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22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一种喷墨打印机,即:具备照射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的光照射部,使用光固化油墨,向纸张或膜等各种记录介质吐出液滴,通过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多个点而进行图像的记录(印字)。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具有:吐出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油墨的记录头、和具备向记录介质侧开口的盖部件的紫外线照射部。根据该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把记录头和盖部件以记录头和盖部件之间的距离满足规定的式子的方式分离设置而消除被记录介质反射的紫外线入射至记录头的底部的现象。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记录装置虽然可以防止被记录介质正反射的正反射光入射至头的喷嘴形成面,但在记录介质和与记录介质相对的光照射部的底面等之间,有时多重反射的光可能会到达喷嘴形成面。由此,附着在形成于喷嘴形成面的喷嘴上的光固化油墨会固化,有可能产生喷嘴的吐出不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167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记录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向记录介质照射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的光照射部、和具备形成了向所述记录介质吐出所述光固化油墨的喷嘴的喷嘴形成面的头,在从所述光照射部照射的所述光到达的光到达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逆反射面。

根据本应用例,记录装置在从光照射部照射出的光直接到达或间接到达的光到达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备逆反射面。被逆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的出射角与入射至逆反射面的入射光的入射角相等。也就是说,由于被逆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会与入射光平行,回到入射的方向,因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的光量。由此,可以减轻由于附着在形成于喷嘴形成面的喷嘴上的光固化油墨固化所产生的吐出不良。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吐出稳定性的记录装置。

[应用例2]优选上述应用例记载的记录装置在所述光到达区域具有减轻朝向所述喷嘴形成面的所述光的遮蔽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记录装置具备可减轻从光照射部照射且朝向喷嘴形成面的光的遮蔽部,因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的光量。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记载的记录装置中,优选所述逆反射面在被夹在所述光照射部和所述头之间的区域,设置在与所述光照射部相对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逆反射面在被夹在光照射部和头之间的区域设置在与光照射部相对的面上,因此,能够让从光照射部侧直接及间接到达的光反射至光照射部侧。由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的光量。

[应用例4]优选上述应用例记载的记录装置在所述被夹着的区域中,在与所述头相对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吸收所述光的光吸收面。

根据本应用例,在被夹在光照射部和头之间的区域,在与头相对的表面上实施吸收光的光吸收面。由于从光照射部照射,穿过头(喷嘴形成面)和记录介质之间到达与头相对的表面的光,其光的能量会因光吸收面而衰减,因此,能够通过漫反射等减少朝向头的光,从而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的光量。

[应用例5]优选在上述应用例记载的记录装置中,所述遮蔽部设置在所述光照射部和所述头之间。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在光照射部和头之间设置有减轻朝向喷嘴形成面的光的遮蔽部,因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的光量。

[应用例6]优选在上述应用例记载的记录装置中,所述光到达区域包括所述光照射部的箱体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光照射部的箱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光到达区域中。也就是说,在光照射部的箱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逆反射面。由此,从光照射部的光源照射并被记录介质的表面等反射而到达光照射部的箱体的光会逆反射,通过记录介质等的反射面朝向光照射部的光源方向,因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的光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记录装置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头单元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头单元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头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放大头单元的主要部分之后的侧视图。

图7是对逆反射面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二的头单元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9是放大头单元的主要部分之后的侧视图。

图10是放大原有构成的头单元的主要部分之后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110、310、记录装置14、介质供给部

15、介质卷取部18、供给口

19、排出口21、输送辊对

24、卷轴41、341、光照射部

42、箱体42a、342a、底面

43、容纳部43a、开口部

44、光源45、照射光

46、介质反射光47、箱体反射光

48、逆反射光49、泄漏光

51、箱体部52、152、头单元

55、托架58、印刷部

65、油墨安装部66、控制部

70、头71、喷嘴列

72、喷嘴75、喷嘴形成面

80、逆反射面81、树脂层

82、玻璃珠85、保护层

90、光吸收面131、遮蔽部

s、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各图中,由于将各部件等的尺寸换成能够识别的程度,因此,示出的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尺寸不同。

