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学教学用肠发生演示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703发布日期:2019-11-12 22:3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胚胎学教学用肠发生演示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具,特别是指一种胚胎学教学用肠发生演示教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等院校胚胎学理论课及胚胎学实验课均涉及到讲述胎儿的肠发生过程,但是胚胎学肠发生过程非常复杂,在两次迅速生长延长的同时还涉及到两次肠旋转的过程。所以缺乏演示教具不仅教师很难讲解,而且学生难于理解。胎儿的肠发生过程具体描述如下:肠最初为一条纵行的直管,以背系膜连于腹后壁,由前肠的尾段、中肠和后肠分化发育而来。人胚发育第4 周,胃的尾端形成十二指肠,并迅速生长增长弯曲形成“C”形的十二指肠袢凸向腹侧。当胃旋转时十二指肠袢转向右侧,通过背系膜固定于右侧腹后壁。人胚发育第5周时,中肠迅速生长增长向腹侧弯曲形成“U”形中肠袢,其顶端连于卵黄蒂,中肠袢以卵黄蒂为界,分为头支和尾支,尾支近卵黄蒂处有一个盲肠突,为大肠和小肠的分界线。人胚发育第6-8周,中肠袢迅速生长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做逆时针90度旋转(从胚腹侧观),使中肠袢由矢状位转为水平位,即头支从上方转至右侧,尾支从下方转至左侧。人胚发育第10 周,中肠袢由脐腔返回腹腔时,头支在先,尾支继后,继续做逆时针旋转180 度,使头支转至左侧,尾支转至右侧。头支形成空肠和回肠的大部分,尾支形成回肠末端和横结肠的右2/3。盲肠突的近端形成盲肠,远端形成阑尾。同时后肠形成横结肠的左1/3、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后肠末端膨大为泄殖腔。人胚发育第6-8周和第10周这两次肠旋转均为动态旋转过程,学生们通过书本难于理解和想象出上述动态过程,且目前尚未有理想的胚胎学录像能够展示这一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携带方便、实用的肠发生教具模型,以解决上课时讲述困难,学生难以理解之难题。而教师们通过各种简易工具来对上述过程进行演示时效果均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具仿生度差;二是难以生动模仿肠旋转过程;三是因制作材料和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教具不耐长期使用或演示不便。

申请人在国内专利数据库中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专利文献报道。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演示直观形象且结构稳定耐用的胚胎学教学用肠发生演示教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演示效果,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胎儿肠发生过程中的肠旋转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胚胎学教学用肠发生演示教具,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教学中因缺乏形象化演示胎儿肠发生过程的教具而导致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学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胚胎学教学用肠发生演示教具,包括由采用外覆护套的电线或电缆组成的内芯、沿轴向缠绕于内芯外表面的多孔蓬松材质构成的填充层、包覆于填充层外表面的第一织物构成的保护层所组成的消化道模型;消化道模型自上之下依次包括食管部,连接于食管部下方且沿径向膨出的胃膨大部,以及十二指肠部、中肠袢头支部、中肠袢尾支部、后肠部;背系膜部在胃膨大部上端及后肠部之间的消化道模型外表面沿径向设置且沿轴向延伸,卵黄蒂部沿径向固定于中肠袢头支部及中肠袢尾支部之间的消化道模型外表面,盲肠突部沿径向固定于中肠袢尾支部及后肠部之间的消化道模型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特征还有:

内芯是构成消化道模型的骨架,其制作材质应满足其具有一定的刚硬度及弯曲度,使得在教学演示时在使用较小外力的作用下易于实现弯曲及弯曲后的定位,以便于对于肠旋转的动作过程进行演示和讲解。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的外覆护套的电线或电缆的制作材质为铝质或铜质,其芯材选自紧压圆形导体、绞合成型导体、实心导体中的一种。外覆护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芯材在弯曲过程中刺破填充层及保护层,同时起到对于芯材的保护作用。

为使卵黄蒂部及盲肠突部的演示更加形象,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卵黄蒂部采用内部填充有多孔蓬松材质且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织物组成的柔性结构;盲肠突部采用内部填充有多孔蓬松材质且外表面包覆有第三织物组成的柔性结构。

为使背系膜部的演示更加形象,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所述的背系膜部采用第四织物为制作材质。

为对卵黄蒂部及盲肠突部形成凸出的演示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织物、第二织物、第三织物有显著的颜色区别。

为更为形象的展现生理状态下消化道的基本色调,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织物为白色。更为优选的方案是第四织物为白色。

多孔蓬松材质的选择应当保证具有一定弹性,握持时手感舒适,优选采用海绵、膨胶棉或七孔棉等材质,更为优选的是采用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演示过程是:

1、授课老师利用左手握住胃膨大,胃膨大上端为食管,可以讲解食管的形成;

2、授课老师在讲授人胚发育第6-8周肠旋转过程时,利用右手握住胃膨大下方的中肠和后肠,以肠系膜为轴做逆时针90度旋转,使中肠由矢状位转为水平位;

3、授课老师在讲授人胚发育第10周肠旋转过程时,可左手握住胃膨大部分,右手握住中肠部分演示中肠在退回腹腔时,做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空肠、回肠和横结肠的大部分。盲肠突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盲肠和阑尾。之后教师右手握住后肠,演示后肠被中肠推至左侧,形成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后肠末端为泄殖腔。从而实现了胎儿肠旋转的全部演示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下方”、“轴向”、“径向”、“内部”、“外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芯、填充层、保护层组成的叠层结构作为教具的主体构造,其制作原料易得且便于制作,授课教师在演示时操作方便;配合教具上的各仿生结构的设计,教师授课时可形象生动地演示人胚发育的肠发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动作及生理结构变化。

2、采用外覆护套的电线或电缆为内芯、海绵材质的填充层以及织物构成的保护层的结构设计,在便于教师操作且结构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形象化地展现了人胚发育过程中消化道结构,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及取得较好的教学演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内芯;2、填充层;3、保护层;4、食管部;5、胃膨大部;6、背系膜部;7、十二指肠部;8、中肠袢头支部;9、卵黄蒂部;10、中肠袢尾支部; 11、盲肠突部;12、后肠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包括由采用外覆护套的电线或电缆组成的内芯1、沿轴向缠绕于内芯1外表面的多孔蓬松材质构成的填充层2、包覆于填充层2外表面的第一织物构成的保护层3所组成的消化道模型;消化道模型自上之下依次包括食管部4,连接于食管部4下方且沿径向膨出的胃膨大部5,以及十二指肠部7、中肠袢头支部8、中肠袢尾支部10、后肠部12;背系膜部6在胃膨大部5上端及后肠部12之间的消化道模型外表面沿径向设置且沿轴向延伸,卵黄蒂部9沿径向固定于中肠袢头支部8及中肠袢尾支部 10之间的消化道模型外表面,盲肠突部11沿径向固定于中肠袢尾支10及后肠部11之间的消化道模型外表面。

所述的外覆护套的电线或电缆的制作材质为铝质或铜质,其芯材选自紧压圆形导体、绞合成型导体、实心导体中的一种。

所述的卵黄蒂部9采用内部填充有多孔蓬松材质且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织物组成的柔性结构;盲肠突部11采用内部填充有多孔蓬松材质且外表面包覆有第三织物组成的柔性结构。

为使背系膜部的演示更加形象,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所述的背系膜部6采用第四织物为制作材质。

第二织物采用黄色织物,第三织物采用浅黄色织物。

第一织物、第四织物采用白色纱布或白色其它织物。

多孔蓬松材质选用海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