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34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随着带的输送进行处理带上的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为将视觉障碍者可识别的点字、没有视觉障碍的明眼者可识别的墨字(相对点字,指普通的打印字符)布置于同一带上,使视觉障碍者和明眼者都可识别的点字标签。
作为制作这种点字标签的装置,公知的为包括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处理部、用于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处理部,在一系列的带输送中,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处理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054580号文献)。
在这样的带处理装置中,墨字打印机构和点字刻印机构各自是独立的,因此,可进行墨字打印处理、点字刻印处理、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处理等各种处理。
但是,如果简单地考虑,则认为即使在只进行点字刻印的情况下,也与进行墨字打印时的打印速度一致,进行带输送。
由此,进行点字刻印,不进行墨字打印时的带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与进行点字刻印并进行墨字打印时的带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相同,从而产生时间效率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点字刻印处理的时间效率的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及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带处理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沿带输送路径输送处理带;墨字打印单元,用于对通过输送单元输送来的处理带进行墨字打印;以及点字刻印单元,用于进行点字刻印;带处理装置根据输入信息,对处理带有选择地进行如下带处理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处理;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处理;以及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墨字点字复合处理,带处理装置还包括模式选择单元,用于从墨字打印处理、点字刻印处理、墨字点字复合处理中选择任意一种处理;输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输送单元,其中,输送控制单元在点字刻印处理中,对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进行控制,使其高于打印时的打印输送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带处理装置的带输送控制方法,该带处理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沿带输送路径输送处理带;墨字打印单元,用于对由输送单元输送来的处理带进行墨字打印;点字刻印单元,用于进行点字刻印;该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对处理带有选择地进行如下处理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处理;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处理;以及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墨字点字复合处理,其中,在点字刻印处理中,控制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使其高于打印时的打印输送速度。
在点字刻印处理中,即使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与墨字打印单元相对,仍不能进行打印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点字刻印处理中,由于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高于墨字打印时的带输送速度,故可缩短点字刻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的通过时间。由此,可缩短包括带输送的点字刻印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