此外,从图1至图10,为便于说明,示出了x轴、y轴及z轴作为互相垂直的三个轴,将图中示出的轴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作为“+侧”,将基端侧作为“-侧”。将平行于x轴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平行于y轴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平行于z轴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说明的记录装置是例如喷墨式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以处理比较大型的介质(记录介质)的对辊式的大幅面打印机(lfp)为记录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使用通过接受光的照射促进固化的光固化油墨。

〈记录装置的构成〉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记录装置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参照图1及图2,对记录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记录装置10包括:在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s的输送辊对21、用于向输送辊对21供应卷筒体的记录介质s的介质供给部14、在所输送的记录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58、将被印刷的记录介质s卷成卷卷筒状的介质卷取部15而构成。印刷部58设置在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部51内。这些各部受到在下端安装有车轮12的一对脚部13的支承。在本实施方式,设沿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为z轴,+z轴侧为“上”。设与z轴方向交叉的箱体部5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为x轴,+x轴侧为“左”。此外,设与z轴方向及x轴方向的双方交叉的方向(前后方向)为y轴,+y轴侧为“前”。此外,也称沿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位置关系为“上游侧”“下游侧”。

介质供给部14设置在箱体部51的后侧(-y轴方向)。介质供给部14保持有未使用的记录介质s被卷叠成圆筒状的卷筒体r1。此外,介质供给部14上可更换地填装记录介质s的宽度(x轴方向的长度)及卷数不同的多个尺寸的卷筒体r1。此外,卷筒体r1无论是哪种尺寸,均以向右侧(-x轴侧)的端部靠近的状态填装在介质供给部14。然后,通过使填装有卷筒体r1的介质供给部14在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记录介质s被从卷筒体r1解除,并向印刷部58供应。本实施方式示出了印刷在记录介质s上的印刷面被向外侧卷绕的外卷绕的卷筒体r1。此外,本记录装置10使用的记录介质s的种类大致划分为纸张类和膜类。具体而言,纸张类有高级纸、铸涂纸、艺术纸、涂层纸等,膜类有合成纸、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等。

介质卷取部15设置在箱体部51的前侧(+y轴方向)。在介质卷取部15上,通过印刷部58印刷的记录介质s被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卷筒体r2。介质卷取部15具备一对夹着用于卷绕记录介质s并形成卷筒体的芯材的架座17。一个架座17a上,具备为芯材供应转动力的卷取马达(图中没有示出)。通过驱动卷取马达使芯材转动,记录介质s被卷绕在芯材上,形成卷筒体r2。介质卷取部15具有张力辊16,其推压因自重而下垂的记录介质s的背面侧,赋予被介质卷取部15卷绕的记录介质s以张力。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也能够不将记录介质s卷绕在卷筒体r2上就排出。例如,印刷后的记录介质s,也能够容纳在取代介质卷取部15而安装的没有图示出的排出篮中。

记录装置10具有从下方(-z轴侧)支承通过输送辊对21输送的记录介质s的上游侧支承部23、卷轴24及下游侧支承部25。上游侧支承部23设置在箱体部51的后侧(-y轴侧),向输送辊对21引导从介质供给部14供应的记录介质s。卷轴24设置在与印刷部58相对的位置,支承印刷中的记录介质s。下游侧支承部25设置在箱体部51的前侧(+y轴侧),从卷轴24向介质卷取部15引导已被印刷的记录介质s。上游侧支承部23、卷轴24及下游侧支承部25构成记录介质s的输送路径22。

输送辊对21在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卷轴24和上游侧支承部23之间。输送辊对21具备:设置在输送路径22的下侧并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21a、和设置在该输送驱动辊21a的上侧,从动于输送驱动辊21a的旋转而转动的输送从动辊21b。输送从动辊21b被构成为能够以对输送驱动辊21a分离或圧接的方式移动。在输送驱动辊21a和输送从动辊21b被圧接的状态下,输送辊对21在夹着(夹持)记录介质s的同时向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印刷部58送出记录介质s。箱体部51中设置有作为向输送驱动辊21a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源的输送用马达(图中没有示出)。由于输送用马达被驱动,输送驱动辊21a旋转驱动,因而夹持在输送从动辊21b和输送驱动辊21a之间的记录介质s向输送方向(+y轴方向)输送。

