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63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灭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池过充、过热、短路、碰撞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为电池箱额外搭载消防灭火设备。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灭火一般采用外置的灭火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起火信号并通过控制单元下达指令,从电池包外置灭火器向电池内喷射灭火剂,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该灭火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需要占用整车空间布置,系统需要外部供电,否则不能起到监控灭火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及汽车,用以实现无需电子元件监控便可实现灭火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气溶胶发生剂,所述气溶胶发生剂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引线,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溶胶发生剂连接,所述引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

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开口上的防尘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尘装置为防尘纸。

进一步的,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引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并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的边沿抵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引线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的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的第四通孔后,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溶胶发生剂的连接处设置有助燃剂。

进一步的,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

冷却剂,所述冷却剂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气溶胶发生剂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中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灭火装置,其中,所述灭火装置的引线布设于对应的电池模组的电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不会增加整车的功率损耗;占用空间小,能够安装于电池模组内,不需要占用整车布置空间及电池包内空间;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

气溶胶发生剂3,所述气溶胶发生剂3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引线4,所述引线4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溶胶发生剂3连接,所述引线4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并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不会增加整车的功率损耗;占用空间小,能够安装于电池模组内,不需要占用整车布置空间及电池包内空间;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

下面通过实际使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实际使用时,将引线4置于需要防止火灾发生,并在起火时需灭火处,在一实施例中,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用于为电池灭火,故而,可将引线4置于电池电芯处。当起火时,引线4被引燃,使得气溶胶发生剂3发生反应,释放出气溶胶灭火剂,气溶胶灭火剂通过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通孔2可以到达起火处,并实现灭火。

参见图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开口上的防尘装置。

通过设置开口便于发生反应的气溶胶灭火剂能够快速到达起火处,以快速灭火,通过在开口处设置防尘装置可以在复制的使用环境中阻隔杂物进入容置腔,防止杂物与气溶胶发生剂3产生反应。

其中,所述防尘装置为防尘纸5。

参见图2,所述灭火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6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7;

其中,所述引线4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6,并置于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部。

通过设置第二壳体6,并套设于第一壳体1的外部,可以进一步对第一壳体1内的气溶胶发生剂3进行保护。

参见图3,其中,所述第二壳体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壳体6的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上设置有安装孔。

通过在第二壳体6上设置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进行固定。

接着参见图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安装部10,所述第二壳体6的底部的边沿抵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0上。

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10,使得第二壳体6的底部边沿能够抵接在第一安装部10上,使得在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时,仅需将第二壳体6固定便可实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的固定。

其中,所述引线4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置的第三通孔11和所述第二壳体6上设置的第四通孔后,置于所述第二壳体6的外部。通过开设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便于引线4穿过,以到达需要防火灭火处。

其中,所述引线4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溶胶发生剂3的连接处设置有助燃剂12。通过设置助燃剂12使得引线4燃烧至助燃剂12处时,助燃剂12能够帮助燃烧,使得引线4燃烧更加激烈,从而瞬间引爆气溶胶发生剂3,提高灭火的效率。

参见图2,其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可以包括:冷却剂13,所述冷却剂13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气溶胶发生剂3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中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灭火装置,其中,所述灭火装置的引线4布设于对应的电池模组的电芯上。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通过如下原理起到灭火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尺寸较小,可直接安装于需要防火灭火处,例如电池模块内,将灭火引线4布置于各电芯上部。在电芯起火时,点燃本装置灭火引线4,引线4引燃助燃剂12;助燃剂12和引线4将气溶胶发生剂3引发,气溶胶灭火剂气体与固体微粒进入冷却剂13;气溶胶灭火剂在冷却剂13中冷却后,冲破防尘纸5,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6的通孔,进入电池模块中。气溶胶灭火剂通过冷却机理及化学抑制机理,将电池模块中的火扑灭。由于每个模块都预留了该灭火装置,当单一模块起火时,将通过单一模块灭火装置灭火;当多模块同时起火时多个灭火装置同时起作用。这样就做到了精准灭火与大范围灭火同时起作用的效果。

相比现有动力电池灭火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可布置于电池包内的优点。本阻燃灭火装置不需要传感器进行探测,不需要控制单元进行运行指令控制,降低了系统复杂性的同时,避免了电池系统的功率损耗;本阻燃灭火装置具有高适应性,分布于模组内部,可随意扩展。且适用于插电式、换电式等任意车型;本阻燃灭火装置具有高可靠性,灭火装置启动后直接形成气溶胶作用于电芯,无管路输送过程,确保装置可靠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不会增加整车的功率损耗;占用空间小,能够安装于电池模组内,不需要占用整车布置空间及电池包内空间;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