此时,优选方式为,在点字打印区域的外侧,设定用于打印标识手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标识信息的信息打印区域,且在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打印标识信息后,将处理带手动插入到上述点字刻印单元,在点字刻印处理中,输送控制单元控制信息打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为打印输送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带处理装置的带输送控制方法,其中,在处理带的点字打印区域的外侧,设定用于打印标识手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标识信息的信息打印区域,并且在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打印标识信息后,将处理带手动插入到上述点字刻印单元,在带输送中,信息打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为打印输送速度。
根据该结构,在点字刻印处理附带的打印处理中,可适当地保持处理带的信息打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上述任意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各单元发挥作用。
根据该结构,可提供用于提高带处理的时间效率的带处理装置的程序。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关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标签制作装置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A和3B分别为刻印单元的俯视图和截面图;图4为点字刻印部中的带的输送的说明图;图5为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框图;图6A和图6B为向点字刻印部插入带的说明图;图7A~7C为各处理模式的说明图;图8为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图9为表示图8的子流程的流程图;图10为表示图8的子流程的流程图;图11A和图11B为用于说明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复合)的带输送速度的图;图12A和图12B为第三处理模式(仅点字)的点字格式为上点字的带输送速度的说明图;图13A和图13B为第三处理模式(仅点字)的点字格式为下点字的带输送速度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用于标签制作装置时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标签制作装置包括墨字打印部和点字刻印部,在墨字打印部中,对处理带进行墨字打印,剪切打印完成的带部分获得带片后,将其手动插入到点字刻印部,在点字刻印部中,对带片进行点字刻印。
图1为标签制作装置的关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其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0,在其中对处理带T进行墨字打印,并且对从处理带T获得的处理带T进行点字刻印;以及带盒C,存放处理带T和墨带R,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装置主体上。
装置主体10,其外壳由装置壳体2构成,在其内部,大范围设置墨字打印部120,在装置壳体2的后半部的右部设置点字刻印部150。在装置壳体2的前半部上表面上,设置具有字符键组3a、以及用于指定各种动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3b的键盘3。在装置壳体2的后半部上表面上,大范围设置开闭盖21,在该开闭盖21的前面,设置打开该开闭盖21的盖体开启按钮14。在开闭盖21的表面上,形成显示来自键盘3的输入结果等的长方形的显示器4。
按压盖体开启按钮14,打开开闭盖21后,在其内部,形成有安装带盒C的带盒装配部6,在带盒装配部6中,设置有在从带盒C陆续排出的处理带T上进行墨字打印的打印头7(参照图2)。
在装置壳体2的左侧部,形成连通带盒装配部6和装置外部的打印带排出口22,与该打印带排出口22相对,在装置壳体2中内置用于切断处理带T的切断部140。该切断部140包括全剪切器142,设置成与打印带排出口22相对,通过电动机驱动(全剪切器电动机141),以剪刀的形式将处理带T切断;附有止动件的剪刀式的半剪切器144,该半剪切器144相对全剪切器142,设置于带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通过电动机驱动(半剪切器电动机143),仅将后述的处理带T的记录带Tb切断(参照图5)。通过该半剪切,在处理带T的插入后述的点字刻印部150(刻印组件)的插入方向前端部,形成半剪切部(标识信息区域)Th(参照图6A和图6B)。
另一方面,在装置壳体2的后半部上表面的右侧,设置点字刻印部150。点字刻印部150包括刻印带插入口31,前后夹持构成该点字刻印部150的主体的刻印单元80,将处理带T的打印面朝上,从前方手动插入;以及刻印带排出部32,将进行了点字刻印的处理带T排出到后方。在刻印带插入口31中,设置可调整其宽度的手动导向件31a。另外,在点字刻印部150的顶部,设置覆盖刻印单元80的刻印部盖30。
