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46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和拉链现象的产生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并且通过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羟基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及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专利说明】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支撑体和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另外,本发明涉及具 有该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EL)面板、电致变色面板、电 子纸元件等中,使用在塑料膜上设置有透明电极的膜基板的元件的需要正在增加。
[0003] 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目前使用ITO薄膜(In-Sn复合氧化物)、银纳米线薄膜,包 含所述ITO薄膜、银纳米线薄膜的薄膜基材的厚度具有逐年变薄的倾向。
[0004] 另外,多数情况下,在包含所述ITO薄膜的薄膜基材等上作为功能层设置防反射 (AR)层以提高可视性,或者设置硬涂(HC)层以防止产生划伤,或者设置抗粘连(AB)层以防 止粘连,或者设置防低聚物(OB)层以防止加热时的白色混浊。
[0005] 其中,对于ITO薄膜等光学构件,在加工工序或运送工序等中,为了防止划痕、污 渍等,贴合表面保护膜等后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光学构件上粘贴薄的表 面保护膜后使用。
[0006] 但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例如在设置有功能层的状态下进行所述ITO薄膜的形成 或图案化等制造工序,有时具有功能层的透明导电膜置于加热环境下或者进行水洗等,受 到非常大的温度变化。伴随这样的温度变化,透明导电膜(具有功能层的情况下,功能层本 身)显著变形(产生起伏等)成为问题。针对所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透 明导电膜上贴合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凹凸控制得小的、具有支撑体和粘合剂层的透明导 电膜用承载膜。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304317
[0010] 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2013/094542号单行本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2] 专利文献2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为了将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凹凸控制 得小,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使用以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类聚 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将粘合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计得比较高。专利文献2的粘合剂 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常为约_40°C。根据专利文献2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可以解决所 述问题,并且将透明导电膜从所述承载膜上剥离时,也可以抑制在透明导电膜表面产生的 凹凸(胶糊面凹凸)的产生。
[0013] 可见,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可以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作为实际的制品十分 有用,但是,最新发现有时引起称为"拉链现象(Zipping)"的现象。"拉链现象"是指从承载 膜上剥离透明导电膜时不能顺利地剥离,而重复在发出咔哧咔哧(U U )的声音的同 时剥离或者停止剥离的现象。透明导电膜对被粘物的粘合力高的情况下产生拉链现象时, 在ITO膜上产生裂纹或者残留剥离痕迹等,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对于拉链现象的产生, 认为通过将粘合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置得低或者使用交联剂降低交联度而能够改善, 但是采用所述手段时,不能充分地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和拉链现象的产生的透明导电膜 用承载膜。
[0015]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透明导电膜的层 叠体。
[0016]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7]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下述的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8]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其 特征在于,
[0019] 所述粘合剂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0020]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
[0021]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C以下并且通过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羟基单 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0022]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及
[0023] 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0024] 前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 体成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65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1?25重量% 的含羟基单体。
[0025] 前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配合量相对于 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100重量份为1?30重量份。
[0026] 前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为铁螯 合物。所述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 (A) 100重量份优选为0. 002?0. 5重量份。
[0027] 前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 体成分含有含羧基单体。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优选含有〇. 〇〇5?5重量%的所述含羧基 单体。
[0028] 前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引起酮-烯醇互变异 构的化合物(D)。所述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优选为β-二酮。另外,所述 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相对于所述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重量比 (D/C)优选为3?70。
[0029]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其具有上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在所述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上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 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至少单个表面上。
[0030] 作为所述层叠体,可以列举如下层叠体:
[0031]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
[0032]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 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0033] 作为所述层叠体,可以列举如下层叠体:
