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81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注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墨盒通常被设计为一次性使用的耗材,不仅其价格高,浪费大,而且废弃墨盒会造成环境污染,国内外用户为了节约能源、减少废弃,保护环境,目前已有人开发使用墨盒重复注墨设备;墨盒一般分为两类1.喷头与墨盒分体式,2.整体式一次性墨盒,分体式墨盒通常设有注墨孔,注墨比较容易,整体式一次性墨盒则没有注墨孔,对于这类墨盒注墨,现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喷口处用压力打入,由于整体式墨盒喷头出口很窄小,容易堵塞,用传统方法不易打入墨汁,且容易损坏喷口及喷口印刷电路,而是将针头扎入墨盒注墨,这样容易损坏墨盒,造成空气进入墨盒,使墨液不能进入墨盒喷头,在打印时易出现断墨现象。
现有整体式墨盒注墨设备结构是根据墨盒喷口形状、位置设计注墨夹具,例如市售手持简易式夹具,然后应用夹具从喷头注墨;缺墨的墨盒从打印机墨架上取下后,喷口处仍会残余墨水,由于墨水为油性质墨水,接触空气后,很快会干燥而堵塞喷口,用传统方法就无法给墨盒加墨,另外由于打印机墨盒容量不同,而现有的注墨设备注墨量均为手工调整限位机件来确定注墨量,无法适合多种容量的墨盒准确调整注墨量,因此,现有的注墨方法和设备结构上都有明显的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取往复式定量注墨并同时将墨盒喷头堵塞小孔清洗疏通的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包括气动加压供墨系统,气动加压供墨系统中包括组合气缸结构,它的构成是将排量大小不同的两对大小气缸的缸体分别固定在U形连接板上、下端面上,连接板两端面中间由加强螺杆支承加固,大小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端对接并用连接螺母紧固成一体,活塞杆上装有圆形行程限位挡片,两对上、下微动限位开关固定在U形连接板凹槽平面内,其触点位置对应活塞杆圆形行程限位挡片的预定行程极限;气缸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杆上的圆形行程限位挡片随活塞运动到上、下限位位置时会按下固定在对应位置上的上、下微动限位开关;上、下微动限位开关一端直接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接地,微动限位开关K未被按时,单片机I/O口P2.0~P2.3为高电平,K闭合时,P1.0~P2.3输入低电平;按下上、下微动限位开关就会改变对应I/O口P2.0~P2.3的状态,单片机执行键查询、键功能程序转移程序,通过先判断哪一个微动限位开关键被按下,再执行转移到对应的功能程序入口地址,然后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即通过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控制气路中电磁阀的通断,控制组合气缸活塞向上或向下运动,并实现注墨量记数,从而控制不同容量的墨盒的注墨量;气动加压供墨系统设外接正、负压接口,连接可正、负压转换的无油式真空压缩机为气源;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还包括有由双罐结构的废液罐、限位电极、自动排液电路构成的自动清空废液装置;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还包括用于调整压力得调压阀。
采用单片机程序控制完成整个气动加压供墨系统工作流程1.抽真空、清墨;2.打压、注墨;3.向回抽气、平衡气压、回墨。
本发明的优点是根据加压与缓压交替进行疏通小孔原理,采用组合气缸结构往复压墨的方法,可有效的将墨盒喷头堵塞小孔疏通,注墨、清洗同时进行;其构思新颖、方法原理上完全创新,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已有的产品,因此,这种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适用于各类整体式墨盒注墨,为减少废弃墨盒造成的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延长购置新墨盒的周期,减低办公费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图1是气动加压供墨系统图,并作为说明书摘要附图;图2是组合气缸主视图;图3是组合气缸侧视图;图4是单片机及外围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2、3所示为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的气路、墨路结构。
气动加压供墨系统中核心是组合气缸结构,它的构成是将排量大小不同的两对大、小气缸6、7的缸体分别固定在U形连接板1上、下端面上,连接板1两端面之间由加强螺杆3支承加固,将大、小气缸6、7的气缸活塞杆8、9杆端对接并用连接螺母4紧固成一体,连接后的活塞杆8、9其连接部位的连接螺母4上装有圆形行程限位挡片10,两个开关固定板2被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左右两边,每一个开关固定板2平面的上、下边分别固定一个微动限位开关5,上、下微动限位开关5按键之间的距离正好在圆形行程限位挡片10的行程内,其触点位置对应圆形行程限位挡片10的预定行程极限;气缸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杆上的圆形行程限位挡片10随活塞运动到上、下限位位置时,圆形行程限位挡片10会按下固定在对应位置上的上、下微动限位开关5;微动限位开关5则与单片机电路连接,将气缸活塞上下往复运动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如图4所示的单片机电路,对单片机软件的控制过程描述如下上、下微动限位开关K1-1、K1-2、K2-1、K2-2一端分别直接与单片机I/O口P2.0~P2.3连接,微动限位开关K1-1、K1-2、K2-1、K2-2的另一端接地,微动限位开关K未被按下时,P2.0~P2.3为高电平,当微动限位开关K被按下闭合时,P2.0~P2.3输入低电平;按下上、下微动限位开关就会改变对应I/O口P2.0~P2.3的状态,单片机自动执行键查询、键功能程序转移程序及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1.首先判断哪一个微动限位开关键被按下;2.再执行转移到对应的功能程序入口地址;3.然后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4.执行完毕返回。