在箱体部51的-x轴方向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面板62。操作面板62具备:显示印刷条件设定画面等的显示部64、和在印刷条件等的输入及给出各种指示时操作的操作部63。在箱体部51的-x轴方向的下部设置有能够安装可容纳油墨的图中没示出的油墨容纳容器(墨盒)的油墨安装部65。多个墨盒对应于油墨的种类及颜色,安装在油墨安装部65中。此外,在箱体部5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记录装置10的各部所具有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66。

箱体部51的内部具备印刷部58。在箱体部51的背面侧(-y轴侧),在上游侧支承部23的上侧位置形成有用于向印刷部58供应记录介质s的供应口18。此外,在箱体部51的前面侧(+y轴侧),在下游侧支承部25的上侧位置形成有用于排出印刷部58所印刷的记录介质s的排出口19。

印刷部58相对于卷轴24的配置位置设置在上方(+z轴侧),可移动地设置在记录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印刷部58具有:对从介质供给部14供应并沿上游侧支承部23及卷轴24对所输送的记录介质s吐出油墨的头单元52;安装头单元52的托架55;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使托架55移动的头移动部59等。

头移动部59在主扫描方向使托架55(头单元52)移动。托架55被构成为被沿x轴方向设置的导轨56、57支承,能够通过头移动部59在±x轴方向上往返移动。作为头移动部59的机构,可以采用例如:组合球形螺杆和球形螺母的机构、以及线性导轨机构等。此外,在头移动部59,设置有马达(图中没有示出)作为用于使托架55沿x轴方向移动的动力源。马达通过控制部66的控制被驱动之后,头单元52与托架55一起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

在导轨56、57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为调整头单元52和记录介质s之间的分离距离而设置有改变头单元52的高度(z轴方向的位置)的调整机构53。此外,在托架55的下部,在比头单元52更靠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y轴侧)的位置上,保持有检测记录介质s的纸张宽度(x轴方向的宽度)的反射型传感器54。

反射型传感器54是具备图中没有示出的光源部及受光部的光学式传感器,受光部接受从光源部向下方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并向控制部66输出基于受光部所接受的反射光的强度的检测值(电压值)。此外,在使托架55向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使用反射型传感器54进行检测,通过由控制部66基于检测值检测反射对象的变化位置,即检测记录介质s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计算出记录介质s的宽度(x轴方向的长度)。然后,根据所检测的记录介质s的宽度,头单元52把从油墨容纳容器供应的油墨对沿输送路径22输送的记录介质s喷射,进行印刷。印刷后的记录介质s沿下游侧支承部25被引导至斜下方,被介质卷取部15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以对辊方式供应长尺寸记录介质s的记录装置10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记录装置可以是以单张式供应事先被切成规定长度的单页纸的构成,也可以是将印刷后的记录介质s容纳在取代介质卷取部15而安装的图中没示出的排出篮中的构成。

〈头单元的构成〉

图3是示出头单元的构成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头单元的构成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头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此外,在图4,示出了从下方(-z轴侧)看头单元52所见的图。参照图3至图5,对头单元52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头单元52具有六个头70(70a至70f)、两个光照射部41(41a、41b),并被托架55支承。六个头70a至70f排列在x轴方向。光照射部41a设置在头70a的外侧(+x轴侧),光照射部41b设置在头70f的外侧(-x轴侧)。也就是说,两个光照射部41a、41b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夹着头70a至70f互相对峙的位置。

各个头70a至70f具备例如向记录介质s吐出通过照射含有紫外线的光而固化的光固化油墨的喷嘴72(参照图5)。详细而言,头70具备在下表面(-z轴侧的表面)形成喷嘴72的喷嘴形成面75。在喷嘴形成面75形成有由排列在y轴方向的多个喷嘴72构成的喷嘴列71。

各个头70a至70f依次吐出例如白色、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清澈(透明)的各色油墨。吐出白色油墨的头70a在将图像印刷在透明的记录介质s的情况下,被用于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白色的背景。具体而言,头70a以填满图像形成的对象区域的整个面的方式吐出白色油墨形成背景。然后,从吐出黄色、青色、品红色及黑色的油墨的头70b至头70e在白色背景上重叠形成彩色图像。此外,头70f在彩色图像上重叠吐出清澈的油墨,以清澈的油墨覆盖彩色油墨。由此,能够为彩色图像赋予光泽感和笼雾感等质感。

