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上下料机械手安装调试及运输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7799发布日期:2018-09-18 21:5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调试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上下料机械手安装调试及运输的工装。



背景技术:

机械手,指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中上下料机械手安装调试都是在压机上进行,现场安装时,压机的外形比较大,占有安装调试现场空间较大,不便于车间人员安装调试;同时安装调试合格后,需要拆卸各部件,零散件发货,这样大大的占有了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机械手调试过程中占有安装调试现场空间较大、占有装配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上下料机械手安装调试及运输的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上下料机械手安装调试及运输的工装,该工装包括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还包括单侧支架、连接架和支撑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的辅助支架,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安装在单侧支架上,连接架与单侧支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侧支架包括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安装在第一单侧支架上,第二上下料机械手安装在第二单侧支架上。

进一步地,连接架前端与第二单侧支架连接,连接架后端与第一单侧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连接架两端设有第二连接板,连接架两端分别与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化学锚栓。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架安装在单侧支架下端,辅助支架包括第一辅助支架和第二辅助支架,第一辅助支架的高度低于第二辅助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支架和第二辅助支架上端设有橡胶垫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机械手调试过程中占有安装调试现场空间较大、占有装配时间长的问题,设有单侧支架、连接架和支撑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的辅助支架,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安装在单侧支架上,连接架与单侧支架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架与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连接组成工装支架,工装支架占有装配车间空间小、移动便捷、更充分的满足装配精度;拆掉中间连接架,将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上相互对应的第一连接板分别通过螺钉连接,不需要拆卸各部件、零散件发货,无需将上下料机械手从新型工艺装备上拆卸下来,实现了快速发运的目的,并节省了装配时间。

2、本实用新型第一辅助支架安装在第一单侧支架下端,第二辅助支架安装在第二单侧支架下端,在运输上下料机械手的过程中,将机械手垂直方向的Z轴支架安放到辅助支架上,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安放到第一辅助支架上,第二上下料机械手安放到第二辅助支架上,运输时辅助支架帮助支撑上下料机械手;第一辅助支架的高度低于第二辅助支架,在拆掉中间连接架,将第一单侧支架和第二单侧支架直接连接到一起时,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不会产生干涉。

3、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辅助支架和第二辅助支架上端设有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对第一辅助支架、第二辅助支架与第一上下料机械手、第二上下料机械手接触部位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更好的保护第一上下料机械手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侧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架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侧支架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辅助支架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辅助支架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辅助支架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辅助支架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辅助支架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辅助支架俯视图。

图中:1、第一上下料机械手,2、第二上下料机械手,3、连接架,4、第一单侧支架,5、第二单侧支架,6、机械手安装板,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固定板,10、化学锚栓,11、第一辅助支架,12、第二辅助支架,13、橡胶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12所示,一种便于上下料机械手安装调试及运输的工装,包括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还包括单侧支架、连接架3和支撑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的辅助支架,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安装在单侧支架上,连接架3与单侧支架可拆卸连接。

所述单侧支架包括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安装在第一单侧支架4上,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安装在第二单侧支架5上。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呈正方形,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外侧分别设有机械手安装板6,此处的外侧定义为第一单侧支架4、第二单侧支架5和连接架3连接组成的整体外侧,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分别通过安装板6与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连接。

连接架3前端与第二单侧支架5连接,连接架3后端与第一单侧支架4连接。连接架3设有四个,四个连接架3分别位于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四个角处。

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7,连接架3两端设有第二连接板8,连接架3两端分别与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通过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板7设有八个,第一单侧支架4四个角上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板7,第二单侧支架5四个角上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连接架3与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连接组成工装支架,工装支架相当于整个上下料机械手的基础部分,工装支架通过机械加工方式而制作,使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外侧的机械手安装板6与上下料机械手的横梁把合后,保证上下料机械手的各项精度;与压机相比工装支架占有装配车间空间小、移动便捷、更充分的满足装配精度;同时考虑到因上下料机械手为自动化生产线,需达到快速安装调试、快速发运的目的,从而将工装支架进行优化,拆掉中间连接架3,将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上相互对应的第一连接板7分别通过螺钉连接,不需要拆卸各部件、零散件发货,无需将上下料机械手从新型工艺装备上拆卸下来,实现了快速发运的目的,并节省了装配时间。

所述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下端设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上设有化学锚栓10。将单侧支架10平放于地面上,使用水平仪找正,通过连接架5将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连接后,紧固螺栓,精调工装支架精度,保证此工装支架的等高及平行度,通过化学锚栓7将工装支架与地面固定。

所述辅助支架安装在单侧支架下端,辅助支架包括第一辅助支架11和第二辅助支架12,第一辅助支架11的高度低于第二辅助支架12。第一辅助支架11安装在第一单侧支架4下端,第二辅助支架12安装在第二单侧支架5下端,第一辅助支架11、第二辅助支架12分别与第一单侧支架4、第二单侧支架5连接的一侧设有通孔,第一辅助支架11、第二辅助支架12分别与第一单侧支架4、第二单侧支架5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运输上下料机械手的过程中,将机械手垂直方向的Z轴支架安放到辅助支架上,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安放到第一辅助支架11上,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安放到第二辅助支架12上,运输时辅助支架帮助支撑上下料机械手;第一辅助支架11的高度低于第二辅助支架12,在拆掉中间连接架3,将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直接连接到一起时,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不会产生干涉。

所述第一辅助支架11和第二辅助支架12上端设有橡胶垫板13。橡胶垫板13对第一辅助支架11、第二辅助支架12与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接触部位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更好的保护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

工作时,首先对第一单侧支架4、第二单侧支架5和连接架3进行精加工,以便保证第一单侧支架4、第二单侧支架5与上下料机械手的横梁把合面的平行度要求,将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平放于地面上,使用水平仪找正,通过连接架3将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连接后,紧固螺栓,精调工装支架精度,保证此工装支架的等高及平行度,通过化学锚栓7将工装支架与地面固定。将第一上下料机械手1和第二上下料机械手2分别安装于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上,调整上下料机械手的各项精度,达到合格后,拆掉连接架3,将第一单侧支架4和第二单侧支架5支架直接连接到一起,无需拆卸上下料机械手各部件,即达到了发货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