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98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电路、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作为对有源元件的特性的不一致的补偿方法,提出了具有例如包含用于补偿特性不一致的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的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272233号公报可是,当进行低灰度显示时,因为数据线等的布线电容,有时发生数据的写入不足,再加上对有源元件的特性的不一致进行补偿,使得低灰度下的数据写入的高速化特别难于实现。特别是在为了补偿有源元件的特性不一致,把供给数据电流或电流信号作为数据信号的驱动方法中,数据写入不足容易变得显著。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EL装置等所谓的保持型电光装置中,伴随着其用途的扩大,就要求动画的显示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电子电路具有第1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1晶体管的栅极上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具有存储与作为电流信号而供给的第1信号相应的电荷量的功能;存储与作为电压信号而供给的第2信号相应的电荷量的功能。
由此,能通过存储在保持元件中的与作为电流而供给的第1信号相应的电荷量和与作为电压的第2信号相应的电荷量,进行动作控制。
如果在使用所述电子电路驱动电子元件时,使用电流信号作为所述第1信号,就提高了电子元件的驱动精度,并且通过使用电压信号作为所述第2信号,能谋求电子元件的驱动的高速化。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希望设定了所述第2信号,使基于由所述第2信号设定的电荷量的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变为基于由所述第1信号设定的电荷量的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以下。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理想的是,设定所述第2信号,使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实质上为截止状态。
由此,例如能使第1晶体管为与按照所述第1信号而存储在保持元件中的电荷量相对的导通状态,并且能通过按照所述第2信号而存储在保持元件中的电荷量,变为非导通状态,通过供给所述第2信号,能调整或设定维持由所述第1信号设定的导通状态的期间长度。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还具有第2晶体管,通过所述第2晶体管,可以供给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中至少任意的信号。
由此,通过第2晶体管,能在规定的时序向保持元件供给作为电流而供给的第1信号和作为电压而供给的第2信号。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还具有第3晶体管,通过所述第3晶体管,控制了所述第1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与所述保持元件的一方的电极的连接。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还可以具有电流驱动元件。按照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电荷量,设定了提供给所述电流驱动元件的电流量。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理想的是,所述第1晶体管是P沟道型晶体管。特别是当所述第1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TFT)时,P沟道型晶体管与N沟道型晶体管相比,存在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的劣化少的优点。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所述电流驱动元件和所述第1晶体管可以通过所述第1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与多条第1信号线和多条第2信号线的交叉部对应,设置了所述电子电路。
在所述电子装置中,设置在所述电子电路中的所述电流驱动元件可以是通过供给电流而表现光学效果的电流驱动型电光元件。
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电流驱动型电光元件通过按照所述第1信号而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电荷量,控制了亮度。通过按照所述第2信号而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电荷量,能变更该亮度。
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电流驱动型电光元件可以是有机EL元件。
在所述电子装置中,所述第1信号线可以连接着输出所述第1信号的电流信号输出电路和输出所述第2信号的电压信号输出电路。
所述电子装置可以是电光装置,这时,所述第1信号线对应于数据线,所述第2信号线对应于扫描线。
本发明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是具有第1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1晶体管的栅极上的保持元件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包含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作为电流而供给的第1信号相应的电荷量的第1步骤;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作为电压而供给的第2信号相应的电荷量的第2步骤。
根据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通过存储在保持元件中的与第1信号对应的电荷量和与第2信号对应的电荷量,能控制第1晶体管的动作。
在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中,理想的是,设定所述第2信号,使基于由所述第2信号设定的电荷量的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变为基于由所述第1信号设定的电荷量的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以下。
在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中,理想的是,设定所述第2信号,使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实质上为截止状态。
由此,能在时间上控制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在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中,还具有第2晶体管,通过所述第2晶体管,可以供给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中至少任意的信号。
由此,通过控制所述第2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能设定供给所述第1信号的时序和供给所述第2信号的时序。