光固化油墨含有树脂材料、光聚合引发剂及溶剂为成分。通过在这些成分中添加颜料及染料等色素、亲液性及疏液性等的表面改性材料等功能性材料,能够生产具有固有功能的油墨。在形成彩色图像的黄色、青色、品红色及黑色的油墨中添加有颜料及染料等色素。

树脂材料是形成树脂膜的材料。这样的树脂材料,常温下是液状,只要是能够通过聚合形成聚合物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树脂材料,优选粘性小的,优选低聚体的形态。此外,作为树脂材料,更优选单体的形态。

光聚合引发剂是作用于聚合物的交联性基,促进交联反应的添加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添加例如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

溶剂是调整树脂材料的粘度的物质。

光照射部41具有朝向记录介质s照射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的光源44。作为光源44,可以使用例如led(发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汞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准分子灯等各种光源。光源44的y轴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覆盖设置在头70上的喷嘴列71的长度。

此外,设置在头单元的头的数目及从头吐出的油墨的种类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此外,示出的是光照射部41设置在头70a至70f的外侧的构成,也可以是光照射部设置在头与头之间的构成。

如图5所示,头70具备喷嘴形成面75,喷嘴形成面75上形成有喷嘴72。在喷嘴形成面75的上侧(+z轴侧),与喷嘴72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喷嘴72连通的腔73。于是,储存在墨盒中的油墨被供应至喷嘴72的腔73。

在腔73的上侧(+z轴侧)配设有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振动,使腔73内的容积扩大及缩小的振动板76;以及在上下方向伸缩,使振动板76振动的压电元件74。通过压电元件74在上下方向伸缩而使振动板76振动,振动板76对腔73内的容积进行扩大缩小,腔73被加压。由此,腔73内的压力变动,被供应至腔73内的油墨通过喷嘴72吐出出。

头70接收控制部66生成的用于控制驱动压电元件74的驱动信号之后,压电元件74拉伸,振动板76使腔73内的容积缩小。其结果,缩小的容积的量的油墨以液滴77方式从喷嘴72吐出。在本实施方式,举例说明的是使用纵向振动型的压电元件74的加压手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对下电极和压电体层和上电极进行层叠形成的挠曲变形型的压电元件。此外,作为压力产生手段,也可以使用使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通过静电力使振动板变形而从喷嘴吐出液滴的所谓的静电式执行器等。此外,也可以是具有下述构成的头,即:使用发热体在喷嘴内产生泡沫,通过该泡沫以液滴方式吐出油墨。

图10是对原有构成的头单元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侧视图。其中,参照图10,对从原有构成的记录装置310的光照射部341照射的光的传播进行说明。图10以双点划线的箭头示出了光传播的图像。

在光照射部341的箱体42中设置有容纳光源44的容纳部43。容纳部43形成凹形状,在与记录介质s相对的底面342a(-z轴侧的表面)具有以狭缝状开口的开口部43a。开口部43a被让光透过的玻璃等部件闭塞。光源44设置在容纳部43的内底面,能够向吐出在记录介质s上的光固化油墨照射光。由于将光源44容纳在凹状的容纳部43中,从光源44照射的照射光45,其照射区域a因为狭缝状的开口部43a而变得狭窄。也就是说,由于使光固化油墨固化,而能够在照射区域a的范围内向记录介质s照射光。

照射至照射区域a的照射光45被记录介质s的表面转换成反射光并反射。在图10,示出了到达照射区域a的-x轴侧的一端的照射光45通过记录介质s的表面正反射及漫反射的介质反射光46的图像,以及介质反射光46的一部分到达箱体42的底面342a并正反射的箱体反射光47的图像。实际上,由于在箱体42的底面342a也漫反射,因此,该光量衰减。如此地,从光源44照射的光在记录介质s和光照射部341的箱体42的底面342a之间,继而在记录介质s和头70的喷嘴形成面75之间重复反射,同时,向x轴方向传播开去。由此,可能会导致从光照射部41照射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附着在形成于喷嘴形成面75的喷嘴72上的光固化油墨固化,从而出现喷嘴72的吐出不良。

图6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侧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逆反射面的构成的图。参照图6及图7,对光照射部41的构成和从光照射部41照射的光的传播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以双点划线的箭头示出了光传播的图像。

