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73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处理的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的防褶皱对策成为一个课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对记录介质的背面侧进行负压抽吸,从而抑制记录介质的褶皱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使输送辊翘起,从而抑制记录介质的褶皱的方法。另外,作为向记录介质喷射流体以记录图像或文字等的记录装置之一,已知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在这种喷墨式打印机中,当使用需要进行渗透干燥或蒸发干燥的油墨(流体)时,为了使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干燥,而需要设置加热装置。但是,该加热装置的加热会使记录介质发生热拉伸,从而有时会由于该热拉伸量出现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处而发生歪扭,并由此产生宽度方向上的如波浪这样的褶皱。而且,由于该褶皱的大小根据加热的程度而变化,因此这种防褶皱对策成为了一个课题。专利文献I中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对记录介质的背面侧进行负压抽吸,因此在其结构上难以抑制记录介质由于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而产生的褶皱,而且,由于为了使负压均匀化而需要风扇或抽吸室等的机构,因此成本较高。此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即,用于使辊翘起的机构以及控制比较复杂,从而难以应对根据加热程度而产生的褶皱的大小的变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8587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91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由于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所引起的褶皱的产生的记录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射流体;输送装置,其沿着支承面对上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加热装置,其对上述支承面上的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所述记录装置采用具有了如下结构,即,使上述支承面在与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随着从两端部趋向于中央部而向上方突出,并且具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能够根据由于上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而产生的、上述记录介质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量,而对上述中央部处的突出量进行调节。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了从支承面的中央部向两端部的、朝向下方的坡度,因此即使记录介质在该支承面上被加热,也能够通过重力对记录介质进行控制(引导),从而使记录介质的热拉伸量出现在宽度方向两端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热拉伸量出现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而发生歪扭并形成褶皱的现象。而且,由于能够通过该中央部的突出量而对朝向下方的坡度进行控制,因此能够通过调节该中央部的突出量,从而容易地实施用于应对根据加热的程度而产生的、褶皱的大小变化的动作。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上述调节装置具有转换部,所述转换部将具有上述支承面的支承部件由于上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而产生的热拉伸,转换为上述中央部处的突出量。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当记录介质在支承面上被加热时,具有该支承面的支承部件也被加热,因此能够通过将支承部件的热拉伸转换为中央部的突出量,从而以使支承面的中央部的突出量自动地对应于记录介质的热拉伸量的方式,而对支承面的中央部的突出量进行调节。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上述转换部具有约束部,所述约束部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对上述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位置进行约束。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当在宽度方向上对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位置进行约束时,将能够在由于加热而使支承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了热拉伸时,使支承部件的中央部以弯曲的方式而突出。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上述支承部件具有如下的形状,S卩,沿着在设置有上述支承面一侧的相反一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假想曲线,而在上述输送方向上被弯曲的形状。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当在输送方向上对具有该被弯曲了的形状的支承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约束,并在通过加热而使支承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了热拉伸时,热应力(内部残留应力)将朝向支承面侧产生作用,因此能够将变形控制成使支承面侧形成凸起。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上述支承面的上述中央部处的突出量被调节成,越趋向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越增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能够应对由于加热而产生的、越趋向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则越增大的、记录介质的热拉伸。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具有张力施加装置,所述张力施加装置在上述支承面的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包含上述中央部在内的预定宽度,而在上述输送方向上对上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在本发明中,能够以包含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内的预定宽度,而将记录介质向支承面按压。因此,能够提高从支承面的中央部向两端部的、朝向下方的坡度的作用。