在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中,还具有第3晶体管,通过所述第3晶体管,控制了所述第1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保持元件的一方的电极的连接。
在所述电子电路中,所述第3晶体管能在为了补偿所述第1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等特性中使用。
在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中,例如通过所述第3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作为电压的所述第2信号,通过所述第2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作为电流信号的所述第1信号。
在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中,还可以具有电流驱动元件。
本发明的第1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2导通状态的第3步骤。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可以在时间上重叠,也可以在所述第1步骤结束后,进行所述第2步骤。
本发明的第2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过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电压信号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2导通状态的第3步骤。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可以在时间上重叠,也可以在所述第1步骤结束后,进行所述第2步骤。
本发明的第3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电流信号作为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2导通状态的第3步骤。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可以在时间上重叠,也可以在所述第1步骤结束后,进行所述第2步骤。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给所述保持元件,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除了所述驱动晶体管,包含其栅极连接了所述保持元件的补偿用晶体管;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补偿用晶体管提供给所述保持元件,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包含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方连接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中的另一方连接了所述电压信号的供给源的复位晶体管;在所述第1步骤中,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电流信号作为所述数据信号;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复位晶体管提供给所述保持元件,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提供,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第2导通状态设定为比所述第1导通状态低。还希望所述第2导通状态实质上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截止状态。
本发明的第4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停止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压或所述驱动电流的第3步骤。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电光元件之间包含期间控制用晶体管;在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期间控制用晶体管为导通状态;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期间控制用晶体管为截止状态,停止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压或所述驱动电流。
在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所述第1步骤中,供给电流信号作为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1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由所述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驱动。
本发明的第2电光装置的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的交叉部对应设置,具有多个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了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输出数据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电流信号输出电路;连接了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向所述多条数据线输出把所述电光元件的亮度设定为0的复位用电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控制所述电流信号输出电路以及所述复位信号生成电路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的电连接的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3电光装置中,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的交叉部对应设置,具有多个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了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输出数据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电流信号输出电路;用于供给把所述电光元件的亮度设定为0的复位用电信号的多条电压信号传输线;连接了多条电压信号传输线,用于输出所述复位用电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
在所述的电光装置中,沿着所述多条扫描线的延伸方向配置了所述多条电压信号传输线。
本发明的电子仪器具有所述的电光装置。理想的是把所述电光装置作为所述电子仪器的显示部使用。
图2是表示显示面板部和数据线驱动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的方框电路图。
