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33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具有规定的膜宽度的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经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并借助所述粘合剂将正在从该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而得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及该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从层叠有偏光膜的长条的载体膜的连续卷筒引出载体膜,从载体膜剥离偏光膜,分别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和第二面板面,而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参照专利文献I)。
另外,已知在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贴附第一偏光膜,在该第一偏光膜上进一步贴附光学构件(例如,光学补偿膜),接着,使液晶面板旋转之后在第二面板面贴附第二偏光膜(专利文献2)。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以及2中,为了形成液晶显示元件,在第一面板面贴附的第一偏光膜的吸收轴(或者透射轴)和在第二面板面贴附的第二偏光膜的吸收轴(或者透射轴)需要成为交叉尼科尔的关系。在第一偏光膜以及第二偏光膜分别在其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情况下,如果分别卷绕有第一偏光膜以及第二偏光膜的连续卷筒的引出方向是平行的,则在第一面板面贴附了第一偏光膜贴之后,使液晶面板旋转90°,接着,在第二面板面贴附第二偏光膜。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37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271516号公报
但是,在使液晶面板旋转时,担心因旋转而产生尘埃、灰尘,或尘埃、灰尘飞舞,而这些尘埃、灰尘作为异物被夹在第二面板面和第二偏光膜之间。
因此,考虑在旋转动作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再将第二偏光膜贴附于第二面板面的方案,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生产性变得极差。另外,还考虑了延长旋转装置和贴附装置之间的传送线的方案,但是这样做会延长传送线而导致设置成本、设置面积增大。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提供一种在使液晶面板进行了旋转之后,通过在贴附于第一面板面的第一光学膜上贴附第二光学膜,而不会在液晶面板的旋转后马上进行将光学膜贴附于液晶面板面的贴附处理,由此抑制在液晶面板面和偏光膜之间混入异物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从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具有规定的膜宽度的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经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借助所述粘合剂将正在从该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而得到液晶显示元件,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贴附工序,其在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第一面板面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一光学膜;
旋转工序,其使处于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于上 述第一面板面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面板旋转;
第二贴附工序,其在上述第一面板面上的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在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二光学膜;和
第三贴附工序,其在上述第一光学膜以及上述第二光学膜贴附于上述第一面板面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第二面板面,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三光学膜。
通过该构成,可以抑制在液晶面板面和偏光膜之间混入异物的不良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旋转后在第一光学膜上贴附第二光学膜,所以也可能有在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夹有异物的情况,但由于第一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的交叉尼科尔的关系得以维持,因此即使夹有异物,在外观品质上也不成为问题。
在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贴附工序,在传送上述液晶面板的同时, 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一光学膜,
上述第二贴附工序,在传送上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上的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上述第二光学膜,
上述第三贴附工序,在传送上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不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二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三光学膜。
通过该构成,可以缩短用于传送液晶面板的传送机构(例如传送辊)和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的接触时间,抑制第一面板面的带电,进而可以抑制因液晶面板的旋转而悬浮的尘埃、灰尘被吸引到第一面板面上的现象。
在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二贴附工序和上述第三贴附工序之间, 还含有使处于上述第一光学膜以及上述第二光学膜贴附于上述第一面板面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面板翻转的翻转工序,
上述第一贴附工序,在传送上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一光学膜,
上述第二贴附工序,在传送上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上的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上述第二光学膜,
上述第三贴附工序,在传送上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二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三光学膜。
