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门闩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7733发布日期:2020-01-18 03:3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门闩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舱门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舱门闩锁机构。

技术背景

现代结构设计过程中,舱门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舱门分为危险门和无危险门,其中危险门锁定机构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一般需要设计成闩锁机构,闩的功能是维持舱门的位置,锁的功能是维持闩的位置。因为舱门功能及形式不同,现有舱门闩锁机构设计的形式、重量、成本及可靠性各异,特别是现在飞机舱门闩锁机构普遍存在结构复杂,重量重的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轻的舱门闩锁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舱门闩锁机构,其位于舱门框上,包括摇臂组件1、锁2、闩3和连杆4,其中,摇臂组件1通过轴a5与机构驱动源连接,且摇臂组件1包括同轴的限位耳片、闩驱动耳片、锁驱动耳片,其中,闩驱动耳片与闩3之间用连杆4铰接连接,锁驱动耳片上设置有与锁2上的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栓,所述限位耳片与锁的限位面i配合,且所述闩3绕机身上的轴线b7转动,锁2绕机身轴线c6转动,且3条轴线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

所述锁2导向槽外临近连杆[4]的一侧尺寸减少收缩成长条结构,且该长条结构端部设置有限位面iii18,该限位面与闩3相对并保持一定间隙。

所述摇臂组件1与连杆4的交点d采用过中心设计,即交点d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连线ae,闩3与连杆4的交点e采用非过中心设计,即交点e在运动过程中不经过连线cd,其中,导向栓10中心点f采用非过中心设计,即交点f在运动过程中不经过连线ab,点a、b、c分别为轴线a、轴线b、轴线c的中心,且∠dae为锐角。

所述闩驱动耳片、锁驱动耳片集成为一体单耳结构。

所述限位耳片为扇形,其限位面i16的半径为r1,与闩驱动耳片、锁驱动耳片错开,且位于侧边。

所述限位耳片构成摇臂8,该摇臂[9]与导向栓10之间设置锯齿调整垫板9,且摇臂8与锯齿调整垫板9配合面设置有锯齿面和长圆孔。

所述锁2上的导向槽19为条形槽,b点在导向槽的中心线上,其与限位耳片限位面i相匹配的限位面ii17半径为r2,圆心为g,且满足ab=bg+r2-r1,r2<bg,r1<r2。

所述闩3为钩型,一端设置有与锁[2]配合的限位面iv20,另一端构型上设置有锁定面21,其轴线b7位于限位面iv20与锁定面21之间。

所述连杆4包括杆12、单耳接头13、止动垫片14及螺母ii15,其中,单耳接头13与杆12采用螺纹连接,可直接通过转动调整连杆12长度。

所述的舱门闩锁机构,其解锁解闩时,摇臂组件1转动并通过导向栓10驱动锁2反向转动,同时摇臂组件1通过连杆4驱动闩3同向转动,在交点d通过ae连线后,闩3做反向运动,当导向栓10脱离导向槽19后,限位面i16与限位面ii17同心且锁2维持位置不变,同时摇臂组件1通过连杆4继续驱动闩3反向转动直到解闩完成;

反之,上锁上闩时,摇臂组件1转动并通过连杆4驱动闩3反向转动,同时锁2保持解锁位置,当导向栓10进入导向槽19后,摇臂组件1才通过导向栓10驱动锁2反方向转动,在交点d通过ae连线后,闩3做同向运动,直到锁2到达上锁位置时停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舱门闩锁机构结构巧妙,形式新颖,通过摇臂组件与锁采用间隙配合以达到驱动锁和维持锁在完全打开后位置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误上锁的可能,因此省去了锁的驱动源和限位装置,减轻了重量和简化了系统;摇臂组件通过连杆驱动闩,连接摇臂组件一端的交点采用过中心设计,连接闩一端的交点采用非过中心设计,达到解闩上闩时与锁不干涉的目的,同时能够确保锁锁定闩的位置,因此整个闩锁机构简单,重量轻,且可靠性高。连杆和摇臂组件采用可调节设计,方便装配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闩锁关闭时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闩锁关闭时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闩锁打开时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摇臂组件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杆组件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摇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闩示意图。

