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859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加工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用于连接两者的若干个立柱,第二平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轮毂的支撑台,第一平板上开设有与轮毂相对应的通孔,第一平板的上部通过若干个立杆固定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穿过第一平板的通孔,且其端部设置有用于夹紧轮毂中部的压紧块。通过设置支撑台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压紧块,使轮毂被固定较为牢靠,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以便于后续各种加工处理。通过改进伸缩杆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伸缩气缸的机械性能,避免伸缩杆断裂的现象。
【专利说明】轮穀加工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加工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轮毂加工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轮毂加工领域中,在例如喷涂等轮毂加工工序中,需要对其进行夹持,现有的夹具 普遍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等缺陷,且夹持效率低,加工过程中易晃动,以至于无法进行有效的 喷涂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加工夹持 装直。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包 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用于连接两者的若干个立柱,所述第二平板上设 置有用于放置轮毂的支撑台,所述第一平板上开设有与轮毂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平板 的上部通过若干个立杆固定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穿过第一平板的通孔,且 其端部设置有用于夹紧轮毂中部的压紧块;
[0005] 所述伸缩杆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 圆柱体、第二锥体、第四圆柱体、第三锥体、第五圆柱体、第六圆柱体和第七圆柱体;
[0006] 所述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二锥体、第四圆柱体、第 三锥体、第五圆柱体、第六圆柱体和第七圆柱体的长度比为1:1. 2:0. 3:0. 4:1:0. 8:1:1. 2:0 .3:0. 5〇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0008] 通过设置支撑台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压紧块,使轮毂被固定较为牢靠,不会出现晃 动的现象,以便于后续各种加工处理。通过改进伸缩杆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伸缩气缸的机 械性能,避免伸缩杆断裂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 明。图1和2所示的一种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平板30和第二平板 90、用于连接两者的若干个立柱40,所述第二平板9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轮毂70的支撑台 80,所述第一平板30上开设有与轮毂70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平板30的上部通过若干 个立杆20固定的伸缩气缸10,所述伸缩气缸10的伸缩杆50穿过第一平板30的通孔,且其 端部设置有用于夹紧轮毂70中部的压紧块60。
[0012] 所述伸缩杆5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 3、第三圆柱体4、第二锥体5、第四圆柱体6、第三锥体7、第五圆柱体8、第六圆柱体9和第七 圆柱体10。
[0013] 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第二锥体5、第四圆柱 体6、第三锥体7、第五圆柱体8、第六圆柱体9和第七圆柱体10的长度比为1:1.2:0. 3:0.4 :1:0. 8:1:1. 2:0. 3:0. 5。
[0014]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 实用新型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轮毂加工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平板(30)和第二平板 (90)、用于连接两者的若干个立柱(40),所述第二平板(9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轮毂(70)的 支撑台(80),所述第一平板(30)上开设有与轮毂(70)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平板(30) 的上部通过若干个立杆(20)固定的伸缩气缸(10),所述伸缩气缸(10)的伸缩杆(50)穿过 第一平板(30)的通孔,且其端部设置有用于夹紧轮毂(70)中部的压紧块(60); 所述伸缩杆(5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 体(3)、第三圆柱体(4)、第二锥体(5)、第四圆柱体¢)、第三锥体(7)、第五圆柱体(8)、第 六圆柱体(9)和第七圆柱体(10); 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第二锥体(5)、第 四圆柱体¢)、第三锥体(7)、第五圆柱体(8)、第六圆柱体(9)和第七圆柱体(10)的长度比 为 1:1. 2:0. 3:0. 4:1:0. 8:1:1. 2:0. 3:0. 5。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3863560SQ201420243539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钱胜利, 凌巧 申请人:安徽孟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