在该构成中,在翻转工序中使第二面板面朝向传送机构之后,将第三光学膜贴附于第二面板面。由于在翻转工序前,第二面板面不与传送机构接触,所以第二面板面不带电。为此,即便尘埃、灰尘因翻转而悬浮,也可以抑制翻转后马上就会在朝向地板侧状态下的第二面板面上吸引尘埃、灰尘的现象。
另外,其他的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其从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具有规定的膜宽度的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经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并具有借助所述粘合剂将正在从该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的多个贴附部,所述制造系统具有
第一贴附部,其在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第一面板面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一光学膜;
旋转部,其使处于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于上述第一面板面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面板旋转;
第二贴附部,其在上述第一面板面上的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在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二光学膜;和
第三贴附部,其在处于上述第一光学膜以及上述第二光学膜贴附于上述第一面板面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第二面板面,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三光学膜。
通过该构成,可以抑制在液晶面板面和偏光膜之间混入异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旋转后在第一光学膜上贴附第二光学膜,所以也可能有在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夹有异物的情况,但由于第一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的交叉尼科尔的关系得以维持,因此即使夹有异物,在外观品质上也不成为问题。
在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一光学膜按压向上述第一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一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一光学膜,
上述第二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二光学膜按压向上述第一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二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上的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上述第二光学膜,
上述第三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三光学膜按压向上述第二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三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不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二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三光学膜。
通过该构成,可以缩短用于传送液晶面板的传送机构(例如传送辊)和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的接触时间,抑制第一面板面的带电,进而可以抑制因液晶面板的旋转而悬浮的尘埃、灰尘被吸引到第一面板面上的现象。
在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具有使处于上述第一光学膜以及上述第二光学膜贴附于上述第一面板面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面板翻转的翻转部,
上述第一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一光学膜按压向上述第一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一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一光学膜,
上述第二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二光学膜按压向上述第一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二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一面板面上的上述第一光学膜贴附上述第二光学膜,
上述第三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三光学膜按压向上述第二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三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上述第二面板面贴附上述第三光学膜的。
在该构成中,通过在翻转部使第二面板面朝向传送机构之后,将第三光学膜贴附于第二面板面。由于在翻转之前,第二面板面不与传送机构接触,所以第二面板面不带电。 为此,即便尘埃、灰尘因为翻转而悬浮,也可以抑制翻转后马上就会在朝向地板侧状态下的第二面板面上吸引尘埃、灰尘的现象。


图I是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旋转部(旋转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翻转部(翻转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I、2、3
12、22、32
11
21
31
90
100、200、300
106、206、306
111
211
311
P
LD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膜在最外层含有粘合剂层即可,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光学膜例如是塑料制膜,其膜厚例如可以为50 200 μ m左右。
另外,作为光学膜,例如可以举出偏振片(偏振元件)、偏光膜,偏光膜是在偏振片的两面或者单面层叠有偏振片保护膜的结构。另外,有时也层叠用于保护偏振片或者偏光膜免受传输上的损伤等的表面保护膜。另外,作为其他光学膜,例示出相位差膜、亮度改善膜等光学补偿膜。作为多层结构的光学膜,可以在偏振片或者偏光膜上层叠有相位差膜和/ 或亮度改善膜。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偏振片的拉伸方向成为吸收轴,将长条的偏光膜的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或者长条的偏光膜的短方向(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称为“MD 偏光膜”,将长条的偏光膜的短方向(膜宽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称为“TD偏光膜”。