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结构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后加热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被设置在后加热器部上的凸起量调节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5为用于对抑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介质的褶皱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凸起量调节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设定为可识别的大小,对各个部件的比例尺进行了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例示了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I的结构图。打印机I为使用比较大型的媒介(记录介质)M的大幅面打印机(LFP)。本实施方式的媒介M例如由具有64英寸(Inch)左右的宽度的氯乙烯类薄膜形成。如图I所示,打印机I具有输送部(输送装置)2,其以卷对卷的方式输送媒介M ; 记录部3,其向媒介M喷射油墨(流体),从而记录图像或文字等;加热部(加热装置)4,其对媒介M进行加热。上述各个结构部被主体框5所支承。输送部2具有卷筒21,其送出卷筒状的媒介M ;卷筒22,其收卷被送出的媒介M。 输送部2具有在卷筒21、22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对媒介M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对23、24。此外, 输送部2具有在输送辊对24与卷筒22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向媒介M施加张力的张紧辊(张力施加装置)25。张紧辊25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被支承在摇动框26上,并在宽度方向(在图I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与媒介M的背面接触。张紧辊25以在宽度方向上长于媒介M的宽度的方式而形成。张紧棍25被设置于后文叙述的加热部4的后加热器部4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记录部3具有喷墨头(记录头)31,其在输送辊对23、24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向媒介M喷射油墨(流体);滑架32,其搭载喷墨头31并在宽度方向上自由往复移动。喷墨头 31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具备多个喷嘴,并能够喷射根据与媒介M之间的关系而被选择的、 需要进行渗透干燥或蒸发干燥的油墨。加热部4采用了如下结构,即,通过对媒介M进行加热,从而将油墨迅速地干燥定影在媒介M上,以防止洇散或者模糊,进而提高画质的结构。加热部4采用了如下结构,SP, 具有构成媒介M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支承面,且以使媒介M在卷筒21、22之间向上方弯曲成凸起状的方式而对媒介M进行支承,并对支承面上的媒介M进行加热。加热部4具有预加热器部41,其在设置有记录部3的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对媒介M进行预热;压印板加热器部42,其在与记录部3对置的位置处对媒介M进行加热;后加热器部43,其在设置有记录部3的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对媒介M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加热器部41中的加热器41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40°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印板加热器部42中的加热器42a的加热温度与加热器41a同样地被设定为40°C (目标温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加热器部43中的加热器43a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高于加热器41a、42a的50°C。预加热器部41采用了如下结构,即,通过使媒介M从常温向目标温度(压印板加热器部42的温度)逐渐升温,从而迅速地促进油墨从喷落时起的干燥。此外,压印板加热器部42采用了如下的结构,S卩,在维持目标温度的状态下使媒介M承接油墨的喷落,并迅速地促进油墨从喷落时起的干燥。此外,后加热器部43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使媒介M升温至高于目标温度的温度, 以使喷落在媒介M上的油墨中尚未干燥的油墨迅速地干燥,从而至少在用卷筒22进行收卷之前,使所喷落的油墨完全干燥定影在媒介M上。如此,由于在后加热器部43中,与其他的加热器部相比将加热温度设定得更高, 因此,相对而言,与其他的加热器部相比更容易产生媒介M的热拉伸。而且,由于在后加热器部43中,通过压印板加热器25而使张力被施加在媒介M上,因此媒介M的热拉伸将出现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并发生歪扭,从而容易形成褶皱。作为此种情况的对策,本实施方式中的后加热器部43具备以下的结构。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后加热器部4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43a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 被设置在后加热器部43上的凸起量调节部60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模式图。如图2所示,后加热器部43具有支承部件51,该支承部件51具有用于支承媒介M 的支承面50。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51由铁板形成,更加详细而言是由SPCC(冷轧钢板) 形成。支承部件51以在宽度方向上长于媒介M的宽度的方式而形成,更加详细而言,是以长于64英寸左右的宽度的方式而形成的。支承部件51具有如下的形状,S卩,在媒介M的输送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形成有多个弯曲,从而支承面50侧整体成为大致弯曲的凸起状。换言之,支承部件51具有如下的形状,即,沿着在设置有支承面50 —侧的相反一侧具有曲率中心0(参照图I)的假想曲线C (参照图I),而在输送方向上被弯曲的形状。在支承部件51的支承面50的背面侧布线有如图3所示的加热器43a。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43a为管式加热器,其通过铝带52而被粘贴在支承部件51的背面侧。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43a采用了如下结构,即,经由支承部件51而通过热传导从背面侧对被支承在支承面50上的媒介M进行加热。如图4所示,在后加热器部43上设置有凸起量调节部(调节装置)60,该凸起量调节部60使支承面50在与输送媒介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随着从两端部53al、 53a2趋向于中央部53b而向上方突出,并且能够根据由于加热器43a的加热而产生的媒介 M的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量,而对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进行调节。凸起量调节部60采用如下结构,S卩,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从支承面50的中央部 53b向两端部53al、53a2的、朝向下方的坡度(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从而利用重力而对在支承面50上被加热的媒介M的热拉伸量进行控制(引导),以使热拉伸出现在媒介 M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此外,由于根据媒介M的材质、油墨或装置的加热温度、保证印刷宽度等,用于抑制媒介M上的褶皱的、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的最佳值不同,因此凸起量调节部60能够根据媒介M的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量,而对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进行调节。