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盒、版收纳装置及孔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26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版盒、版收纳装置及孔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版盒(版收纳装置)以及具备该排版盒(版收纳装 置)的孔板印刷装置,所述排版盒能够拆装地安装在将制版后的印刷版安 装在印刷机构上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上,用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将从印 刷装置除去的使用后的印刷版(排版)压缩而对其进行收纳。本发明在这 样的排版盒(版收纳装置)中,特别地涉及在从印刷装置取下时,能够从 设置在对于排版的压缩方向而言的侧面侧而不是设置在排版的入口侧的 排出口废弃排版的排版盒(版收纳装置)、以及具有这样的排版盒(版收 纳装置)的孔板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制版后的印刷版安装在印刷机构上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一 般具有收纳使用后的印刷版(排版)的排版盒。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大
纳,并且为了废弃排版,排版盒相对于印刷装置能够自如拆装。下述专利
文献1及2举例示出了这样的以往的排版盒。
专利文献1 (特开2002-96542号/>报)示出将具有弹性的一张板材 弯曲为截面大致U字形而成形的一体的简易结构的排版盒。该排版盒能够 利用其弹性相对于印刷装置进行拆装,安装后前端的间隙能够适当地打开 而接收排版。在从印刷装置取下时,借助手的抓力来关闭前端的间隙而防 止排版滑落至外方,在运送到废弃位置后松开手的力,从而能够从打开的 前端的间隙将内部的排版废弃。
专利文献2 (特开平11-198512号公报)是能够向印刷装置拆装的具 有箱型的本体的排版盒,送入至内部的排版由内部的沿着圆周面移动的压 缩板压缩。废弃排版时,用单手拉伸设置在本体上的本体把手而将本体拉 出至印刷装置的近前侧并将其取下,之后用另 一只手操作另 一个把手而使 推出部件在本体的内部移动,由此向着与版的接收方向垂直的一侧将排版 从本体内向外推出并废弃。
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排版盒,能够如上述那样地用单手进行相对于印刷装置的拆装,并且若抑制捏紧排版盒的力而打开前方的开口,则能够
排版的方式称为"横废弃")。但是,若排版由于压缩而嵌入到用于防止排 版贴付而设置在盒内的表面上的肋之间,则仅仅打开前方的开口并使盒向 前方倾斜时有时无法排出其中的排版,有时在废弃动作的可靠性上产生问 题。
并且,该排版盒是将一张板弯曲为u字形而形成的简易结构,构成为
借助其弹性和操作者的握力的平衡来进行相对于印刷装置的拆装并且使
取下时排版不会落出,所以有下述可能,即由于使用者的手的误差而导致 不能适当地进行对于印刷装置的拆装、及排版在取下时落出。
此外,该排版盒是将一张板成形为u字形,因此两侧面开口,也考虑
了从该开口排出并废弃排版(将这样地从与排版的接收方向不同的正面宽 度窄的侧面侧的开口进行舍弃的方式称为"纵废弃")。但是,如上所述若 排版被压缩而嵌入到为了防止排版贴付而设置在盒内的表面上的肋之间, 则对于在与肋延伸设置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废弃的纵废弃而言, 比才黄废弃阻力更加大,实际上不能进行。
根据专利文献2所述的排版盒,在如上所述地废弃排版时,用单手拉 伸设置在本体上的本体把手而将其向印刷装置的近前侧取下,之后用另一 只手操作另一个把手而将排版从本体内向外推出并废弃。这样,根据该排 版盒,为了将排版废弃至盒外,必须使用两只手,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排 版盒以及具备这样的排版盒的孔版印刷装置,所述排版盒结构简单、易于 用单手从印刷装置将其取下而排版不会散落、且能够以该状态借助单手的 简单操作顺利地进行纵废弃而不会产生排版的钩挂,还能够用单手容易地 进行之后的相对于印刷装置的安装。
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版盒能够拆装地安装在印刷装置上,收纳从上述
印刷装置送入的排版,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具有为了由上述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压缩所送入的排版而使
上述压缩机构进入的上部开口部、设置在与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方向对置
的位置上的版收纳对置部、具有沿着上述压缩机构的轨迹的形状的底部、
设置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平行的两侧面的至少一方的排版的排出部、沿与上 述压缩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在上述底部上的多个底部肋、设置在上
述版收纳对置部上的多个版收纳对置部肋;
版移动部件,能够在ii^比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f氐的位置的 待机位置、和比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还突出的抬起位置之间移
动;
和使上述版移动部件移动的操作杆。