装置壳体2的右侧部包括电源供给口11,用于供给电源;连接部12(接口),用于与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连接。由此,在连接部12处,可连接外部装置,基于通过该外部装置而形成的字符信息、图像信息等,可进行墨字打印或点字刻印。另外,虽然关于这一点在图1和图2中省略图示,但在装置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构成对装置主体10进行总体控制的控制部200(参照图5)的电路衬底。
带盒装配部6包括打印头7,其具有发热元件,由头罩20覆盖;定位突起24,其确定后述的带卷轴27的位置;滚筒驱动轴,其输送带盒C的处理带T和墨带R,与打印头7相对置(图示省略);以及,卷绕驱动轴,用于卷绕墨带R(图示省略)。另外,在带盒装配部6的角部,设置由多个微型开关构成的带识别传感器171(参照图5)。另外,在带盒装配部6的底面的内部,内置有驱动滚筒驱动轴和卷绕驱动轴的打印输送电动机121(参照图5)、减速齿轮系等(省略图示)。
带盒C的带盒壳体51的内部,存放有卷绕处理带T的带卷轴27,在右下部存放有卷绕墨带R的墨带卷轴29和墨带卷绕卷轴54。另外,在左下部,形成贯通开口55,该贯通开口55用于插入到覆盖打印头7的头罩20。此外,对应于处理带T和墨带R重叠的部分,设置与上述滚筒驱动轴嵌合而被旋转驱动的滚筒辊53。
如果将带盒C安装于带盒装配部6上,则分别在头罩20上插入贯通开口55,在定位突起24上插入带卷轴27,在卷绕驱动轴上插入带卷绕卷轴54,在滚筒驱动轴上插入滚筒辊53,如果在该状态,关闭开闭盖21,则与此连动,打印头7隔着处理带T和墨带R,与滚筒辊53抵接,处于等待打印状态。另外,基于控制部200对应从键盘3等输入的字符信息等制作的墨字数据,经滚筒驱动轴及卷绕驱动轴的周期旋转,传送处理带T和墨带R的同时,通过打印头7进行墨字打印。与此同时,从墨带卷轴29陆续放出的墨带R环绕贯通开口55的开口壁,卷绕于墨带卷绕卷轴54上。墨字打印后的处理带T通过半剪切器144(参照图5),形成半剪切部Th,并且打印完成的部分通过全剪切器142(参照图5)剪切,被剪切的处理带T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至外部。
处理带T包括在内面涂敷粘接剂层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记录带Tb、及利用该粘接剂层而粘贴于记录带Tb上的PET制的剥离带Te。另外,处理带T以记录带Tb为外侧,并且以剥离带Te为内侧,呈卷状卷绕并存放于带盒壳体51的内部。对于处理带T,配备带宽度为12mm、18mm和24mm的三种的带(参照图4)。在带盒壳体C的背面,形成多个小的被检测孔(图示省略),通过上述带识别传感器171(参照图5),识别该多个被检测孔,从而可识别处理带T的类别。另一方面,当上述处理带T为刻印用带而只进行打印时,还配备剥离带Te为优质纸的打印用带。即,配备容纳刻印用处理带的点字用带盒和容纳打印用的处理带的墨字用带盒。另外,由于这些带盒C呈相同形状,并在一个平面上,故可将与使用目的相对应的带盒C安装至带盒装配部6。
下面参照图3A和图3B,对刻印单元8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3A为从上面观察到的刻印单元80的俯视图,图3B为刻印单元80的截面图。
刻印单元80设置于带输送方向的相对输送辊61的上游侧,包括刻印部81,设置于插入的处理带T的底侧;以及刻印承受部82,设置于与刻印部81相对的位置。刻印部81包括三根刻印针41,其对应于构成点字(六点点字)的六个刻印凸部中的纵列三个刻印凸部而排列;刻印针导向件45,用于进退自如地引导三根刻印针41进行刻印动作;以及三个螺线管47,其作为驱动源。
刻印承受部82形成与三根刻印针41相对应的三个承受槽43。通过带输送单元60,输送处理带T的同时,以三个螺线管47为驱动源,使三根刻印针41向承受槽43有选择地跳起,进行刻印动作,在处理带T上形成所谓的六点点字的刻印凸部。为使刻印的处理带的凸部的形状呈圆角部的圆筒状,刻印针41的头部41a形成为圆角的圆筒状。另外,在各刻印针41的后部,半固定地连接臂部件46的一端。在该臂部件46的另一端上,可旋转地连接螺线管47的柱塞48的前端部,并且设置可旋转地支撑其中间部的支撑部件49。
下面,参照图4,对点字刻印部150中的处理带T的输送动作进行说明。点字刻印部150包括刻印单元80(点字刻印单元),其面对直线连接刻印带插入口31和刻印带排出口32的带移动路径70,进行点字刻印,并且在带移动路径70的宽度方向的靠近带盒装配部6侧半部而设置;带输送单元60,将从刻印带插入口31手动插入的处理带T,输送至刻印带排出口32;以及导向部件71、72,其引导带移动路径70中的带T的输送。另外,在刻印带插入口31中,可插入的带从带宽度较大的带T1(带宽度为24mm)、带T2(带宽度为18mm)、到带T3(带宽度为12mm)。
带输送单元60包括输送辊61,其旋转输送处理带T;支撑部件62,其将输送辊61支撑于装置构架65(参照图2)上;辊轴支撑部63,旋转自如地在轴上支撑输送辊61;可正反向旋转的刻印输送电动机151(参照图5),使输送辊61旋转;动力传递机构(图示省略),传递刻印输送电动机151的动力至输送辊61;前端检测传感器91,检测所输送来的处理带T的前端。随着刻印输送电动机151的驱动,输送辊61通过动力传递机构旋转,输送处理带T,并且前端检测传感器91检测所输送的处理带T的前端,以此作为触发,由刻印单元80开始点字的刻印。
