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4015阅读:1138来源:国知局
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欧三柴油发动机(符合欧三标准的柴油发动机)的低压油管,在发动机上安装的有4根,油管材质为塑料,拆卸时需要用手按压锁销才可以把油管拔下来,随着车辆的运营时间较长,塑料材质的卡子较硬,拆卸时较为不便,需借助螺丝刀拆卸。使用螺丝刀的时候,力小是拆不下来,力大卡子锁片就会断裂,断裂后整根油管就会报废,力度不宜掌握,因这个原因损坏更换油管较多目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欧三柴油发动机的油管(例如为低压油管)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以解决欧三柴油发动机的油管,尤其是低压油管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以解决欧三柴油发动机的(低压)油管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用于拆卸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和油管接头,所述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具有锁紧油管接头的上锁销和下锁销,所述上锁销和下锁销对称设置,所述上锁销和下锁销在周向上形成间隔设置的不封闭的圆弧状,所述上锁销和下锁销的端面均为斜度相同的锁销斜面,所述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包括:

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为块状或片状并且具有两个按压侧面,每个按压侧面至少能够被一个手指按压;

插入部,连接在所述手持部上,所述插入部的数目为两个,每个所述插入部为尖角形状并且从每个按压侧面的边缘向内收缩,两个所述插入部相向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内;

每个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部底端、从所述插入部底端逐渐向上收缩的插入部顶端、以及连接在所述插入部底端和插入部顶端之间的插入部斜面;

所述插入部斜面的斜度与锁销斜面的斜度相同;

两个所述插入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两个所述插入部顶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的上锁销和下锁销的间距;两个插入部底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的上锁销和下锁销的间距。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插入部中,所述插入部斜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为从底向上扩大的三角形,所述第一斜面的顶边位于所述从底向上扩大的三角形的顶部,所述第一斜面的第三个顶点位于所述从底向上扩大的三角形的底部;

所述第二斜面为从底向上收缩的三角形,所述第二斜面的底边位于所述按压侧面上,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三个顶点位于所述从底向上收缩的三角形的顶部;

所述第一斜面的斜度和第二斜面的斜度大小相等,并且,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位于两个平面内,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交于一个公共边并相交形成V形。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侧面上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为矩形的块状或片状,两个所述插入部之间的间隔空间为矩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持部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形状相同,设置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的顶边的长度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为长度为24mm的矩形的块状或片状,两个所述插入部顶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6mm。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的高度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持部厚度均为2.5mm,并且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持部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用插入部顶端伸入到锁紧油管接头的上锁销和下锁销之间,卡住后,利用插入部斜面继续向上锁销和下锁销之间施力,插入部顶端以及插入部斜面逐渐自行将上锁销和下锁销同时顶开,解除上锁销和下锁销对油管接头的锁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和油管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油管接头 2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 3油管 31上锁销 32下锁销 13空隙 20手持部 21插入部 201按压侧面 211第一斜面 212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用于拆卸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3和油管接头1,所述欧三柴油发动机低压油管3具有锁紧油管接头的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所述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对称设置,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在周向上形成间隔设置的不封闭的圆弧状,即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在周向上形成的不是整环或封闭的环形,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在周向上是有间隙或间隔的,本实用新型利用这个现有的间隙或间隔,插入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进行解锁;

如图1所示,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为锁构,所述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的端面均为斜度相同的锁销斜面,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包括:

手持部20,所述手持部20为块状或片状并且具有两个按压侧面201,每个按压侧面201至少能够被一个手指按压,这样,通过两个手指可以按压以实现对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的施力或夹持;

插入部21,连接在所述手持部20上,所述插入部21的数目为两个,如图2所示,在主视方向上,插入部21左右各分配有一个,插入部21设置在手持部20上,使得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整体如同一个夹子,或为以及具有U形开口的叉子,只是两个插入部21之间不相对运动;

每个所述插入部21为尖角形状并且从每个按压侧面的边缘向内收缩,即两个所述插入部2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两个所述插入部21相向或相对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便插入到上锁销31、以及下锁销32与油管接头之间的空隙13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所述插入部21包括:插入部底端、从所述插入部底端逐渐向上收缩的插入部顶端、以及连接在所述插入部底端和插入部顶端之间的插入部斜面;插入部顶端的厚度(例如为1.5mm)要满足使插入部顶端能够插入到上锁销31、以及下锁销32与油管接头之间的空隙13中;

所述插入部斜面的斜度与锁销斜面的斜度相同,因而插入部顶端以及插入部斜面逐渐自行将上锁销和下锁销同时顶开,解除上锁销和下锁销对油管接头的锁紧;

两个所述插入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25,以避免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与油管接头1或者油管3相干涉,两个所述插入部顶端之间的最小距离a小于等于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的上锁销和下锁销的间距,以便插入部21能够插入到上锁销31、以及下锁销32与油管接头之间的空隙13中;两个插入部底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的上锁销和下锁销的间距,以实现插入部斜面逐渐自行将上锁销和下锁销同时顶开,从而实现解锁。

本实用新型简化拆装,保护低压油管,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所述插入部21中,所述插入部斜面包括: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

所述第一斜面211为从底向上扩大的三角形,所述第一斜面的顶边位于所述从底向上扩大的三角形的顶部,所述第一斜面211的第三个顶点位于所述从底向上扩大的三角形的底部;

所述第二斜面212为从底向上收缩的三角形,所述第二斜面的底边位于所述按压侧面上,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三个顶点位于所述从底向上收缩的三角形的顶部;

所述第一斜面211的斜度和第二斜面212的斜度大小相等,并且,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位于两个平面内,所述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相交于一个公共边并相交形成V形,例如,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均关于主视方向的竖直平面或手持部的最大投影平面对称,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的夹角为90度,或者60度或者120度,这样,工作时,操作人员可以正向反向随意使用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无论手指按压到哪个按压侧面上,都能保证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夹持或插入到上锁销31、以及下锁销32与油管接头之间的空隙13中。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侧面201上设有防滑纹,以便施力和防滑。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20为矩形的块状或片状,两个所述插入部之间的间隔空间25为矩形凹槽,以便制作,也便于插入部的伸入。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部21与所述手持部20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12的形状相同,设置方向相反,以便制作,并便于正反向随意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211的顶边的长度b为1.5mm,以与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的宽度相配合,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的宽度例如为1.5mm-2.5mm,这样,第一斜面211的顶边就可以轻松顶开上锁销31或下锁销3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211的高度c为15mm,以便为插入部21的插入提供合适的插入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20为长度为24mm的矩形的块状或片状,便于手指(一个为大拇指,另一个为其他手指,例如为中指或食指)按压和夹持,两个所述插入部顶端之间的最小距离a为16mm,以配合上锁销31和下锁销32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20的高度为12mm,手持部20与插入部21的总高d为27mm,这样,欧三柴油发动机油管拆卸工具2轻巧简便,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部21与所述手持部20厚度f均为2.5mm,并且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持部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便于制作,便于插入到上锁销31、以及下锁销32与油管接头之间的空隙13中。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采用螺丝刀拆卸时造成的卡子锁片断裂,断裂后整根油管就会报废的状况,减少了油管的损坏,减少了拆除过程对低压油管造成损伤,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