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版移动部件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中设置在靠近上述排出部 的位置上。
技术方案3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版移动部件沿与上述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在上述多个版 移动部件中,设置在靠近上述排出部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与设置在离上
述排出部远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相比在压缩方向上的长度长。
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排版盒 中,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动作不干涉的位置处,设置有 覆盖上述上部开口部的罩部件,上述罩部件能够在释放上述上部开口部的
开位置和覆盖上述上部开口部的闭位置之间开闭移动,并借助上述操作杆 的操作而与上述版移动部件连动来开闭上述上部开口部。
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拆装杆,所述拆装杆具备向上述印刷装置拆装上述排版盒的拆装机 构,上述操作杆设置在上述拆装杆的附近。
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拆装杆上设置有防止上述拆装杆的操作的锁止机构。
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置有多个的底部肋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中,设置在靠近上 述《#出口的位置以外的位置。
技术方案8所述的排版盒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设置有多个的底部肋上,设置有防止#1压缩的排版返回上部开 口部的返回防止突起部。
技术方案9所述的孔板印刷装置,具有印刷辊筒、能够拆装的排版盒、 及压缩从上述印刷辊筒剥离并收纳在上述排版盒中的使用后的印刷版的
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版盒具备
本体,具有为了由上述压缩机构压缩所送入的排版而使上述压缩机 构进入的上部开口部、设置在与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方向对置的位置上的 版收纳对置部、具有沿着上述压缩机构的轨迹的形状的底部、设置在与上 述压缩方向平行的两侧面的至少一方的排版的排出部、沿与上述压缩方向 相同的方向延伸而设置在上述底部上的多个底部肋、设置在上述版收纳对 置部上的多个版收纳对置部肋;
版移动部件,能够在ii^比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低的位置的 待机位置、和比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还突出的抬起位置之间移
动;
和使上述版移动部件移动的操作杆。
技术方案IO所述的版收纳装置,构成为能够向印刷装置本体拆装, 收纳从上述印刷装置本体送出的版,其特征在于,具备
版收纳容器,具备收纳版的版收纳底部、与版的收纳方向对置而配置 在上述版收纳底部上的版收纳对置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底部的侧面的版 收纳侧面部、及用于废弃版而配备在上述版收纳侧面部上的版废弃部;
拆装操作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侧,在从印 刷装置本体拆装上述版收纳装置时使用;
版移动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侧,使所收纳 的版向上述版收纳容器内移动;
版移动操作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侧,操作 上述版移动部,
上述版移动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内,构成为 利用上述版移动操作部的操作而从上述版收纳对置部向与版收纳方向相 反的方向移动。


图l是安装有本例的排版盒的孔板印刷装置的整体立体图,是示出安 装有排版盒的状态的图。
图2是安装有本例的排版盒的孔板印刷装置的整体立体图,是示出取 下排版盒的状态的图。
图3是从前方看的本例的排版盒的立体图。 图4是本例的排版盒的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例的排版盒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前方看的本例的排版盒的罩部件等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看的相对于印刷装置处于锁止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 立体图。
图8是相对于印刷装置处于锁止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俯视图。 图9是从后方看的处于相对于印刷装置的锁止解除的状态的本例的 排版盒的立体图。
图10处于相对于印刷装置的锁止解除的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俯视图。
