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59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该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背光模组;背板包括板体和折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和光源器件,其中,背板与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散热膜,散热膜包括基膜体、折弯部和侧膜体,基膜体通过折弯部以折弯方式与侧膜体连接;侧膜体位于光源器件与折边之间,基膜体位于在板体与反射片之间。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采用散热膜,从而使光源器件产生的热量被散发到显示装置外部,提高散热效果,保证了光源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工作性能。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使产品整体厚度更薄,以实现超薄机型的应用。
【专利说明】
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显示产品的薄型化,超薄型化已经愈演愈烈,不论是手机,平板,显示器还是电视, 科教产品都在追求薄型化超薄型化,而目前Lm)产品的尺寸做越大,亮度要求越来越高,玻 璃的透过率越来越低,亮度需要做上去,必然的就会增加更大的膜片成本W及提高驱动电 流,然而,电流增加后必然使功率增加从而散发出更大的热量。
[0003] 目前,传统的侧入式都是将灯条固定在厚度约为2mm的侣型材上,W实现灯条散 热,但是,采用侣型材作为灯条的散热器件,会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使得显示装置法做到 更薄更轻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中光源的散热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该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背光模组;所述 背板包括板体和连接在板体四周的折边;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板 体之间的反射片W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器件,其中,所述背板与所述背光 模组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光源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显示装置外部的散热膜,所述散热 膜包括基膜体、折弯部和侧膜体,所述基膜体通过所述折弯部W折弯方式与所述侧膜体连 接;所述侧膜体位于所述光源器件与所述折边之间,所述基膜体位于在所述板体与所述反 射片之间。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膜包括至少一层石墨締片。
[0007] 或者,所述散热膜包括至少一层石墨締片与金属锥的复合膜。
[000引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锥为侣锥、铜锥、金锥、银锥或上述的组合。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膜的厚度介于0.1 mm至0.5mm之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侧膜体的内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胶粘着层,所述侧膜体黏合于折 边的内壁上,所述光源器件粘合于所述侧膜体上;所述基膜体靠近所述板体的一侧表面设 置有第二胶粘着层,所述基膜体黏合于所述板体上,所述反射片抵接于所述基膜体。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基膜体为平整的或具有多个皱折。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器件沿垂直于折边表面方向在折边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侧 膜体沿垂直于折边表面方向在折边上的投影面积。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器件包括Lm)灯条基板和位于所述Lm)灯条基板上的多个LED 灯珠,所述Lm)灯条基板包括安装有L邸灯珠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第=侧面和与所述第=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抵接于所述侧膜体。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包括上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
[0015]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采用散热膜,使光源器 件产生的热量被散发到显示装置外部,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保证了光源器件的发光效率和 工作性能。
[0016]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使产品整体厚度更薄,W实现超 薄机型的应用。
【附图说明】
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引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 100:显示装置 1:背板
[0021] 11:板体 12:折边
[0022] 2:背光模组 3:导光板
[0023] 4:反射片 5:光源器件
[0024] 6:散热膜 61:基膜体
[0025] 62:折弯部 63:侧膜体
[0026] 7:前框 8:中框
[0027] 9:液晶面板 10:光学膜片
[002引 51: L邸灯条基板 52: L邸灯珠
[00巧]511:第一侧面 512:第二侧面
[0030] 513:第S侧面 514:第四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W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用W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 W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3]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0034]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散热结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1和背光模组2; 背板1包括板体11和连接在板体11四周的折边12;背光模组2包括导光板3、位于导光板3与 板体11之间的反射片4W及设置在导光板3的入光侧的光源器件5,其中,背板1与背光模组2 之间设置有使光源器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显示装置100外部的散热膜6,散热膜6包括基膜 体61、折弯部62和侧膜体63,基膜体61通过折弯部62W折弯方式与侧膜体63连接;侧膜体63 位于光源器件5与折边12之间,基膜体61位于在板体11与反射片4之间。
[003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散热结构,采用散热膜6,使光源器件5产生的热 量被散发到显示装置100外部,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保证了光源器件5的发光效率和工作性 能。
[0036]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 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7]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前框7、与前框7连接的背 板1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框8,中框8上安装有液晶面板9,液晶面板9与背板1之间设置有 背光模组2。背板1包括一个大致呈矩形的板体11和连接在板体11四周并向前框7翻折的四 个折边12。