通过单片机执行功能程序经译码器译码、驱动电路输出电流来控制气路中电磁阀的通断、控制组合气缸活塞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实现抽真空、清墨;打压、注墨;向回抽气、平衡气压、回墨;并控制不同容量的墨盒的注墨量,气动加压供墨系统的组合气缸活塞向上运动一次的注墨量应控制在两毫升,控制一次注墨量对于提高驻墨成功率十分重要。
气动加压供墨系统的组成还包括抽液阀A1~A8;B路注墨总阀B、B路注墨阀B1、B2、B3;C路注墨总阀C、C路注墨阀C1、C2;总正压阀ZYF、正压阀ZYF1、ZYF2;负压阀FYF1、FYF2;入墨阀RMF1、RMF2;抽废液阀CYF及调压阀TYF;按图2所示用软管连接气路、墨路;气动加压供墨系统设外接正、负压接口,接可正、负压转换的无油式真空压缩机为气源;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还包括有由双罐结构的废液罐、缓冲罐,废液罐中设上、下限位电极,如图4所示自动排液电路中上、下限位电极ICZ13或ICZ14断开时,对应的功放IC所连接的单片机I/O口P2.7或P3.7的输出端为高电平,ICZ13或ICZ14接通时,P2.7或P3.7的输出端为低电平,改变电平状态,单片机自动执行键查询、键功能程序转移程序及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驱动电路输出电流来控制气路中排液电磁阀的通断,实现自动排液。
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采用4×4行列式键盘接口控制抽真空、清墨、打压、注墨、向回抽气、平衡气压、回墨的过程,采用公知的编程方法即可完成,程序流程是首先判别键盘中有无按键按下,由单片机I/O口向键盘送(输出)全扫描字,然后读入(输入)行线状态来判断。判断键盘中那一个键被按下是通过将列线逐列置低电平后,检查行输入状态实现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加压供墨系统,气动加压供墨系统中包括组合气缸结构,它的构成是将排量大小不同的两对大小气缸的缸体分别固定在U形连接板上、下端面上,连接板两端面中间由加强螺杆支承加固,大小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端对接,并用连接螺母紧固成一体,活塞杆上装有圆形行程限位挡片,两对上、下微动限位开关固定在U形连接板凹槽平面内,其触点位置对应活塞杆圆形行程限位挡片的预定行程极限气缸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杆上的圆形行程限位挡片随活塞运动到上、下限位位置时会按下固定在对应位置上的上、下微动限位开关;上、下微动限位开关一端直接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接地,微动限位开关(K)未被按下时,(P2.0)~(P2.3)为高电平,K闭合时(P1.0)~(P2.3)输入低电平;按下上、下微动限位开关就会改变对应(I/O)口(P2.0)~(P2.3)的状态,单片机执行键查询、键功能程序转移程序,通过先判断哪一个微动限位开关键被按下,再执行转移到对应的功能程序入口地址,然后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即通过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控制气路中电磁阀的通断,控制组合气缸活塞向上或向下运动,并实现注墨量记数,从而控制不同容量的墨盒的注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其特征在于气动加压供墨系统设外接正、负压接口,连接可正、负压转换的无油式真空压缩机为气源;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还包括有由双罐结构的废液罐、限位电极、自动排液电路构成的自动清空废液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其特征在于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还包括用于调整压力的调压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其特征在于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采用单片机程序控制完成整个气动加压供墨系统工作流程抽真空、清墨;打压、注墨、向回抽气、平衡气压、回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注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往复压墨的组合气缸加压注墨机,其气动加压供墨系统中包括组合气缸结构,它是将排量大小不同的两对大小气缸的活塞杆端对接并用连接螺母紧固成一体,通过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控制气路中电磁阀的通断,控制组合气缸活塞向上或向下运动,并实现注墨量计数,从而控制不同容量的墨盒的注墨量;本发明的优点是根据加压与缓压交替进行疏通小孔原理,采用组合气缸结构往复压墨的方法,可有效的将墨盒喷头堵塞小孔疏通,注墨、清洗同时进行;其构思新颖、方法原理上完全创新,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已有的产品,因此,它适用于各类整体式墨盒注墨,减少了废气墨盒造成的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文档编号B41J2/175GK1666872SQ200510013158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缪则夫 申请人:缪则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