图3是表示包含像素电路的电子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电子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设置在实施例2的有机EL装置中的包含像素电路的电子电路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电子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8也是表示实施例2的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9也是表示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0也是表示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1也是表示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2也是表示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3也是表示电子电路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把电光装置具体化为便携式个人电脑的立体图。
图15是把电光装置具体化为移动电话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10-作为电子装置的有机EL装置;11-显示面板;12-数据线驱动电路;13-扫描线驱动电路;17-控制电路;20-像素电路;21-有机EL元件;30-单一线驱动电路;41a-作为电流信号输出电路的电流生成电路;41b-作为电压信号输出电路的复位电压生成电路;50-作为电子仪器的个人电脑;60-作为电子仪器的移动电话;C1-作为保持元件的保持电容器;Q10-作为第1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Q11、Q21-作为第2晶体管的第1开关晶体管;Q12、Q22-作为第2晶体管的第2开关晶体管;Q1-第1开关;Q2第2开关;Q31-复位用晶体管;SC1-第1扫描信号;SC2-第2扫描信号;Y1~Yn-作为第2信号线的扫描线;X1~Xm-作为第1信号线的数据线;Z1~Zp-电压信号传输线;Va-作为第2信号线的第1扫描线;Vb-作为第2信号线的第2扫描线;Vr-作为第2信号的复位电压;Idata-作为第1信号的数据电流。
图1是表示作为电子装置的有机EL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方框电路图。图2是表示显示面板部和数据线驱动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的方框电路图。图3是表示像素电路以及与该像素电路关联的电子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有机EL装置10的各要素11~18可以分别由独立的电子元件构成。例如,各要素12~18可以由1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构成。另外,各要素11~18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作为成为一体的电子元件而构成。例如,在显示面板部11中,可以一体形成数据线驱动电路12、扫描线驱动电路13和复位信号生成电路18。各构成要素的全部或一部分由可编程IC芯片构成,其功能可以由写入IC芯片中的程序在软件上实现。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部11具有作为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电子电路的像素电路20。即,各个像素电路20通过分别连接在沿着该列方向延伸的作为第1信号线的多条数据线X1~Xm(m是整数)和沿着行方向延伸的作为第2信号线的多条扫描线Y1~Yn(n是整数)之间,各像素电路20被排列为矩阵状。与多条扫描线Y1~Yn平行设置了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p是整数)。在各像素电路20上具有有机EL元件21作为被驱动元件或电光元件。有机EL元件21是通过被供给驱动电流而发光的发光元件。此外,像素电路20中包含的后面描述的晶体管通常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
扫描线驱动电路13选择驱动所述多条扫描线Y1~Yn中的一条,选择1行的像素电路群。如图3所示,各扫描线Y1~Yn分别由第1扫描线Va和第2扫描线Vb构成。而且,扫描线驱动电路13通过第1扫描线Va向像素电路20供给第1扫描信号SC1。另外,各扫描线驱动电路13通过第2扫描线Vb向像素电路20供给第2扫描信号SC2。
第2扫描信号SC2成为控制后面描述的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p是整数)和像素电路20的导通的信号。
数据线驱动电路12对于所述各数据线X1~Xm具有单一线驱动电路30。
各单一线驱动电路30通过各数据线X1~Xm向像素电路20供给数据信号。如果像素电路20按照该数据信号设定了同一像素电路20的内部状态(保持元件即保持电容器C1的电荷量),就按此控制了流向有机EL元件21的电流值,从而控制了有机EL元件21的发光的灰度。
如图3所示,各单一线驱动电路30具有通过数据线X1~Xm输出作为数据信号的电流信号Idata的电流信号输出电路。
复位信号生成电路18通过第2开关Q2和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的对应的电压信号传输线,向像素电路供给复位电压Vr。
在数据线驱动电路12向像素电路20供给数据信号Idata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向被供给数据信号Idata的像素电路20,通过对应的电压信号传输线和第1开关Q1供给了工作电压Vdx。
在本实施例中,如下面所述,使用P沟道型晶体管作为驱动晶体管Q10,所以复位电压Vr是工作电压Vdx以上的电压值,即,是用于把像素电路20的内部状态(保持电容器C1的电荷量)设定为规定的状态(复位电荷量)的电压。即,复位电压Vr是能使后面描述的驱动晶体管Q10实质上为截止状态的电压。因此,复位电压Vr有必要是从电源线L1供给的驱动电压Vdd减去驱动晶体管Q10的阈值电压Vth而得到的值(Vdd-Vth)以上,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电压Vr被设定为驱动电压Vdd以上的值。
第1开关Q1由N沟道型晶体管构成,通过选通信号G1控制导通。第2开关Q2由P沟道型晶体管构成,通过选通信号G2控制导通。因此,通过分别控制第1和第2开关Q1、Q2的导通,能向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供给工作电压Vdx以及复位电压Vr中的任意一个。
存储器14存储从计算机19供给的显示数据。振荡电路15向有机EL装置10的其他构成要素供给基准工作信号或控制信号。电源电路16供给有机EL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的驱动电源。
控制电路17统一控制所述各要素11~16和18。控制电路17把表示显示面板部11的显示状态的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4中的显示数据(图像数据)变换为表示各有机EL的发光灰度的矩阵数据。矩阵数据包含用于依次选择1行部分的像素电路群的决定所述第1和第2扫描信号SC1、SC2的扫描线驱动控制信号;用于设定选择的像素电路群的有机EL元件21的灰度的数据电流Idata电平的数据线驱动控制信号。而且,扫描线驱动控制信号提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控制信号提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12。
控制电路17进行扫描线Y1~Yn、数据线X1~Xm、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的驱动时序控制,并且输出进行第1和第2开关Q1、Q2的导通和截止控制的选通信号G1、G2。
下面,参照图3说明所述像素电路20的内部电路结构。为了说明的方便,电平与第1条数据线X1和第1条扫描线Y1的交叉部对应而配置的像素电路20。
