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3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门锁装置,更具体涉及这种车辆门锁装置其中用于将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在其关闭位置的闩锁机构可在未锁定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操作,在未锁定状态,闩锁机构可由操作手柄操纵,在锁定状态,闩锁机构不可操作。
背景技术
例如公开在JP2001-241248A中的已知车辆门锁装置包括安装在车门的端部的安装表面的闩锁机构,用于将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在其关闭位置;操作杠杆,其连接到设置在车门上的操作手柄并且连接到闩锁机构,用于操作闩锁机构以便从车体释放车门;锁定杠杆,可操作来允许或不允许在操作杠杆和闩锁机构之间的可操作连接;连接到锁定杠杆用于操作锁定杠杆的紧急操作构件;以及通过主动杠杆连接到锁定杠杆并且用于操作锁定杠杆的电动机。
根据已知的车辆门锁装置,锁定杠杆定位成面对处于车门端部的安装表面,并且大致为T形,具有沿车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第一臂部连接到主动杠杆并且第二臂部连接到紧急操作构件。
然而,利用已知车辆门锁装置的构造,由于主动杠杆和紧急操作杠杆分别连接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并且由于锁定杠杆的大致T形的构造,因此锁定杠杆的尺寸增加。此外,由于锁定杠杆面对处于车门端部的安装表面并且第一和第二臂部沿车门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车门沿宽度方向的尺寸、门的厚度以及由此门的重量增加。
由此需要一种车辆门锁装置,该车辆门锁装置包括主动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而没有增加锁定杠杆的尺寸并且具有相对简单的构造。

发明内容考虑到上述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门锁装置,该车辆门锁装置包括闩锁机构,其构造成固定到车门端部的安装表面,用于将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在关闭位置,所述闩锁机构具有限定闩锁平面的闩锁;以及操作杠杆,其操作上连接到设置到车门上的操作手柄并且操作上连接到闩锁机构,用于操作闩锁机构以从车体释放车门。并且该车辆门锁装置还包括锁定杠杆,其设置成垂直于闩锁平面使得锁定杠杆的侧面面对车门的侧板,该锁定杠杆能够操作以允许和禁止操作杠杆和闩锁机构之间的可操作连接;紧急操作构件,其设置成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操作上连接到锁定杠杆;主动杠杆,其垂直于闩锁平面设置使得主动杠杆的侧表面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包括支撑锁定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的输出轴;以及电动机,其操作上连接到主动杠杆,用于通过主动杠杆操作锁定杠杆。
从以下详细描述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类似的构件。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车门的概略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杠杆单元的打开系统杠杆机构的前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杠杆单元的锁定系统杠杆机构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杠杆单元的锁定系统杠杆机构的电动机的前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线VII-VII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5中线VIII-VIII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5中线IX-IX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将车辆的后侧门1(即用作车门)保持在其关闭位置的门锁装置2固定到后侧门1的后端边缘壁1a(即,用作端部的安装表面)。门锁装置2包括闩锁机构3(如图2-3所示)和杠杆单元4(如图4所示),闩锁机构3构造成与固定到车体的撞针13(如图2所示)接合和分离,杠杆单元4用于操作闩锁机构3,使得当操作后侧门1的内侧门手柄11或外侧门手柄12时可打开后侧门1。杠杆单元4包括打开系统杠杆机构5(如图4所示),用于将闩锁机构3连接到内侧门手柄11和外侧门手柄12;第一锁定杠杆6(如图4所示),构造成用来脱开内侧门手柄11和闩锁机构3;以及第二锁定系统杠杆机构7,构造成用来脱开外侧门手柄11和闩锁机构3。
下面将说明闩锁机构3的构造。如图2所示,闩锁机构3包括由基板21借助于闩锁轴31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的闩锁32以及由基板21借助于棘爪轴33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的棘爪34,棘爪轴33平行于闩锁轴31设置。闩锁机构3容纳于树脂体22(即用作主体)中,树脂体22附连到基板21上作为一个单元。棘爪部32b构造成与棘爪34接合和分离,并且撞针13插入而配合在其内的配合槽32a形成在闩锁32的表面上。图2示出了闩锁机构3的锁住状态,其中撞针13插入配合槽32a内并且闩锁32在图2中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棘爪34与闩锁32的棘爪部32b的接合而受到限制。因此,后侧门1相对于车体保持其关闭状态。当在闩锁机构3的锁定状态下棘爪34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闩锁32的棘爪部32b从棘爪34分离,使得闩锁32可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言之,闩锁机构3呈未锁定状态,其中撞针13可从闩锁32的配合槽32a释放。由此,后侧门1现在能相对于车体打开。闩锁32借助于弹簧35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持续偏置。棘爪34借助于弹簧36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持续偏置。