[0038] 该背光模组2为侧入式背光源,其包括光学膜片10、导光板3、反射片4和光源器件 5,导光板3具有入光侧,光源器件5位于导光板3的入光侧。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器件5为但不 局限于L邸光源,其包括L邸灯条基板51和位于L邸灯条基板51上的多个L邸灯珠52。L邸灯条 基板51为矩形板状结构,并具有第一侧面511、第二侧面512、第=侧面513和第四侧面514, 其中,第一侧面511和第二侧面512相对,第S侧面513和第四侧面514相对,多个LED灯珠52 设置在第一侧面511上W提供该背光模组2的光源,优选地,多个Lm)灯珠52沿Lm)灯条基板 5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39] 由于光源器件5发热元件,光源器件5的发光效率会随着溫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在 背板1与背光模组2之间设置有使光源器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显示装置100外部的散热膜 6,散热膜6的厚度介于0.1 mm至0.5mm之间,优选0.2mm至0.25mm,具体地,散热膜6包括基膜 体61、折弯部62和侧膜体63,基膜体61通过折弯部62W折弯方式与侧膜体63连接;侧膜体63 设置光源器件5与折边12之间,基膜体61设置在板体11与反射片4之间。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膜6为单层结构,包括一层石墨締片,需要说明的是,侧膜体63 的内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胶粘着层(图未示),W利于后续通过第一胶粘着层将侧膜体63黏 合于位于导光板3入光侧的一侧的折边12内壁上,然后再将光源器件5粘合于侧膜体63上, 即将L抓灯条基板51的第二侧面512粘合在侧膜体63的内表面上。基膜体61靠近板体11的一 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胶粘着层(图未示),W利于后续通过第二胶粘着层将基膜体61黏合于板 体11上,反射片4抵接于基膜体61。可W理解的是,第一胶粘着层的黏合力要远大于第二胶 粘着层,运样,能使光源器件5固定更加稳固,不易脱落。由于Lm)灯条基板51贴附在侧膜体 63的内表上,从而可W将热量有效的传导出去,提高了 L邸灯珠52的发光效率。
[0041] 当然,散热膜6也可W是双层式或多层式。
[0042] 当然,散热膜6还可W是石墨締片与金属锥的复合膜,金属锥可W为侣锥、铜锥、金 锥、银锥或上述的组合。
[0043]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侧膜体63覆盖Lm)灯条基板51的整个第二侧面512,也就是说, 光源器件5沿垂直于折边12表面方向在折边12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侧膜体63沿垂直于折边12 表面方向在折边12上的投影面积,运样,可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另外,第=侧面 513抵接在基膜体61上,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0044] 在本实施例中,基膜体61为平整的结构,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但不局限于800mm和 50mm,基膜体61的尺寸可W根据光源器件5的功率大小而增加或减小。
[0045] 当然,基膜体61也可W具有多个皱折,运样,可增加散热面积,使其具有更加的散 热性能。
[0046]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其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100的散热结构。
[0047] 上述的显示装置100,可使产品整体厚度更薄,W实现超薄机型的应用。
[0048] 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测试环境为恒溫密封箱,对侣型材、石墨締片与金属锥的复 合膜、单层石墨締片W及双层石墨締片进行测试,测试采用50mm巧Omm材料,采用测量中屯、 点与对角线四个边缘角点,通过中屯、点与角点的溫度差来衡量均热效果,通过纵向热源与 中屯、点的溫度差来衡量散热效果,其中,测试采用单层石墨締片的厚度为0.2mm,双层石墨 締片厚度为0.4mm。
[0049]具体的试验参数如下表所示(下表中的溫度单位均为°C):
[(K)加]
[0051] 由测试表中数据可知,侣型材的效果不理想,中屯、点与角点平均溫差在irc,原因 为18U铜锥横向导热性能比3加导热性能差,导致均热效果不理想;对于石墨締片与金属锥 的复合膜,其均热性能要明显优于侣型材;而对于单层石墨締片和双层石墨締片,其均热性 能均要优于复合膜。单层石墨締片与复合膜之间溫差在〇.9°C左右,双层石墨締片则要稍优 于单层石墨締片。运也印证了,可W解决装置中光源的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52] W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W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该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板包括板体和 连接在板体四周的折边;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板体之间的反射片 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设置有使所述光源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显示装置外部的散热膜,所述散热膜包括基 膜体、折弯部和侧膜体,所述基膜体通过所述折弯部以折弯方式与所述侧膜体连接;所述侧 膜体位于所述光源器件与所述折边之间,所述基膜体位于在所述板体与所述反射片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包括至少一层 石墨稀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包括至少一层 石墨烯片与金属箱的复合膜。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箱为铝箱、铜箱、 金箱、银箱或上述的组合。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的厚度介于 0.1mm 至 0 · 5mm之间。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膜体的内外表面均 设置有第一胶粘着层,所述侧膜体黏合于折边的内壁上,所述光源器件粘合于所述侧膜体 上;所述基膜体靠近所述板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胶粘着层,所述基膜体黏合于所述板 体上,所述反射片抵接于所述基膜体。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体为平整的或具 有多个皱折。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器件沿垂直于折 边表面方向在折边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侧膜体沿垂直于折边表面方向在折边上的投影 面积。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器件包括LED灯 条基板和位于所述LED灯条基板上的多个LED灯珠,所述LED灯条基板包括安装有LED灯珠的 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 所述第二侧面抵接于所述侧膜体。10. 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 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5720997SQ20162038708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王智勇, 戴剑群, 尹鸽
【申请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