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起量调节部60具有约束部(转换部)61,所述约束部61对具有该支承面50的支承部件5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进行约束。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当媒介M在支承面50上被加热时,具有该支承面50的支承部件51也被加热,因此能够将支承部件51的热拉伸转换为中央部53b的突出量A,从而以使中央部53b的突出量A自动地对应于媒介M的热拉伸量的方式而对中央部53b的突出量A进行调节。如图2所示,约束部61在于宽度方向上夹着支承部件51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约束部61采用如下的结构,即,由铁板构成,且具有厚于支承部件51的厚度的厚度,而将刚性以及热容量增大,从而即使有热量从支承部件51传递,也不会与支承部件51 —体地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变形以及热拉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S卩,在输送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散布设置使支承部件51与约束部61相接触的结合固定部(传热部)62,从而热量不易从支承部件51传递至约束部6 U则。另外,作为对支承部件51进行约束的方法,可以使用将约束部61的材料设定为不会变形的材料(刚性较大的材料、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的方法、将约束部61刚性 (rigid)地固定在主体框5上的方法等。接下来,追加参照图5,对抑制媒介M的褶皱的作用进行说明。图5为,用于对抑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媒介M的褶皱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当后加热器部43中的加热器43a进行驱动时,支承部件51将从常温被加热至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0°C)。由于支承部件5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位置被约束部61约束,因此能够在通过该加热而使支承部件51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了热拉伸时,使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以弯曲的方式而突出(参照图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承部件51具有在输送方向上被弯曲的形状,因此在利用约束部61而在宽度方向上对支承部件51进行约束的情况下,当通过该加热而使支承部件51在宽度方向上产生了热拉伸时,热应力(内部残留应力)将朝向支承面50侧产生作用,因而能够将变形控制成,使支承面50侧形成凸起。因此,能够避免产生如非预期的一侧(支承面50的相反一侧)呈凸起的这种变形。如此,约束部61通过在与输送媒介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使支承面50 随着从两端部53al、53a2趋向于中央部53b而向上方突出,从而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从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向两端部53al、53a2的、朝向下方的坡度。因此,如图5所示,由于即使媒介M在支承面50上被加热,也能够通过重力对媒介 M的热拉伸进行控制(引导),以使媒介M的热拉伸出现在媒介M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热拉伸量出现在媒介M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而发生歪扭并形成褶皱的现象。 此外,由张紧辊25以包含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53b在内的预定宽度而施加了张力的媒介M, 被按压在支承面50上。因此,能够提高从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向两端部53al、53a2的、 朝向下方的坡度的弓I导作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根据通过加热器53a的加热而产生的、媒介M的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量,而对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应对根据加热的程度而产生的、媒介M的褶皱的大小变化。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加热条件下,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被调节至O. 5mm I. 5mm的范围内。由此,甚至对64英寸宽的媒介M, 也能够获得抑制褶皱的产生的效果。此外,通过调节至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实现不易对无法达到中央部53b处的这种宽度较窄的媒介的输送产生妨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通过约束部61而将具有支承面50的支承部件51由于加热而产生的热拉伸转换为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因此,能够以使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自动地对应于媒介M的热拉伸量的方式而对该突出量A进行调节。例如,当以高于50°C的温度(例如60°C等)对媒介M进行加热时,由于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也与媒介M的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量一起对应于该温度而增大, 因此能够增大从中央部53b向两端部53al、53a2的、朝向下方的坡度,从而能够对应于该温度而提高该坡度的引导作用。因此,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向媒介M喷射油墨的喷墨头31、沿着支承面50而对媒介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2、和对支承面50上的媒介M进行加热的加热器部43的打印机I,该打印机I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使支承面50在与输送媒介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随着从两端部53al、53a2趋向于中央部53b而向上方突出,且具有凸起量调节部60,所述凸起量调节部60能够根据由于加热器53a的加热而产生的、媒介M的宽度方向上的拉伸量而对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进行调节,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通过在宽度方向上从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向两端部53al、53a2的、朝向下方的坡度,即使媒介 M在该支承面50上被加热,也能够通过重力对媒介M进行控制(引导),以使媒介M的热拉伸量出现在宽度方向两端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热拉伸量出现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处而发生歪扭并形成褶皱的现象。此外,由于能够通过该中央部53b的突出量A而对朝向下方的坡度进行控制,因此通过调节该中央部53b的突出量A,从而能够容易地实施用于应对根据加热的程度而产生的、褶皱的大小的变化的动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由于媒介M的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而导致的褶皱的发生,而且,能够应对根据加热的程度而产生的、褶皱的大小变化。