下面将说明杠杆单元4的打开系统杠杆机构5的构造。如图3-9所示,打开系统杠杆机构5容纳在壳体26内,壳体26具有双层内部空间构造,包括外壳23、罩24和中间框架25。打开系统杠杆机构5包括提升杠杆51、内部杠杆52、打开连杆53、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和打开杠杆56(用作操作杠杆)。
如图2-3所示,提升杠杆51固定到棘爪轴33,从而通过棘爪轴33与棘爪34一致转动。接合凸缘51a通过弯曲提升杠杆51的末端形成在提升杠杆51的端部。
内部杠杆52由壳体26的罩24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以绕销52a转动。内部杠杆52通过线缆连接到内部门手柄11。
打开连杆53的第一端由内部杠杆52通过销53a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用于将打开连杆53连接到第一锁定系统杠杆机构6的长孔53b形成在打开连杆53的第二端。接触部53c形成为从打开连杆53突出。
构造为大致L形的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由壳体26的罩24绕着销54a以可转动方式支撑。设置成接触提升杠杆51的接合凸缘51a的接触凸缘54b和设置成接触打开连杆53的接触部53c的接合凸缘54c形成在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第一端。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构造成通过与接合凸缘51a和接触凸缘53c的接触在打开连杆53和提升杠杆51之间传递操作力。不规则形状的长孔54d形成在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第二端。
构造成大致L形的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由壳体26的中间框架25绕着销55a以可转动方式支撑,销55a设置成与销54a共轴。长孔55b形成在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的第一端,并且构造成连接到下面详细描述的第二锁定系统杠杆机构7的滑动销57以可滑动方式支撑于长孔55b。滑动销57位于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不规则形状的长孔54d内,从而能够接触不规则形状的长孔54d的内壁部。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连接到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用于在其间通过滑动销57和不规则形状的长孔54d之间的接触来传递动力。
如图2-3所示,构造成大致L形的打开杠杆56由支撑在用于容纳闩锁机构4的树脂体22上的子基板27支撑,并且绕着由壳体26的外壳23支撑的销56a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打开杠杆56的第一端通过连杆58连接到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的第二端。打开杠杆56通过绕着销56a和杆(未示出)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的外侧杠杆59连接到外侧门手柄12。操作力通过形成在外侧杠杆59上的接合凸缘59a和打开杠杆56之间的接合而在外侧杠杆59和打开杠杆56之间传递。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力通过接合凸缘59a和打开杠杆56之间的接合从外侧杠杆59传递到打开杠杆56。
下面将说明杠杆单元4的第一锁定系统杠杆机构6的结构。如图4-9所示,第一锁定系统杠杆机构6包括主动杠杆61、内侧锁定杠杆62和电动机63。
主动杠杆61大致为扇形,并且借助于输出轴61a由壳体26的外壳23以可转动方式支撑。齿部61b形成在主动杠杆61的外周表面。主动杠杆61的输出轴61a的第一端延伸通过壳体的中间框架25。内侧锁定杠杆62固定到输出轴61a的第一端,从而通过输出轴61a与主动杠杆61一致转动。销部62a形成为从内侧锁定杠杆62的第一端突出。销部62a插入到打开连杆53的长孔53b中。电动机63由壳体26的中间框架25支撑,并且构造成与主动杠杆61的齿部61b啮合的蜗轮64固定到电动机63的转动输出轴63a。利用上述结构,由于电动机63的致动产生的内侧锁定杠杆62的转动使打开连杆53绕着销53a转动,由此确立了杠杆单元4的内侧锁定状态,其中打开连杆53和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之间的操作连接被禁止,并且确立了杠杆单元4的内侧未锁定状态,其中允许打开连杆53和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之间的操作连接。
下面将说明杠杆单元4的第二锁定系统杠杆机构7的结构。
如图4-9所示,第二锁定系统杠杆机构7包括主动杠杆71、外侧锁定杠杆72(即,用作锁定杠杆)、电动机73、子锁定杠杆74、弹簧75和操作把手76(即,用作紧急操作构件)。
主动杠杆71大致为扇形并且借助于输出轴71a由壳体26的外壳23以可转动方式支撑。齿部71b形成在主动杠杆71的外周表面。主动杠杆71的输出轴71a的第一端延伸通过壳体26的中间框架25。外侧锁定杠杆72由输出轴71a支撑而能够绕着并且相对于输出轴71a转动。弧中心位于第一和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4、55的销54a、55a处的弧形长孔72a形成在外侧锁定杠杆72上。滑动销57插入到弧形长孔72a内。电动机73由壳体26的中间框架25支撑,并且与主动杠杆71的齿部71b啮合的蜗轮77固定到转动输出轴73a。子锁定杠杆74定位在主动杠杆71和外侧锁定杠杆72之间,并且固定到输出轴71a以与主动杠杆71一致转动。形成为圆柱形的操作把手76固定到输出轴71a的第二端,从而与主动杠杆71一致转动。直径与操作把手76的直径相对应的通孔24a形成在面对输出轴71a的第二端的部分上。操作把手76插入到通孔24a中并且被支撑为在操作把手76的外周表面76处可相对于罩24转动。操作把手76的端面76b暴露在罩24的外侧,并且例如钥匙孔板和螺丝刀等的工具与其相配合的操作孔76c形成在端面76b上。弹簧75绕着输出轴71a在操作把手76和外侧锁定杠杆72之间卷绕。弹簧75的第一端与外侧锁定杠杆72相接合,并且弹簧75的第二端与子锁定杠杆74相接合。操作把手76当固定到输出轴71a时阻止弹簧75从输出轴71a分离。利用上述构造,主动杠杆71、外侧锁定杠杆72、子锁定杠杆74、弹簧75和操作把手76同轴设置在输出轴71a上。
