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329发布日期:2018-06-19 21:0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装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供纸单元、胶合单元和折页单元的装订装置。



背景技术:

文件装订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通常包括供纸单元、胶合单元和折页单元。然而,当封页和内页纸张尺寸不同,需要在预定封页中提供有序数量的内页和有序数量的封面中提供预定内页时,现有技术的装置无法自动提供不同尺寸的封页和内页的任意数量、胶合的位置、保证对齐和控制的质量。

并且,传统的装订装置都是只能同时配备一种尺寸的供纸单元,无法实现两种规格尺寸的纸张混合的自由装订。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装订装置,用于将多个封页和多个内页装订成册,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纸单元,所述的供纸单元包括封页供纸单元和内页供纸单元;输送单元,所述的输送单元用来输送所述封页供纸单元供给的封页和所述内页供纸单元供给的内页;胶合单元,所述的胶合单元将胶部涂于所述封页和所述内页的规定部位;组装单元,所述组装单元用来将所述涂过胶的封页和内页按顺序叠放;折页单元,所述折页单元将涂过胶的封页和内页折叠成册。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还包括对齐单元,所述的对齐单元包括对齐卡位部,所述的输送单元将所述封页供纸单元中的封页和内页供纸单元中的内页输送至对齐单元,所述对齐单元的卡位部使输送的封页和内页对齐,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对齐的内页和封页输送至所述组装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输送单元包括第一吸引部,用来吸取和输送所述封页供纸单元中的封页和所述内页供纸单元中的内页。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第一吸引部包括封页吸引部和内页吸引部,所述封页吸引部用来吸取和输送所述封页,所述内页吸引部用来吸取和输送所述内页。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输送单元包括第二吸引部,在所述的供纸单元和对齐单元之间移动,将封页或者内页输送至对齐单元,并通过该吸引部提供的吸力使所述的封页及内页紧靠所述对齐单元卡位部放置。

优选地,所述的对齐单元包括基座,基座中部设置凹部和生成凹槽的板条,所述板条位于对齐单元中封页的中部上方,与凹部对齐,当板条下降到凹部内时,在封页上形成凹槽。

优选地,设置第三吸引部从下侧将封页保持在基座上。

也可以省略基座,而是在第三吸引部的基部中设置凹槽,以使板条在纸张上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输送单元包括第四吸引部,用于将所述封页和内页输送至组装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输送单元包括第五吸引部,用于将组装好的封页和内页输送到折页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任一吸引部是吸板,包括多个吸孔,所述吸孔结束于吸引部的表面并朝向封页或者内页,所述的吸孔与连接在吸引部的上的真空装置连接,使封页或者内页吸附在吸孔上。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封页供纸单元和内页供纸单元分别包括进纸部,所述进纸部从较大开口逐渐收缩至预定宽度,以使封页和内页导入所述进纸部。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胶合单元所涂的液态胶水为一条胶线或按照预定方向排列的胶点,或是胶线和胶点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所述的折页单元包括支架、折叠部及附加压力单元,所述支架带动折叠部将封页折叠并闭合,所述附加压力单元使闭合的封页压平。

优选地,所述的附加压力单元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还包括图像纠错单元,设置在供纸单元和对齐单元之间的封页及内页的移动路径之上,如检测到封页和内页的类型不正确,将停止组装。

优选地,所述的图像纠错单元为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还包括打印单元,所述打印单元用来在封页和内页上打印信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订装置,还包括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用来切割粘合好的书册的三个自由边。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装订装置,可以一次进行封页和内页两种尺寸混合的自由装订,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这种装订需要手动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对封页和内页同时进行图像识别和纠错,并实现了任意数量的封页和任意数量的内页混合的自由装订。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装订装置,在纸张输送的过程中进行对齐,自动把不同尺寸的纸张进行一个边角的对齐。在装订的过程中,实现了喷胶的形状进行自由切换,可以喷线状也可以喷点状,或者线状和点状的混合,胶线的宽度或者胶点的大小也可以进行自由变换。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订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订装置的工作流程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订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纸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齐单元的板条及凹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引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页单元的折叠部工作流程位置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装订书册200的装订装置100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订装置的工作流程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订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装订书册200的装订装置100包括内页供纸单元110、封页供纸单元120、对齐单元130、组装单元140、胶合单元145、折页单元150以及输出单元160,在输出单元160上沿着箭头165的方向输出装订完成的书册200。

