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76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参照的各图中也有图示。
[0066]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15、基材放出部20、印刷部30、干燥部40和基材卷绕部
45。控制部15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部15对印刷装置10的各构成部分20、30、40、45进行控制,执行基于从外部接受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具有作为对印刷部30中的印刷基材11的松弛程度进行控制的松弛控制部16的功能(详情后述)。
[0067]基材放出部20具备基材辊21。在基材辊21上卷筒状卷绕有印刷基材11。基材辊21通过旋转速度由控制部15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基材放出部20将卷绕在基材辊21上的印刷基材11向印刷部30放出。对印刷基材11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光泽纸和/或铜版纸、OHP膜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喷墨用纸和/或普通纸、日本纸、布基体等。
[0068]印刷部30具备基材输送部31、图像形成部32、张力施加部35和基材吸引部36,执行针对印刷基材11的印刷图像的形成。基材输送部31具备旋转鼓50、入口辅助辊51、第I从动辊52、驱动辊53和第2从动辊54,将这些作为构成印刷部30内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的辊。关于由基材输送部31构成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的结构将后述。
[0069]图像形成部32具有多个印刷头33,通过来自各印刷头33的墨的排出而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上形成印刷图像。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中,使用水系墨。对各印刷头33分配不同颜色的墨。各印刷头33为所谓行式头,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用于排出墨的喷嘴。所谓“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为与印刷基材11带状延伸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也是与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0070]图像形成部32将旋转鼓50作为所谓的压纸卷筒而在印刷基材11上形成印刷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被卷绕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上并被输送(详情后述)。各印刷头33,在旋转鼓50的上方沿着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排列,向旋转鼓50上的印刷基材11排出墨。
[0071]张力施加部35与基材吸引部36分别设置于由基材输送部31构成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中使印刷基材11成为挠曲状态的区间(后述)。张力施加部35与基材吸引部36提高了对挠曲状态的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关于张力施加部35以及基材吸引部36的详情后述。在印刷部30形成了印刷图像的印刷基材11被向干燥部40输送。
[0072]干燥部40具备暖风加热器等加热装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中通过水系墨来形成印刷图像,有时墨的干燥需要时间。为了使附着于印刷基材11的墨更可靠地干燥,干燥部40对输送期间的印刷基材11进行加热。在干燥部40干燥后的印刷基材11被向基材卷绕部45输送。
[0073]基材卷绕部45具备按与控制部15的指令相应的预定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的卷绕辊
46。基材卷绕部45通过卷绕辊46卷取从干燥部40送出来的印刷基材11。
[0074](印刷部的输送机构)
[0075](I)概要:
[0076]以下,除图1外,适宜参照图2?图6,按旋转鼓50、入口辅助辊51、第I从动辊52、驱动辊53、第2从动辊54的顺序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机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印刷基材11在挠曲状态下被输送的区间(图1)。在驱动辊53的说明中一并对该区间的功能进行说明。关于张力施加部35以及基材吸引部36,随后进行说明。
[0077](2)旋转鼓
[0078]旋转鼓50 (图1),如上述那样作为图像形成部32的压纸卷筒而起作用,所以具有比其他辊51?54大的直径。另外,旋转鼓5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旋转鼓5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I驱动辊,通过旋转速度由控制部15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
[0079]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的相反侧的背面Ilr与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面接触,旋转鼓50在印刷基材11卷绕于其圆周侧面50s的状态下旋转,由此输送印刷基材11。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带状基材“卷绕”,意味着该基材沿着辊等的侧面等对象物的表面弯曲、即使微小但仍面接触的状态。
[0080](3)入口辅助辊
[0081]在旋转鼓50的上游侧配置有入口辅助辊51。入口辅助辊51配置成,其旋转轴位于旋转鼓50的旋转轴的重力方向下方的位置。从基材放出部20送出来的印刷基材11,在卷绕于入口辅助辊51后再卷绕于旋转鼓50,以架设于入口辅助辊51与旋转鼓50之间的状态即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被输送。入口辅助辊51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其圆周侧面与印刷基材11的整体印刷面Ilp接触。由此,使在印刷基材11卷绕于旋转鼓50时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0082](4)第I从动辊
[0083]图2是表示旋转鼓50和第I从动辊52的概略立体图。在图2中,图示有表示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的箭头WD。另外,在图2中,在印刷基材11上图像形成部32能够形成印刷图像的区域(即,从各印刷头33排出墨的区域)即可印刷区域PA,通过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上标注影线而图示。
[0084]第I从动辊52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的2个辊部52a、52b。2个辊部52a、52b通过公用的旋转轴部52c (为了方便用虚线图示)而连结。第I从动辊52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配置于与旋转鼓50相邻的位置。第I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在与旋转鼓50之间夹着印刷基材11的状态下与旋转鼓50 —起旋转。