偏光膜例如可以举出双色偏光膜。双色偏光膜通过如下的制造方法加以制造,所连续卷筒载体膜长条的第一偏光膜长条的反射偏光膜长条的第二偏光膜液晶面板传送部片材层叠装置贴附部第一偏光膜的片材反射偏光膜的片材第二偏光膜的片材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元件述制造方法具有(A)对实施了染色、交联以及拉伸处理的聚乙烯基醇系膜进行干燥而得到偏振片的工序;(B)在该偏振片的单侧或者两侧贴合保护层(偏振片保护膜)的工序; (C)贴合之后实施加热处理的工 序。聚乙烯基醇系膜的染色、交联、拉伸的各处理,没有必要分开进行,可以同时进行,另外,也可以任意选择各处理的顺序。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聚乙烯基醇系膜,可以使用实施了溶胀处理后的聚乙烯基醇系膜。通常,将聚乙烯基醇系膜浸溃于含有碘、二色性色素的溶液中,使其吸附碘、二色性色素而加以染色之后进行清洗,在含有硼酸、硼砂等的溶液中以3倍 7倍的拉伸倍率进行单轴拉伸之后,进行干燥。
作为亮度改善膜,例如可以举出具有反射轴和透射轴的多层结构的反射偏光膜。 反射偏光膜,例如可以通过将2种材料不同的聚合物膜A、B交替层叠多层并经拉伸而得到。 在拉伸方向仅材料A的折射率发生增加变化,双折射性得以体现,材料AB界面具有折射率差的拉伸方向成为反射轴,不产生折射率差的方向(非拉伸方向)成为透射轴。该反射偏光膜在其长度方向具有透射轴,在其短方向(膜宽度方向)具有吸收轴。
另外,对光学膜的最外层中所含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等。载体膜例如可以使用塑料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膜、聚烯烃系膜等)等膜。另外,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由硅酮系、 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钥等适当的剥离剂实施涂敷处理等得到的材料等适当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光学膜形成于载体膜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由卷成卷筒状的连续卷筒构成。作为连续卷筒,例如可以举出(I)将具有载体膜和在该载体膜上形成的含有粘合剂的光学膜的光学膜层叠体卷成卷筒状而得到的卷筒。在该情况下,就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而言,为了由光学膜形成光学膜的片材,具有不将载体膜切裁而是使其残留、将该光学膜(粘合剂的)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切裁(半切)的切裁机构。在该切裁中,例如可以根据制造系统内的缺陷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按照区别出合格品的片材和不合格品的片材的方式进行切裁。
另外,作为连续卷筒,例如,可以举出(2)将具有载体膜和在该载体膜上形成的含有粘合剂的光学膜的片材的光学膜层叠体卷绕成卷筒状而成的卷筒(所谓的带有切缝的光学膜的连续卷筒)。
液晶显示元件是在液晶面板的单面或者两面至少形成有偏光膜的片材得到的元件,根据需要装入驱动电路。液晶面板例如可以使用垂直取向(VA)型、面内转换(IPS)型等任意类型。图2、3所示的液晶面板P是在对向配置的一对基板(背面侧Pa、辨识侧Pb) 间密封有液晶层的构成。
<实施方式1>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关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从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具有规定的膜宽度的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经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并借助所述粘合剂将正在从该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 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在直至贴附工序之前的过程中,关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 从连续卷筒传送载体膜的载体膜传送工序、和从载体膜剥离光学膜(例如偏光膜、亮度改善膜)的剥离工序。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的图。
(第一贴附工序)
第一载体膜传送工序,从连续卷筒引出第一偏光膜层叠体(在载体膜层叠有偏光膜的层叠膜)并向下游侧传送。在该传送途中,残留载体膜并将第一偏光膜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膜宽度方向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加以切裁,在载体膜上形成第一偏光膜的片材。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连续卷筒是上述的带有切缝的偏光膜的连续卷筒,则不需要这里的切裁。 关于剥离工序,使载体膜向内侧在剥离部的顶端部折返而从该载体膜剥离第一偏光膜的片材,向第一贴附部的贴附位置供给。此时,关于液晶面板,在其第一面板面与传送部接触的状态下(与地板面对置的状态下)通过传送部向第一贴附部的贴附位置传送(传送工序)。 在第一贴附工序中,第一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一光学膜按压在上述第一面板面的贴附辊、 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一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地板面对置的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背面)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一偏光膜的片材(步骤Si)。
(旋转工序)
接着,利用旋转部使处于贴附有第一偏光膜的片材的状态下的液晶面板旋转 90° (旋转工序、步骤S2)。
(第二贴附工序)
第二载体膜传送工序,从连续卷筒引出反射偏光膜层叠体(在载体膜层叠有反射偏光膜的层叠膜)并向下游侧传送。在该传送途中,残留载体膜,将反射偏光膜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膜宽度方向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加以切裁,在载体膜上形成反射偏光膜的片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连续卷筒是上述的带有切缝的反射偏光膜的连续卷筒,则不需要这里的切裁。关于剥离工序,使载体膜向内侧在剥离部的顶端部折返,从该载体膜剥离反射偏光膜的片材,向第二贴附部的贴附位置供给。此时,关于液晶面板,在其第一面板面(贴合有第一偏光膜的状态)与传送部接触的状态下(与地板面对置的状态下)通过传送部向第二贴附部的贴附位置传送(传送工序)。在第二贴附工序中,第二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二光学膜按压在上述第一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二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地板面对置的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背面)上的第一偏光膜的片材,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反射偏光膜的片材(步骤S3)。
(第三贴附工序)