[0034]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并且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 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具有功能层,
[0035]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支撑 体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0036] 发明效果
[0037]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使用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C以下的(甲 基)丙烯酸类聚合物㈧、异氰酸酯类交联剂⑶以及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粘 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作为粘合剂层。根据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将该承 载膜粘贴到透明导电膜上的状态下,用于加热或水洗等伴有温度变化的加工工序或运送工 序等后,可以抑制在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从透明导电膜上剥离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和拉 链现象的产生。
[0038] 本发明的前述粘合剂层由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_50°C以下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因此粘合剂层柔软,可 以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另外,交联剂中,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由此降低粘合剂层的 交联密度,从而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
[0039] 另一方面,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异氰酸酯类交 联剂(B)时,粘合剂组合物的交联速度慢,所形成的粘合剂层柔软,成为粘合面容易变形的 状态,从而容易产生胶糊面凹凸。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作为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催化剂,即使添加量少也可以提高所述交联速度,使粘合剂层硬 化,从而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另外,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催化剂有锡类催化剂 等,但是锡类催化剂如果添加量少则交联速度慢,不能充分地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另一 方面,锡类催化剂的添加量多时,粘合剂组合物的适用期短,生产率差。
[0040] 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可以保持透明导电膜的形状而不 使作为被粘物的透明导电膜上产生褶皱、划痕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 图1(a)是在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面上粘贴有带功能层的透明导电膜 的层叠体的示意图。(b)是在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面上粘贴有透明导电膜的层 叠体的示意图。
[0042] 附图标记
[0043] Ia透明导电层
[0044] Ib支撑体(基材)
[0045] 1 透明导电膜
[0046] 2 功能层
[0047] 3 粘合剂层
[0048] 4 支撑体(基材)
[0049] 10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
[0050] 20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0051] A 与支撑体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粘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1.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0053]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图1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图1的实 施方式。
[0054]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20,在支撑体4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3,所述粘 合剂层3的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面的相反侧具有粘合面A。另外,所述粘合面A,如图1(a) 所示,在透明导电膜为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10时,为与所述功能层2接触的面,如图1(b) 所示,在透明导电膜1不具有功能层时,为与构成透明导电膜的支撑体(基材)Ib表面(支 撑体Ib的不存在透明导电层Ia的一侧)接触的面。
[0055] (1)粘合剂层
[0056] 本发明中的粘合剂层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_50°C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类聚 合物(A)、异氰酸酯类交联剂⑶以及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粘合剂组合物形 成。
[0057]〈(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
[0058]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通过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羟基单体的 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被调节到-50°C 以下。(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单体成分或组成 比而调节到前述范围内。(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抑制拉链现 象产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5°C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60°C以下,进一步优选为_65°C以 下。另一方面,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有时得不到凝聚力,粘合力变得过高,从而产生胶糊 残留,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KKTC以上。
[0059]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使用例如具有碳原子数2?14的烷基的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主要单体成分,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 优选为4?14,进一步优选为6?14,进一步优选为6?9,这在将(甲基)丙烯酸类聚合 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调节到_50°C以下的方面是优选的。作为所述具有碳原子数2? 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 丁酯(BA)、(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 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 丙烯酸正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酯等,这些物质可 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0060] 特别是,在粘合剂层要求轻剥离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前述具有碳原子数6?14的 烧基的(甲基)丙稀酸烧基醋,所述具有碳原子数6?14的烧基的(甲基)丙稀酸烧基醋 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总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 上,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