图11另:从后方看的处于能够从印刷装置拉出的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 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安装在印刷装置中的本例的排版盒中压缩机构不动作的 状态的从正面侧看的剖面图。
图13是示出安装在印刷装置中的本例的排版盒中压缩机构正在动作 的状态的从正面側看的剖面图。
图14是示出从印刷装置取下的本例的排版盒的从正面侧看的剖面图。
图15是示出从印刷装置取下的本例的排版盒中在排版的废弃时罩部 件等打开的状态的从正面侧看的剖面图。
图16是示出对于本体中的肋等的结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对于本体中的肋等的结构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对于本体中的版移动部件的结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对于本体中的版移动部件的结构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i兌明
在参照上述各图进行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分的 一部分上标记的各附图标记所示的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如下所示。此外,括 弧内的名称是与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分对应的权利要求10中的构成要件 的名称。1孑L板印刷装置 3压缩机构
5、 5, 排版盒(版收纳装置) 7本体(版收纳容器) 8罩部件
9、 9a、 9b版移动部件(版移动部)
10操作杆(版移动操作部)
11拆装杆(拆装操作部)
12作为本体的底部(版收纳底部)的底板
13右侧板(版收纳侧面部)
14左侧板(版收纳侧面部)
15作为本体的压缩部(版对向收纳部)的后板
16作为本体的排出部(版废弃部)的排出口
18a底部肋
18b压缩部肋
19肋
20返回防止突起部 23板部 24臂部
25作为拆装机构的卡合部件 26构成锁止机构的滑动杆 27构成锁止机构的锁止部件 30上部开口部 S排版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1~图15)
图1及图2是安装有本例的排版盒的孔板印刷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 1示出安装了排版盒的状态,图2示出取下了排版盒的状态。图3是从前 方看的本例的排版盒的立体图,图4是本例的排版盒的本体的立体图,图 5是本例的排版盒的罩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从前方看的本例的排版盒的 罩部件等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后方看的相对于印刷装置处于锁
止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立体图,图8是相对于印刷装置处于锁止状态的 本例的排版盒的俯视图,图9是从后方看的处于相对于印刷装置的锁止解 除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立体图,图10是处于相对于印刷装置的锁止解 除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俯视图,图11是从后方看的处于能够从印刷装 置拉出的状态的本例的排版盒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安装在印刷装置中 的本例的排版盒中压缩机构不动作的状态的从正面侧看的剖面图,图13 是示出安装在印刷装置中的本例的排版盒中压缩机构正在动作的状态的 从正面侧看的剖面图,图14是示出从印刷装置取下了本例的排版盒的从 正面側看的剖面图,图15是示出从印刷装置取下了的本例的排版盒中排 版的废弃时罩部件等打开的状态的从正面侧看的剖面图。 说明本例的结构。
虽然没有详细地图示内部构造,但图1及图2所示的孔板印刷装置1 (印刷装置l)具有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取部;利用在读取部取得的图像 数据在孔版原纸上穿孔图像而作成印刷版的制版部;巻绕安装制版后的印 刷版并被旋转驱动的印刷辊筒;将积载在供纸台4上的印刷用纸供给至印 刷辊筒的供纸部;将用印刷辊筒印刷了图像的印刷用纸排出并积载在排纸 台上的排纸部;以及将使用后的印刷版从印刷辊筒剥离、且将其送入排版 盒5并对其压缩的排版机构。
该排版机构如图12及图13所示,由搬运机构2和压缩机构3构成。 搬运机构2具有将带挂绕在设置在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多根轴上的多种、多 个辊上、将从未图示的印刷辊筒剥取的排版送入排版盒5的功能。压缩机 构3是在与排版的送入方向垂直的水平的驱动轴3a上以适当间隔配置的 多根臂状的部件,具有下述功能,即通过从图12所示的在排版盒5外成 为向右的状态至如图13所示的在排版盒5内成为向下的状态旋转大约90 度的角度而在排版盒5内将排版S—边向后方送出一边进行压缩。此外, 在图12及图13中,6是设置在印刷装置1上的返回防止部件,设置为压 缩后压缩机构3返回前方时排版S不向排版盒5外逆流。
如图1所示,排版盒5安装在孔板印刷装置1的设置有供纸台4的框 体的侧面的上部,在排版S填满时或维护时借助后述的机构,使用者能够 以单手的单触操作如图2所示地从印刷装置1将排版盒5取下。
图3所示的本例的排版盒5具有作为收纳排版S的箱体的本体7、能 够自由摆动地安装在其上表面侧的罩部件8、与罩部件8 —体地构成的版
移动部件9、用于操作罩部件8和版移动部件9的操作杆10、及设置在本 体7上且操作相对于印刷装置1的卡合和脱离的拆装杆11等。以下说明 各构成部分各自的构造和作用。