第三载体膜传送工序,从连续卷筒引出第二偏光膜层叠体(在载体膜层叠有第二偏光膜的层叠膜)并向下游侧传送。在该传送途中,残留载体膜,将第二偏光膜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膜宽度方向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加以切裁,在载体膜上形成第二偏光膜的片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连续卷筒是上述的带有切缝的第二偏光膜的连续卷筒,则不需要这里的切裁。关于剥离工序,使载体膜向内侧在剥离部的顶端部折返,从该载体膜剥离第二偏光膜的片材,向第三贴附部的贴附位置供给。此时,关于液晶面板,在其第二面板面不与传送部接触的状态下(与天花板对置的状态下)通过传送部向第三贴附部的贴附位置传送(传送工序)。在第三贴附工序中,第三贴附部具有将上述第三光学膜按压在上述第二面板面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三光学膜和上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天花板对置的液晶面板的第二面板面(辨识面)上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二偏光膜的片材(步骤S4)。由此,第一面板面的第一偏光膜的透射轴(或者吸收轴)和第二面板面的第二偏光膜的透射轴(或者吸收轴)成为交叉尼科尔的关系。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从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具有规定的膜宽度的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经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并具有借助所述粘合剂将正在从该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的多个贴附部。
以下,参照图2对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进行说明。本制造系统具备多个具有载体膜传送部、剥离部、贴附部的片材层叠装置。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将第一偏光膜的片材在沿着其短边方向的(与其平行的)贴附方向上层叠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背面)。第二片材层叠装置200,将反射偏光膜的片材在沿着其长边方向的(与其平行的)贴附方向层叠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上的第一偏光膜。第三片材层叠装置300,将第二偏光膜的片材在沿着其长边方向的(与其平行的)贴附方向层叠于液晶面板的第二面板面(辨识面)。
如图2所示,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具有载体膜传送部110、液晶面板传送部90、 剥离部104、和第一贴附部106。另外,第二片材层叠装置200具有载体膜传送部210、液晶面板传送部90、剥离部204、和第二贴附部206。另外,第三片材层叠装置300具有液晶面板传送部90、载体膜传送部310、剥离部304、和第三贴附部306。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传送部90,按照液晶面板P的短边方向和面板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式传送液晶面板P。此外,在液晶面板P的第一面板面Pa(图2中为地板面侧),在沿着其短边方向的贴附方向贴附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接着,通过旋转部使贴附有片材111的液晶面板P旋转90°。 接着,在液晶面板P的第一面板面Pa(图2中为地板面侧),在沿着其长边方向的贴附方向贴附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接着,在液晶面板P的第二面板面Pb (辨识面)(图2中为天花板侧),在沿着其长边方向的贴附方向贴附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
(片材层叠装置)
首先,对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进行说明。液晶面板传送部90向第一贴附部106 传送液晶面板P。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传送部90具有传送辊以及吸附板等而构成。 通过使传送辊旋转,或者通过移送吸附板,将液晶面板P向制造线下游侧传送。
载体膜传送部110,从连续卷筒I引出具有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长条第一偏光膜 11(膜部Ila以及粘合剂层Ilb)的长条载体膜12的长条第一偏光膜层叠体10,残留载体膜12,将第一偏光膜11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加以切裁,使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形成于载体膜12上。第一偏光膜11在其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载体膜传送部110具有切裁部 101、传送辊114、松紧调节辊113、卷绕部115。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简图,传送辊114的个数、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其所图示。
切裁部101通过吸附部102固定载体膜12,残留载体膜12,将第一偏光膜11以规定间隔加以切裁,在载体膜12上形成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作为切裁部101,例如可以举出刀具、激光装置等。
松紧调节辊113具有保持载体膜12的张力的功能。载体膜传送部110经由松紧调节辊113传送载体膜12。
卷绕部105对剥离了片材111后的载体膜12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贴附部106和卷绕部115之间还可以具有未图示的进料辊、传送辊等。
剥离部104在其顶端部使载体膜12向内侧折返,从载体膜12剥离第一偏光膜11 的片材111 (包含粘合剂),向第一贴附部106的贴附位置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剥离部104,在其顶端部使用尖锐刀缘部,但不局限于此。
第一贴附部106,在由液晶面板传送部90传送的液晶面板P的第一面板面Pa,借助粘合剂Ilb贴附由剥离部104剥离的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贴附部106具有将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按压在第一面板面Pa上的贴附棍106a、和与该贴附辊106a对向配置的驱动辊106b (相对于托辊)。在贴附辊106a和驱动辊106b之间夹持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和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使贴附棍106a和驱动棍106b绕传送方向旋转,由此进行上述贴附。
(旋转部)
贴附有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的液晶面板P,通过液晶面板传送部90向旋转部 80的旋转位置传送。图5示出旋转部80及其动作。旋转部80具有对液晶面板P的第二面板面Pb进行吸附的吸附板81、将吸附有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的吸附板81向上方抬高并水平旋转90°返回到液晶面板传送部90的垂直/旋转驱动部82。