[0085]第I从动辊52作为通过2个辊部52a、52b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按压印刷基材11的夹持辊而起作用。由此,提高了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上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使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I从动辊52规定了印刷基材11对于旋转鼓50的卷绕的结束端位置,由此提高了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后述)。
[0086]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辊部52a、52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由此,使印刷基材11的未干燥的墨附着于辊部52a、52b而污损了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的情况得到抑制。另外,使由于辊部52a、52b的按压(夹持)在印刷基材11的可印刷区域PA的表面产生凹部(所谓的夹持痕)的情况得到抑制。
[008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在2个辊部52a、52b的两个外侧设有导向板56。在图2中为了方便用虚线图不了一个导向板56。印刷基材11由导向板56导向,限制印刷基材11在其被从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之间送出的出口处在宽度方向上错位。
[0088]图3是表示通过第I从动辊52将印刷基材11卷绕于旋转鼓50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3中,图示有与第I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平行观察时的第I从动辊52、旋转鼓50、入口辅助辊51和印刷基材11。另外,在图3中,单点划线图示有在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经过的水平线HL,通过双点划线图示有表示在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与第I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经过的假想平面XP的直线。而且,在图3中,通过虚线图示有在省略了第I从动辊52的情况下印刷基材11所经过的位置。
[0089]第I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位于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的下方。更具体地说,第I从动辊52的旋转轴52x位于相对于水平线HL以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为中心向右转角度θ (Θ >0° )后的位置。
[0090]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从动辊52的下游暂时将针对印刷基材11的张力解除而使印刷基材11在重力方向上松弛。因此,第I从动辊52配置在上述位置,由此印刷基材11以假想平面XP上的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的边界位置BP为起点,开始向第I从动辊52的各辊部52a、52b的圆周侧面52s卷绕。
[0091]在第I从动辊52省略了的情况下,印刷基材11,如通过虚线所图示的那样,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的水平线HL方向上的端部离开旋转鼓50,向重力方向下垂。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卷绕至与第I从动辊52的接触位置为止。即,可以理解为第I从动辊52对旋转鼓50上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上的卷绕的结束端位置作出规定。
[009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I从动辊52对旋转鼓50上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上的卷绕的结束端位置作出规定,使得其位于旋转鼓50的旋转轴50x的下侧。由此,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卷绕的长度增大,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提高。另外,确保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上能够作为压纸卷筒利用的区域,所以旋转鼓50的小径化变得容易。
[0093](5)驱动辊
[0094]驱动辊53 (图1)配置于第I从动辊52的下游侧。驱动辊5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充分大。印刷基材11由驱动辊53遍及其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支撑。驱动辊53通过旋转速度由控制部15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而旋转。驱动辊53与印刷基材11的背面Ilr接触地卷绕并输送印刷基材11。驱动辊5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驱动辊。
[0095]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使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暂时比旋转鼓50慢等,而在旋转鼓50与驱动辊53之间使印刷基材11松弛,印刷基材11成为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以下,将在旋转鼓50与驱动辊53之间印刷基材11以松弛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被输送的区间特别称为“辊间输送路径38”。
[0096]在使印刷基材11松弛的辊间输送路径38,通过去除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使得在驱动辊53的上游侧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影响到在驱动辊53的下游侧施加于印刷基材11的张力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能够独立地执行印刷部3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控制和位于印刷部30下游的干燥部4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控制,使在印刷部30的下游侧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控制容易化。
[0097]另外,通过具有使印刷基材11松弛的辊间输送路径38,能够容易地构成输送路径,使得印刷基材11引导在旋转鼓50的下游侧被引导到相对于旋转鼓50从水平方向离开后的位置。因此,如图1所图示那样,容易将干燥部40分离地设置于印刷部3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