[0061] 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在单体成分中优选为65重量%以上,进一步 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所述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有比例低于65重量%时,后述的含羟基单体或其它单体的含量 增大,具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的倾向。
[0062] 另外,含羟基单体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 能团并且含有能够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反应的羟基。作为含羟基单体的具体例,可以 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 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 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 基月桂酯、丙烯酸[4_(羟甲基)环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等。
[0063] 另外,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以列举: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 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丙基)丙烯酰胺、 N-(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1-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1-羟基丙基)甲基丙烯 酰胺、N-(3-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丁基)丙烯 酰胺、N-(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丁基)甲基 丙烯酰胺、N-(4-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羟烷基(甲 基)丙烯酰胺等。
[0064] 这些含羟基单体中,从其聚合性、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反应性的观点考虑, 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 特别优选丙烯酸4-羟基丁酯。这些含羟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0065] 所述含羟基单体的含量在单体成分中优选为1?25重量%,更优选为3?20重 量%,更进一步优选为6?1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15重量%。将所述含羟基单体的 含有比例设定为1重量%以上,在确保含羟基单体的含有比例,通过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B)形成交联而抑制拉链现象产生的方面是优选的。特别是在粘合剂层要求轻剥离的情况 下,优选为11重量%以上。
[0066] 所述单体成分中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羟基单体以外,可以含有具有 (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的一种以上可聚合单体。作 为所述其它可聚合单体,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使(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 温度为-50°C以下的可聚合单体。其它可聚合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作为所 述其它可聚合单体的配合量,在单体成分中优选为44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以下。
[0067] 作为所述可聚合单体,可以列举含羧基单体。从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交联反应、降低 高速剥离条件下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可以使用含羧基单体。作为含羧基单体的具体例,可 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 巴豆酸、异巴豆酸等。这些含羧基单体中,从其聚合性、凝聚性、价格、通用性的观点考虑,优 选丙烯酸。
[0068] 这些含羧基单体的含量在单体成分为优选为5重量%以下,优选为0. 005?2 重量%,更优选为〇. 01?1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为〇. 02?0. 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 0· 02?0· 1重量%。
[0069] 作为所述其它可聚合单体,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 氰基单体、乙烯基酯单体、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等提高凝聚力、耐热性的成分、含酸酐基单体、 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N-丙烯酰吗啉、乙烯基醚单体等具有作为交联 基点起作用的官能团的单体成分。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70] 作为所述含酸酐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0071] 作为所述含磺酸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_(甲基)丙烯 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基丙酯或(甲基) 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
[0072] 作为所述含磷酸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 2_(膦酰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氯-2-(膦酰基氧基)丙酯等。
[0073] 作为所述含氰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腈等。
[0074] 作为所述乙烯基酯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 等。
[0075] 作为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 α-甲基苯乙烯等。
[0076] 作为所述含酰胺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等。
[0077] 作为所述含氨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Ν,Ν_二甲基氨基乙酯、(甲 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等。
[0078] 作为所述含环氧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 甘油基酿等。
[0079] 作为所述乙烯基醚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 烯基醚等。
[0080] 本发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可以通过将所述单体成分聚合而得 至IJ,其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等公知的 方法聚合,从作业性等观点考虑,更优选溶液聚合。另外,所得到的聚合物可以为均聚物、无 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的任意一种。
[0081] 本发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500 万,更优选为40万?200万,特别优选为50万?100万。重均分子量小于30万时,通过提 高对作为被粘物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的润湿性,从而剥离时的粘合力增大,因此有时 造成剥离工序(再剥离)中的被粘物损伤。另外,具有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变小由此产生胶 糊残留的倾向。另一方面,重均分子量超过500万时,聚合物的流动性下降,对作为被粘物 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的润湿性不充分,具有造成在被粘物与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 粘合剂层之间产生的起泡( 7的倾向。另外,重均分子量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 谱法)测定得到的重均分子量。
[0082]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 >
