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仿形极地冰山极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艺冰雪景观使用的工艺仿形极地冰山的制备方法,属于工艺冰雪景观制作【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仿形极地冰山的主体材料所选用的是专用雕刻苯板,冰山的整体基体是由多块雕刻好的冰山造型的小块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为乳白胶,小块冰山之间有对接缝隙可用乳白胶和滑石粉混合后的糊状物糊住并要凸起高于山基体部分,整理剂为乳白胶与滑石粉混合的糊状物体,冰山视感呈微蓝色,调色剂为普兰广告颜料冰,冰山在光照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反射光体可使用粘贴玻璃纸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山上面覆盖一层较厚的积雪,积雪可采用专利号为:ZL200810127195.0的积雪制备方法来实施完成。本发明适用于影视拍摄、人文景观建设、海洋馆极地馆的背景建设、舞台、T台等的场景布置、工艺美术,室内外摄影摄像等行业,适用范围广泛。
【专利说明】工艺仿形极地冰山极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艺冰雪景观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艺冰雪景观使用的仿形极地冰山的制备方法。
[0002]在现实生活中,选用人工手段和技术仿制自然冰雪景观制作的需求非常多见,而国际国内目前关于此项目的研究还是个空白。
[0003]自然极地冰山是由于冰川或冰盖断裂后飘入极地大洋后而形成的,其千奇百怪、姿态万千,由于极地气温极低经常会有降雪,所以冰山上面通常也会覆盖一层厚厚的积雪,当光线照时会反射出很多个耀眼的光点,冰山远视呈普蓝色,这就是极地冰山的质感特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很好地、逼真的体现自然极地冰山的形象、色泽、反光的质感特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作成本低廉,材料符合要求的仿形极地冰山材料以及一种方便、快捷、反季节、经济的利用该材料制作仿形极地冰山的具体方法,以满足大型极地冰雪景观的制作要求。
[0005]一种冰雪景观使用的仿形极地冰山所选用的材料是:主体材料是专用雕刻苯板、绒毛浆,整理材料为玻璃纸、滑石粉与稀释与水10倍的乳白胶混合后的糊状物体,极地冰山是由多个小冰块粘合组成的,粘合剂为乳白胶,极地冰山远视为普兰色,调色剂为普蓝色广告颜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06]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I)、按要求设计出冰山造型;
[0008]2)、按设计要求在大块专业雕刻苯板上雕刻出冰山的小冰块结构形状;
[0009]3)、将按设设要求雕刻好的若干个刻有冰山造型的苯板块用乳白胶组构粘合在一起,冰山基体制作完成;
[0010]4)、再在组合后的冰山基体正视面以雾状形式喷洒稀释与水30倍的普兰广告颜料,视觉微蓝即可;
[0011]5)、在冰山基体上选择个别小冰面,在其正视面上贴上玻璃纸;
[0012]6)、将冰山小块之间的缝隙用滑石粉与乳白胶混合后的糊状物糊住并要凸起高于冰山基体部分,冰山基体部分已经制作完成;
[0013]7)、将冰山上方所有裸露的部位覆盖一层较厚的积雪,覆盖方法可采用专利号为ZL200810127195.0的积雪制备方法实施完成,工艺仿形极地冰山即告制作完成。
[0014]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冰雪景观使用的极地冰山的制备方法能使工艺仿形极地冰山的积雪质地洁白、晶光闪烁,冰山视感微蓝、反光折射耀眼,形象完全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合于各种形式,尤其是大型冰雪景观制作的要求,本发明的材料用后可回收再利用。
[0015]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冰雪景观使用的工艺仿形极地冰山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工艺仿形极地冰山质地洁白、巍蛾壮丽、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完全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0016]本发明适用于影视拍摄、人文景观建设、海洋馆极地馆的背景建设、舞台场景布置、室内外摄影摄像、工艺美术等行业,适用范围广泛。
【权利要求】
一种工艺冰雪景观使用的仿形极地冰山权利要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要求设计出冰山造型; 2)、按设计要求在大块专业雕刻苯板上雕刻出冰山的小冰块结构形状; 3)、将按设设要求雕刻好的若干个刻有冰山造型的苯板块用乳白胶组构粘合在一起,冰山基体制作完成; 4)、再在组合后的冰山基体正视面以雾状形式喷洒稀释与水30倍的普兰广告颜料,视觉微蓝即可; 5)、在冰山基体上选择个别小冰面,在其正视面上贴上玻璃纸: 6)、将冰山小块之间的缝隙用滑石粉与乳白胶混合后的糊状物糊住并要凸起高于冰山基体部分,冰山基体部分已经制作完成; 7)、将冰山上方所有裸露的部位覆盖一层较厚的积雪,覆盖方法可采用专利号为ZL200810127195.0的积雪制备方法实施完成,工艺仿形极地冰山即告制作完成。
【文档编号】B44C5/06GK104139663SQ201410367588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韩俊峰 申请人:韩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