如图6所示,光照射部41的箱体42例如通过切削加工铝材而形成,在与记录介质s相对的底面(-z轴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容纳光源44的容纳部43。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在从光照射部41照射的光所到达的光到达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逆反射面80。如上所述,从光照射部41照射的光在重复反射的同时,在x轴方向传播。因此,在重复反射的同时传播,光所到达的地方就能够包括在光到达区域内。也就是说,有可能从光照射部41a照射的光到达光照射部41b(参照图3)的一端侧(-x轴侧),从光照射部41b照射的光到达光照射部41a的另一端侧(+x轴侧),因此,可以将从光照射部41b的一端侧至光照射部41a的另一端侧视为光到达区域。此外,光到达区域包括光照射部41的箱体42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在光照射部41的箱体42的底面42a设置有逆反射面80。

如图7所示,逆反射面80由树脂层81、玻璃珠82、以及设置在树脂层81和玻璃珠82之间的反射层(图中没有示出)等构成。在树脂层81中使用丙烯酸树脂或尿烷树脂等,均匀地添加有以云母等为原料的反射材料(图中没有示出)。玻璃珠82形成具有折射率大致2.0的直径100μm左右的大致正圆形的球体,其中一部分露出在树脂层81的表面。这样的逆反射面80通过将逆反射涂料涂布在箱体42的底面42a而形成。作为逆反射涂料,已知例如株式会社小松process制造的“brightcoatnblack”等。逆反射面80也可以通过将在逆反射片粘贴在箱体42的底面42a而形成。作为逆反射片,已知例如orafol(orafoleuropegmbh)公司制造的“oralite5200-010white”等。

本实施方式的逆反射面80被保护表面(﹣z轴侧的表面)的保护层85覆盖。保护层85通过涂布氟树脂透明涂料而形成。作为氟树脂透明涂料,已知agccoattech株式会社制造的“bonflon#2050srclear”等。通过使用保护层85覆盖逆反射面80的表面,从而能够使玻璃珠82突出而凹凸不平的表面变成平滑的表面。由此,能够容易地擦去附着在逆反射面80(保护层85)的表面的墨滴(墨雾)以及墨滴固化之后的固化物等。

逆反射面80不仅限于利用玻璃珠82的表面,也可以使用直角反射镜或直角棱镜。此外,可以在保护层85和玻璃珠82之间设置空气层。

玻璃珠82每一粒均作为一种凸透镜发挥作用。经由保护层85入射至玻璃珠82的介质反射光46等光折射,通过玻璃珠82的内部在球体底部的一点聚焦。然后,通过覆盖球体底部的反射材料反射的光再次穿过玻璃珠82的内部,在从玻璃珠82及保护层85射出时折射,成为与介质反射光46平行的光(逆反射光48),返回入射方向。也就是说,从光源44射出而入射过来的光返回光源44侧。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向入射过来的方向以外扩散而导致反射变难,因此,能够减少从光照射部41照射并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量,因此,可以减轻由于附着在形成在喷嘴形成面75的喷嘴72上的光固化油墨固化所导致的吐出不良。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停止记录装置10的运转后进行的维护次数,因此,能够提高记录装置10的生产效率。此外,通过照射区域a的记录介质s等反射并到达逆反射面80的光,通过逆反射面80反射,被反射的逆反射光48对照射区域a的记录介质s等进行再照射。因此,被照射在用于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照射区域a的光的利用效率会提高。此外,由于从光源44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会提高,因此,能够减少射出的光量,因而能够降低记录装置10的耗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可以得到下述效果。

记录装置10在作为光到达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照射部41的箱体42的底面42a设置有逆反射面80。由于从光源44射出,再被入射至逆反射面80的介质反射光46等的光变成逆反射光48,并返回光源44侧,因此,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的光量减少。由此,可以减轻附着在形成在喷嘴形成面75的喷嘴72上的光固化油墨固化所导致的吐出不良。因此,能够提供使吐出稳定性提高的记录装置10。

(实施方式二)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二的头单元的构成的侧视图。图9是放大头单元的主要部分之后的侧视图。在图9,以双点划线的箭头示出了光传播的图像。