如图3及图4所示,本体7是由底板12、大小不同的一对侧板(右 侧板13、左侧板14)、后板15构成的框体。本体7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及 上部作为用于压缩所送入的排版而使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进入的上部开 口部30而开放。作为本体7的底部的底板12由后方的平板部12a、及具 有沿着压缩机构的轨迹的形状的前方的曲板部12b构成。 一对侧板与压缩 机构的压缩方向平行,由右侧板13和左侧板14构成,所述右侧板13从 底板12的平板部12a垂直地竖起来而封闭本体7的右侧面且划分本体7 的前表面的开口的一侧,所述左侧板14从底板12的平板部12a垂直地竖 起来而将本体7的左侧面的一部分划分为排版S的纵废弃用的排出部的排 出口 16。后板15是以与压缩机构的压缩方向相对置且与两侧版13、 14 及底板12垂直的方式设置的板部,是用于在本体7的内部中与压缩机构 协动而承接排版、并压缩排版的压缩部。此外,在后板15的外表面(本 体7的后表面)上突出设置有成为用于操作者保持的把手的把持部17。
在作为本体7的底部的底板12的内表面上,为了防止被送入而压缩 的排版S的贴付而与压缩机构3的排版S的压缩方向平行地形成有多片底 部肋18a。设置在底板12的曲板部12b上的底部肋18a不仅防止排版S 的贴付,通过在本体7内转动的压缩机构3进入其间而转动,还具有辅助 将排版S可靠地向后方推入而压缩的作用的功能。
并且,在本体7的底板12的平板部上设置有与压缩方向平行的 方向的底部肋18a以及垂直方向的肋19。但是,在纵废弃时将排版S排 出到外方的排出口 16的附近,为了使排版S的阻力减少,没有设置与压 缩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与排版S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底部肋18a, 仅设置了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与排版S的排出方向平行的方向)的 肋19。
并且,在作为本体7的压缩部的后板15的内表面上,为了防止排版 S的贴付而与压缩4几构3的排版S的压缩方向平行地形成有多片压缩部肋 18b。
并且,在设置在底板12的曲板部的底部肋18a上,在一部分上 设置有向着上方的返回防止突起部20,构成为一边被压缩机构3压缩一
边3皮运送至后方的排版S不随着压缩机构3的向前方的回归而连动返回至
,l 、前万。
并且,在底板12的曲板部12b的前端,临近排版S的入口 ,以比底 部肋18a的间隔大的适当间隔在底部肋18a、 18a之间配置有返回防止爪 21,与设置在印刷装置1侧的上述返回防止部件6 —起,在压缩后压缩机 构3向前方返回时使排版S不向排版盒5的外方逆流。
如图3及图5所示, 一体地构成的罩部件8和版移动部件9和操作杆 10可旋转操作地安装在本体7的内部及上部开口部30上。
图5所示的罩部件8如图3所示地设置在本体7的上部开口部30上, 具有经由旋转轴22安装在一对侧板13、 14之间而覆盖上部开口部30的 后方部分的板部23、以及从板部23的前缘向前方突出地设置而配置在上 部开口部30的前方部分的一部分上的两4艮臂部24。并且,在罩部件8的 板部23的后缘中央,向后方突出地设置有操作杆10。此外,虽然没有详 细图示,但在旋转轴22上夹装有施力机构、在不按下操作杆10的非操作 时,罩部件8利用施力机构向下方受到施力,板部23关闭上部开口部30 的后方部分,臂部24在水平状态下从上侧覆盖上部开口部30的前方部分 的一部分。
由此,罩部件8如图3所示地在操作杆10的非操作时关闭本体7的 上表面的上部开口部30、并按压收纳在内部的排版S而将排版S设定在 处于难以落出的状态的位置上。并且,罩部件8如图6所示地在操作杆 10的操作时向从本体7离开的上方旋转,打开本体7的上部开口部30, 收纳在本体7的内部的排版S易于从排出口 16或上部开口部30向外部排 出。
如图5所示的版移动部件9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在罩部件8的板部 23的下表面側,是令前表面侧为凹部的水平截面大致3字形的部件,在 本例中以适当间隔设置有共计4个版移动部件9。如图3所示,在形成在 后板15的内表面上的压缩部18b上,以适当间隔具有4处上下方向的高 度小的的部位,形成空处。版移动部件9配置在该空处,在本体7的内部 中能够在进入比压缩部肋18b的肋高度低的位置的图中后方的待机位置、 和从压缩部肋18b的肋高度突出的图中前方的抬起位置之间移动。
由此,版移动部件9如图3所示地在操作杆10的非操作时在本体7 的内部中隐藏在后板15的压缩部肋18b、 18b之间,如图6所示地在操作
杆10的操作时摆动而从压缩部肋18b、 18b之间向前方突出,将嵌入压缩 部肋18b及底部18a的排版S抬起剥离。
如图7 ~图11所示,本体7上设置有拆装杆11,该拆装杆11操作能 够与印刷装置1卡合的拆装机构即钩爪状的卡合部件25、操作卡合部件 25相对于印刷装置1的卡合和脱离。拆装杆11是与排版盒5的整体宽度 相当的长条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把持部17的上方中本体7的后板15 的外表面(本体7的后表面)上,卡合部件25安装在拆装杆11的一侧部。 此外,如图7所示,上述操作杆IO设置在该拆装杆11的中央部的上方的 附近,在用单手把持操作把持部17时,能够用同一只单手的手指容易地 操作拆装杆11和操作杆10。
并且,在拆装杆11的一侧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利用滑动杆26使锁 止部件27进出的结构的锁止机构。若将排版盒5安装在印刷装置1上而 使卡合部件25卡合在印刷装置1侧,并将滑动杆26操作至所指侧而将锁 止部件27挂在印刷装置侧,则只要不取下该锁止部件27,只要握着拆装 杆11而取下卡合部件25就能够将排版盒5从印刷装置1取下。
