽43中,故使保护套2固定不动,而制动软管I保留在芯棒容置槽42中,从而使保护套2套设在制动软管I的外表面上;具体可参见图8所示;
[0051]打开模具4,可以看到保护套2套设在制动软管I的外表面相应的位置上,具体可参见图9所示;
[0052]取下芯棒3的细段30、粗段31以及端帽32之后,就可以取下安装有保护套2的制动软管1,具体可参见图10所示。此后,即可以控制牵引装置恢复原始状态,准备下一制动软管的安装。
[0053]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54]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采用安装设备,对制动软管的保护套实现膨胀装配,可以实现一次性在一条制动软管上安装多个保护套,且可以保证每个保护套的精确定位,提闻了生广效率;
[0055]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的膨胀装配的方式,无需采用粘水粘接,不会出现保护套松脱以及其他安全性隐患,安全性好;
[0056]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制动软管与保护套之间为膨胀装配的关系,通过对滑移力进行控制,可以及时调整保护套的位置,方便设计更改,又不影响保护套的作用,从而降低的设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005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棒,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细段、粗段,所述粗段设置有用于容纳制动软管的中空腔; 端帽,用于固定所述制动软管的一端部,并保持所述制动软管在预定位置上; 模具,其由上盖与下盖枢设而成,在所述模具中形成有芯棒容置槽,在所述芯棒容置槽上间隔设置有保护套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牵引装置,用于牵引所述芯棒的细段使所述芯棒从所述模具的芯棒容置槽中抽离出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与所述牵引装置均固定设置于一工装平台上,所述牵引装置连接有一卡板,所述卡板设置有缺口,所述芯棒的细段端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为锲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上盖与下盖通过一锁紧机 构相锁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上盖上的扳手以及设置于下盖上的卡持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径比所述制动软管的外径小0.2^0.3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芯棒容置槽的外径。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与所述工装平台相固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帽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芯棒的轴向的棒状突起。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设置为不对称的偏心结构。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3527357SQ20132052538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凌新新, 詹锡兰, 陈振文, 张喜科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