参照这些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0进行说明。对于和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构成部位,采用相同的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头单元152具有六个头70(70a至70f)、两个光照射部41(41a、41b)和两个遮蔽部131(131a、131b),并被托架55支承。遮蔽部131设置在从光照射部41b的一端侧(-x轴侧)至光照射部41a的另一端侧(+x轴侧)的光到达区域,减轻朝向喷嘴形成面75的光。遮蔽部131a、131b是板状的长方体,遮蔽部131的y轴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头70及光照射部41大致相同的长度,遮蔽部131的下端(-z轴侧)的高度被设定为与头70及光照射部41相等或稍微低一些。根据本实施方式,遮蔽部131a设置在光照射部41a和头70a之间,遮蔽部131b设置在光照射部41b和头70f之间。由此,能够减少通过光照射部41a、41b照射,并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量。

逆反射面80在被光照射部41和头70夹着的区域,设置在与光照射部41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详细而言,逆反射面80设置在朝向+x轴方向与位于+x轴侧的光照射部41a相对的、遮蔽部131a的+x轴侧的侧壁和头70a的+x轴侧的侧壁。此外,虽然图示作了省略,但逆反射面80也设置在朝向-x轴方向与位于-x轴侧的光照射部41b相对的、遮蔽部131b的-x轴侧的侧壁和头70f的-x轴侧的侧壁。此外,在遮蔽部131a、131b的与记录介质s相对的底面也设置有逆反射面80。

在从光照射部41a的光源44照射,通过记录介质s的表面漫反射(散射)的介质反射光46等光到达遮蔽部131a及头70a的+x轴侧的侧壁时,有可能散射光、及重复反射的光会进一步地朝向喷嘴形成面75。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遮蔽部131a及头70a的+x轴侧的侧壁设置有逆反射面80,因此,到达遮蔽部131a及头70a的+x轴侧的侧壁的光通过逆反射面80转换成逆反射光48,返回入射来的方向。也就是说,从光源44射出并入射来的光返回光源44侧。由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量。

在x轴方向,在与头70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吸收光的光吸收面90。详细而言,光吸收面90设置在与头70a在x轴方向相对的遮蔽部131a的-x轴侧的侧壁和光照射部41a的-x轴侧的侧壁。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光吸收面90也被设置在与头70f在x轴方向相对的遮蔽部131b的+x轴侧的侧壁和光照射部41b的+x轴侧的侧壁。

本实施方式的光吸收面90通过涂布光吸收性树脂而形成。光吸收树脂在丙烯酸树脂或尿烷树脂等中添加例如炭黑等作为吸收光的吸收色素。此外,光吸收面90也可以通过粘贴光吸收片而形成,光吸收片已知例如acktar(acktarltd.)公司制的“spectralblack”等。

从光照射部41b的光源44照射的光的散射光以及重复反射并穿过头70和记录介质s之间的泄漏光49,有可能到达遮蔽部131a的-x轴侧的侧壁或光照射部41a的-x轴侧的侧壁。假定在遮蔽部131a的-x轴侧的侧壁及光照射部41a的-x轴侧的侧壁设置有逆反射面的情况下,泄漏光49被转换成逆反射光,再次返回头70侧。由此,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的光量增加,有可能使喷嘴的吐出不良增加。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遮蔽部131a的-x轴侧的侧壁及光照射部41a的-x轴侧的侧壁设置有光吸收面90,因此,从头70侧到达光吸收面90的泄漏光49的光的能量会出于某种原因衰减。由此,能够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0,可以得到下述效果。

记录装置110在光到达区域即光照射部41和头70之间具有减轻朝向喷嘴形成面75的光的遮蔽部131。由此,能够减少通过光照射部41a、41b照射并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的光量。

此外,在头70及遮蔽部131的与光照射部41相对的表面(侧壁)上设置有逆反射面80。由于从光源44到达遮蔽部131及头70的侧壁的光通过逆反射面80转换成返回光源44侧的逆反射光48,因此,能够减轻向头70侧的反射,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量。由此,可以减轻由于附着在形成于喷嘴形成面75的喷嘴72上的光固化油墨固化而导致的吐出不良。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使吐出稳定性提高的记录装置110。

此外,在光照射部41及遮蔽部131的与头70相对的表面(侧壁)上设置有光吸收面90。由于到达光照射部41及遮蔽部131的侧壁的光,其光的能量会通过光吸收面90衰减,因此,能够减轻向头70侧的反射,减少使光固化油墨固化的光到达喷嘴形成面75的光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