第二片材层叠装置200,具备与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件。载体膜传送部210,从连续卷筒2引出具有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长条反射偏光膜21 (膜部21a以及粘合剂层21b)的长条载体膜22的长条反射偏光膜层叠体20,残留载体膜22,将反射偏光膜 21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加以切裁,将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形成于载体膜22上。反射偏光膜21在其膜宽度方向具有吸收轴。载体膜传送部210具有切裁部201、传送辊214、松紧调节辊213、卷绕部215。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简图,传送辊214的个数、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其图示。
切裁部201通过吸附部202固定载体膜22,残留载体膜22,将反射偏光膜21以规定间隔加以切裁,在载体膜22上形成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作为切裁部201,例如可以举出刀具、激光装置等。
松紧调节辊213,具有保持载体膜22的张力的功能。载体膜传送部210经由松紧调节辊213传送载体膜22。
卷绕部205对剥离了片材211后的载体膜22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贴附部206和卷绕部215之间,还可以具有未图示的进料辊、传送辊等。
剥离部204,在其顶端部使载体膜22向内侧进行折返,从载体膜22剥离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 (包含粘合剂),向第二贴附部206的贴附位置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剥离部204,在其顶端部使用尖锐刀缘部,但不局限于此。
第二贴附部206,在由液晶面板传送部90传送的液晶面板P的第一面板面Pa上的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上,借助粘合剂21b贴附由剥离部204剥离的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贴附部206具有将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按压向第一面板面Pa的贴附辊206a、和与该贴附辊206a对向配置的驱动辊206b (相当于托辊)。在贴附辊206a和驱动辊206b之间夹持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和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使贴附辊206a和驱动辊206b绕传送方向旋转,由此进行上述贴附。贴附有反射偏光膜21的片材211的液晶面板P,通过液晶面板传送部90向第三贴附部306的贴附位置传送。
第三片材层叠装置300,具备与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件,载体膜传送部310,从连续卷筒3引出具有层叠了含有粘合剂的长条第二偏光膜31 (膜部31a以及粘合剂层31b)的长条载体膜32的长条第二偏光膜层叠体30,残留载体膜32,将第二偏光膜 31以规定的切裁间隔加以切裁,使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形成于载体膜32上。第二偏光膜31在其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载体膜传送部310具有切裁部301、传送辊314、松紧调节辊313、卷绕部315。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简图,传送辊314的个数、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切裁部301通过吸附部302固定载体膜32,残留载体膜32,将第二偏光膜31以规定间隔加以切裁,在载体膜32上形成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作为切裁部301,例如可以举出刀具、激光装置等。
松紧调节辊313,具有保持载体膜32的张力的功能。载体膜传送部310经由松紧调节辊313传送载体膜32。
卷绕部305对剥离了片材311后的载体膜32进行卷绕。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贴附部306和卷绕部315之间,还可以具有未图示的进料辊、传送辊等。
剥离部304,在其顶端部使载体膜32向内侧进行折返,从载体膜32剥离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 (含有粘合剂),向第三贴附部306的贴附位置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剥离部304,在其顶端部使用尖锐刀缘部,但不局限于此。
第三贴附部306,在由液晶面板传送部90传送的液晶面板P的第二面板面Pb,借助粘合剂31b贴附由剥离部304剥离的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贴附部306具有将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按压向第二面板面Pb的贴附辊306a、和与该贴附辊306a对向配置的驱动辊306b (相当于托辊)。在贴附辊306a和驱动辊306b之间夹持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和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使贴附棍306a和驱动棍306b绕传送方向旋转,由此进行上述贴附。
如图2所不,液晶显不兀件LD具有液晶面板P、在其第一面板面Pa上贴附的第一偏光膜的片材111、在第一偏光膜的片材111上贴附的反射偏光膜的片材211、和在其第二面板面Pb上贴附的第二偏光膜的片材311。该液晶显示元件LD可以向未图示的检查装置传送,也可以向储料器传送。
(控制部)
控制部(未图示)对上述的各片材层叠装置100、200、300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对液晶面板传送部、旋转部80进行控制。上述的各部分、各装置的动作时机(时刻),例如利用在规定的位置配置传感器进行探测的方法算出,或者按照用回转式编码器等检测传送部、传送装置的旋转构件的方式算出。控制部可以通过软件程序和CPU、存储器等硬件资源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此时,程序软件、处理步骤、各种设定等预先储存在存储器中。另外, 控制部可以由专用电路、固件等构成。
〈实施方式2>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在第二贴附工序和第三贴附工序之间具有翻转工序。此外,第一贴附工序、第二贴附工序、第三贴附工序分别在与传送部接触一侧的面向地板侧的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的片材。图2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对实施方式I相同的工序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第一贴附工序(步骤S31)、旋转工序(步骤S32)、第二贴附工序(步骤S33)与实施方式I相同。
(翻转工序)
对于第一偏光膜、反射偏光膜的片材111、211贴附于第一面板面Pa的状态下的液晶面板P,利用翻转部进行翻转使朝向天花板的第二面板面Pb朝向地板面而接触传送部 (翻转工序、步骤S34)。