[0083]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可以使用具有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例如, 可以使用一般用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公知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 香族多异氰酸酯等。
[0084]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 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 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 4, 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0085] 作为脂环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例如: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 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 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酯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0086] 作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 4-甲苯二异氰酸 酯、2, 6-甲苯二异氰酸酯、2, 2'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 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4, 4' -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 4' -二苯醚二异氰酸酯、4, 4' -联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 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另外,可以列举上述二异氰酸酯的多聚物(二聚物、三 聚物、五聚物等)、氨基甲酸酯改性物、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脲基甲酸酯改性物、异氰脲 酸酯改性物、碳二亚胺改性物等。
[0087]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 S U才才、一卜MT"、 " S U 才木一卜 MTL,,、" s U 才木一卜 MR-200,,、" s U 才木一卜 MR-400,,、" 2 口 木一卜 L,,、 " Zi 口才、一卜HLZi 口才、一卜HX" [以上由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夕?τ木一 卜D-110N"、"夕夂木一卜D-120N"、"夕夂木一卜D-140N"、"夕夂木一卜D-160N"、"夕夂木一 卜D-165N"、"夕夂木一卜D-170HN"、"夕夂木一卜D-178N"、"夕夂木一卜500"、"夕夂木一卜 600" [以上由三井化学公司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 用。
[0088] 本发明中,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100 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6?15重量份。 将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设定为1重量份以上,从通过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 (A)所具有的羟基反应,充分地进行粘合剂层的交联,提高凝聚力,抑制拉链现象产生的观 点考虑是优选的。另外,从通过凝聚力而得到耐热性,并且可以减少胶糊残留的观点考虑 也是优选的。另一方面,通过将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设定为30重量份以下,从交 联不过度进行从而凝聚力不过度增大,从而可以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的观点考虑是优选 的。另外,通过将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设定为10重量份以上,在从作为被粘物的 (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上剥离本发明的承载膜时,无论是剥离速度慢的情况下还是剥离 速度快的情况下均可以表现出适当的胶粘力,剥离性优良,因此优选。
[0089] 这些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也可以将 双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与三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并用。通过将交联剂并用,可以得 到胶粘可靠性更优良的粘合剂层。
[0090] 另外,作为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将双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与三官能以上的 异氰酸酯化合物并用时,作为两化合物的配合比(重量比),优选以[双官能异氰酸酯化合 物/三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重量比)为0. 01/99. 99?50/50进行配合,更优选 为 0. 05/99. 95 ?20/80,进一步优选为 0. 1/99. 9 ?10/90,更优选为 0. 1/99. 9 ?5/95,最 优选为〇. 1/99. 9?1/99。通过在前述范围内进行调节、配合,可以得到胶粘可靠性更优良 的粘合剂组合物,为优选的方式。
[0091]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中除了前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 含有其它交联剂。作为其它交联剂,可以使用例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树脂、氮丙啶 衍生物以及金属螯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但是,将异氰酸酯 类交联剂(B)以外的环氧类交联剂等单独使用不能充分地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
[0092] 作为所述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Ν,Ν,Ν',Ν' -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商 品名TETRAD-X,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 烷(商品名TETRAD-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93] 作为所述三聚氰胺类树脂,可以列举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等。作为氮丙啶衍生物,可 以列举例如:作为市售品的商品名HDU(相互药工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AZM(相互药工 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AZO(相互药工株式会社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 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94] 作为所述金属螯合物,可以列举铝、钛、镍、锆等作为金属成分,乙炔、乙酰乙酸甲 酯、乙酰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酰丙酮等作为螯合成分。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组合使用。
[0095] 并用这些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外的交联剂时,其使用量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 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在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总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 合物(A) 100重量份为1?30重量份、并且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在交联剂总量中的比例 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的范围内使 用。