像素电路20连接了扫描线Y1的第1和第2扫描线Va、Vb、数据线X1和电压信号传输线Z1。像素电路20具有作为第1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Q10、作为第2晶体管的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1、Q12、作为保持元件的保持电容器C1、补偿用晶体管Q13。驱动晶体管Q10和补偿用晶体管Q13由P沟道型晶体管构成。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1、Q12由N沟道型晶体管构成。
驱动晶体管Q10中,漏极连接了所述有机EL元件21的像素电极,源极连接了电源线L1。向电源线L1供给用于驱动所述有机EL元件21的驱动电压Vdd,该驱动电压Vdd被设定为比所述工作电压Vdx高的电压值。在所述驱动晶体管Q10的栅极和电源线L1之间连接了保持电容器C1。
另外,驱动晶体管Q10的栅极通过补偿用晶体管Q13连接了第1开关晶体管Q11的源极。驱动晶体管Q10的栅极还与第2开关晶体管Q12的漏极相连。
在第1开关晶体管Q11的栅极连接着第1扫描线Va。另外,在第2开关晶体管Q12的栅极连接着第2扫描线Vb。
第2开关晶体管Q12的源极通过电压信号传输线Z1连接了复位信号生成电路18、第1开关Q1、第2开关Q2。因此,通过控制第1和第2开关Q1、Q2的导通和截止,通过电压信号传输线Z1把工作电压Vdx和复位电压Vr的任意一个提供给第2开关晶体管Q12。
第1开关晶体管Q11的漏极通过数据线X1连接了单一线驱动电路30。因此,通过第1开关晶体管Q11把来自单一线驱动电路30的数据电流Idata提供给像素电路20。即数据电流Idata经由晶体管Q11、Q13、Q12流动。
下面,根据像素电路20的动作,说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的有机EL装置10的作用。
图4是表示像素电路20的动作的时序图。第1扫描信号SC1是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3通过第1扫描线Va提供给第1开关晶体管Q11的栅极的信号。第2扫描信号SC2是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3通过第2扫描线Vb提供给第2开关晶体管Q12的栅极的信号。第1选通信号G1是从控制电路17提供给第1开关Q1的栅极的信号。第2选通信号G2是从控制电路17提供给第2开关Q2的栅极的信号。电压Vx1是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的电位。
下面,为了使说明简单,关于与数据线X1、扫描线Y1以及电压信号传输线Z1对应而设置的像素电路20,说明它的动作时序图。
当使第1开关Q1为导通状态,并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1、Q12在期间T1都为导通状态时,在电压信号传输线Z1连接了工作电压Vdx的状态下,从单一线驱动电路30通过数据线X1供给数据电流Idata。由此,数据电流Idata通过像素电路20内的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1、Q12以及补偿用晶体管Q13,把与数据电流Idata对应的电荷量存储在保持电容器C1中。
根据存储在保持电容器C1中的电荷量,设定驱动晶体管Q10的导通状态,具有与该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电平的电流被提供给有机EL元件21,有机EL元件21以与该电流量平相应的亮度发光。
从供给了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1、Q12分别为导通状态的第1扫描信号和第2扫描信号后,经过期间T后,再次供给使第2开关晶体管Q12为导通状态的第2扫描信号,只使第2开关晶体管Q12为导通状态,并且使第1开关Q1和第2开关Q2分别为截止状态和导通状态,通过第2开关Q2和第2开关晶体管Q12,供给了复位电压Vr。结果,驱动晶体管Q10变为截止状态。
经过期间T2后,供给使第2开关晶体管Q12为截止状态的第2扫描信号SC2,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复位电压Vr相应的电荷量的状态下,待机到向像素电路20供给了数据电流Idata。
此外,在图3所示的电子电路中,在有机EL元件21和驱动晶体管Q10之间未设置用于控制期间的期间控制用晶体管,所以与后面描述的图5、图9、图10和图12所示的电子电路同样,在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荷量之前,有时向有机EL元件21供给了电流。
下面,说明采用了所述结构的有机EL装置10的特征和优点。
(1)在本实施例中,在像素电路供给了数据信号前,即在1个垂直扫描期间或1帧结束前,进行复位动作,所以由此,与使用1个垂直扫描期间或1帧的全部期间时相比,能提高写入中使用的数据信号的电平。例如,当供给数据电流Idata作为数据信号时,变得特别有利。即与低灰度的亮度对应的数据电流Idata的电平低,所以由于寄生电容等的影响,容易发生数据信号的写入不足,但是通过缩短发光期,能把数据电流Idata的电平设定得相对高,因此,能减少数据信号的写入不足。
另外,在写入接着的数据信号前,在保持电容器C1中保持了与复位信号相应的电荷量,驱动晶体管Q10变为截止状态。它与像素电路被预充电的状态对应。因此,数据信号的写入的高速化成为可能。
1个垂直扫描期间或1帧期间中,如果从数据信号的写入时,把设定为与该数据信号对应的亮度的期间作为有效期间,则按照有机EL元件21等被驱动元件的种类,通过控制复位信号的供规定的时,任意设定了有效期间的长度。作为具体例,如果就有机EL元件加以说明,则由于有机EL元件的发光颜色R(红)、G(绿)、B(蓝),特性会有不同,但是通过按照特性改变有效期间的长度,就能进行特性的补偿或颜色平衡的调整等。
另外,一般如果使用1个垂直扫描期间或1帧的全部期间,则在动画显示时,有时发生轮廓的污点等问题,但是,如果通过复位的发送控制,适当设定所述有效期间的长度,就能提高动画显示时的视觉识别性。
此外,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把像素电路20的基本结构保持相同,把工作电压Vdx设定为与驱动电压Vdd几乎相同的值,能从工作电压Vdx,使数据电流Idata的流动方向为单一线驱动电路30的方向。可是,这时,补偿用晶体管Q13和驱动晶体管Q10的导电型有必要是N型,与此对应,把复位电压Vr设定为低电平。
另外,希望采用以下结构连接着驱动晶体管Q10的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分别为阴极和阳极,把驱动电压Vdd设定为低电平(Vss),电流从对置电极通过有机EL元件21流向电源线L1。
(实施例2)下面,参照图5说明把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把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线作为传输复位信号的信号线利用。与实施例1不同,不设置复位信号生成电路18,而在数据线驱动电路12中内置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
图5表示了配置在第1条数据线X1和第1条扫描线Y1的交点上的像素电路20。此外,本实施例的各扫描线Y1~Yn与实施例1的各扫描线Y1~Yn不同,由相当于第2扫描线Vb的1条扫描线构成。
像素电路20具有作为第1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Q20、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以及作为保持元件的保持电容器C1和补偿用晶体管Q23。
驱动晶体管Q20和补偿用晶体管Q23由P沟道型晶体管构成。作为第2晶体管的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由N沟道型晶体管构成。