下面,参照图5,对标签制作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标签制作装置1包括操作部110,其具有键盘3和显示器4,用于管理由用户输入字符信息或显示各种信息等的用户界面;墨字打印部120,其具有带盒C、打印头7及打印输送电动机121,并在输送处理带T及墨带R的同时,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在处理带T上进行墨字数据的打印;切断部140,其具有全剪切器142、半剪切器144、以及驱动这些剪切器的全剪切器电动机141、半剪切器电动机143,用于对完成打印的处理带T进行全剪切、半剪切;点字刻印部150,其具有螺线管47、刻印针41、刻印输送电动机151,并在输送处理带T的同时,在处理带T上进行基于打印信息的点字数据的点字刻印;检测部170,其具有带识别传感器171和前端检测传感器91等的各种传感器,并进行各种检测;驱动部180,其包括显示器驱动器181、头驱动器182、打印输送电动机驱动器183、剪切器电动机驱动器184、刻印驱动器185以及刻印输送电动机驱动器186,用于驱动各部分;控制部200,其与各部分连接,对标签制作装置1的整体进行控制。
控制部200包括CPU 210、ROM 220、RAM 230以及输入控制装置250(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通过内部总线260相互连接。另外,CPU 210按照ROM 220内的控制程序,通过IOC 250从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入各种信号、数据。另外,基于已输入的各种信号、数据,对RAM 230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通过IOC 250向标签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输出各种信号数据,由此,对墨字打印处理、点字刻印处理进行控制等。
通过该控制,可对处理带T进行各种处理。例如,对处理带T进行墨字打印,将其切断,获得处理带T,再刻印点字,获得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这两者的处理带T,另外,也可不进行点字刻印,而只进行墨字打印,将其切断,获得处理带T。此外,还可切断处理带T,获得处理带T后,只进行点字刻印(实际上,包括完全不进行墨字打印的情况及打印后述的向点字刻印部插入的方向的情况。)。另外,处理后的处理带T作为墨字点字复合标签、墨字标签、点字标签,分别粘贴于粘贴对象物上。
下面,参照图6A和图6B,以及图7A~7C,对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处理的处理带T的格式(format)进行说明。
处理带T包括标识信息区域(半剪切部)Th,由表示向点字刻印部插入的方向的插入方向标记(F1)和表示点字的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标记(F2)构成;以及墨字点字区域Tg,由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区域P和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区域B构成。此外,用户在带处理后使用带时,墨字点字区域Tg是必需的,标识信息区域Th是不需要的。由此,由于用户可在带处理结束后,简单地切断标识信息区域Th,并且为了简单地揭下处理带T的记录带Tb和剥离带Te,在半剪切区域Hc,以半剪切器144,仅仅切断处理带T的记录带Tb。
处理带T的点字格式包括上点字(参照图12A)和下点字(参照图13A)。上点字构成为在墨字点字区域Tg的下侧设置墨字打印区域P,在其上侧设置点字刻印区域B,标识信息区域Th设置于墨字点字区域Tg的右侧(参照图12A)。下点字构成为在墨字点字区域Tg的上侧,设置墨字打印区域P,在其下侧,设置点字刻印区域B,标识信息区域Th设置于墨字点字区域Tg的左侧(参照图13A)。
图6A和图6B是说明将处理带T插入到点字刻印部150时的、点字格式为下点字时的情况(参照图6A)和点字格式为上点字时的情况(参照图6B)的图。点字格式为上点字或下点字中的任何一种时,在墨字打印部120中打印墨字P和标识信息区域Th后,按照标识信息区域Th的箭头方向,由用户将处理带T插入点字刻印部150(参照图6A、图6B)。
下面参照图8~图11A及图11B,对标签制作装置1的整体处理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通过按下电源键(电源接通),开始进行处理后,为了返回到上次的电源断开时的状态,进行恢复保存的各控制标记等的初始设定(S10),通过带识别传感器171(参照图5),检测带类别(S11),接着,利用用户从键盘3输入数据,从而输入字符信息,显示出作为编辑画面等的各种信息(S12)。
在此,通过来自键盘3的模式选择指示(模式键输入),发生模式选择中断(INTM)时,则启动处理模式选择的处理,选择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复合)、第二处理模式(仅墨字)和第三处理模式(仅点字)中的任意一种模式(S13)。
