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5797发布日期:2019-05-31 20:4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器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典型阻尼器组件结构(图1、图1a),主要由壳体B1、盖子B2、隔室衬套B3、支撑螺栓B4等组成。由于测试性能所要求的时间控制依靠上述工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保证,且存在压配合,一旦安装偏移轴线中心,将会产生报废的可能。

故对各工件装配过程中的同轴度的一致性要求严,目前生产中主要由工人技术水平保证装配要求。为确保装配过程中的基准统一,需要提供一套新的装配设备,满足了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器装配设备。确保各工件装配过程中的基准统一,满足装配后的配合间隙符合设计参数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阻尼器装配设备,它包括底板、螺栓拉杆、压板组件和心轴,所述底板中间设置有用于定位阻尼器的心轴,所述底板两侧安装有螺栓拉杆,所述螺栓拉杆的下部旋有拉杆螺母,所述螺栓拉杆的顶部安装有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螺栓拉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垫圈和螺母,所述压板组件上方的螺栓拉杆上设置有垫圈,并用螺母旋紧。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和下压块,所述压板两侧开有安装孔,用于穿过螺栓拉杆,所述压板下表面固定有下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块中间开有向内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心轴包括小径端轴和大径端轴,所述小径端轴与上端的大径端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装配设备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不易损坏;能实现各工件的快速定位装夹;提高组件的装配加工效率,降低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了组件一次性装配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2的俯视图。

1、底板,2、拉杆螺母,3、螺栓拉杆,4、压板组件,41、压板,42、下压块,43、安装孔,44、凹槽,5、垫圈,6、螺母,7、心轴,71、小径端轴,72、大径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装配设备,它包括底板1、螺栓拉杆3、压板组件4和心轴7,底板1中间设置有用于定位阻尼器的心轴7,底板1两侧安装有螺栓拉杆3,螺栓拉杆3的下部旋有拉杆螺母2,螺栓拉杆3的顶部安装有压板组件4,压板组件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螺栓拉杆3上。

上述采用的紧固件包括垫圈5和螺母6,压板组件4上方的螺栓拉杆3上设置有垫圈5,并用螺母6旋紧。

图2a所示,压板组件4包括压板41和下压块42,压板41两侧开有安装孔43,用于穿过螺栓拉杆3,压板41下表面固定有下压块42,下压块42中间开有向内的凹槽44。这个下压块42的作用是压住阻尼器。

采用心轴7,心轴7包括小径端轴71和大径端轴72,小径端轴71与上端的大径端轴72连接,心轴7用于定位阻尼器,固定阻尼器盖子B2内孔,小径端轴71插入底板1内,将阻尼器组件固定在中心轴线上,以确保轴线不产生偏移。螺栓拉杆3可通过拉杆螺母2的调节控制装夹过程中的长短。压板组件4用于确保螺栓拉杆3在压紧过程中的受力均匀。

底板1可平置在安装平台上,也可固定在机加设备上。螺母2、螺栓拉杆3通过螺栓拉杆3上的螺纹固定在底板1上,可通过调节螺栓拉杆3螺纹的旋合长度,进行长度调整。将压板组件4安装在螺栓拉杆3上,固定壳体B1上表面,并通过垫圈6、螺母5施加均匀压力。

以图1典型阻尼器组件结构的装配方法为例:

1、将隔室衬套B3、盖子B2安装在壳体B1的配合表面内,隔室衬套孔采用工艺心轴7固定在壳体B1内。

2、用心轴7定位盖子B2内孔。

3、通过调整螺栓拉杆3、螺母2螺纹旋合长度以确保与阻尼器组件距离到一合理范围。

4、将压板组件4固定在壳体B1外表面和支撑螺栓B4上,通过旋紧压板组件4上的螺母6使其均匀受力,达到装配要求。

该装配设备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不易损坏;能实现各工件的快速定位装夹;提高组件的装配加工效率,降低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了组件一次性装配合格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