驱动晶体管Q20中,漏极通过像素电极连接了所述有机EL元件21,源极连接了电源线L1。向电源线L1供给了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21的驱动电压Vdd。驱动晶体管Q20的栅极和电源线L1之间连接了保持电容器C1。
另外,驱动晶体管Q23的栅极连接着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保持电容器C1。第1开关晶体管Q21通过第2开关晶体管Q22连接着数据线X1。另外,第2开关晶体管Q22的漏极连接着驱动晶体管Q23的漏极。
并且,第2开关晶体管Q22的源极通过数据线X1连接着数据线驱动电路12的单一线驱动电路30。具体而言,数据线X1通过第1开关Q1连接着单一线驱动电路30内的作为电流信号输出电路的电流生成电路41a,并且通过第2开关Q2连接着单一线驱动电路30内的作为电压信号输出电路的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电流生成电路41a输出作为第1信号的数据电流Idata。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是生成作为第2信号的复位电压Vr的电路。此外,为了使驱动晶体管Q20为截止状态,复位电压Vr在Vdd(驱动电压)-Vth(驱动晶体管Q20的阈值电压)以上就可以了,但是,为了更可靠地使驱动晶体管Q20为截止状态,希望是驱动电压Vdd以上。
因此,当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是导通状态,且所述第1开关Q1为导通时,数据电流Idata通过数据线X1被提供给像素电路20。另外,当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是导通状态,且所述第2开关Q2变为导通状态时,复位电压Vr通过数据线X1被提供给像素电路20。
在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的栅极上连接有扫描线Y1,从扫描线Y1通过第1扫描信号SC1进行控制。
下面,根据像素电路20的动作,说明采用了所述结构的有机EL装置10的作用。
图6是表示像素电路20的动作的时序图。此外,图6说明了对于一条扫描线设置的像素电路20。第2扫描信号SC1是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3通过扫描线Y1提供给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的栅极的信号。第1选通信号G1是提供给构成第1开关Q1的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第2选通信号G2是提供给构成第2开关Q2的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
当前,通过使第1开关Q1为导通状态,第2开关Q2为导通状态,并且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数据电流Idata被提供给像素电路20。具体而言,在数据电流Idata通过补偿用晶体管Q23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的同时,通过第1开关晶体管Q21,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荷量。由此,设定了补偿用晶体管Q23、与补偿用晶体管Q23构成电流镜的驱动晶体管Q20的导通状态。具有与驱动晶体管Q20的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电平的电流被提供给有机EL元件21。
接着,再次通过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第1开关Q1和第2开关Q2分别为截止状态和导通状态,复位电压Vr被提供给像素电路20,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复位电压相应的电荷量,驱动晶体管Q20实质上变为截止状态。在该状态下,等待下一数据电流Idata的写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向对应的像素电路20供给数据电流Idata时,只延迟时间Ta,开始对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的期间T1的数据电流Idata的供给,并且在期间T1的结束的同时,结束数据电流Idata的供给。
而在供给复位电压Vr时,对于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的期间T2,在期间T2的同时,开始复位电压Vr的供给,比期间T2结束前只提前时间Tb结束复位电压Vr的供给。
即把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的期间分割为多个副期间,把该多个副期间中的2个副期间分别作为供给数据信号的副期间和供给复位信号的副期间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把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的期间分割为2个副期间,在前一半的副期间供给复位电压Vr,在后一半的副期间供给数据电流Idata。当然,相反,也可以把前一半的副期间作为供给数据电流Idata的副期间,把后一半的副期间作为供给复位电压Vr的副期间。
虽然能适当设定所述多个副期间的各自的长度,但是,数据信号由于其信号电平的差异,在数据信号的写入中稍微会产生时间差,所以希望与在写入中最需要时间的信号电平对应,设定副期间的长度。
在如本实施例这样地把数据信号作为电流信号供给时,与电压信号相比,在写入中需要时间,所以用于数据信号的写入的副期间希望设定为比作为电压信号而供给的复位信号的写入时间长。
本实施例也获得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但是利用数据线X1~Xm供给了复位电压Vr,所以还获得了以下效果。
通过复位电压Vr,实质上对数据线X1~Xm进行了预先充电。虽然基于像素电路数和面板尺寸,但是,通常与像素电路相比,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占优势,通过在数据的写入前,对数据线X1~Xm进行预先充电,就能高速进行接着进行的数据写入。
因为未如实施例1那样,设置用于传输复位信号的专用布线,所以如果像素电路的结构同一,就能减少一个像素电路的布线数,能提高开口率。
此外,在实施例2中,电流生成电路41a和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都内置在数据线驱动电路中,连接着数据线X1~Xm的一端,但是也可以分别设置电流生成电路41a和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例如,在数据线X1~Xm的两端分别配置包含电流生成电路41a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2和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
图7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像素电路20具有作为第1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Q20、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以及作为保持元件的保持电容器C1和由控制信号Gp控制的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
图7所示的电子电路的基本动作与图5所示的电路同样,与图6所示的时序图表同样,但是不同点在于用控制信号Gp控制的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为截止状态,在切断了驱动晶体管Q20和有机EL元件21的电连接的状态下,数据电流Idata被提供给像素电路20。