接着,说明本例的作用。
如图1所示,若将排版盒5安装在印刷装置1的既定位置上,则在印 刷装置1内关于排版S的排版盒5和排版机构的各状态及相互配置如图 12所示。即,由于不按压操作杆IO,所以罩部件8覆盖本体7的上部开 口部30,版移动部件9在本体7内隐藏在后板15的压缩部肋18b、 18b 之间。并且,印刷装置1的搬运机构2配置在排版盒5的上部开口部30 的前方部,印刷装置1的返回防止部件6与排版盒5的返回防止爪21交 互地并排,以使排版S不会向排版盒5的外方逆流。并且,压缩机构3配 置在作为压缩前的待机位置的排版盒5的上方。
这里,如图12所示,若印刷装置l动作,则搬运机构2在印刷结束 后的适当的时机将排版S送入至排版盒5内。接着如图13所示,压缩机 构3动作, 一边将排版盒5内的排版S向后方按压一边进行压缩。这里, 压缩机构3的前端与排版盒5的底板12的底部肋18a成为嵌套状,因此 排版S不残留地向后方运送,在与作为压缩部的后板15之间可靠地裙丑 缩。
压缩后,压缩机构3向近前侧转动而返回待机位置,如图12所示, 在排版盒5的底部肋18a上设置有返回防止突起部20,因此即使被压缩 而送至后方的排版S暂时被压缩机构3带回而返回前方,至少也会留在该 返回防止突起部20上,不会随着压缩机构3的向前方的回归而再向前方 返回。
反复进行这样的排版S的收纳、压缩的过程中,排版盒5被填满。借 助未图示的检测机构检测该填满状态,在印刷装置1的显示部等进行警告 显示。使用者根据该警告从印刷装置1取下排版盒5,进行废弃其中的排 版S的操作。
图7及图8是排版盒5安装在印刷装置1中、被滑动杆26及锁止部 件27锁止的状态。从印刷装置1取下处于该锁止状态的排版盒5时,如 图9及图10所示,通过使滑动杆26向右方移动,将锁止部件27拉入至 排版盒5侧而解除锁止,接着如图l所示,用单手(手未图示)握着而使 拆装杆11向接近把持部17的方向转动。由此,卡合部件25向上方摆动 而从印刷装置l取下,因此只要这样用单手向近前侧进行拉伸,就能够将 排版S从印刷装置1中取下。
如图14所示,在从印刷装置1取下的状态的排版盒5中,被压缩后 的排版S嵌入至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之间的凹处,并且罩部 件8覆盖本体7的上部开口部30而从上方可靠地按压排版S,因此以取 下的动作中施加的程度的力不能使内部的排版S落出至外方。
如图15所示,在用将排版盒5从印刷装置1取下的手拿着该排版盒 5的状态下,同时使手指从拆装杆11离开,接着按压操作操作杆IO。罩 部件8向上方移动,排版S的按压消失,在本体7内版移动部件9从压缩 部肋18b之间向前方伸出,以从下方抬起排版S的方式向着上方转动,因 此将嵌入至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的排版S剥取,能够成为不
对移动产生阻力的状态。
并且,若在用单手拿着排版5的状态下以侧面的排出口 16成为下方 的方式倾斜本体7,则能够沿着图6的箭头A的方向进行将排版S从侧面 的排出口 16排出至外方的纵废弃。即,即使在排版S嵌入本体7内的底 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中而成为倾斜本体7排版S也不向排出口 16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也可利用操作杆10的操作而用版移动部件9抬起 排版S,从而能够将排版S从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剥离,因 此若之后倾斜本体7,则从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抬起的排版 S没有阻力地从排出口 16向外方排出。
特别地,根据本例,在作为纵废弃时的排出口 16的侧面的排出口 16 的附近,与其他部分不同,没有与压缩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底部肋18a,因 此不会发生排版S嵌入底部肋18a的情况,由此借助版移动部件9将排版 S从肋19剥离时的排版S的阻力少,所以即^JL生贴付也容易剥离。由 此,排出口 16附近的排版S只利用倾斜本体7,与其他部分相比即可更 易于从排出口 16排出至外方, 一旦前端从排出口 16排出至外方,则后方 部分因自重而易于连续地推出,容易进行纵废弃,
排出排版S后,能够就那样用单手拿着本例的排版盒5而将其安装在 印刷装置1中。
这样,根据本例的排版盒5,通过操作者一边利用把持部17把持着 本体7 —边用单手操作拆装杆11,能够将卡合部件25从印刷装置1取下 而简单地将排版盒5从印刷装置1取下,之后只要在利用把持部17保持 本体7的状态下用该单手操作操作杆10且使排出口成为下方地使本体7 倾斜,则4吏排版S从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抬起,能够顺利地 进行从本体7侧面的排出口 16 —举地排出至外部的纵废弃。
此外,操作杆10的操作时通过使本体7倾斜以使版il^本体7内的 开口成为下方,如图6的箭头B所示使排版S在与排版S的接收方向(或 压缩方向)相反方向上移动,也能够进行从入口排出的横废弃。
2. 本体7的变形例(图16及图17 ) 接着说明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变形例。
图16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本体7的结构中,仅在底板12的曲板部 12b的里侧(侧板13侧)的底部肋18a上设置了排版S的返回防止用的 返回防止突起部20的变形例的本体7,。纵废弃时,在接近排出口 16 — 方的底部肋18a上没有返回防止突起部20,则排出的阻力减少,因此与 实施方式相比具有能更加顺利地进行纵废弃的效果。