接着,在第三贴附工序中,第三贴附部具有将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按压向第二面板面Pb的贴附辊306a、和与该贴附辊306a对向配置的驱动辊306b (相当于托辊)。 在贴附辊306a和驱动辊306b之间夹持第二偏光膜31的片材311和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 使贴附辊306a和驱动辊306b绕传送方向旋转,由此将片材311贴附于第二面板面Pb。此时,在与地板面对置的液晶面板P的第二面板面(辨识面)Pb,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二偏光膜21的片材211 (步骤S35)。由此,第一面板面的第一偏光膜的透射轴(或者吸收轴)和第二面板面的第二偏光膜的透射轴(或者吸收轴)成为交叉尼科尔的关系。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
图4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装置、装置将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制造系统中,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第二片材层叠装置200、翻转部80、液晶面板传送部90,是与实施方式I的对应各部分相同的功能构成。 第三片材层叠装置300,是与第一片材层叠装置100、第二片材层叠装置200相同的功能构成。
(翻转部)
图6示出翻转部85及其动作。贴附有第一偏光膜11的片材111以及反射偏光膜的片材211的液晶面板P,通过液晶面板传送部90向翻转部85的翻转位置传送。液晶面板 P插入翻转部85的收纳部。收纳了液晶面板P的状态下的翻转部85,通过旋转装置(未图示)在图6的纸面上顺时针旋转180°。接着,液晶面板P被送向液晶面板传送部90,通过液晶面板传送部90向第三贴附部306传送。作为将液晶面板P从收纳部送向液晶面板传送部90的装置,例如,可以举出以气压推出的装置、利用吸引引出的装置等。另外,翻转部不限于具有收纳部而进行翻转的装置,例如也可以由吸引第二面板面Pb使其翻转的吸引/ 翻转装置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第一偏光膜、第二偏光膜是MD偏光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TD偏光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在液晶面板的短边方向贴附第一偏光膜,在长边方向贴附第二偏光膜,但也可以在液晶面板的长边方向贴附第一偏光膜,在短边方向贴附第二偏光膜。
另外,在用于在载体膜上形成片材的切裁工序之前,还含有对光学膜(偏光膜、反射偏光膜等)的缺陷进行检查的检查工序(例如透射检查),根据该检查工序的缺陷结果, 可以按照避开缺陷的方式加以切裁(也称为跳过切裁)。另外,该跳过切裁也可以通过读取预先在光学膜或者载体膜附着的缺陷信息来加以切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第一贴附工序、第二贴附工序在地板侧的第一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第三贴附工序在天花板侧的第二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贴附工序、第二贴附工序在天花板侧的第一(或者第二)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第三贴附工序在地板侧的第二(或者第一)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第一贴附工序、第二贴附工序、第三贴附工序在地板侧的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贴附工序、第二贴附工序、第三贴附工序在天花板侧的面板面上贴附光学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部的装置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可以由将液晶面板从下向上抬高而使其旋转的装置构成。
〈实施例〉
实施例I以及比较例I均不含翻转工序。关于实施例I,使用上述实施方式I (图 2)的制造系统,在液晶面板(40英寸尺寸)的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地板面的第一面板面上贴附第一偏光膜,使其旋转90°之后,在第一偏光膜上贴附反射偏光膜,在不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天花板的第二面板面贴附第二偏光膜。关于比较例1,在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地板面的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第一偏光膜之后,使其旋转90°,在不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天花板的第二面板面上贴附第二偏光膜,接着,在与传送部接触并朝向地板面的第一面板面上的第一偏光膜上贴附反射偏光膜。
实施例2和比较例2均含有翻转工序。关于实施例2,使用上述实施方式2 (图4) 的制造系统,在液晶面板(40英寸尺寸)的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地板面的第一面板面上贴附第一偏光膜,使其旋转90°之后,在第一偏光膜上贴附反射偏光膜,进而,使液晶面板翻转,在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地板面的第二面板面上贴附第二偏光膜。关于比较例2,在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地板面的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第一偏光膜之后,使其旋转90°,接着,使液晶面板翻转,在与传送部接触的朝向地板面的第二面板面上贴附第二偏光膜,接着,使其翻转,在与传送部接触并朝向地板面的第一面板面上的第一偏光膜贴附反射偏光膜。
第一偏光膜、第二偏光膜使用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SEG1423DU,反射偏光膜使用 3M株式会社制DBEF。在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基于因液晶面板的旋转而悬浮的异物产生的外观不良为判断条件,对目视检查判断为外观不良的片数进行评价。表I示出实施例I以及比较例I的评价结果,表2示出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的评价结果。
