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776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5具备基材收纳部60,该基材收纳部60具有包围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的壁部。与此相对,张力施加部35也可以不具备基材收纳部60。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张力施加部35在基材收纳部60内具备整流板62和/或可动式内部壁63。与此相对,基材收纳部60内的整流板62和/或可动式内部壁63也可以省略。
[0159]D6.变形例 6:
[016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松弛控制部16通过检测传感器39检测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高度位置的变化量,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与此相对,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通过检测传感器39以外的传感器检测其他的参数,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检测例如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中顶点以外的预定部位的高度位置的变化量,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或者,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在印刷基材11的挠曲部位的预定位置检测印刷基材11的倾斜角的变化量,将其作为表示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检测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计测值与辊间输送路径38的上游侧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的计测值之差,将其作为表示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程度的值。
[0161]D7.变形例 7:
[016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作为松弛控制部16而起作用,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和张力施加部35中的吸引力。与此相对,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而仅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驱动张力施加部35使得其总是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0163]D8.变形例 8:
[016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2从动辊54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4a、54b,2个辊部54a、54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第2从动辊54也可以不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4a、54b,例如,也可以具有遍及印刷基材11的整个宽度方向而接触的单一的辊部。另外,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既可以不配置于可印刷区域PA的外侧,也可以配置于与可印刷区域PA重叠的位置。但是,在这些情况下,为了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图像品质,优选,对印刷图像进行干燥直到印刷图像与第2从动辊54接触为止。第2从动辊54的2个辊部54a、54b也可以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以外的与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离。
[0165]D9.变形例 9:
[016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I从动辊52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2a、52b,2个辊部52a、52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与此相对,第I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也可以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以外的与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离。
[0167]D10.变形例 10:
[016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I从动辊52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2a、52b,2个辊部52a、52b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可印刷区域PA的两侧。第I从动辊52也可以不具有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2个辊部52a、52b,例如,也可以具有遍及印刷基材11的整个宽度方向而接触的单一的辊部。另外,第I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也可以不配置于可印刷区域PA的外侧,也可以配置于与可印刷区域PA重叠的位置。但是,在这些情况下,为了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图像品质,优选,对印刷图像进行干燥直到印刷图像与第I从动辊52接触为止。
[0169]Dll.变形例 11:
[017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旋转鼓50具有作为压纸卷筒的功能。与此相对,旋转鼓50也可以构成为,不作为压纸卷筒起作用,仅作为用于输送印刷基材11的驱动辊而起作用。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部32的各印刷头33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旋转鼓50的上游侧位置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相对水平输送过来的印刷基材11排出墨。另外,在该情况下,旋转鼓50的直径也可以设为与驱动辊53同样的大小,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也可以配置成,它们的位置关系相对于驱动辊53与第2从动辊54的位置关系以经过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垂线为中心而线对称。
[0171]D12.变形例 12:
[017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I从动辊52配置于能够规定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的卷绕的输送方向上的终端位置的位置。与此相对,第I从动辊52也可以不配置于能够规定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50的卷绕的输送方向上的终端位置的位置。第I从动辊52例如也可以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在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的端部的上方位置按压印刷基材11。
[0173]D13.变形例 13:
[017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配置有张力施加部35。与此相对,张力施加部35也可以省略。
[0175]D14.变形例 14:
[0176]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11时,通过移位辊70使印刷基材11相对于第I从动辊52卷绕的范围变动,而且通过张力调整辊74按压印刷基材11,由此消除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的挠曲。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张力调整辊74也可以省略,印刷基材11也可以在不将其挠曲消除的状态下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在该情况下,印刷基材11相对于第I从动辊52卷绕的范围也通过移位辊70而变动,由此可提高旋转鼓50对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
[0177]D15.变形例 15:
[017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作为松弛控制部16而起作用,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而控制驱动辊53的旋转速度与张力施加部35中的吸引力。与此相对,松弛控制部16也可以基于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而仅控制张力施加部35中的吸引力。
[0179]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与
【发明内容】
部分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宜地进行替换和/或组合。另外,该技术特征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要技术特征加以说明,则可以适宜地进行删除。
【主权项】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带状的基材的长度方向作为输送方向而输送所述基材,具备: 第I驱动辊,卷绕所述基材并旋转,由此能够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基材; 第2驱动辊,配置于所述第I驱动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卷绕所述基材并旋转,由此能够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基材; 从动辊,在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夹着所述基材,能够与所述第2驱动辊一起旋转;和 辊间输送路径,设置于所述第I驱动辊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能够在所述基材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输送所述基材; 所述第2驱动辊在所述从动辊与所述基材接触的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卷绕所述基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在所述基材的挠曲顶点与所述第2驱动辊之间,进一步具备第I吸引部,该第I吸引部从所述基材的与所述第2驱动辊接触一侧的面即辊接触面侧吸引所述基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I吸引部以不与所述基材接触的状态吸引所述基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I吸引部,通过产生沿着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的气流由此在所述辊接触面面向的区域产生负压而吸引所述基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从动棍,在所述基材的向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预定区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侧部位按压所述基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向所述第2驱动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导入所述基材的入口,配置有第I导向部,该第I导向部限制所述基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张力施加部,该张力施加部具有配置为包围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所述基材的挠曲部位的壁部,向重力方向吸引被收纳于由所述壁部包围的空间的所述基材,向所述基材施加张力。8.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I吸引部中的吸引力比所述张力施加部中的吸引力小。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辊间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I驱动辊与所述基材的挠曲顶点之间,进一步具备从所述基材的所述辊接触面侧吸引所述基材的第2吸引部。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具有第I从动辊和作为所述从动辊的第2从动辊; 所述第I从动辊在与所述第I驱动辊之间夹着所述基材,能够与所述第I驱动辊一起旋转; 所述第2驱动辊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I从动辊高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第I驱动辊与所述第I从动辊之间放出所述基材的出口,配置有第2导向部,该第2导向部限制所述基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12.—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带状的印刷基材上形成印刷图像; 具备将所述印刷基材作为所述基材输送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在带状的基材产生褶皱的输送技术。一种输送装置,将带状的基材的长度方向设为输送方向而输送该基材,具备:第1驱动辊,能够向输送方向输送基材;第2驱动辊,配置于第1驱动辊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能够向输送方向输送基材;从动辊,在与第2驱动辊之间夹着基材,能够与第2驱动辊一起旋转;和辊间输送路径,设置于第1驱动辊与第2驱动辊之间,能够在基材向重力方向下垂而挠曲的状态下输送基材,第2驱动辊在从动辊与基材接触的位置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卷绕基材。
【IPC分类】B41J15/04
【公开号】CN105538932
【申请号】CN201510695280
【发明人】河上真司, 户谷昭宽, 神宫司优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公告号】US20160114997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