另外,通过布局设定指示(布局键输入),发生布局设定中断(INTL)后,启动布局设定的处理(S30),通过预览显示指示(预览键输入),发生预览显示中断(INTR)后,启动预览显示的处理(S31),通过样式选择指示(样式键输入),发生样式选择中断(INTS)后,启动样式选择的处理(S32)。
此外,通过点字输入指示(点字输入键输入),发生点字输入中断(INTB)后,启动点字输入的处理(S33),通过格式设定指示(格式键输入),发生格式设定中断(INTF)后,启动格式设定的处理(S34),通过打印/实施指示(打印键输入),发生打印中断(INTG)后,启动实施前设定的处理(S14)。
在此,在实施前设定(S14)中,在实际进行墨字打印或点字打印时,进行该时刻所必需的分配设置等的设定及各设定的最终确认等。另外,在没有发生模式选择中断、布局设定中断、预览显示中断、样式选择中断、点字输入中断、格式设定中断等的状态下发生打印中断时(INTG),选择上次设定的模式作为默认模式(初始设定为第一处理模式、点字下层、墨字点字同时记录、无框墨字大小相同、点字字符输入、无底纹)。另外,如果结束实施前设定(S14),则开始实际的墨字打印、点字刻印的处理。
即,如图8和图7A~7C所示,在第一处理模式的情况(S13(a)),进行墨字打印部120的墨字打印区域P和标识信息区域Th的打印(墨字打印)与处理带T的半剪切、全剪切的处理(S15),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处理带T(S16),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插入带的指示(S17)。另外,该指示显示可通过LED、LCD等的可视的方法、或通过声音等的视听的方法进行。
如果按照带插入指示,由用户将处理带T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中(手动插入),则在通过点字刻印部150进行点字刻印区域B的刻印(点字刻印)后(S18),从刻印带排出口32排出刻印完毕的处理带T(S19),结束处理(S27)。
另外,在第二处理模式的情况(S13(b)),在墨字打印部120进行墨字打印后(S20),进行带剪切、排出动作(S21),结束处理(S27)。即,在第二处理模式中,如图8B所示,通过将从安装的带盒C中陆续放出的处理带T输送向墨字打印部120,而打印墨字打印区域P。
此外,在第三处理模式的情况(S13(c)),进行在墨字打印部120的标识信息区域Th的打印(墨字打印)和处理带T的半剪切、全剪切的处理(S22),从打印带排出口22排出处理带T(S23),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插入带的指示(S24)。另外,该指示显示可通过LED、LCD等的可视的方法或可通过声音等的视听的方法进行。
如果按照带插入指示,由用户将处理带T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中(手动插入),则在由点字刻印部150进行点字刻印区域B的刻印(点字刻印)后(S25),从刻印带排出口32排出刻印完毕的处理带T(S26),结束处理(S27)。
此外,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也可以在点字刻印部150的上游侧安装带盒C,对从带盒C陆续放出的长条状的带进行点字刻印。另外,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也可以不是根据相同字符信息进行打印、刻印,而是根据不同的字符信息实施打印、刻印。
接着,在布局设定(S30)中,根据带宽度检测结果(S11)及处理模式选择结果(S13),作为主要设定,可进行处理带T上的墨字打印区域P、点字刻印区域B的相对位置、各设置部的长度(未图示的打印配置部长度、刻印配置部长度、共用配置部长度等)等的设定,与普通的带打印装置、字处理器等相同的设定。
而且,特别是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复合)和第三处理模式(仅点字)的情况,选择墨字打印区域P为上层,点字刻印区域B为下层的下点字(参照图6A、图13A和图13B),或者,墨字打印区域P为下层,点字刻印区域B为上层的上点字(参照图6B、图12A和图12B)中的任意布局。
另一方面,在标签制作装置1中,可直接变换上述墨字串,通过上述点字输入(图8的S33),制作点字的字符串(点字列、点字方列)等的点字刻印用的信息(点字信息),但是同样相对点字列,可通过上述样式选择(图8的S32),选择设定外框、表格类型等一定的样式,另外,通过上述格式设定(图8的S34),选择设定对点字刻印的点字部分(点字部)的底纹打印等的一定的格式。
在这里,参照图9,对控制第一处理模式(S13(a))的墨字打印(图8的S15)的墨字打印部120中的带输送速度的子流程进行说明。
在具有墨字打印信息,点字格式为下点字时的带输送速度的控制流程中,在墨字打印的处理开始后,设定普通的速度(10mm/sec)的带输送速度(S61),如果判断点字格式为下点字(S62),则在标识信息区域Th上墨字打印点字刻印部插入标记和点字上下标记(S63),进行处理带T的记录带Tb的半剪切(S64)。接着,在墨字打印区域P墨字打印已输入的打印信息(S65),通过全剪切器142,切断处理带T(S79),结束作业。