图17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本体7的结构中,适当地间隔底板12的曲 板部12b的底部肋18a,在接近排出口 16 —方少而在里侧多的变形例的 本体7"。纵废弃时,接近排出口 16—方的底部肋18a少,则排出的阻 力减少,因此与实施方式相比具有能更加顺利地进行纵废弃的效果。
3. 版移动部件9的变形例(图18及图19 )
接着说明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变形例。
图18是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在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纵废弃的
方向)中与排出口 16相对地接近的位置上设置两个版移动部件9,在离 排出口 16相对地远离的位置上不设置版移动部件9的变形例的排版盒5,。 此外,图18(a)是排版盒5,的整体立体图,同图(b)是成一体的罩部 件8及版移动部件9的立体图。
根据该变形例,仅在接近纵废弃的排出口 16的位置上有版移动部件 9,因此要进行纵废弃时,即使排版S在排出口 16附近嵌入本体7内的底 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中,也能将它们抬起而从底部肋18a、肋 19、压缩部肋18b剥离,能进行纵废弃。即,通过操作操作杆11,能够 可靠地从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抬起排出口 16附近的排版S, 因此倾斜本体7以使排出口 16成为下方时,被抬起而没有与本体7的挂 绕的排版S的前端能够没有阻力地移动而从排出口 16排出至外方,排版 S的整体因自重而移动,能够顺利地从排出口 16排出。
图19是版移动部件9的另一变形例。对于在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 中在多个位置上设置该版移动部件9的点,与实施方式(图3、图5)相 同,但设置在与排出口 16相对地接近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9'与设置 在与排出口 16相对地远离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9相比具有在压缩方向 上的尺寸(版移动部件9移动的方向的长度)长的特征。
根据该变形例,要进行纵废弃时,即使排版S嵌入本体7内的底部肋 18a、肋19、压缩部肋18b中,若操作操作杆10,则对于嵌入底部肋18a、 肋19、压缩部肋18b的排版S,位于与排出口 16接近的位置上的版移动 部件9'先接触,接近排出口 16的版移动部件9'在接近排出口 16的位 置先将排版S从底部肋18a、肋19、压缩部肋18b抬起,其抬起量也是与 排出口 16接近的版移动部件9, 一方大。由此,若纵废弃时操作操作杆 10而在排出口 16附近先将排版S从底部肋18a、肋19更大地抬起,则为 了进行纵废弃而倾斜本体7以使排出口 16成为下方时,被抬起而没有对 于本体7的挂绕的排版S的前端能够没有阻力地移动而从排出口 16排出 至外方,排版S的整体因自重而移动,能够顺利地从排出口 16排出。
从上方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明白,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如下所述 的作用及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版盒,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本体而从印刷装置 将其取下,用拿着本体的手操作操作杆,即可进行将排版从侧面的排出部
排出并废弃至外表面的纵废弃。即,即使在排版嵌入本体内的底部肋或压 缩部肋中而即便倾斜本体排版页不能相排出口的一方移动的状态下,只要 操作操作杆,则版移动部件在本体内向从压缩部肋之间突出的方向移动, 将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等缠住的排版抬起,能够将排版从底部肋或压缩部 肋剥离,因此之后若倾斜本体以使排出部成为下方,则从肋浮上的排版没 有阻力地从排出部向外方排出。并且,排出排g,能够在该状态下用该 单手拿着而将排版盒安装在印刷装置中,因此使用方便性极好.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版盒,在靠近作为纵废弃时的排版的出口的 排出部的位置上具有版移动部件,因此要进行纵废弃时,即使排版在排出 部附近嵌入本体内的底部肋或压缩部肋,也能够将它们抬起而从底部肋或 压缩部肋剥离,进行纵废弃。即,若通过操作操作杆,至少在排出部附近 将排版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抬起,则为了进行纵废弃而倾斜本体使排出部 成为下方时,被抬起而没有对于本体的挂绕的排版的前端没有阻力地移动 而能够从排出部排出至外方,因此排版的整体因自重而移动,能够顺利地 从排出部排出。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排版盒,在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中在多个位 置上设置版移动部件时,位于靠近作为纵废弃时的排版的出口的排出部的 位置的版移动部件的压缩方向的长度比位于较远位置的版移动部件的压 缩方向的长度大。由此,要进行纵废弃时,即使排版嵌入本体内的底部肋 或压缩部肋,若操作操作杆,则对于嵌入底部肋或压缩部肋的排版,位于 与排出部接近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先接触,接近排出部的版移动部件在 接近排出部的位置先将排版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抬起,其抬起量也是与排 出部接近的一方大。