装订装置100设有工作台面101,各工作单元设置在该台面101上。内页供纸单元110包括进纸部111,封页供纸单元120包括进纸部121。进纸部111和121分别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导向部112和供纸卡位部113,两个相对的侧导向部112的截面为两个相对的直角梯形,使进纸部从一个较大开口逐渐收缩至一定宽度且相互平行,以分别使内页25导入到位置94,封页20导入到位置104中,如图4所示。

封页20和内页25可以是国际规范的标准规格的纸张,但内页25需与封页20格式相同,且为封页20的50%表面的较小版本,例如封页为A3格式,而内页25则为A4格式。封页20也可以是B3或者C3等格式,并能够围绕内页25提供保护边缘。也就是说,在折叠封页20后,能够形成比内页25大的两部分,以使封页20能够折叠围绕内页25来建立书册200,如图8所示。

用户10将一定数量的内页25和封页20分别装载到进纸部111和进纸部121内并对齐。可以是预定数量的封页20和预先按顺序排好的内页25,或者是为每一个预先排好序的内页25都有一个特定的封页20。侧导向部112和供纸卡位部113形成的进纸部将装载的封页20和内页25保持在各自的位置104和94中。

如图3所示的附图标记为60的第一吸引部从上方安装,接触封页20的上表面,并将封页20从图2中位置104传送到位置124,此时吸引部的附图标记为60〞。在进纸部121中提供若干堆叠在一起的封页20其附图标记为24。也可以用第一吸引部将内页25在进纸部111正上方从位置94移动到其位置114。此时第一吸引部的结束位置如附图标记60’所示。第一吸引部也可以分别设置封页吸引部和内页吸引部,所述封页吸引部用来吸取和输送所述封页20,所述内页吸引部用来吸取和输送所述内页25。

在封页20的位置124下方设置第二吸引部80,该吸引部在朝向上表面143的方向上开有多个吸孔142,吸引部80的吸孔142可以是一排孔142,如图6所示,或者吸引部80为一个表面大于所要运送的封页25或者内页20的吸板,且在其边缘分布吸孔142。在第二吸引部80中施加真空,使封页20附着在该第二吸引部80上,并沿着箭头129的方向将其输送到对齐单元130。

所述的对齐单元130包括两个卡位部131和132,这两个卡位部131和132的角度为90°,用于定位封页20和内页25。

在位置134上,第二吸引部80位于下方,并被推靠在高于该第二吸引部80上表面的两个对齐卡位部131和132上。停止在吸引部80中施加真空,然后将夹具例如由FESTO提供的伯努利夹具(图中未示出)置于封页20下方,由于平行于伯努利夹具下侧的高速气流,在位于上方的封页20上提供了吸附效果。这种伯努利夹具也可用于第一吸引部60。

这允许在不接触输送对象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并且适用于例如纸的柔性材料。这个无触摸的真空抽吸元件吸取封页20并将其定位在两个对齐卡位部131和132上。

图5示出了对齐单元130的板条及凹部示意图。封页20没有完全平坦的抵靠在对齐卡位部131和132上,而是位于具有梯形截面的基座135上,该梯形截面具有尖端136和中心凹部138,由两个相对的肩部133形成中心凹部138。具有圆形底部139的板条137可以推入中心凹部138,以在封页20的中间位置上形成凹槽21。图5是图2的箭头129的方向的截面图。

优选地,设置第三吸引部80从下侧将封页20保持在基座135上。也可以省略基座135,而是在所述第三吸引部80的基部中设置凹槽21,以使板条137在封页20上动作。图2示意出了板条137沿着箭头129的动作方向。

第四吸引部60,从上方定位,具有指向封页20的若干吸孔。该吸引部通过所述吸孔提供的真空度将封页20吸取并将其带到组装单元140。

组装单元140与设置在对齐单元130和组装单元140之间的胶合单元145相邻。当第四吸引部60运送封页20时,该胶合单元145使液体胶水从上面涂在封页20上与凹槽21相同的方向的细线上。该胶合单元145从上方设置,并与封页20上的凹槽21相距特定距离,以提供全长度的胶线或者间歇的胶点。