虽然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或组合等仅为一个示例,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求等而进行各种改变。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凸起量调节部60通过支承部件51的热拉伸而对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进行热性调节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这种对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A进行物理性调节的结构。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凸起量调节部60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6中,图示了沿着中央部53b的剖视图,且未图示加热器43a。如图所示,在支承部件51的设置有支承面50 —侧的相反一侧,设置有梁部件62, 在梁部件62上,以在输送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螺合有多个内六角无头螺栓63。梁部件62被设置于支承部件5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对内六角无头螺栓63的拧入量的调节,从而对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的突出量进行调节。此外,如图6所示,通过将支承面50的中央部53b处的突出量调节成,越趋向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则越增大,从而能够恰当应对由于加热而产生的、越趋向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则越增大的媒介M的热拉伸。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由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多个部件构成支承面50,以使线膨胀系数越趋向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则越增大,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凸起量调节部60设置于,在输送路径上与媒介M的接触面积较大、且褶皱抑制效果较好的后加热器部43上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
8明,但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的部位(例如,预加热器部41)处。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记录装置为打印机I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的装置。此外,作为记录装置,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流体的记录装置。本发明能够转用于例如具备使微少量的液滴喷出的记录头等的各种记录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记录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被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这样的流状体、或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以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这里,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溶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此外,作为记录介质,除了氯乙烯类薄膜等的塑料膜以外,还包括热拉伸得较薄的功能纸、基板或金属板等的材料。符号说明I…打印机(记录装置);2…输送部(输送装置);4…加热部(加热装置);25… 张紧棍(张力施加装置);31…喷墨头(记录头);43…后加热器部;50…支承面;53al、 53a2…两端部;53b…中央部;60…凸起量调节部(调节装置);61…约束部(转换部)'k... 突出量;M…媒介(记录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射流体;输送装置,其沿着支承面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加热装置,其对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所述支承面在与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随着从两端部趋向于中央部而向上方突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能够根据由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而产生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热拉伸量,而对所述中央部处的突出量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具有转换部,所述转换部将具有所述支承面的支承部件由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而产生的热拉伸,转换为所述中央部处的突出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具有约束部,所述约束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所述支承部件的两端部的位置进行约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如下的形状,即,沿着在设置有所述支承面一侧的相反一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假想曲线,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弯曲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的所述中央部处的突出量被调节成,越趋向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越增大。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张力施加装置,所述张力施加装置在所述支承面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包含所述中央部在内的预定宽度,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对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其具有向记录介质喷射流体的记录头、沿着支承面对上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对上述支承面上的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该记录装置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上述支承面在与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随着从两端部趋向于中央部而向上方突出。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2582280SQ20111044422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佐佐木恒之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