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2304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现在应用于各种行业需求中,其可以通过电子信息自动化实现各种操作,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 等。

现有机器人应用于各种场景模式中,但现有的机器人野外检测手段还是存在不足,特别是危险境地比如沼泽等场地,需要适应这种场地的检测以及各种环境的检测,导致智能机器人结构不能较好满足场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其通过履带结构,以及布局相应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对各种场景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在机器人本体底部设置有可供行走的履带,以及用于驱动履带行走的驱动电机,所述机器人本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通过电源线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驱动电机以及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机器人本体内部设置的信号线连接的摄像头、报警器、通信收发器,传感器;所述通信收发器位于机器人本体前端,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机器人本体的顶端,所述摄像头由镜头、支架和摄像头旋转机构组成,所述摄像头旋转机构固定在机器人本体上,所述支架连接着镜头和所述摄像头旋转机构。

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LED灯组,所述LED灯组位于机器人本体的外周。

所述LED灯组为彩色带。

所述摄像头旋转机构支持180°到360°旋转角度。

所述球形摄像头包括镜头、防护罩、球形内罩、支架和摄像头旋转机构,所述支架连接着镜头和摄像头旋转机构,所述球形内罩固定于支架内侧并可绕固定轴旋转,所述镜头固定于球形内罩内部,所述叉板固定球形内罩于摄像头旋转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履带结构可以驱使智能机器人满足野外不同地段的场景行走需要,其可以驱动机器人本体基于传感器上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各种环境下的环境监测,以及基于报警器可以基于环境检测情况恶劣时,实现报警功能,以及基于通信收发器接收可以接收外部指令或者传输数据等等。通过摄像头可以实时采集到相关检测点的环境,以及可旋转的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环境角度的视频或者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球形摄像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结构示意图,该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1),以及在机器人本体(11)底部设置有可供行走的履带(15)和履带(18),用于驱动履带行走的驱动电机位于机器人本体(11) 内部,以及该机器人本体(11)内设置有相应的控制电路板等等。

相应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板硬件结构示意图,该控制电路板上通过电源线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驱动电机以及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通过机器人本体(11)内部设置的信号线连接有摄像头、报警器、通信收发器,传感器等等。

该通信收发器(16)位于机器人本体(11)前端,该摄像头(13)位于机器人本体(11)的顶端,该传感器(17)位于机器人本体(11)的底部。该报警器(12)位于机器人本体(11)的上表面。

具体实施过程中,报警器(12)位于机器人本体(11)的上表面,该报警器(12)为声光报警器,其通过声光报警器可以实现对异常情况的报警处理,也容易警示给相关操作人员,通过智能机器人投入在危险场所,通过声音和各种光来向人们发出示警信号的一种报警信号装置。

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器人本体外周还设有LED灯组(14),该LED灯组(14)位于机器人本体的外周,优选的可以使用彩色带作为LED灯组的光源,从而保障在智能机器人夜间行进车过程中的操作控制。

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机器上的摄像头(13)可在机器人本体(11) 顶部旋转,整个摄像头(13)由镜头(131)、支架(132)和摄像头旋转机构(133)组成,摄像头旋转机构(133)固定在机器人本体(11)上,该支架(132)连接着镜头(131)和摄像头旋转机构(133),其可以实现180°到360°旋转。

在行走户外空间时,其可以通过内部电源驱动履带在各种不同环境场景,实现对场地的勘测、检测等通过,保障了工作人员实现远程控制,避免危险地带人员不能进入勘测,以及适用于各种复杂场景,包括陆地或者沼泽地带等等。

优选的,该摄像头(13)可以采用球形摄像头,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球形摄像头结构示意图,该球形摄像头包括镜头(33)、防护罩 (31)、球形内罩(32)、支架(34)、叉板(35)和摄像头旋转机构(36),该支架(34)连接着镜头(33)和摄像头旋转机构(36),该球形内罩(32) 固定于支架(34)内侧并可绕摄像头旋转机构(36)上的固定轴旋转,该镜头(33)固定于球形内罩(32)内部,该摄像头旋转机构(36)底部可固定在智能机器人的机器人本体上,该叉板(35)固定球形内罩(32)于摄像头旋转机构(36)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其通过履带实现驱动行走,基于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不同环境下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功能,其摄像头可以实现选择性旋转探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感官,以及受控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智能机器人能分析出现的情况,能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能拟定所希望的动作,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和环境迅速变化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动作。

综上,通过履带结构可以驱使智能机器人满足野外不同地段的场景行走需要,其可以驱动机器人本体基于传感器上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各种环境下的环境监测,以及基于报警器可以基于环境检测情况恶劣时,实现报警功能,以及基于通信收发器接收可以接收外部指令或者传输数据等等。通过摄像头可以实时采集到相关检测点的环境,以及可旋转的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环境角度的视频或者图像数据。

另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机器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