在发光时,通过使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为导通状态,向有机EL元件21供给具有与驱动晶体管Q20的导通状态对应的电流电平的电流。
此外,在该像素电路中,在向像素电路20供给数据电流Idata的期间以外,也能适当使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为截止状态,所以使用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也能进行发光期间的控制。
可是,如果根据图7所示的结构,则通过数据线X1供给复位电压Vr,在复位动作的同时,能进行保持电容器C1或数据线X1的预先充电,因为没必要分别设定进行复位的期间和进行预先充电的期间,所以能有效使用1帧。
图8与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在第1开关晶体管Q21的连接位置不同。在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中,虽然第1开关晶体管Q21同样进行驱动晶体管Q20的漏极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电连接的控制,但是在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中,是第1开关晶体管Q21设置在驱动晶体管Q20的漏极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的漏极之间,数据电流Idata通过驱动晶体管Q20、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的电路结构。
当供给数据电流Idata时,有必要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都为导通状态,但是在供给复位电压Vr时,可以只使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导通状态。因此,使用图8所示的电子电路时的动作时序与图4所示的时序图表的改变第1扫描信号SC1和第2扫描信号SC时基本同样。
可是,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通过数据线X1除了数据电流Idata,还向像素电路20供给了复位电压Vr,所以为了防止了串扰,如就图6所说明的那样,把为了供给数据电流Idata而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导通状态的期间T1、为了供给复位电压Vr而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导通状态的期间T2分别分割为多个副期间,在多个副期间中,设定用于供给数据电流Idata的副期间和用于供给复位电压Vr的副期间。
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20与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20同样,包含由控制信号Gp控制的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至少向像素电路20供给数据电流Idata的期间中,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为截止状态,切断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和有机EL元件21的电连接。
在发光时,通过使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为导通状态,向有机EL元件21供给了具有与有机EL元件Q20的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电平的电流。
此外,在该像素电路中,在对像素电路20供给数据电流Idata的期间以外也能适当使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为截止状态,所以使用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也能进行发光期间的控制。
可是,根据图8所示的结构,则通过数据线X1供给复位电压Vr,在复位动作的同时,能进行保持电容器C1或数据线X1的预先充电,因为没必要分别设定进行复位的期间和进行预先充电的期间,所以能有效使用1帧。
图9表示图5所示像素电路20的变形例。在图9所示的像素电路20中,通过补偿用晶体管Q23的源极供给复位电压Vr,进行复位动作。
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分别通过第1扫描信号SC1和第2扫描信号SC2,分别独自进行导通、截止。
在一定期间中,同时输出分别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导通状态的第1和第2扫描信号SC1、SC2,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导通。由此,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基于数据电流Idata的电荷量。
驱动晶体管Q20向有机EL元件21供给相对于存储的电荷量的驱动电流,使该有机EL元件21发光。这时,预先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截止状态。
在经过了规定的发光期间后,保持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截止状态,在一定期间中输出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为导通状态的第1扫描信号SC1,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为导通状态。由此,复位电压Vr通过补偿用晶体管Q23的源极提供给保持电容器C1。这时,提供给保持电容器C1的电压是Vr-Vth(Vth是补偿用晶体管Q23的阈值电压)。
当在驱动晶体管Q20的栅极外加了Vr-Vth以上的电压时,如果预先调整驱动晶体管Q20或补偿用晶体管Q23的特性,使驱动晶体管Q20实质上变为截止状态,则如上所述,只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为导通状态,就能进行复位动作。
把补偿用晶体管Q23的源极与驱动晶体管Q20的源极一起连接驱动电压Vdd,可以兼用驱动电压Vdd和复位电压Vr。由此,能减少1个像素电路的布线数。
此外,关于图7和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20,通过同样的动作,当然也能不设置专用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或复位电压生成电路而进行复位。
具体而言,通过使第2开关晶体管Q22保持截止状态,第1开关晶体管Q21为导通状态,电连接了驱动晶体管Q20的漏极和栅极,栅极的电位变为Vdd-Vth(Vth=驱动晶体管Q20的阈值电压),驱动晶体管Q20实质上变为截止状态。
图10表示了图3所示像素电路20的变形例。图10所示像素电路20与图3的像素电路同样,从单一线驱动电路30供给了数据电流Idata,但是与图3时不同,代替电压信号传输线Z1~Zp,利用驱动电压Vdd作为复位电压Vr。
通过供给使第1开关晶体管Q1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2分别为导通状态的第1扫描信号SC1和第2扫描信号SC2,使第1开关晶体管Q1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2都为导通状态,数据电流Idata通过第1开关晶体管Q11、第2开关晶体管Q12、补偿用晶体管Q13,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荷量。
