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放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79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试验放矿装置,属于尾矿坝溃坝模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参与到对尾矿库溃坝机理的研究当中,以寻求达到有效防治尾矿库灾害的目的,其中尾矿库溃坝模型实验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实验室进行尾矿坝溃坝模拟实验室,首先第一步就是尾矿坝高度,每一级高度以及坡度等参数的设计,参数确定后就是堆坝过程。尾矿砂大部分是金属矿砂,金属矿砂的密度比普通砂密度要大,搬运起来费时费力,而堆坝大多采用人工作业,单靠人力对尾矿砂进行搬运效率不高,如果短期内进行多次堆坝实验,搬运尾矿砂所需要的人力会相当大。

因此,本实验基于以上情况,设计一种实验室放矿装置,融合了搅拌以及放矿两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自动化操作,辅助堆坝,从而提高堆坝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放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储矿槽1、搅拌桨2、储矿槽支撑架3、电机Ⅰ4、电机支撑架5、附固定杆6、附固定杆支杆7、承重板8、高压油泵9、电机Ⅱ10、活塞杆11、升降辅助扣12、从动轮13、从动轴14、输送带15、主动轮16、主动轴17、主支撑轴18;储矿槽1固定在储矿槽支撑架3上,储矿槽1的内部设有搅拌桨2,搅拌桨2与电机Ⅰ4连接,电机Ⅰ4固定在电机支撑架5上,电机支撑架5位于储矿槽支撑架3的下方,电机支撑架5和储矿槽支撑架3均放置于承重板8上;电机Ⅱ10通过传动带和其中一个主动轮16连接,两个主动轮16通过主动轴17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支撑轴18上;主支撑轴18通过附固定杆6固定,附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附固定杆支杆7上,附固定杆支杆7固定在储矿槽支撑架3上;主支撑轴18上设有两组从动轮13,从动轮13通过从动轴14固定在主支撑轴18上;主动轮16和从动轮13通过输送带15传动;主支撑轴18的两边设有滑动槽,升降辅助扣12卡在滑动槽内,可沿滑动槽移动,活塞杆11通过进油管、出油管和高压油泵9连接,活塞杆11的一端与升降辅助扣12固定连接;储矿槽1的下方设有放矿口,放矿口与输送带15正对。

本实用新型所述承重板8上设有固定孔,储矿槽支撑架3和电机支撑架5的四个脚均放于固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储矿槽1的底面设有四个储矿槽固定头,储矿槽支撑架3上部平板上设有四个小孔与储矿槽固定头对应,将四个储矿槽固定头插入四个小孔将储矿槽1固定在于储矿槽支撑架3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Ⅱ10固定在承重板8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从动轴14、主动轮16通过主支撑轴18上的固定孔,用螺丝固定于主支撑轴18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承重板8下底面设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使用过程:将实验用尾矿砂放入储矿槽1内,如果尾矿砂用于堆坝,则不需要往储矿槽1内注水,如果是将尾矿砂排至库内,则需注入相应量的水(实际排放的尾矿砂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完成后,打开电机Ⅰ4,此时搅拌桨开始搅拌,使尾矿变均匀,而后打开储矿槽1底部的放矿阀门,则放矿口打开,尾矿砂从放矿口出,落到输送带上,当尾矿砂不成流态时,需打开电机Ⅱ10,此时,输送带15运作,将尾矿砂输送下去,如果尾矿砂成流态,则可以在输送带上放置一个槽,即可完成放矿;而高压油泵9通过进油管、出油管与活塞杆11连接,高压油泵9设定不同的压力,活塞杆11伸长不同长度,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坝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提高堆坝的效率,不用人工放矿;

(2)输送带可升降,为堆坝坝高逐级升高提供便利;

(3)整个装置可自由移动,保证坝内各处放矿的均匀性;

(4)整个放矿装置部件可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放矿装置结构图。

图中:1-搅拌槽;2-搅拌桨;3-储矿槽支撑架;4-电机Ⅰ;5-电机支撑架;6-附固定杆;7-附固定杆支杆;8-承重板;9-高压油泵;10-电机Ⅱ;11-活塞杆;12-升降辅助扣;13-从动轮;14-从动轴;15-输送带;16-主动轮;17-主动轴;18-主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试验放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储矿槽1、搅拌桨2、储矿槽支撑架3、电机Ⅰ4、电机支撑架5、附固定杆6、附固定杆支杆7、承重板8、高压油泵9、电机Ⅱ10、活塞杆11、升降辅助扣12、从动轮13、从动轴14、输送带15、主动轮16、主动轴17、主支撑轴18;储矿槽1固定在储矿槽支撑架3上,储矿槽1的内部设有搅拌桨2,搅拌桨2与电机Ⅰ4连接,电机Ⅰ4固定在电机支撑架5上,电机支撑架5位于储矿槽支撑架3的下方,电机支撑架5和储矿槽支撑架3均放置于承重板8上;电机Ⅱ10通过传动带和其中一个主动轮16连接,两个主动轮16通过主动轴17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支撑轴18上;主支撑轴18通过附固定杆6固定,附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附固定杆支杆7上,附固定杆支杆7固定在储矿槽支撑架3上;主支撑轴18上设有两组从动轮13,从动轮13通过从动轴14固定在主支撑轴18上;主动轮16和从动轮13通过输送带15传动;主支撑轴18的两边设有滑动槽,升降辅助扣12卡在滑动槽内,可沿滑动槽移动,活塞杆11通过进油管、出油管和高压油泵9连接,活塞杆11的一端与升降辅助扣12固定连接;储矿槽1的下方设有放矿口,放矿口与输送带15正对,如图1所述。

实施例2

一种试验放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储矿槽1、搅拌桨2、储矿槽支撑架3、电机Ⅰ4、电机支撑架5、附固定杆6、附固定杆支杆7、承重板8、高压油泵9、电机Ⅱ10、活塞杆11、升降辅助扣12、从动轮13、从动轴14、输送带15、主动轮16、主动轴17、主支撑轴18;储矿槽1固定在储矿槽支撑架3上,储矿槽1的内部设有搅拌桨2,搅拌桨2与电机Ⅰ4连接,电机Ⅰ4固定在电机支撑架5上,电机支撑架5位于储矿槽支撑架3的下方,电机支撑架5和储矿槽支撑架3均放置于承重板8上;电机Ⅱ10通过传动带和其中一个主动轮16连接,两个主动轮16通过主动轴17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支撑轴18上;主支撑轴18通过附固定杆6固定,附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附固定杆支杆7上,附固定杆支杆7固定在储矿槽支撑架3上;主支撑轴18上设有两组从动轮13,从动轮13通过从动轴14固定在主支撑轴18上;主动轮16和从动轮13通过输送带15传动;主支撑轴18的两边设有滑动槽,升降辅助扣12卡在滑动槽内,可沿滑动槽移动,活塞杆11通过进油管、出油管和高压油泵9连接,活塞杆11的一端与升降辅助扣12固定连接;储矿槽1的下方设有放矿口,放矿口与输送带15正对;承重板8上设有固定孔,储矿槽支撑架3和电机支撑架5的四个脚均放于固定孔内;储矿槽1的底面设有四个储矿槽固定头,储矿槽支撑架3上部平板上设有四个小孔与储矿槽固定头对应,将四个储矿槽固定头插入四个小孔将储矿槽1固定在于储矿槽支撑架3上;述电机Ⅱ10固定在承重板8上;所述从动轴14、主动轮16通过主支撑轴18上的固定孔,用螺丝固定于主支撑轴18上;所述承重板8下底面设有移动轮,如图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