注意,装订书册时,胶合单元145内是否充满胶水,或者与凹槽21的距离过大。

然后,在第四吸引部60中不再施加真空,而是在设置组装单元下侧的第五吸吸引部80中施加真空。图6显示了该第五吸引部80的立体结构图,包括若干终止于上表面143的吸孔142。吸孔142与连接在出口141上的真空装置相连,第五吸引部80位置最好是使吸孔142接近胶合线,但不是直接设置胶合线上。此时,封页20定位于组装单元140的预定位置。

此后,将预定数量的内页25输送到组装单元140。

首先,通过第一吸引部60,将第一内页25定位到位置114。然后将第一内页25移动到位置124的下半部分,此处在位置124下半部分的上方设置图像纠错单元125,如摄像机。当封页20以及每个内页25输送到该位置时,以提供一个清晰的视图。为了正确处理这些页面,图像纠错单元125首先用来检测装订是否从封页作为第一开始,然后跟随预定数量的内页25。此外,该图像纠错单元125还可以检测内页25的正确数量及其正确的排序。正确的排序可以通过页面上的相应的视觉元素来区分,这可以是简单的页码,也可以是显示在封页和不同内容的内页上的视觉元素。如果图像纠错单元125检测到排序错误,则控制单元发出信号并停止书册200的装订。

然后用第一吸引部60将内页25像封页20一样定位到对齐单元130,此处内页25以和封页20相同的方式定位在对齐卡位部131和132。如果有一个较小的内页25需要插入到封页20中,那么对齐卡位部131和132将移动到每种内页的相应位置。

当内页25被对齐后,如前所述的封页20一样,将其移位到组装单元140,此时,胶合单元145沿着内页25纸张一侧施加另一条胶线或者胶滴。然后,将内页25定位到封页20上,其中将第一内页25的底面接触封页20上的胶线146。定位好的第二内页以相同的方式通过封面供纸单元120和对齐单元130并在胶合单元145下方通过、涂胶,并定位到组装单元140,其底面接触定位在封页20上的第一内页的胶线146。所有内页25完成上述过程定位到组装单元140后,在封页20下方提供的第五吸盘80,将涂胶并堆叠好的封页20和内页25从组装单元140带到折页单元150。

图7示出了折页单元150的折叠部153工作流程位置示意图。在初始状态下,封页20堆叠内页25的部分为底部22,自由端为盖部23,凹槽21将封页20的底部22与盖部23分离。折页单元150包括支架152,其上设有折叠部153,折叠部153初始位置位于盖部23下方。开始折页动作时,,由于支架152的移动,折叠部153沿着第一路径154移动,将封页20的盖部23从初始位置开始推升到位置23’,折叠部153位于位置153’,随着支架152的移动,折叠部153沿着第二路径154’移动,折叠部153从位置153’移动到闭合位置153〞,使盖部23达到闭合位置23〞。

还可以设置一个附加压力单元155,折叠部153通过附加压力单元155提供的从上方施加的附加力压在折叠的封页上。所述的附加压力单元可以是弹簧或者气缸。

书册200装订好后将其输送到装置外部的输出单元160上。此时,书册200还可以直接传送到一个额外的切割单元,来切割与凹槽相邻或者相对的边以改进装订好的书册200。

还可以设置一个打印单元用来为每个书册打印序列号等信息。这可以设置在组装单元140之后,或者优选地设置在对齐单元130之后来实现。

图8显示了根据图1使用装置100装订的书册200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右侧图中的书册200包括具有多个内页25的封页20。封页20和下侧的内页25具有胶线146。最上面的内页25没有胶线146。根据图7当盖部23被折叠部153压下,完成的书册200包括堆叠粘合起来的内页25和一个可以完全打开的封页20。图8中间图中的书册200的不同之处是在最上面的内页25上也具有胶线146以使闭合的盖部23和最上面的内页25胶合在一起。图8左侧图中的书册200只包括在凹槽21内或非常接近的位置提供一个最主要的胶线146,然后随后的内页25的内边缘定位在胶线146中或附近,当盖部23经由折叠部153到位置153〞被推到内页上闭合时,受到凹槽21内的胶线146的约束完成书册200的装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