通过使第1开关晶体管Q1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2分别为截止状态和导通状态,通过第1开关晶体管Q12和补偿用晶体管Q13向保持电容器供给驱动电压Vdd,进行了复位动作。
关于图10所示的电路动作的第1扫描信号SC1和第2扫描信号SC2的时序与图4所示的时序图中第1扫描信号SC1和第2扫描信号SC2的时序图是同样的。
图11表示图7所示的电路的变形例。此外,在图11所示的电子电路中,利用驱动电压Vdd作为复位电压Vr。图11所示的像素电路20包含控制驱动晶体管Q20的栅极和驱动电压Vdd的电连接的复位用晶体管Q31,通过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1、Q22为截止状态,使复位用晶体管Q31为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Q20的栅电压变为与驱动电压Vdd几乎相等,驱动晶体管Q20被复位。
图12表示图5所示的电路的变形例。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省略了图5中的复位电压生成电路41b,代替它,利用驱动电压Vdd作为复位电压Vr,通过复位用晶体管Q31控制了驱动晶体管Q20的栅极和驱动电压Vdd的电连接。通过使复位用晶体管Q31为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Q20的栅电压变为与驱动电压Vdd几乎相等,驱动晶体管Q20被复位。
图13表示了其他结构。图13所示的像素电路20包含连接着有机EL元件的驱动晶体管Q20;控制驱动晶体管Q20的漏极和栅极的电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Q21;控制数据线X1和像素电路20的漏极和栅极的电连接的第2开关晶体管Q22;控制驱动电压Vdd和驱动晶体管Q20的导通,通过控制信号Gp控制的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5;控制保持电容器C1和作为复位电压Vr的驱动电压Vdd的连接的复位用晶体管Q31。
通过使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5和复位用晶体管Q31为截止状态,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导通状态,数据电流Idata通过第2开关晶体管Q22和驱动晶体管Q20,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荷量。
接着,复位用晶体管Q31保持截止状态,使使第1开关晶体管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22为截止状态。而通过使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5为导通状态,通过保持在保持电容器C1中的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荷量,使具有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流电平的电流通过设定为导通状态的驱动晶体管Q20,提供给有机EL元件21,进行发光。
接着,通过使复位用晶体管Q32为导通状态,在保持电容器C1中存储了与复位电压Vr(Vdd)相应的电荷量,驱动晶体管Q20实质上变为截止状态。
图8和图11所示的像素电路在驱动晶体管Q20和有机EL元件21之间具有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但是图13所示的像素电路20设置了与上述的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4具有同样功能的发光控制用晶体管Q25,所以,如果只是控制发光,有时就没必要特别设置复位用晶体管Q31,但是通过复位电压Vr(Vdd)对像素电路20预先充电,所以例如能产生以高速进行下一数据电流Idata的写入的效果。
可以把作为所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电子装置的有机EL装置应用于便携式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各种电子仪器中。
图14是表示便携式个人电脑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4中,个人电脑50包含具有键盘51的主体部52、使用有机EL装置的显示部件53。
图15是表示移动电话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5中,移动电话60具有多个操作按键61、受话器62、送话器63、使用有机EL装置的显示部件64。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使用P型晶体管作为驱动晶体管Q10、Q20,但是当然可以是N型。
虽然使用N型晶体管作为第1开关晶体管Q11、Q2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2、Q22,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能使用P型晶体管。
虽然使用P型晶体管作为复位用晶体管Q31,但是当然可以是N型。可是,希望根据复位电压Vr的值适当选定。例如,当复位电压Vr是高电平时,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希望为P型晶体管。当驱动晶体管Q10、Q20为N型,使用低电平的电压作为复位电压Vr时,希望复位用晶体管Q31是N型晶体管。通过这样,能把提供给像素电路20的驱动电压或信号电平的范围变窄,能降低对耗电和电路的负担。
此外,所述各实施例具体化为驱动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路20,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液晶元件、电子发射元件、电泳元件等电光元件中,构成电光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电路,具有第1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1晶体管的栅极上的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具有存储与作为电流信号而供给的第1信号相应的电荷量的功能;存储与作为电压信号而供给的第2信号相应的电荷量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第2信号,使基于由所述第2信号设定的电荷量的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为基于由所述第1信号设定的电荷量的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第2信号,使所述第1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实质上为截止状态。
4.一种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2导通状态的第3步骤。
5.一种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通过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电压信号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2导通状态的第3步骤。