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从对层叠了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进行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将正在从所述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借助粘合剂贴附在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上而得到液晶显示元件,所述光学膜含有所述粘合剂且具有规定的膜宽度,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贴附工序,其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第一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 旋转工序,其使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所述第一光学膜的状态下的所述液晶面板旋转; 第二贴附工序,其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附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在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透射轴;和 第三贴附工序,其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所述第一光学膜以及所述第二光学膜的状态下的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第三光学膜,所述第三光学膜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贴附工序,在传送所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一光学膜, 所述第二贴附工序,在传送所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附所述第二光学膜, 所述第三贴附工序,在传送所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不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三光学膜。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贴附工序和所述第三贴附工序之间,还包括使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所述第一光学膜以及所述第二光学膜的状态下的所述液晶面板翻转的翻转工序, 所述第一贴附工序,在传送所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一光学膜, 所述第二贴附工序,在传送所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附所述第二光学膜, 所述第三贴附工序,在传送所述液晶面板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三光学膜。
4.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具有多个贴附部,从对层叠了光学膜的长条载体膜进行卷绕而成的连续卷筒传送该载体膜,在所述贴附部将正在从所述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该光学膜借助粘合剂贴附于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及第二面板面上,所述光学膜含有所述粘合剂且具有规定的膜宽度,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具有 第一贴附部,其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第一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 旋转部,其使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所述第一光学膜的状态下的所述液晶面板旋转; 第二贴附部,其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附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在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透射轴;和第三贴附部,其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所述第一光学膜以及所述第二光学膜的状态下的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第三光学膜,所述第三光学膜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贴附部具有将所述第一光学膜按压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一光学膜和所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一光学膜, 所述第二贴附部具有将所述第二光学膜按压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二光学膜和所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附所述第二光学膜, 所述第三贴附部具有将所述第三光学膜按压在所述第二面板面上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三光学膜和所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不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三光学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其中, 还具有使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了所述第一光学膜以及所述第二光学膜的状态下的所述液晶面板翻转的翻转部, 所述第一贴附部具有将所述第一光学膜按压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一光学膜和所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一光学膜, 所述第二贴附部具有将所述第二光学膜按压在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二光学膜和所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一面板面上的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附所述第二光学膜, 所述第三贴附部具有将所述第三光学膜按压在所述第二面板面上的贴附辊和与该贴附辊对向配置的托辊,在该贴附辊和托辊之间夹持该第三光学膜和所述液晶面板进行传送的同时,在与传送机构接触一侧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所述第三光学膜。
全文摘要
一种抑制在液晶面板面和偏光膜之间混入异物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该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中,从连续卷筒传送载体膜,借助粘合剂将正在从该载体膜剥离的光学膜或者剥离后的光学膜贴附在液晶面板的第一面板面以及第二面板面上而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其中,包括在第一面板面上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一光学膜的第一贴附工序、使液晶面板旋转的旋转工序、在所述第一光学膜上贴合在与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二光学膜的第二贴附工序、和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二面板面上贴附在膜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的第三光学膜的第三贴附工序。
文档编号B32B37/00GK102929029SQ2012101826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平田聪, 梅本清司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