图中,1.摇臂组件2.锁3.闩4.连杆

5.轴a6.轴b7.轴c8.摇臂

9.锯齿调整垫板10.导向栓11.螺母i12.杆

13.单耳接头14.止动垫片15.螺母ii16.限位面i

17.限位面ii18.限位面iii19.导向槽20.限位面iv

21.锁定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了如下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7,本发明舱门闩锁机构,位于舱门框上,包括摇臂组件1、锁2、闩3和连杆4。其中,摇臂组件1与机构驱动源连接,摇臂组件1绕轴a5转动,闩3可绕轴线b7转动,锁2可绕轴线c6转动,3条轴线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摇臂组件1与闩3之间用连杆4连接,摇臂组件1与连杆4的交点d采用过中心设计,即交点d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连线ae,达到解闩3前锁2有足够的时间解锁的功能效果,闩3与连杆4的交点e采用非过中心设计,即交点e在运动过程中不经过连线cd,达到避免闩3运动过程中出现死点导致机构卡滞功,其中,a点为轴a5上圆心,c点为轴c上的圆心。

较佳地,由a点、d点、e点三者连线所构成的角∠dae为锐角,达到避免交点d过中心量太多导致解锁时间过长。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摇臂组件1与锁2之间为间隙配合,导向螺栓10中心点f采用非过中心设计,即交点f在运动过程中不经过连线ab,在锁闭状态时,导向螺栓10与导向槽19侧壁及根部圆弧面为小间隙配合,达到效果为在锁闭状态下存在意外的解闩力时避免摇臂组件1向非正常解闩放向转动角度太大,进一步避免意外解闩的风险,b点为轴b上的圆心。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摇臂组件1,包括摇臂8、导向栓、螺母i11,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栓为导向螺栓10通过螺母i11固定在摇臂8。

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摇臂8集成了多个耳片,分别为均以轴a为中心的限位耳片、闩驱动耳片、锁驱动耳片。

较佳地,限位耳片为扇形,其限位面i16的半径为r1。

更佳地,摇臂8与导向螺栓10之间设置锯齿调整垫板9,且摇臂8与锯齿调整垫板9配合面设置有锯齿面和长圆孔,以达到方便、快速调整的目的。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锁2设置有导向槽19,限位面ii17及限位面iii18,限位面ii17半径为r2,圆心为g,且满足ab=bg+r2-r1,r2<bg,r1<r2,达到在打开到位时,限位面ii17与限位面iii18为间隙配合且该两个限位面同心。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闩3为钩型,轴线b7位于限位面iv20与锁定面21之间,其中,限位面iv20的作用为在关闭到位时与限位面iii18配合,达到维持闩3位置,防止意外解闩3的作用,锁定面21的作用为与舱门锁柱接触,达到维持舱门关闭状态的作用。

请参阅图1、图5所示,所述连杆4包括杆12、单耳接头13、止动垫片14及螺母ii15,其中,单耳接头13与杆12采用螺纹连接,以达到方便、快速调整的目的。

本发明舱门闩锁机构实际工作过程如下:

解锁解闩时,摇臂组件1做顺时针转动并通过导向螺栓10驱动锁2做逆时针转动,同时摇臂组件1通过连杆4驱动闩3顺时针转动,在交点d通过ae连线后,闩3做逆时针转动,当导向螺栓10脱离导向槽19后,限位面i16与限位面ii17同心且锁2维持位置不变,同时闩3继续做逆时针转动直到解闩完成;反之,上锁上闩时,摇臂组件1做逆时针转动并通过连杆4驱动闩3顺时针转动,同时锁2维持解锁位置,当导向螺栓10进入导向槽19后,锁2才开始做顺时针转动,在交点d通过ae连线后,闩3做逆时针转动,直到锁2到达上锁位置时停止。

本发明由于锁2和闩3都由摇臂组件1驱动,所以只需要一个驱动源,摇臂组件1与锁2采用间隙配合以控制锁2转动,同时避免了误上锁,同时通过机构中部分交点采用过中心和非过中心设计以达到解闩上闩的目的,因此达到了闩锁机构简单可靠,安装可调节,总重量轻,闩锁机构可靠性高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未详尽部分均为常规技术。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