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2025发布日期:2019-04-09 21:16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压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外圈端面压紧机构主要运用于轴承测量设备对轴承测量时的外圈端面压紧,传统的压紧结构由于加工误差等原因,会有压不正,压不紧等现象,导致测量效果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机构压头为硬性连接,头部没有活动量,导致轴承压不正,压不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轴承定位座,导轨,气缸安装板,所述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浮动接头,浮动接头连接安装座,安装座安装在导轨上,安装座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座,连接座的头部设置有卡槽,还包括定位条和安装块,安装块通过定位条与连接座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定位条的一端连接安装块,定位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的卡槽卡扣在连接座上,所述安装块的头部安装有压头,所述轴承定位座里放置有轴承,所述压头压紧轴承的外端面。

所述定位条和连接座之间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连接座的卡槽的宽度和深度比定位条大。

所述安装块与连接座中间安装有钢球。

所述压头为圆柱结构。

所述压头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轴承定位座上对应压头的位置开有与压头数量相等的圆孔,压头穿过轴承定位座上的圆孔压紧轴承的外端面。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通过底部加装导轨提升导向精度,压头由以前的硬性安装改为中间放置钢球,可实现头部的少量的自由活动,当气缸压入时,3个压头可自适应压到轴承外圈端面上,实现更良好的测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1-气缸,2-浮动接头,3-安装座,4-导轨,5-连接座,6-定位条,7-安装块,8-钢球,9-压头,10-轴承,11-轴承定位座,12-底座,13-气缸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包括底座12,所述底座12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轴承定位座11,导轨4,气缸安装板13,所述气缸安装板13上安装有气缸1,气缸1的活塞杆连接浮动接头2,浮动接头2连接安装座3,安装座3安装在导轨4上,并可在导轨上直线移动,安装座3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座5,连接座5的头部设置有卡槽。还包括定位条6和安装块7,安装块7通过定位条6与连接座5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定位条6的一端连接安装块7,定位条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的卡槽卡扣在连接座5上,所述安装块7的头部安装有压头,所述轴承定位座11里放置有轴承10,所述压头9压紧轴承的外端面。

进一步来说,所述定位条6和连接座5之间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连接座5的卡槽的宽度和深度比定位条6大,定位条6的尾部有挡块,定位条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块7上,另一端卡在连接座5的卡槽里,定位条6尾部的挡块可限制连接座的活动。所述安装块7与连接座5中间安装有钢球8,因定位条6与连接座5之间不是固定连接,且有一定的配合间隙,所以安装块7及安装块上的压头9能自由活动一定范围,而安装块7与连接座5中间的钢球则起到相当于万向球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头9为圆柱结构。所述压头9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轴承定位座11上对应压头9的位置开有与压头数量相等的圆孔,压头9穿过轴承定位座11上的圆孔压紧轴承10的外端面。

工作原理:当气缸打出时,气缸1带动浮动接头2,浮动接头2带动安装座3,安装座3带动连接座5,连接座5通过钢球8带动安装块7,安装块7带动压头9压到轴承外圈,因安装块7是可活动的,故压力能通过钢球8均匀分布到3个小压头9上,实现自适应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外圈端面压紧自适应结构,通过底部加装导轨提升导向精度,压头由以前的硬性安装改为中间放置钢球,可实现头部的少量的自由活动,当气缸压入时,3个压头可自适应压到轴承外圈端面上,实现更良好的测量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