由此,若纵废弃时操作操作杆而在排出部附近先将排 版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更大地抬起,则为了进行纵废弃而倾斜本体以使排 出部成为下方时,被抬起而没有对于本体的挂绕的排版的前端能够没有阻 力地移动而从排出部排出至外方,因此排版的整体因自重而移动,能够顺 利地从排出部排出。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版盒,在排版盒安装在印刷装置中的状态 下,在不干涉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的压缩动作的位置,罩部件覆盖本体的 上部开口部,因此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能够在排版盒内将排版没有阻碍地 压缩。并且,在将排版从印刷装置中取出直到转移至纵废弃动作,罩部件 都位于覆盖上部开口部的闭位置,罩部件从上方按压收纳于本体的内部的
排版,因此没有排版落出至外方的可能。并且,即在从印刷装置进行取下 而要进行纵废弃时,借助操作杆的操作,与版移动部件的移动连动,移动 至释放上部开口部的开位置而解除对于排版的按压,因此具有能容易地进 行排版从排出口落下的纵废弃的效果。
此外,在操作杆的操作时,通过使本体倾斜以使版送入本体内的上部 开口部的前方部成为下表面,也能够进行使排版在排版的接收方向(或压 缩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而从入口排出的横废弃。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版盒,通过操作者在把持本体的同时用单手 操作拆装杆,能够从印刷装置取下拆装机构而筒单地从印刷装置取下本 体。之后,若在保持本体的状态下用该单手操作设置在拆装杆附近的操作 杆,且倾斜本体以使排出口成为下方,则能够使排版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 升起而从本体侧面的排出部一举纵废弃至外部。这样,由单手的一连串动 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取下锁止在印刷装置上的本装置并使排版从底部肋或 压缩部肋升起而从侧面的糸,出部向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一举>#出的动 作。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版盒,若使锁止机构发挥功能,则防止拆装 杆的操作,能够避免将排版盒从印刷装置上误取下的错误。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版盒,在靠近作为纵废弃时的排版的出口的 排出部的位置上没有与压缩方向平行的底部肋,因此从排版易于从排出口 排出,具有能容易地进行纵废弃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排版盒,在底部肋上设置有返回防止突起部, 因此防止^t压缩的>#版向上部开口部返回。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排版盒,在具有印刷辊筒、能够拆装的排版盒、 及压缩从上述印刷辊筒剥离并收纳在上述排版盒中的使用后的印刷版的 压缩机构的孔板印刷装置中,若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排版盒本体并将其从印 刷装置取下,并用拿着排版盒的手操作操作杆,则能够进行将排版从侧面 的排出部排出并废弃至外方的纵废弃。即,即使是排版嵌入排版盒本体内 的底部肋或压缩部肋等中而即便倾斜排版盒本体也不能使排版向排出部 一方移动的状态下,只要操作操作杆,则版移动部件在排版盒本体内向从 压缩部肋之间突出的方向上移动,能够抬起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缠住的排 版,并将排版从底部肋或压缩部肋剥离,因此之后若倾斜排版盒本体使排 出部成为下方,则从肋升起的排版没有阻力地从排出部向外排出。并且,
排出排版后,能够在就那样用该单手拿着的状态下将排版盒安装在印刷装 置中,因此使用方便性极好。
根据技术方案IO所述的排版盒,若操作者用单手抓住版收纳容器而
从印刷装置的本体将其取下,并用拿着版收纳容器的手操作版移动操作
i弃。即,即佳A排版嵌入版收纳容l内的版收^底部的肋或版收纳对置 部肋等中而即便倾斜版收纳容器页不能使排版向版废弃部一方移动的状 态下,只要操作版移动操作部,则版移动部在版收纳容器内向从版收纳对 置部肋之间突出的方向上移动,能够抬起与版收纳底部的肋或版收纳对置 部肋缠住的排版,并将排版从版收纳底部的肋或版收纳对置部肋剥离,因 此之后若倾斜版收纳容器使版废弃部成为下方,则从肋升起的排版没有阻 力地从版废弃部向外排出。并且,排出排版后,能够在就那样用该单手拿 着的状态下将版收纳装置安装在印刷装置的本体中,因此使用方便性极 