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膜,尤其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属于电池隔离膜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进步,电池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层面,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因此,电池的需求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在效能提升的同时安全性也受到了重视。而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由正负极、电解液、隔离膜等部分组成,其具有高能量密度等优秀,现已成为电动车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无法有效将热能排出,造成电池温度上升而出现寿命短、安全性差的问题。因此,隔离膜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介于正负极之间,避免两电极产生物理性的接触,可提升电池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延长电池寿命、增加电池安全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包括微孔基膜层,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微孔基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涂布有硫酸钡陶瓷涂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微孔基膜层可以为多孔聚乙烯层、多孔聚丙烯层、超高多孔聚丙烯层或多孔聚偏氟乙烯层的膜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多孔聚乙烯层、多孔聚丙烯层、超高多孔聚丙烯层或多孔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可以为20 μ m、25 μ m、30 μ m或40 μ m。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微孔基膜层可以由两层多孔聚乙烯层与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组成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两层多孔聚乙烯层分别粘贴在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多孔聚乙烯层的厚度可以为5μπι,所述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0 μ m、15 μ m、20 μ m或30 μ m。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硫酸钡陶瓷涂层的厚度可以为3 μ m 5 μ m。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叠片后,加注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具有良好的MD/TD延伸及高的穿刺强度,无微短路形成,在锂离子电池中可形成高的电解液饱液量,可以多添加3 10%的电解液,显著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延长循环寿命,提高充放电倍率,可使得同样工艺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延长40%的寿命;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闭孔温度提高,增加电池的安全性。2、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由于硫酸钡的低表面张力提高电池的卷绕生产良率,而涂布原料大部分使用地是国产原材料,将极大地降低国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微孔基膜层I,在所述微孔基膜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涂布有硫酸钡陶瓷涂层2。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基膜层I为多孔聚乙烯层、多孔聚丙烯层、超高多孔聚丙烯层或多孔聚偏氟乙烯层的膜层结构。所述多孔聚乙烯层、多孔聚丙烯层、超高多孔聚丙烯层或多孔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为20 μ mo所述硫酸钡陶瓷涂层2的厚度为3 μ m 5 μ m。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主要特点是所述多孔聚乙烯层、多孔聚丙烯层、超高多孔聚丙烯层或多孔聚偏氟乙烯层的厚度为25μπι、30μπι或40μπι。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具体实施例3:参照图2,所述微孔基膜层I由两层多孔聚乙烯层与多孔聚丙烯层组成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两层多孔聚乙烯层分别粘贴在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聚乙烯层的厚度为5 μ m,所述多孔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0 μ m0具体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主要特点是所述微孔基膜层I由两层多孔聚乙烯层与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两层多孔聚乙烯层分别粘贴在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余同具体实施例3。具体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主要特点是所述微孔基膜层I由两层多孔聚乙烯层与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组成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5 μ m、20 μ m或25 μ m。其余同具体实施例3或4。本实施例的隔离膜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叠片后,加注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具有良好的MD/TD延伸及高的穿刺强度,无微短路形成,在锂离子电池中可形成高的电解液饱液量,可以多添加3 10%的电解液,显著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延长循环寿命,提高充放电倍率,可使得同样工艺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延长40%的寿命;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闭孔温度提高,增加电池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包括微孔基膜层(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孔基膜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涂布有一硫酸钡陶瓷涂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基膜层(I)为多孔聚乙烯层、多孔聚丙烯层、超高多孔聚丙烯层或多孔聚偏氟乙烯层的膜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基膜层(I)的厚度为 20 μ m、25 μ m、30 μ m 或 40 μ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基膜层(I)为由两层多孔聚乙烯层与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组成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两层多孔聚乙烯层分别粘贴在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聚乙烯层的厚度为5 μ m,所述多孔聚丙烯层或超高多孔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0 μ m、15 μ m、20 μ m或30 μ m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钡陶瓷涂层(2)的厚度为3 μ m 5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隔离膜,包括微孔基膜层(1),其特征是在所述微孔基膜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涂布有硫酸钡陶瓷涂层(2)。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叠片后,加注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具有良好的MD/TD延伸及高的穿刺强度,无微短路形成,在锂离子电池中可形成高的电解液饱液量,可以多添加3~10%的电解液,显著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延长循环寿命,提高充放电倍率,可使得同样工艺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延长40%的寿命;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闭孔温度提高,增加电池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32B18/00GK202905830SQ201220342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源, 刘楷 申请人:湛江市鑫满矿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