[0096](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0097]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以下有时称为"铁 催化剂(C) ")。作为铁催化剂(C),可以优选使用铁螯合物,例如,可以表示为通式Fe(X) (Y) (Z)。铁螯合物通过(X) (Y) (Z)的组合,可以由 Fe (X) 3、Fe (X)2 (Y)、Fe (X) (Y) 2、Fe (X) (Y) (Z) 的任意一个表示。铁螯合物Fe (X) (Y) (Z)中,(X) (Y) (Z)各自为Fe的配体,例如,X、Y或Z 为β-二酮时,作为β-二酮,可以列举:乙酰丙酮、己烷-2, 4-二酮、庚烷-2, 4-二酮、庚 烷-3, 5-二酮、5-甲基己烷-2, 4-二酮、辛烷-2, 4-二酮、6-甲基庚烷-2, 4-二酮、2, 6-二 甲基庚烷-3, 5-二酮、壬烷-2, 4-二酮、壬烷-4, 6-二酮、2, 2, 6, 6-四甲基庚烷-3, 5-二酮、 十二烧-6, 8-二酮、1-苯基丁烧-1,3-二酮、六氟乙酰丙酮、抗坏血酸等。
[0098] Χ、Υ或Z为β_酮酯时,作为β_酮酯,可以列举: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 乙酰乙酸正丙酯、乙酰乙酸异丙酯、乙酰乙酸正丁酯、乙酰乙酸仲丁酯、乙酰乙酸叔丁酯、丙 酰乙酸甲酯、丙酰乙酸乙酯、丙酰乙酸正丙酯、丙酰乙酸异丙酯、丙酰乙酸正丁酯、丙酰乙酸 仲丁酯、丙酰乙酸叔丁酯、乙酰乙酸苄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等。
[0099] 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铁螯合物以外的铁催化剂,例如也可以使用铁与烷氧基、卤 素原子、酰氧基的化合物。铁与烷氧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 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 基、2-乙基己氧基、苯氧基、环己氧基、苄氧基、1-苄基萘氧基等。
[0100] 铁与齒素原子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齒素原子,可以列举氟、氯、溴、碘等。
[0101] 铁与酰氧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酰氧基,可以列举:2-乙基己酸、辛酸、环烷 酸、树脂酸(以松香酸、新松香酸、d-海松酸、异-d-海松酸、罗汉松酸、葡萄糖酸、富马酸、 柠檬酸、天冬氨酸、α -酮基谷氨酸、苹果酸、琥珀酸、甘氨酸或组氨酸等氨基酸作为主要成 分的脂肪族有机酸;或以苯甲酸、肉桂酸、对羟基肉桂酸等作为主要成分的芳香族脂肪酸) 等。
[0102] 本发明中,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中,从反应性、固化性的观点考虑,优 选具有β-二酮作为配体的铁螯合物,特别优选使用三(乙酰丙酮合)铁。这些铁催化剂 (C)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0103] 本发明中,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 合物(A) 100重量份优选为0. 002?0. 5重量份,优选为0. 003?0. 3重量份,更优选为 0. 004?0. 2重量份。将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 聚合物(A) 100重量份设定为0. 002重量份以上,从提高粘合剂层的交联速度,从而将粘合 剂层迅速硬化,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铁催化剂(C)少时,固化性不 充分,刚制作后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增大,在将粘合剂层剥离时有时容易产生胶糊残留,另 外有时经时粘合力的变化增大。另一方面,铁催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 合物(A) 100重量份超过0.5重量份时,在使用后述的为了防止铁催化剂(C)的失活而需要 的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时,所需的含量增加,有时粘合剂层片中化合物(D) 作为残渣残留,从而经时粘合力的变化增大。
[0104] 本发明中,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为了有效地发挥铁催化剂(C)的上述 功能,优选根据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调节其配合量。即,相对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B) 的配合量(100重量份),优选以0. 05?12. 5重量份配合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 (C) ,更优选以0. 075?7. 5重量份的量配合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0105] (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
[0106]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以下有时 称为"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 ")。使用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时,有时 使铁催化剂(C)的功能降低,不能快速地结束交联反应。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适 合于形成前述的(甲基)丙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含有含羧基单体的情况。
[0107] 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是指引起酮(酮、醛)与烯醇间的互变异构(参见 化学式1)的化合物,是指作为所述铁催化剂的螯合剂起作用,防止由羧基造成的催化剂功 能失活的化合物。即,对于铁催化剂(C)而言,在存在羧基时,该羧基使铁催化剂(C)的化 学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催化功能下降,但是认为,存在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 时,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比羧基更优先地配位于铁催化剂(C)附近,从而通 过阻碍铁催化剂(C)的化学结构的变化而防止其失活。
[0108]

【权利要求】
1. 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C以下并且通过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羟基单体的 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及 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65重量% 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1?25重量%的含羟基单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100重 量份为1?30重量份。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为铁螯合物。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 (A) 100重量份为0? 002?0? 5重量份。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含有含羧基单体。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〇. 005?5重量%的含羧基单体。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为¢-二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相对于所述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的重量比(D/C)为3?70。
11. 一种层叠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 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上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至少单个表 面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 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并且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 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具有功能层,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支撑体接 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文档编号】B32B27/36GK104419342SQ20141044071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松本真理, 天野立巳, 伊关亮, 春田裕宗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