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排版盒,可拆装地安装在印刷装置上,收纳从上述印刷装置送入的排版,其特征在于,具备本体部,具有为了由上述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压缩所送入的排版而使上述压缩机构进入的上部开口部、设置在与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方向对置的位置上的版收纳对置部、具有沿着上述压缩机构的轨迹的形状的底部、设置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平行的两侧面的至少一方上的排版的排出部、沿与上述压缩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在上述底部上的多个底部肋、和设置在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上的多个版收纳对置部肋;版移动部件,能够在进入比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低的位置的待机位置、和从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突出的抬起位置之间移动;和使上述版移动部件移动的操作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版移动部件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中设置在靠近上述排出部的位置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版盒中,其特征在于, 沿与上述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有多个上述版移动部件,上述多个版移动部件中,设置在靠近上述排出部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与设置在离 上述排出部远的位置上的版移动部件相比在压缩方向上的长度长。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动作不干涉的位置处,设置有覆盖上述上部开口部的罩部件,上述罩部件能够在释放上述上部开口部的开位置和覆盖 上述上部开口部的闭位置之间开闭移动,且借助上述操作杆的操作而与上 述版移动部件连动而开闭上述上部开口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具备向上述印刷装置拆装上述排版盒的拆装机构的拆装杆, 上述操作杆设置在上述拆装杆的附近。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拆装杆上设置有防止上述拆装杆的操作的锁止机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有多个的底部肋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中,设置在靠 近上述排出口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设置有多个的底部肋上,设置有防止被压缩后的排版返回上部 开口部的返回防止突起部。
9. 一种孔板印刷装置,具有印刷辊筒、能够拆装的排版盒、及压缩 从上述印刷辊筒剥离并收纳在上述排版盒中的使用后的印刷版的压缩机 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版盒具备排版盒本体,具有为了由上述压缩机构压缩所送入的排版而使上述 压缩机构进入的上部开口部、设置在与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方向对置的位 置上的版收纳对置部、具有沿着上述压缩机构的轨迹的形状的底部、设置 在与上述压缩方向平^f亍的两侧面的至少一方上的排版的排出部、沿与上述 压缩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在上述底部上的多个底部肋、和设置在上 述版收纳对置部上的多个版收纳对置部肋;版移动部件,能够在i^v比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低的位置的待机位置、和从上述版收纳对置部肋的肋高度突出的抬起位置之间移动; 和使上述版移动部件移动的操作杆。
10. —种版收纳装置,构成为能够在印刷装置本体上拆装,收纳从上 述印刷装置本体送出的版,其特征在于,具备版收纳容器,具备收纳版的版收纳底部、与版的收纳方向对置而配置 在上述版收纳底部上的版收纳对置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底部的侧面的版 收纳侧面部、及用于废弃版而配备在上述版收纳侧面部上的版废弃部;拆装操作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侧,在从印 刷装置本体拆装上述版收纳装置时使用;版移动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侧,使所收纳 的版向上述版收纳容器内移动;版移动操作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侧,操作 上述版移动部,上述版移动部配置在上述版收纳容器的上述版收纳对置部内,构成为 通过上述版移动操作部的操作而从上述版收纳对置部向与版收纳方向相 反方向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版盒,能够用单手容易地从印刷装置取下,并在该状态下顺利地进行纵废弃,使用方便性良好。能够拆装地安装在印刷装置上,将收纳借助印刷装置的压缩机构压缩的排版(S)的排版盒(5)从装置上取下。按压操作杆(10)时,安装在本体(7)的上表面开口上的罩部件(8)向上方移动而开放开口,与其一体构造的版移动部件(9)从本体的压缩部肋(18a)之间向前上方转动,在本体内将贴付肋(18a、18b、19)的排版(S)抬起并剥离。这里,若向着设置在本体的一个侧面(图中近前侧)上的排出口倾斜本体,则将排版向外废弃(纵废弃)。本发明还涉及版收纳装置及孔版印刷装置。
文档编号B41L13/14GK101348046SQ2008101336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0日
发明者石井重德, 铃木研司 申请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