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69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铰链,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行李箱盖铰链总成以拉力或压力形式出现的空气弹簧或普通螺旋弹簧或者以扭簧形式作为驱动力机构在静态操作舒适性(开启力、关闭力等)和动态特性(开启速度、开启时间等)上不能同时满足终端客户要求。由于汽车可能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汽车市场销售,使用生产地原材料的标准不同又或者由于根据当地的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做的一些后盖造型的调整,导致行李箱盖重量与重心位置与初始设计状态不一致。

中国专利CN104863444A公开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总成,包括鹅颈形状的铰链焊接本体,铰链焊接本体包括有车门盖安装支架、弯管、缓冲块支架、铰链轴支架,缓冲块支架上安装有拉簧支架,车门盖安装支架通过铰链轴、铰链轴衬套、挡圈与车身连接,拉簧支架通过衬套、铰链轴卡套、锁紧螺栓、锁紧螺母与拉簧连接。虽然该铰链总成可以满足各种轿车对行李箱空间结构的不同要求,但是无法实现力臂调节,因此无法控制启闭的操作手感和控制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满足操作舒适性和动态特性要求的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包括弹簧、力臂调节杆、铰链盖件及铰链车身件,

所述的力臂调节杆上开设有不同的弹簧固定孔,用以调节力臂大小,从而可以使系统增大或减小力臂值,

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汽车车身上的弹簧固定点连接,另一端与力臂调节杆上开设有不同的弹簧固定孔连接,

所述的力臂调节杆通过旋转轴连接在铰链盖件上,

所述的铰链盖件通过车身件旋转轴连接在铰链车身件上。

所述的铰链盖件从关闭位置开始绕车身件旋转轴旋转到旋转轴、弹簧固定孔及弹簧固定点共线之前,力臂调节杆靠近铰链盖件外侧端的下端点区域与铰链盖件接触并一直处于相对静止。

所述的铰链盖件从旋转轴、弹簧固定孔及弹簧固定点共线开始至全部打开,力臂调节杆靠近铰链盖件外侧端的下端点区域与铰链盖件脱离接触,力臂调节杆开始围绕旋转轴旋转。

所述的弹簧为单根的螺旋弹簧或气弹簧,或者为多根螺旋弹簧和/或气弹簧并联结构。弹簧还可以设置在弹性防护套筒内,在工作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套筒内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铰链开启行程中某一段位置,通过改变驱动力臂大小来改变拉簧或压簧驱动力矩,与行李箱盖重力矩、摩擦力矩等阻力距的差值来控制动态特性(开启速度、开启时间等),具有以下优点:

一、使用范围广:由于此力臂调节杆机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力臂大小来控制静态操作舒适性和动态特性,并且采用金属材料对环境也不敏感,而且在不改变原设计的条件下只通过改变弹簧固定点来调节驱动力臂大小,可以同时适应满足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要求,节省了重新开发新铰链的成本。

二、安全可靠:结构简洁,使用性强,开启力和关闭力以及开启时间、开启速度非常容易控制,非常稳定可靠。

三、维护方便:本发明基本不用维护,使用周期超过汽车生命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三点开始共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铰链盖件全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簧、2-力臂调节杆、3-铰链盖件、4-铰链车身件、F1-第一弹簧固定孔、F2-弹簧固定点、F3-第二弹簧固定孔、P1-车身件旋转轴、P2-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机构包括弹簧1、力臂调节杆2、铰链盖件3及铰链车身件4,力臂调节杆2与铰链盖件3随着汽车后行李箱盖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相对运动轨迹空间是否满足间隙要求和手感以及开启时间速度等因素来决定布置位置。

弹簧1(压簧或拉簧或气弹簧等)一端固定在力臂调节杆2上设置的第一弹簧固定孔F1或者第二弹簧固定孔F3上,本实施例中固定在第一弹簧固定孔F1上,另一端固定在汽车白车身上的弹簧固定点F2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初始力臂大小La或Lb。

力臂调节杆2通过旋转轴P2连接在铰链盖件3上,铰链盖件3通过车身件旋转轴P1连接在铰链车身件4上。

铰链盖件3从关闭位置开始绕车身件旋转轴P1旋转到旋转轴P2、第一弹簧固定孔F1及弹簧固定点F2共线之前,力臂调节杆2靠近铰链盖件3外侧端的下端点区域(图1中圆圈内部位)与铰链盖件3接触并一直处于相对静止。

旋转轴P2、第一弹簧固定孔F1及弹簧固定点F2三点始共线结构如图2所示。铰链盖件3从旋转轴P2、第一弹簧固定孔F1及弹簧固定点F2共线开始至全部打开,力臂调节杆2靠近铰链盖件3外侧端的下端点区域(图2中圆圈内部位)与铰链盖件3脱离接触。力臂调节杆2开始围绕旋转轴P2旋转,最终状态如图3所示。

在铰链开启行程中某一段位置,通过改变驱动力臂大小来改变拉簧或压簧驱动力矩,与行李箱盖重力矩、摩擦力矩等阻力距的差值来控制动态特性(开启速度、开启时间等)。

实施例2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需要选择特定的弹簧,弹簧在行李箱盖关闭时可以以被压缩的形式呈现或者以被拉伸的形式存在,哪种形式取决于弹簧固定在白车身上的位置(弹簧固定点F2)是在旋转轴P2的左侧(压簧)还是右侧(拉簧);为了得到更好静态操作舒适性和动态特性,本实施例设置成两种弹簧并联形式存在。

实施例3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拉簧结构,当连接铰链盖件的行李箱盖在关闭位置被解锁释放后,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弹簧1对力臂调节杆2有一个动态拉力,在拉力作用下力臂调节杆2与铰链盖件有相互作用力,在旋转轴P2、弹簧固定点第一弹簧固定孔F1或者第二弹簧固定孔F3、弹簧固定点F2三点共线之前,力臂调节杆2与铰链盖件3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两件作为一个整体绕着旋转轴P1逆时针旋转,当旋转轴P2、第一弹簧固定孔F1或者第二弹簧固定孔F3、弹簧固定点F2三点共线后,铰链盖件3绕旋转轴P1继续逆时针旋转,此位置开始,直至铰链全开位置,力臂调节杆2与铰链盖件3不再接触,力臂调节杆2不再有限位功能。

实施例4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结构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压簧机构,压簧机构与拉簧机构的区别是压簧以提供压力的方式来满足拉簧结构的运动过程,压簧与拉簧工作原理相同。

实施例5

有效控制操作手感及开启速度的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保护使用者不被螺旋弹簧伤到手或其他部位,螺旋弹簧外面可以套一只弹性防护套筒,在工作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套筒内运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