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
背景技术:
喷码机喷头是喷码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一般来讲进口喷码机的喷头质量都是非常不错的,但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常年累月的工作积累而导致喷头被堵住的情况时有发生,轻则容易导致喷头损坏,需要更换,重则甚至会导致整部喷码机报废,需要更换整机零件。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与安装在装置本体下方的支架固定座,还包括:电源装置、吸气装置与环保过滤装置,吸气装置一端与电源装置连接,另一端与环保过滤装置连接,该装置设计新颖,带有环保过滤装置与吸气装置,能通过虹吸原理,简易地将机头清洁干净,大大提高喷码机的字体清晰度,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吸气软管与吸力调节装置,所述吸气软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吸力调节装置固定在吸气软管端部位置,吸力调节装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调整吸力大小,能有效针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粉尘,将其清除得一干二净。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保过滤装置包括净化过滤器,灰尘收集装置,所述净化过滤器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灰尘收集装置连接,通过环保过滤装置能有效将粉尘输送到灰尘收集装置中,防止粉尘排出对空气造成污染。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软管上还设有粉尘吸收器,能吸附直径较大的颗粒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还设有信息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机器当前工作状态。
更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显示模块包括粉尘容量监察装置与报警装置,粉尘容量监察装置与报警装置电连接,一旦粉尘分布处于异常状态时,报警装置便会响起,提示操作者关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该装置设计新颖,带有环保过滤装置与吸气装置,能通过虹吸原理,简易地将机头清楚干净,大大提高喷码机的字体清晰度,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带有吸力调节装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调整吸力大小,能有效针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粉尘,将其清除得一干二净。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生产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粉尘吸收器、2为吸力调节装置、3为吸气软管、4为空气压缩机、5为装置本体、6为环保过滤装置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 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喷码头堵塞的吸粉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5,与安装在装置本体下方的支架固定座,还包括:电源装置、吸气装置与环保过滤装置6,吸气装置一端与电源装置连接,另一端与环保过滤装置连接,该装置设计新颖,带有环保过滤装置与吸气装置,能通过虹吸原理,简易地将机头清楚干净,大大提高喷码机的字体清晰度,延长使用寿命。吸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4,吸气软管3与吸力调节装置2,吸气软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吸力调节装置固定在吸气软管端部位置,吸力调节装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调整吸力大小,能有效针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粉尘,将其清除得一干二净。环保过滤装置6包括净化过滤器,灰尘收集装置,净化过滤器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灰尘收集装置连接,通过环保过滤装置能有效将粉尘输送到灰尘收集装置中,防止粉尘排出对空气造成污染,吸气软管上还设有粉尘吸收器1,能吸附直径较大的颗粒粉尘。装置本体上还设有信息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机器当前工作状态。信息显示模块包括粉尘容量监察装置与报警装置,粉尘容量监察装置与报警装置电连接,一旦粉尘分布处于异常状态时,报警装置便会响起,提示操作者关注。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