当通过致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机73而转动主动杠杆71时,转动从输出轴71a传递到子锁定杠杆74以转动子锁定杠杆74。子锁定杠杆74的转动通过弹簧75转动外侧锁定杠杆72。外侧锁定杠杆72的转动使得滑动销57滑动,由此确立了杠杆单元4的外侧门未锁定状态,其中允许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和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之间的操作连接,并且确立了杠杆单元4的外侧锁定状态,其中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和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分离。当操作操作把手76时,操作把手76相对于罩24在输出轴71a上转动,并且转动输出轴71a以及主动杠杆71和子锁定杠杆74。子锁定杠杆74的转动通过弹簧75转动外侧锁定杠杆72,由此,确立了杠杆单元4的外侧未锁定状态和外侧锁定状态。
利用上述结构,如图2-3所述,用于容纳闩锁机构3的树脂体22装配到用于容纳杠杆单元4的壳体26的外壳23,由此门锁装置2形成为一个单元。在上述状态下,壳体26设置成垂直于基板21和子基板27。壳体26的外壳23罩住子基板27、提升杠杆51和打开杠杆56。如图1所示,树脂体22面对后侧门1的后端边缘壁1a,并且壳体26的罩24面对后侧门1的内侧部板1b(即,用作侧板)。操作把手76覆盖有覆盖内侧部板1b的装饰件,并且可例如通过去除装饰件来操作。
下面将说明根据上述结构的门锁装置2的操作。
图4-9示出了杠杆单元4的内侧未锁定状态和外侧未锁定状态。在初始位置,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由弹簧54e沿图4中顺时针方向偏置。在初始位置,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由用于偏置打开杠杆56的弹簧56b(如图3所示)沿图5中顺时针方向偏置。内侧杠杆52处于初始位置,在此位置内侧杠杆52由内侧门手柄11沿图4中顺时针方向拉动。图2示出了门锁装置2的锁定状态。如图2所示,打开杠杆56由弹簧56b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偏置以处于初始位置。外侧杠杆59由弹簧59b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偏置以处于初始位置。
当操作外侧门把手12时,外侧杠杆59从初始位置(即图2示出的位置)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外侧杠杆59的接合凸缘59a接触打开杠杆56,从而打开杠杆56从初始位置(即图2示出的位置)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打开杠杆56转动时,连杆58在图5中向上移动,并且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沿图5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转动时,滑动销57接触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不规则形状长孔54d的内侧壁部。由此,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的转动力传递到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以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并且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接触凸缘54b接触提升杠杆51的接合凸缘51a。因此,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1的转动力传递到提升杠杆51以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提升杠杆51。因此,棘爪34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闩锁机构3呈未锁定状态。换言之,后侧门1可打开。由于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接合凸缘54c在此时通过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而从打开连杆53的接触部53c分离,因此在外侧门手柄12转动时内侧杠杆52不因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转动而转动。即,内侧门手柄11在上述操作中不移动。
当操作内侧门手柄11时,内侧杠杆52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从初始位置(即,图4示出的位置)转动。当内侧杠杆52转动时,打开连杆53在图4中向上移动,并且打开连杆53的接触部53c接触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接合凸缘54c。由此,打开连杆53的移动力传递到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以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并且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接触凸缘54b接触提升杠杆51的接合凸缘51a。因此,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转动力传递到提升杠杆51以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提升杠杆51。结果,棘爪34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闩锁机构2呈未锁定状态。即,后侧门1可打开。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滑动销57、第二打开提升杠杆55和连杆58使得打开杠杆56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通过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杠杆56从而打开杠杆56从外侧杠杆59的接合凸缘59a分离,因此当内侧门手柄11转动时,外侧杠杆59不因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转动而转动。即,外侧门手柄12在上述操作中不操作。