此外,在具有墨字打印信息,点字格式为上点字时的带输送速度的控制流程中,在墨字打印的处理开始后,设定普通的速度(10mm/sec)的带输送速度(S61),如果判断点字格式为上点字(S62),则在墨字打印区域P上墨字打印已输入的打印信息(S71),进行处理带T的记录带Tb的半剪切(S72)。接着,在标识信息区域Th上,墨字打印点字刻印部插入标记和点字上下标记(S73),通过全剪切器142,切断处理带T(S79),结束作业。
下面,参照图10,对第三处理模式(S13(c))的空打印(图8的S22)的墨字打印部120中的带输送速度进行控制的子流程进行说明。
在没有墨字打印信息,点字格式为下点字时的带输送速度的控制流程中,在空打印的处理开始后,如果判断点字格式为下点字(S41),则设定普通的速度的(10mm/sec)的带输送速度(S42),,在标识信息区域Th上墨字打印点字刻印部插入标记和点字上下标记(S43),进行处理带T的记录带Tb的半剪切(S44)。接着,设定比普通的墨字打印的带输送速度快的带输送速度(30m/sec)(S45),以保持该速度的状态,返送墨字打印区域P的带(S46),通过全剪切器142切断处理带T(S59),结束作业。
另外,在没有墨字打印信息,点字格式为上点字的情况的带输送的控制流程中,在空打印的处理开始后,如果判断点字格式为上点字(S41),则设定比普通的打印快的带输送速度(30m/sec)(S51),以保持该速度的状态,返送墨字打印区域P(S52),进行处理带T的记录带Tb的半剪切(S53)。接着,设定普通的速度(10mm/sec)的带输送速度(S54),在标识信息区域Th上墨字打印点字刻印插入标记和点字上下标记(S55),通过全剪切器142,切断处理带T(S59),结束作业。
在此,参照图11A和图11B、图12A和图12B,且图13A和图13B,采用具体的数值,对本实施例的带输送速度进行说明。
在处理带T的点字刻印区域Tg中,刻印着“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ん”译成的点字。所处理的处理带T的长度为标识信息区域Th为3cm,墨字点字区域Tg为9cm,其总计为12cm。带输送速度为墨字打印时的带输送速度为10mm/sec,在墨字打印部120中不进行墨字打印,返送处理带T的带输送速度设为比普通的墨字打印时的带输送速度快的30mm/sec。
参照图11A和图11B,对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点字复合)的带输送速度进行说明。标识信息区域Th和点字墨字区域Tg的带输送速度均设定为10mm/sec。处理带T的处理时间,在标识信息区域Th(图11A(1))为3秒,在墨字点字区域Tg(图11A(2))为9秒,带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为12sec(参照图11A、11B)。另外,该带处理的所需时间与带输送速度为一定,与现有技术的带输送方法所需时间相同。
下面参照图12A和图12B,对第三处理模式(仅点字)的点字格式为上点字时的带输送速度进行说明。标识信息区域Th的带输送速度设定为10mm/sec,墨字点字区域Tg的带输送速度设定为30mm/sec。由此,处理带T的处理时间为标识信息区域Th(图12A(1)为3秒,墨字点字区域Tg(图12A(2))为3秒,带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为6sec(参照图12A、12B)。另外,在未设定标识信息区域Th时,带输送速度全部设定为30mm/sec。
下面参照图13A和图13B,对第三处理模式(仅点字)的点字格式为下点字时的带输送速度进行说明。墨字点字区域Tg的带输送速度设定为30mm/sec,标识信息区域Th的带输送速度设定为10mm/sec。由此,处理带T的处理时间,在墨字点字区域Tg(图13A(1)为3秒,在标识信息区域Th(图13A(2)为3秒,带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为6sec(参照图13A、13B)。另外,优选对点字刻印的带输送速度进行控制,使带T的非点字刻印区域(图中未示出)通过刻印单元80时的速度为25mm/sec,带T的点字刻印区域(图中未示出)通过刻印单元80时的速度为15mm/sec。
这样,如果对本实施例的带输送控制与现有技术方法的带输送控制进行比较,则本实施例的带处理的整体所需时间缩短6秒。
基于上述内容,根据本实施例的点字刻印装置的带输送的控制方法,在进行点字刻印处理时,可以控制带输送速度,使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墨字打印装置的带输送速度高于墨字打印时的带输送速度。由此,可缩短带处理整体所需时间,可提高带处理的时间效率。
附图标记说明1 标签制作装置 3 键盘T 处理带Th 标识信息区域Tg 墨字点字区域 120 墨字打印部121 打印输送电动机150 点字刻印部180 驱动部200 控制部210 CPU 220 ROM230 