6.一种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电流信号作为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2导通状态的第3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给所述保持元件,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除了所述驱动晶体管,包含其栅极连接所述保持元件的补偿用晶体管;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补偿用晶体管提供给所述保持元件,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包含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方连接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中的另一方连接了所述电压信号的供给源的复位晶体管;在所述第1步骤中,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电流信号作为所述数据信号;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复位晶体管提供给所述保持元件,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把所述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提供,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所述第2导通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通状态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导通状态低。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导通状态实质上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截止状态。
13.一种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光装置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交叉部对应,具有包含开关晶体管、保持元件、驱动晶体管和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多次重复包含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动作,即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通过所述多条扫描线中对应的扫描线供给使所述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的扫描信号,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数据线和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保持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所述保持元件中存储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电量,按照与存储在所述保持元件中的所述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电量,把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为第1导通状态的第1步骤;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具有与所述第1导通状态对应的电压电平或电流电平的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的第2步骤;在进行了所述第1步骤和所述第2步骤后,在接着进行所述第1步骤前,包含停止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压或所述驱动电流的第3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电光元件之间包含期间控制用晶体管;在所述第2步骤中,使所述期间控制用晶体管为导通状态;在所述第3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期间控制用晶体管为截止状态,停止向所述电光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压或所述驱动电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步骤中,作为所述数据信号,供给电流信号。
16.一种由根据权利要求4~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驱动的电光装置。
17.一种电光装置,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在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的交叉部对应设置上具有多个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了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输出作为数据信号的数据电流的电流信号输出电路;连接了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向所述多条数据线输出把所述电光元件的亮度设定为0的复位用电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控制所述电流信号输出电路及所述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之间的电连接的开关。
18.一种电光装置,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的交叉部对应设置,具有多个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了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多条数据线向所述多个像素电路输出作为数据信号的数据电流的电流信号输出电路;用于供给把所述电光元件的亮度设定为0的复位用电信号的多条电压信号传输线;连接了多条电压信号传输线,用于输出所述复位用电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多条扫描线的延伸方向配置所述多条电压信号传输线。
20.一种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安装了权利要求16~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仪器及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通过使第1和第2开关晶体管(Q11、Q12)导通,向保持电容器(C1)供给工作电压(Vdx)和数据电流(Idata)。驱动晶体管(Q10)的导通状态由被保持在保持电容器(C1)中的与数据电流(Idata)相应的电荷量设定,通过驱动晶体管(Q10)的电流提供给有机EL元件(21)。然后,使第1开关(Q1)截止,使第2开关(Q2)和第2开关用晶体管(Q12)导通,向保持电容器供给(C1)复位电压(Vr)。由此,驱动晶体管(Q10)变为截止状态,停止有机EL元件(21)的发光。从而可提高显示质量,减少动作的延迟。
文档编号G09G3/20GK1467695SQ03138438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1日
发明者宫泽贵士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