在杠杆单元4处于外侧锁定状态时错误地操作外侧门手柄12以打开后侧门1的情况下,当致动电动机73以获得杠杆单元4的外侧未锁定状态时,由于滑动销57的滑移运动受到第一打开提升杠杆54的不规则形状长孔54d的内壁的限制,因此外侧锁定杠杆72不转动,并且可限制转换到杠杆单元4的外侧未锁定状态。然而,电动机73的致动通过主动杠杆71和输出轴71a使子锁定杠杆74转动,同时偏转弹簧75。由此,通过在上述操作后释放外侧门手柄12的操作,外侧锁定杠杆72受到弹簧75的偏置力而转动,并且由此杠杆单元4转换到外侧未锁定状态。当再次操作外侧门手柄12时,可打开后侧门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主动杠杆、锁定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可同轴设置,因为锁定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由主动杠杆的输出轴支撑。由此,锁定杠杆不需要用作连接到主动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的连接部的臂部,并且锁定杠杆可减少尺寸。由于锁定杠杆、主动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设置成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垂直于固定有闩锁机构的车门端部的安装表面或者垂直于由闩锁32的表面限定的闩锁平面,因此不增加车门沿宽度方向的尺寸。此外,由于紧急操作构件面对车门的侧板,因此可不考虑车门的打开和关闭状态而操作紧急操作构件,由此可提高紧急操作构件的操作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门锁装置,包括闩锁机构(3),其构造成固定到车门端部的安装表面(1a),用于将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在关闭位置,所述闩锁机构(3)具有限定闩锁平面的闩锁(32);以及操作杠杆(56),其操作上连接于设置到车门的操作手柄(12)并且操作上连接到闩锁机构,用于操作闩锁机构以从车体释放车门;其特征在于锁定杠杆(72),其垂直于闩锁平面设置使得锁定杠杆(72)的侧面面对车门的侧板,锁定杠杆能够操作以允许和禁止操作杠杆和闩锁机构之间的可操作连接;紧急操作构件(76),其设置成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操作上连接到锁定杠杆;主动杠杆(71),其垂直于闩锁平面设置使得主动杠杆(71)的侧表面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包括支撑锁定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的输出轴(71a);以及电动机(73),其操作上连接到主动杠杆,用于通过主动杠杆操作锁定杠杆。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还包括主体(22),用于容纳所述闩锁机构;以及壳体(26),其垂直安装到所述主体,用于容纳操作杠杆、锁定杠杆和电动机;其中所述紧急操作构件由壳体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使得紧急操作构件与锁定杠杆同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还包括子锁定杠杆(74),其连接到输出轴的基端部以随之转动;弹簧(75),其绕着所述输出轴在所述紧急操作构件和锁定杠杆之间卷绕,该弹簧的第一端与子锁定杠杆相接合,并且该弹簧的第二端与锁定杠杆相接合;其中所述紧急操作构件连接到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以随之转动,并且锁定杠杆被支撑成绕着输出轴能够相对转动。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其中所述紧急操作构件固定到所述输出轴并且防止弹簧从该输出轴分离。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其中所述主动杠杆包括绕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转动的扇形部。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其中所述主动杠杆和锁定杠杆能够通过操作所述紧急操作构件来操作。
7.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其中所述主动杠杆和锁定杠杆绕着所述输出轴转动。
8.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其中所述子锁定杠杆和弹簧绕着所述输出轴转动。
专利摘要
一种车辆门锁装置,包括闩锁机构(3),其构造成固定到车门端部的安装表面(1a),用于将车门相对于车体保持在关闭状态,所述闩锁机构(3)具有限定闩锁平面的闩锁(32);以及操作杠杆(56),其操作上连接到设置于车门的操作手柄(12)并且操作上连接到闩锁机构,用于操作闩锁机构以从车体释放车门;其特征在于锁定杠杆(72),其设置成垂直于闩锁平面使得锁定杠杆(72)的侧面面对车门的侧板,该锁定杠杆能够操作以允许和禁止操作杠杆和闩锁机构之间的可操作连接;紧急操作构件(76),其设置成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操作上连接到锁定杠杆;主动杠杆(71),其垂直于闩锁平面设置使得主动杠杆(71)的侧表面面对车门的侧板,并且包括支撑锁定杠杆和紧急操作构件的输出轴(71a);以及电动机(73),其操作上连接到主动杠杆,用于通过主动杠杆操作锁定杠杆。
文档编号E05B65/20GK1993530SQ200580025994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8日
发明者福永胜稔, 铃村淳, 西尾贵士, 村松明, 田边茂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