RAM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处理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沿带输送路径输送处理带;墨字打印单元,用于对通过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来的所述处理带进行墨字打印;以及,点字刻印单元,用于进行点字刻印;所述带处理装置基于输入信息,对所述处理带有选择地进行如下带处理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处理;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处理;以及进行墨字打印及点字刻印的墨字点字复合处理,所述带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模式选择单元,从所述墨字打印处理、所述点字刻印处理、所述墨字点字复合处理中选择任意一种处理;输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输送单元;其中,在所述点字刻印处理中,所述输送控制单元对所述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所述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进行控制,使其高于打印时的打印输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点字刻印处理中,在所述点字打印区域的外侧,设定用于打印标识手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标识信息的信息打印区域;并且在通过所述墨字打印单元打印所述标识信息后,将所述处理带手动插入所述点字刻印单元;在所述点字刻印处理中,所述输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信息打印区域通过所述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为所述打印输送速度。
3.一种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所述带处理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沿带输送路径输送处理带;墨字打印单元,用于对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来的所述处理带进行墨字打印;以及点字刻印单元,用于进行点字刻印;所述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是对所述处理带有选择地进行如下处理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处理;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处理;以及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墨字点字复合处理,所述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点字刻印处理中,控制所述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所述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使其高于打印时的打印输送速度。
4.一种带处理装置的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带的点字打印区域的外侧,设定用于打印标识手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标识信息的信息打印区域;并且在通过所述墨字打印单元打印所述标识信息后,将所述处理带手动插入到所述点字刻印单元;在带输送中,所述信息打印区域通过所述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为所述打印输送速度。
5.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各单元发挥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处理装置,包括沿带输送路径输送处理带的输送单元;对通过输送单元输送来的处理带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单元;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单元,该带处理装置根据输入信息对上述处理带有选择地进行包括进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打印处理、进行点字刻印的点字刻印处理、进行墨字打印和点字刻印的墨字点字复合处理的带处理,该带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选择墨字打印处理、点字刻印处理、墨字点字复合处理中的任意一种处理的模式选择单元;控制上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控制单元,其中,上述输送控制单元在上述点字刻印处理中,对上述处理带的点字刻印区域通过上述墨字打印单元时的带输送速度进行控制,使其高于打印时的打印输送速度。
文档编号B41J29/38GK1843765SQ2006100731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7日
发明者高田诚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